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名家臨瘞鶴銘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名家臨瘞鶴銘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1 20:42:06

① 瘞鶴銘怎麼讀

鶴瘞銘,讀音為hèyìmíng。

《瘞鶴銘》是原刻於鎮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書書法作品、摩崖石刻,其書者傳為南朝梁的書法家陶弘景。原石刻因山崩墜入江中,後打撈出,只存五殘石,現陳列於江蘇省鎮江焦山碑林中。
《瘞鶴銘》書自左至右,原文12行,每行23字或25字不等,其內容是一位隱士為一隻死去的鶴所作的紀念文字。此銘字體渾穆高古,用筆奇峭飛逸。


② 瘞鶴銘的簡介

瘞鶴銘:刻於南朝·梁(傳)天監十三年(514年),瘞 【拼音】:[yì] 【字義】:1.掩埋,埋葬:~埋。~藏(cáng )(殉葬的金玉器物)。~玉埋香(舊指美女死去)。
瘞鶴銘, 著名摩崖刻石,存90餘字。原刻在江蘇鎮江焦山西麓斷崖石上,瘞鶴銘外景中唐以後始有著錄,後遭雷擊崩落長江中,北宋熙寧年間,修建運河,工人江中撈出一塊斷石,經辨認,此斷石正是史書上記載墜落江中的《瘞鶴銘》的一部分。一百年後南宋淳熙間,運河重修,疏掏工人又打撈出四塊。送至當地縣府,經考證,這三塊斷石也是《瘞鶴銘》的一部分。這樣,與先前打撈上來的那塊斷石拼湊在一起,正好是失傳很久的《瘞鶴銘》。到了明洪武年間,這五塊斷石復又墜江。康熙年間,鎮江知府陳鵬年不惜花巨資募船民打撈,終於在距焦山下游三里處,又將這五塊殘石撈了出來,乾隆二十二年嵌於焦山定慧寺壁間。1960年合五石為一,砌入壁間。刻石年代眾說不一,點畫靈動,字形開張。北宋書法大家黃山谷於此刻石得力獨多,變態後形成山谷書「中宮內斂,橫豎畫向四周開張」的「輻射式」的獨特風貌。山谷並有「大字無過瘞鶴銘」之句,歷代評價極高。明王世貞評:「此銘古拙奇峭,雄偉飛逸,固書家之雄。」銘字連筆圓潤,落筆超逸,神采脫俗。----《古代碑帖鑒賞》費聲騫。

③ 瘞鶴銘介紹

鎮江焦山江心島《瘞鶴銘》摩崖石刻。瘞,埋葬。一個書法家,家養的鶴死了,埋了並寫了銘文。凡是歷史上有名字的書法家都在這里留下了書法摩崖石刻,並拓了此銘而去。後來遭雷擊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後來,上半段也消失了,傳世的拓片多為偽作。



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於華亭,甲午歲化於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奪余仙鶴之遽也。乃裹以玄黃之巾,藏乎茲山之下,仙家無隱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陰降跡,華表留聲。西竹法理,幸丹歲辰。真唯彷彿,事亦微冥。鳴語化解,仙鶴去莘,左取曹國,右割荊門,後盪洪流,前固重局,余欲無言,爾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將進寧,爰集真侶,瘞爾作銘。



《瘞鶴銘》(yi he ming)原刻在鎮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後始有著錄。自宋代《瘞鶴銘》殘石被發現以來,歷代書法家均給予其高度評價,且至今未有定論,成為千古之謎。清代康熙52年,閑居鎮江的蘇州知府陳鵬年曾募工打撈出5方《瘞鶴銘》殘石,共93字。經歷代專家考證,《瘞鶴銘》原文應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瘞鶴銘》殘石的打撈成為縈繞在學術界的一種「情結」。在打撈出水的1000多塊山體落石中,經過清洗、拓片、辨識、鑒定,發現其中453號石、587號石、546號石、977號石上疑似為「方」「鶴」「化」「之遽」等殘字。經與前人考定著錄的《瘞鶴銘》銘文對照,能夠初步認定587號、546號、977號石塊上「鶴」「化」「之遽」等4個字內容相吻合,字形大小、文字式樣、筆畫形態都已經具備了東晉六朝由隸至楷的書寫特性,也與《瘞鶴銘》書風相一致。2009年8月25日,又對疑似刻有《瘞鶴銘》的巨石的進行部分爆破減負,以便於全石打撈出水,讓人不禁翹首等待。

素稱「書法之山」的鎮江焦山,歷代書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為寶墨軒碑林中被譽為「碑中之王」的《瘞鶴銘》,署名為「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正書。」這是一篇哀悼家鶴的紀念文章,內容雖不足道,而其書法藝術誠然可貴。

④ 「對聯」瘞鶴銘集成聯若干

「對聯」瘞鶴銘集成聯若干

上聯是:山勢亭前掩;下聯是:華陰石上浮。

上聯是:詞華掩江表;下聯是:家勢重山陰。

⑤ 瘞鶴銘的考古打撈

1997年,鎮江博物館和焦山碑刻博物館聯合對「瘞鶴銘」殘石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考古、打撈,發現了「欠」和「無」二字,但仍殘缺很多。2008年10月8日,《瘞鶴銘》殘石打撈考古開工。此次打撈工程主要由鎮江水利局水投公司、省交通工程公司實施,焦山碑刻博物館、鎮江博物館聯合考古隊全程介入,動用一艘打撈船、一艘挖泥船、兩條小工作艇,利用現代化的打撈技術,包括GPS技術、超聲波技術、多波束水下地形測量技術及潛水等,對焦山西麓江灘進行一次科學、全面的打撈考古作業。經過多位不同學科專家的綜合研究,劃定考古打撈范圍為:估計落水點向南250米、向西80-100米、向北250米。《瘞鶴銘》殘石打撈考古行動於2008年6月啟動,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專題片攝制組前來拍攝紀錄片,此事受到了國內外廣泛關注。但因為夏季水位較高,正式的清淤打撈工作必須等到入秋才能開始。
未出水時之拓本稱「水拓本」,字數不多;出水後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書。唐人孫處元《潤州經》認為系王羲之書,宋黃庭堅、蘇舜欽等亦持此看法;因陶弘景曾自號華陽隱居,宋人李石《續博物志》即認為系陶弘景書,後附和此說者最多;歐陽修認為華陽真逸是顧況的道號;還有人認為是唐人王瓚所書;也有人覺其字同顏真卿《宋廣平碑》接近,認為是顏真卿書。總之,各持己見,至今仍不能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