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鄭板橋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高清大圖!墨竹題詩圖
鄭板橋《墨竹圖題詩》全詩是: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2. 「揚州八怪」的鄭板橋如此清貧嗎
興化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金東門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是興化古城區(昭陽鎮)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江淮東部里下河地區歷史文化結晶。其中包括位於江蘇省興化市東城外鄭家巷7-8號的鄭板橋故居。
鄭板橋一生極為坎坷,幼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而且其人在中進士前是清貧如洗,見廚房可窺一斑。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蓋世,曾是清代「揚州八怪」的領銜人物 。鄭家世代讀書,可謂書香門弟。墨竹成了鄭板橋繪畫作詩最主要的題材。在他的筆下,竹也 化作了一種品格。青竹傲岸不屈,虛心勁節, 可以說是板橋崇高氣質的寫照。
3. 板橋先生畫竹子,題了一首詩。
翻譯:三間茅草蓋的房子,春天到了一片美麗的景色,窗子裡面有幽香的蘭花,向外遙望可以看到山上的竹子。
原文:三間茅屋,十里春風,窗里幽蘭,窗外修竹。
翻譯:這樣優雅風趣的事,能享受到的人自己卻不知道。那些糊里糊塗,胸無點墨的人,也不會體會到趣味在哪裡。
原文: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
翻譯:只有那些勞苦之人,忽然有了幾天的閑暇時光,才會關上柴門,打掃干凈小路,面對芬芳的蘭花,品著苦茶。風很小,雨很細,滋潤著道路和籬笆;俗氣的客人不請,只有幾位知己好友來訪,所以心中十分的歡喜,感嘆這樣的日子真是難得。
原文: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於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為此日之難得也。
翻譯:所以我畫蘭花,畫竹子,畫石頭,都是用來慰勞那些勞苦的人民,卻不是供那些貪圖享樂的人。
原文: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4. 畫竹子的鄭板橋寫過一篇《畫竹》
翻譯如下文所示:
三間茅屋,十里春風,叢窗里遙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卻不懂得,真是令大遺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無點墨的人,身處如此情景,他們更是不懂樂在何處。
只有那些勞苦之人,忽然有十幾天的閑暇時光,才會關上柴門,掃凈小路,面對芬芳的蘭花,品著苦茶,有時微風細雨,滋潤著籬笆和小路。沒有煩人的俗事,面對知心的好友,為有這樣難得的閑適的日子而感嘆。所以我畫蘭花竹子石頭,是用來慰勞那些勞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貪圖享受的人享用。
原文:
三間茅屋,十里春風,窗里幽蘭,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沒沒墨墨,絕不知樂在何處。惟勞苦貧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於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為此日之難得也。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作者:鄭燮《靳秋田索畫之二》
作品介紹:
畫竹
自謂畫竹多於紙窗粉壁見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題道:「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寫竹,更將款題於竹石間,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
擅畫蘭竹石
體貌書朗,風格勁峭,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蔣士銓題畫蘭詩中說:「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這段話,將「書」與「畫」在他作品中的關系真是說得透剔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