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個帶翅膀的胖乎乎的黃色小飛龍叫什麼名字啊,它好可愛啊~~~
他叫丘比龍 很可愛吧 望採納啊
② 這種飛龍的動態圖片怎麼做出來的
一、gif動畫的原理,就像電影膠片一樣,它是由若干個幀組成的,這若干個幀的連續播放,就構成了一個動作。
二、製作動畫,可以使用PS。
三、在PS中,圖層就是動畫的幀,製作成若干個圖層以後,最後渲染成動畫。
③ 世界上有飛龍嗎
沒有,飛龍都是古代神話故事中的形象
④ 請問下:紋身中的飛龍在天。就是有翅膀的龍,龍頭只有一根獨角,龍頭像蜥蜴,舌頭也像。。
這是西方的龍,不是我們所說的龍。其實西方的龍最大的特點就是看起來像蜥蜴。望採納謝謝
⑤ 跪求龍的圖片,要中國龍,不要帶翅膀的,
各種樣式的龍,都很霸氣,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喜歡請給採納謝謝
⑥ 東北人說的飛龍是什麼東西啊長得什麼樣啊
榛雞
俗稱「飛龍」(東北又有「樹雞」、「樹榛雞」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雞形目,松雞科鳥類,在全世界共有3種,即「花尾榛雞、」「斑尾榛雞」和 「披肩雞。」
花尾榛雞的分布范圍較大,自歐亞大陸西端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一直向東,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鄂霍次克海岸、我國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和日本北海道等地。
花尾榛雞是黑龍江省林區的主要狩獵鳥類之一,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並富營養,古代作為給皇帝的貢品。相傳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所說的龍肉就是「飛龍"也就是榛雞
花尾榛雞比家雞小,重400克左右,體毛棕灰並帶暗褐色橫斑。雄雞喉部黑色,兩側白色。雌雞羽毛稍暗,喉部灰白色並帶黑褐色斑紋。
生活習性
白天常5-10隻1群在林中覓食,食性很雜,以綠葉、種子、槳果為食物,在繁殖期還吃些昆蟲。雄雞用尖細清脆的叫聲與夥伴聯系,當遇到危險時,先伸長脖子觀察動靜,確認有危險再起飛,1次只能飛20-30米遠。
在大雪覆蓋的嚴冬,花尾榛雞經常在樹上活動,鑽進雪窩里過夜,是一種留鳥。花尾榛雞的巢築在倒木或樹根旁,很隱蔽,4月到5月初產卵,每年產1窩,11-12個卵,孵化期約21天,雌雞在孵卵期戀巢,從不輕易離開。雛雞6月初脫殼,到8月中旬即可長成成鳥。
⑦ 怎樣畫帥氣的飛龍
畫帥氣的飛龍步驟如下:
1、先畫飛龍的嘴,嘴有點像鱷魚的嘴,為了突出它的霸氣,下半張嘴畫成鉤狀,並且在上下兩片嘴之間,畫兩排鋸齒狀的牙齒。
2、從嘴往右側畫出它的角和頭,角畫成兩個大大的尖刺,角的下方再畫兩個小一些的尖刺,收筆在下片嘴處。並且在頭的中間畫一個棗核形,表示它的眼睛,在眼睛裡點一個黑點,表示眼珠。
3、在頭的右側畫它的脖子,為了突出霸氣,脖子畫也魚鰭狀,並且在上邊畫出一排尖尖的鋸齒狀棕毛。
4、在脖子右側,畫出它的翅膀,因為是飛龍,翅膀是必須要畫的,為了突出霸氣,翅膀畫成一面旗子形狀,在旗子的右側,畫成三個尖刺的形狀。
5、在翅膀的下面,畫出它的前後腿和肚子,前後腿畫成馬腿的樣子,前腿朝前畫,後腿朝後畫,為了突出它的剛勁有力,把肚子畫成三個小方塊,就像能看穿它的肋骨一樣。
6、在前後腿的末端,分別畫一隻鋼鉤似的爪子,爪子要畫得細些,並且每個爪子末端往上畫一個鉤子,表示飛龍特別強悍。
7、從翅膀的下方往右側畫出一條S狀的尾巴,由粗到細,為了突出霸氣,尾巴上面畫一排小三角形的尖刺,尾巴尖畫成箭頭形狀,一條飛龍就畫完了。
⑧ 四翼飛龍是什麼恐龍
這是一種小型食肉恐龍,長有四隻帶有絨毛的小翅膀。
⑨ 所有恐龍圖片名字大全
