Ⅰ 新四軍和八路軍服裝的區別
1、軍徽不同
八路軍的有「八路」「十八集團軍」「18GA」幾種,新四軍則為「新四軍」或「N4A」等。
2、軍服顏色不同
八路軍軍裝色調極其混亂,骨幹部隊為繼承自中央紅軍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國軍後勤供給的部隊為仿德國灰色,後來軍服均為根據地土法生產,山東、河北製成時通常為黃綠色,穿著後逐漸褪成黃灰或灰白色。陝北製成時多為灰色,穿著後逐漸褪成草綠色。
新四軍位於江浙,條件較好,一般為較穩定的藍灰色。
3、軍帽帽徽不同
新四軍: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路軍
Ⅱ 八路軍綁腿怎麼綁圖片
綁腿的製做很簡單,尺寸可變化,沒有嚴格標准,為一長布帶(帆布做的較好,較結實的普通布也行),一端是平頭,一端分叉成兩條繩,叉口處要結實,寬度10厘米或更寬,長度1.5—2米長都可。綁腿的打法是將平頭端從鞋幫開始繞腳腿平裹,每一圈或兩圈可將綁腿翻面,以保證平貼腿面不斷向上打到腿彎處,應站起來打,松緊適度,太緊邁不開步,太松不起作用,打的好的綁腿應將鞋口嚴封,走很長時間也不松。
Ⅲ 八路軍軍裝的顏色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和新編第四軍。在服裝樣式上基本上與國民革命軍其它部隊相同,服裝顏色為草黃色。當年北方軍閥用灰色,中央軍為黃綠色。八路軍有的軍裝從閻錫山那裡領,有些軍裝從中央軍那裡領,就有不同顏色。後來自己解決的更是不統一,一般每個解放區什麼方便用什麼。灰,黃都有,還有用花布的(大概鬼子不封鎖花布) 1937年11月,聶榮臻在指揮部隊向敵後挺進的路途中,為解決軍服染布著色失敗的問題,建議要到群眾中尋求辦法。很快在阜平縣南街大槐樹下找到幾位染布的婦女。她們聽說是子弟兵要解決軍服染色問題,以便換新裝的事情,主動獻出了祖傳秘方:將春季收獲的槐花碾碎,和染料拌在一起調勻,這樣染出的布色調鮮艷,永不褪色。她們還詳細地傳授了具體操作技術。經過一番努力,染制黃綠色的軍服布料終於成功,部隊換上了新裝。 1940年春,聶榮臻率南下支隊開赴黎城參加反頑斗爭,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對南下支隊身穿黃綠軍裝贊不絕口。隨後一二九師派專人去晉察冀部隊學習染布技術,使黃綠色軍裝在兄弟部隊推廣,並一直延續多年。 同年,在國民黨政府連續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之後,中共中央號召全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曾生產了很多灰色軍服。根據來源不同顏色也不同。
Ⅳ 八路軍怎麼從衣服上判別級別
1、八路軍沒有軍銜,生活上執行的是官兵一致,都是一樣的破舊衣服,難以在衣著上分辨。
2、但是也有一種方式可以分辨出級別:佩帶的武器。
3、一般營、連長佩帶駁殼槍。排長、班長使用沖鋒槍或是品相較好的三八大蓋
4、團長及以上級別的軍官佩帶俗稱「擼子」的自動手槍,級別約高,槍越小、越精緻
5、當然不同的部隊,由於繳獲的情況不一,下級軍官佩帶武器的差異會比較大。一樣的新四軍,有的裝備極差,幾千人的支隊只有幾挺輕機槍。有的部隊,靠近江蘇的部隊,由於當年淞滬會戰,國軍大量「精銳」不戰而逃,丟盔棄甲,遺棄大量先進武器,在這一帶抗戰的新四軍,班一級就配有輕機槍,只是子彈難以補充。
Ⅳ 共產黨各時期的軍裝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發動了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圖二是工農紅軍軍裝,當時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圍剿共產黨,共產黨發動武裝起義,創建紅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圖三是新四軍八路軍軍裝,當時日本侵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新四軍八路軍,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3)圖四是解放戰爭時期,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都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任務是打敗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
故答案為:
(1)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
(2)國共由十年對峙到國共第二次合作;日本侵略中國.
