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帥哥圖片 » 彝族男人手繪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彝族男人手繪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6 09:21:44

⑴ 男人纏頭巾就一個角的中國人是什麼族

這是彝族的



彝族男子頭上纏著青藍色棉布或絲織頭帕,頭帕的頭端多成一尖錐狀,偏鑒於額前左方,彝語稱為「茲提」、漢語名「英雄結」。青年人多將英雄結扎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

⑵ 彝族男人擦爾瓦

擦爾瓦
彝語音譯,意為「披氈」。彝族傳統服飾。流行於四川大小涼山。用羊毛編織或編製成,有較好的保溫避水性能。無領無袖,象一口鍾,下端綴長穗,長到膝下,顏色多為黑色。彝族男女老少都愛穿,終年不離身。夜間用它作被蓋,不論在家居住,還是野外宿營,均可席地而鋪,裹著睡覺。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1196620003&tn=imagedetail&word=擦爾瓦&in=2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172336053&tn=imagedetail&word=擦爾瓦&in=1

⑶ 彝族男人的圖片

http://www.sznanke.com/life/26660.html
http://www.hanimages.com/005985.html
上面有圖,自己看。

⑷ 彝族的圖騰崇拜是什麼

虎被中國人視為百獸之王。它是力量和威嚴的象徵,被彝族先民敬奉為原始圖騰,成為吉祥與幸福的象徵。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龕上供奉虎形祖靈,大門上掛著虎形辟邪,牆壁上掛著虎圖騰壁掛,在村寨路口設有形狀像虎的石虎神。

彝族人稱虎神為羅尼,這是他們心中最靈驗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為他們消災驅邪,可以保佑他們稱心如意、吉祥平安。他們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託在虎神的護佑之下。

部分彝族人認為自己是虎人。在他們的姓氏中,常見的羅就表示他們是虎的後代。男人自稱羅羅頗或羅頗,意思是雄虎;女人自稱羅羅摩或羅摩,意思是雌虎。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還有許多以「羅」稱呼的山崗、水流和村寨,因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應以虎來為其命名。

(4)彝族男人手繪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調料類主要採集三種野生植物,一為「哈拉古」樹葉,一為喬木「穆庫」的根和花,一為草本植物「切批切克」的根。這三種植物均有奇特的香味。

⑸ 為什麼不能碰彝族男孩的額頭

彝族男人的額頭是他們的「天菩薩」。彝族男子的「天菩薩」發型,是原始宗教崇拜的產物。在一個彝族男子的一生中,「天菩薩」發型要經歷了幾次變化。

小孩和未婚男子,在頭頂前蓄一撮長發,彝語稱「如比」,是男魂居住的地方。結婚後的男子,請人在頭頂梳辮子,辮子較短小,盤於頭上,稱「如且」。男人死時,如有子女,則把頭前頭發打成尖狀物形,稱「天菩薩」。而今,一般人不分階段,把彝族男子發型統稱「天菩薩」。

(5)彝族男人手繪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群眾最恨別人叫他們「老彝胞」和「蠻子」,他們認為這種稱呼是對他們的最大污辱。到彝族群眾家裡作客,要坐在鍋庄(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東西和睡覺的下方和左方。忌用腳踏在鍋莊上,更不準從鍋莊上和堆放的柴上跳過。

彝族對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他們給你東西吃,你必須吃,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少喝一點,表示謝意。不然,就認為你看不起他們。彝家給你吃的東西,只准在那裡吃,不準帶走。否則,就會說你對人不講義氣

⑹ 彝族有哪些傳統故事

彝族火把節的來源故事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

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

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6)彝族男人手繪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彝族火把節一般都歡度三天,頭一天闔家歡聚,吃酒祝賀。人們把牲畜肉煮熟後切成坨坨,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用來下酒。晚上燃火把四處照燎,一般持續三個晚上。人們情緒十分熱烈。人們以村寨為單位,高舉火把繞著村寨和田地照燎,猶如千條火龍騰飛。

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節進入高潮,整個涼山沸騰了。小夥子穿上民族盛裝,纏著有英雄結的頭帕;婦女們穿著百褶裙,聚集在廣闊的草壩上,進行各種傳統的體育競賽。小夥子們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比賽,婦女們則唱歌、跳舞,彈口弦琴。

⑺ 彝族男子頭飾

是彝族的,叫英雄結不叫英雄角!

彝族男子,上衣為窄袖斜扣短衣,下穿大腳褲,最突出特徵在其頭上纏的頭帕上。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語稱英雄結為「祝題」。《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東接交阯,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中「人皆椎結」,指的就是古代彝族先民的頭髻,即英雄髻[

⑻ 彝族的神秘風俗「天菩薩」,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天菩薩”梳理方法

用雙手在腦袋頂把長發撮攏成一綹,從發根開始由右至左扭轉,使散發成繩,再按相同的方向繞著發根緊挨頭部向上盤繞,先盤底部,多繞幾圈使其粗壯一些,待頭發長度盤過半後,就向上盤,形成下粗上細的螺髻形,最後將發梢別入盤好的頭發中。發髻高約10至15厘米,為使發髻高而挺,有時需要在發髻中間插入一根竹棍或動物的骨頭,如刺蝟的硬刺等。“天菩薩”除梳理時散落下來,平時都是纏繞於頭頂,形成一個黑絲帕,酷似盤在頭上的一座山峰。 涼山彝族男子從留起“天菩薩”時,就一直不會清洗。原因是“天菩薩”用水洗過就不靈了,失去了意義,所以一般留起“天菩薩”的人都是不洗頭,也不梳頭的,留起的“天菩薩”頭發好像被膠水粘過一樣。