補充:((沒有圖,純屬耳聞) :文雅龍,阿基里斯龍,埃及龍,風神龍,蘭氏靈龍,阿拉莫龍,奧氏鷹龍,阿爾哥龍,阿利奧拉龍,溝牙龍,阿瓦拉慈龍,艾沃克龍,砂龍,安吐龍,阿穆爾龍,阿美達龍,准角龍,安第斯龍,崇高龍,似鵝龍,阿拉哥龍,鹽海龍,阿勞干盜龍,原鳥形龍,銀龍,阿肯色龍,無鼻角龍二疊紀:(初龍不算龍)棘齒龍,靈鱷,蛇齒龍,(上龍類,迷龍類,鱷類)……三疊紀 :始盜龍(最早的恐龍),芙蓉龍,純信龍,十字龍,加斯馬吐龍(古鱷),南十字龍,埃雷拉龍,腔骨龍,原角鼻龍,金塔龍,原美頜龍,板龍(三疊紀最大的原始蜥腳類,長約5~7米),美頜龍(最小的恐龍,只有0.2米),跳龍,豎尾龍,槽齒龍,躍步龍(三疊紀最迷你的肉食恐龍),黑丘龍(生活在三疊紀末期至侏羅紀早期),黑瑞龍(三疊紀最兇猛的肉食恐龍),黑瑞拉龍,肩角龍,幻龍,沙尼魚龍(目前最大的魚龍,長約14~18米(薩斯特魚龍可能更長)),泰曼魚龍,卵皮龍(一種海龜型的水生動物),達爾文翼龍,蓓天翼龍(可能是最早的翼龍),真雙齒翼龍(原始蜥臀目,鳥臀目)…… 侏羅紀 :合踝龍(三疊紀末期至侏羅紀早期),安琪龍(被稱為「最美麗的恐龍」),扭椎龍,優椎龍(大型肉食恐龍,長約7米),盤足龍,叉龍,小盾龍(身上有像犰狳一樣的盾甲,因此得名),沱江龍,雙脊龍(分布廣,中國雲南、美國,加拿大都發現了化石),樹龍(也叫樹棲龍),單脊龍,大椎龍,青島龍,巨椎龍,里奧哈龍,異齒龍(有三種不同的牙齒,因此得名),曉龍,橡樹龍,賴索托龍,華陽 龍,胄甲龍(可能是最早的甲龍),斑龍,異龍,異特龍(侏羅紀最大,最兇猛的肉食恐龍,身長9~11米),劍龍(最著名的恐龍之一),永川龍(中國己發現的最大肉食恐龍),巨棘龍(劍龍類,不是肉食恐龍),角鼻龍(鼻上有一個角,因此得名,梁龍,腕龍,地震龍(侏羅紀最大的恐龍,可長35~40米),虛骨龍,超龍,竊鳥龍,圓頂龍,釘狀龍,勒梭維龍,梭背龍
,嗜鳥龍,馬門溪龍(脖子最長的龍),建設氣龍(在中國,被一個石油考察隊發現,因此得名。只有一個屬),巨齒龍(最早有名字的恐龍),蜀龍(尾巴上有尾錘的長頸恐龍),翼龍
(翼龍類的通用名),魚龍(通用名),翼嘴翼龍(鳥臀類,蜥臀類等30多種類)…… 白堊紀 :暴龍(也叫霸王龍),始暴龍,特暴龍,薩斯克霸王龍(最大的暴龍),澳大利亞霸王龍(要遷徙的暴龍),惡暴龍(頭上有和異特龍一樣的v型角),警暴龍,凶惡龍(屬暴龍類),惡龍,冠龍(暴龍的近親,發現於中國),恐手龍(肉食的鐮刀龍類),恐爪龍(十分兇猛,腳上有彎鉤,鐮刀龍(恐龍中前肢最長),合尾龍,慢龍(也屬鐮刀龍類),懶爪龍,單爪龍,始祖暴龍,西母霸龍,欒川暴龍,奔龍,奔山龍,角龍,三角龍(最著名的恐龍),尖角龍,原角龍,開角龍(也叫隙龍),牛角龍,小角龍,戟龍(角最多的龍),中國角龍,祖尼角龍,北極龍(並非生活在北極,而生活在阿根廷和南極),尤他龍(也叫薩爾塔龍),巴洛龍(有許多個心臟),雷龍(原叫迷惑龍),似鯨龍,鯨龍,荒漠龍(跑得最快的龍之一),鷲龍(長有羽毛),內烏肯盜龍(我們了解最少的馳龍),南方盜龍,猶他盜龍(最大的馳龍,長約7米),爪龍,欒川盜龍,天宇龍(長有羽毛),天宇盜龍(長有羽毛),斑比盜龍,馳龍,似馳龍,古角龍,巨龍(分布廣,中國,蒙古,非洲,北美洲都有分布)鴿龍,西爪龍(最小的龍),阿馬加龍(也叫阿瑪加龍),泰南吐龍(來自中國的巨龍類),劍角龍,龍王龍,冥王龍,腫頭龍,伶盜龍(長有羽毛),傷齒龍(最聰明的龍),中華盜龍,中華麗羽龍,棘龍(最大的肉食恐龍,長達15~18米,可能食魚),似鱷龍(食魚),激龍(僅發現一頭骨化石)似雞龍,阿拉善龍(唯二來自中國的鐮刀龍類),纖角龍(不是小角龍),冰河龍,北票龍(最早發現有羽毛的龍),中華龍鳥(可能有毒),中華鳥龍(唯一確定顏色的恐龍),鸚鵡嘴龍(長著鸚鵡嘴般的嘴,因此得名),火山齒龍(發現於火山附近,因此得名),阿普吐龍,蝴蝶龍(不是翼龍,是巨龍),葡萄園龍(發現於葡萄園,因此得名),副櫛龍(頭冠可以發聲),櫛龍(同前),真板頭龍(一種晚期甲龍),扇冠大天鵝龍,甲龍,包頭龍,鴨嘴龍(牙齒最多的龍),埃及龍,鯊齒龍(第三大的肉食恐龍),彎龍(布氏彎龍,全型彎龍,侏儒彎龍等6種彎龍的聯合名),狂君顱龍,瑪君龍,禽龍(第二早發現的化石,第一是斑龍,比禽龍早100年,不過當時還沒有發現恐龍。