(3)解放戰爭時期;打敗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
Ⅵ 紅軍穿的衣服有幾個顏色的還有黃色的
新四軍多為灰藍色軍裝,八路軍多為土黃色軍裝。
Ⅶ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服裝和稱謂
理論上,除無軍銜、無「符號」胸章、包括朱德、彭德懷在內的絕大多數軍官均無大禮服和毛呢料制服(也有葉挺、林彪等例外)外,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服裝與國軍中央軍和除東北軍外的其他部隊完全相同。但實際上,八路軍軍裝色調極其混亂,骨幹部隊為繼承自中央紅軍的草木灰色,早期少部分得到國軍後勤供給的部隊為仿德國灰色,後來軍服均為根據地土法生產,山東、河北製成時通常為黃綠色,穿著後逐漸褪成黃灰或灰白色。陝北製成時多為灰色,穿著後逐漸褪成草綠色。新四軍位於江浙,條件較好,一般為較穩定的藍灰色(現代影視作品中通常以德國灰色作為兩支軍隊的標准色調)。除極個別外事軍官獲授軍銜外,兩支軍隊均只有臂章標明自己的軍級番號,並將姓名和部別寫在上衣左胸內布片上(不同於其他國軍和汪軍,八路軍的布片朝內,外觀不可見),俗稱「符號」。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官方一般不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稱謂,民間仍以長期習慣稱謂「八路軍」稱呼該部隊,得到中共的默認。在宣傳資料及影視作品中,多以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代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形象。
Ⅷ 八路軍軍服什麼顏色新四軍衣服顏色是否也一樣
顏色不一定,灰的,黃的,綠的都有,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後換發國民革命軍服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由於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對兩黨合作抗日的態度轉向積極。中共中央應國民黨邀請,派周恩來、朱德和中革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等,飛赴南京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並就紅軍改編等問題繼續同國民黨談判。8月15日,國民黨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示了「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的決心,並下達總動員令。於是,兩黨最終就紅軍改編問題達成了協議。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委任了正副總指揮。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將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同時任命了各師的領導幹部。當日,朱德、彭德懷等高級將領發表通電,宣布就職,宣告部隊已改編完畢。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簡稱「集總」。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但此後仍沿稱八路軍的番號,其指揮機關仍簡稱總部。
1938年初,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集中到皖南與皖東,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新四軍全軍共轄四個支隊。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志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
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八路軍佩戴「八路」二字的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臂章的標准尺寸為8.5厘米×6.5厘米,白底藍字。軍服主要品種有軍帽、軍衣、軍褲、軍大衣、標志符號等。軍帽為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兩端靠兩粒小紐扣結合在一起,冬季帽圍可以放下,起到護脖、護耳的作用。軍上衣為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號碼,長度一律「二尺五」。軍褲,幹部為西式褲,士兵為改良中式褲。軍大衣為翻領、雙排扣、兩個暗袋(軍官大衣有袋蓋,士兵大衣無袋蓋)、後開衩(軍官大衣長開衩,士兵大衣短開衩)。軍服顏色,八路軍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當時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
Ⅸ 歷史上八路軍的軍裝是什麼顏色的
八路軍總部、3個主力師部隊的軍服顏色有灰、綠、黃、藍等多種。
八路軍總部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軍服為灰色。
陝甘寧邊區部隊的軍服分灰、藍兩種。晉察冀軍區部隊1938年的夏服為草綠色,冬服為灰色,以後統一為土黃色。
抗戰前期,120師的軍服為灰色,1940年後,由於在敵占區買不到硫化青染料,但能從槐樹籽等植物中提取出黃色染料,從那時起軍服改為黃色。
山東軍區1943年夏服為綠色,冬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
軍服用料以粗布(土布)為主,其次為細布(洋布),此外尚有呢、毛、皮等做軍服材料。1943年後,陝甘寧邊區部隊軍服用料較前統一,單衣為「半洋布」,襯衣為「純洋布」,冬衣為「純土布」。晉察冀軍區部隊的軍服多用細布材料,樣式、顏色也較好。
冀中根據地由於開展「打狗」運動,部隊曾以狗皮材料製作冬服。
八路軍總部與120師的冬服,除用粗、細布作面料外,1944年還曾以皮革為材料制發皮短衣。
Ⅹ 建國大業里,傅作義怎麼穿的是土八路的灰色軍裝
傅作義是晉綏軍出身,屬於國民黨雜牌部隊,長期活動於西北貧困地區。得到的補給有限。並不是所有的國民黨部隊都像74師那樣穿的精幹帥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