彝族男子的天菩薩是神秘文化的象徵,是神鷹棲落的眼睛。彝族人把天菩薩視為男子漢靈魂的藏身之地,是神聖不可侵犯和褻瀆的,絕對不準任何人觸摸。天菩薩除梳理和晾曬時散落下來,平時都纏繞於頭頂,形成螺髻狀,酷似一座峭拔的山峰,所以又被稱為男人頭上的風景。

⑼ 彝族分為幾類

在民族的分繫上不能說分類,應叫分支或分系。

彝族的分支大致如下: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歷史階段,彝族祖先為了生存、發展的需要而產生了分支。大約幾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恆、布、慕的六個分支。分別遷徙到雲南、四川、貴州等地,經過長期了歷史發展,形成比較多的彝族支系。目前較大的幾個支系是:阿細、撒尼、阿哲、羅婺、土蘇、諾蘇、聶蘇、改蘇、車蘇、阿羅、阿扎、阿武、撒馬、臘魯、臘米、臘羅、里潑、葛潑、納若等。


彝族的文字因彝語方言和地域差異,加上社會歷史的變化和自身不斷發展等諸多因素,形成了具有區域特點的彝語方言、土語和服飾。操不同的彝語方言或土語的彝族支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因此彝族是一個支系繁多,自稱繁雜的民族。不同的支系其自稱也存在著不同。

彝語有六大方言,即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各方言內部還分許多次方言和土語,方言間差別較大,基本上很難相互通話和交際。

彝族服飾有300多種。彝族服飾、彝語方言以及彝族自稱是區分彝族支系的重要依據。


彝族節日:1、火把節:彝族最盛大的節日是「火把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很多,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傳說的:古時候,彝族在抵禦外族的戰爭中,將火把綁在羊角上,驅趕羊群沖人敵陣,擊潰了前來侵犯的敵人。從此人們過火把節是紀念和慶祝戰爭的勝利。彝族過火把節,要舉行摔跤、鬥牛和歌舞活動,人夜各村各寨都要燃起火把,人們擎著火把,朝火把上灑松香,相互祝福。

2、插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關於這個節日,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楚雄曇華山有下殘暴荒淫的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園」,欺騙彝族人民說裡面有仙女在織布、綉花。強迫各村各寨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到「天仙園」去供土官淫樂,逼死了許多彝族姐妹。有個咪依嗜的漂亮姑娘,為了拯救彝家姐妹,在農歷二月初八這天,隻身闖進「天仙園」,取下頭上戴著的有劇毒的白色馬櫻花泡進酒里,與土官共飲,毒死了土官,犧牲了自己,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英勇獻身的姑娘,便把農歷二月初八這天定為插花節,這一大,人們把採摘來的杜鵑花插在門前、屋後,掛在牛羊角上,彝家男女老少,人人戴花,表示抗暴除惡、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更是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好的青年男女如一方將杜鵑花插在另一方的頭上,即表示對對方的愛情矢志不渝。

3、賽裝節: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彝族的賽裝節又叫服裝節,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舉行,傳說是紀念一位叫米波龍的彝族姑娘。她捨身除霸,死後變為美麗的小鳥。節日期間,當地彝族姑娘們身帶數套花衣,齊聚在三台區跳歌場,圍成圓圈,在小夥子的月琴、嗩吶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會,退出跳舞場,換套新裝,又來跳,以此比試姑娘的靈巧、富足和美麗。彝族婦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圍腰上綉花,而且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綉滿了各種圖案。並且各人的工藝、構圖、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風雨雷電,日夜星辰,山水木石,花鳥禽獸,各種人物都可以入綉。

4、虎節:雙柏縣小麥地沖一代的彝族,農歷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過虎節,彝語稱為「羅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於村後祭拜土主後,經巫師占卜擇出8人。這8人披上畫有虎斑紋的披氈,臉、腳、手上繪上虎紋,化妝為虎,在黑虎頭率領下跳各種摩擬生產、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為各家各戶驅鬼除祟,彝族語稱為「羅麻乃轟」。虎舞(又稱老虎笙)從正月初八開始,每日增一虎(伊始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執以「崩咚」鈴的長者作前導(也稱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紋,披虎皮。如一時難得眾多虎皮,就用氈子代替。跳虎節時,前村戶戶敬香供「虎神」,每戶從門前到屋裡都要跳一場虎舞,以驅邪除祟,求虎神守衛。夜晚,田間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繞寨而舞。15隻虎都出場後,雌雄老小一應俱全(喻後又來著)全村為來日的興旺景象擺酒慶祝,狂歡一夜。

⑽ 彝族人帽子上面的像牛角似的是做什麼用的

英雄結,傳統的彝族頭飾,長期的服飾歷史發展而來,有勇敢之意,區別於女性頭飾。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英雄結』。

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

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族成年女子,頭戴疊帕,身穿高領窄袖緊身斜扣短衣,主要特徵在下身的百褶裙子上。彝女裙子以棉布或者紗布縫制,三節合成,中間用紅、黃色或花色,上下兩節用素色(黑色),下節縫作若干褶紋,一拖到底,俗稱「百褶裙」,走路或跳舞時,「百褶裙」彩色褶紋撒開,就象孔雀開屏,因此彝族女子有象孔雀之說。

(10)彝族男人手繪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大約在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先民已經從安寧河流域、金沙江兩岸、雲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漸擴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由於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後,曾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後裔就有許多成為了今天的彝族。貴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許多關於「濮變彝」的記載。同時,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區,又分布著彝語支的其他許多部落。因此,彝族在歷史上的名稱十分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