直到發現禽龍,所以,禽龍被默認為最早發現的龍),雪松山龍,埃德蒙頓龍,埃德蒙頓甲龍,阿爾伯塔龍,食肉牛龍(前肢短小),林龍(也叫森林龍,海拉爾龍),山東龍,小盜龍(長有四個翅膀的龍),寐龍(發現它時顯寐(睡覺)狀,因此得名),烏爾禾龍(有方骨板的晚期劍龍),穆塔布拉龍(鼻子上有個「紅燈籠」),滿洲龍(中國第一個被發現的龍),錦江龍,竊蛋龍(被誤為偷蛋,但不能改名),葬火龍,,神眼龍,皮拉坎龍,邁亞龍,大鴨龍,帕克斯龍,熱河龍,擬鳥龍,古擬鳥龍,鴯鶓龍,似鴯鶓龍,似鳥龍(跑得最快的龍),准噶爾翼龍,海王龍,滄龍,菊石(鸚鵡螺的遠古近親,長約1米)大眼魚龍(眼睛最大的魚龍),泥泳龍,薄片龍,滑齒龍,飛龍,無齒翼龍,風神翼龍(最大的翼龍)(鳥臀類,蜥臀類等120多種)……看完給好評!!!
⑩ 應龍的翅膀是什麼樣的最好是有出處的
http://ke..com/view/302224.htm
這個上面有圖片
應龍:1.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
《辭源》說「應龍」是有翅膀的千年龍,五百年的被稱為角龍。龍是不凡之物,壽命奇長,應龍更是龍中之貴(當然,也有人認為應龍可指遠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國——應龍氏和應國)。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淵源】
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畜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黃帝處於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誇父。由於戰爭消耗能量過大,本可上天做神的應龍不能返回天庭,無奈到南方生活(因此南方的雨水就比北方要多得多)。
【《山海經校譯》相關文摘】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①,殺蚩尤與誇父②,不得復上,故下數旱③。
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①應龍:傳說中的一種生有翅膀的龍。②蚩尤:神話傳說中的東方九黎族首領,以金作兵器,能喚雲呼雨。③數:屢次,頻繁。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後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①,逮之於禺谷②。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誇父③,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①景:「影」的本字。②逮:到,及。③又殺誇父:先說誇父因追太陽而死,後又說誇父被應龍殺死,這是神話傳說中的分歧。
【記載】
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傳說故事】
之一:應龍與女魃【此故事改編自05年電腦游戲《幻想三國志2》背景設定,為避免更多誤解,特此註解】
應龍與女魃,一個神性為水,一個神性為火。原本就擁有相斥相刻,無法相互靠近的命運,怎奈命運的捉弄,火之女魃卻愛上了水之應龍,在無法面對面互相見面的情況下,女魃只能每日來到囚鎖應龍的那克樹下,以天界最美的歌聲,來撫慰被鎖在雲端上的應龍。
應龍逐漸愛上了擁有美麗歌喉的女子,但是,卻始終無法見到女子的面容。
在一次的聖戰中,應龍被黃帝自雲端釋放出來。黃帝與蚩尤大戰涿鹿。當時,蚩尤得風伯雨師、魍魎魑魅、山精鬼怪之助;然,黃帝則有風後力牧、應龍女魃、天女之輔等眾神的幫助。使得最後讓黃帝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聖戰勝利打敗蚩尤的同時,眾神等莫不舉聲歡呼。然而,在消滅蚩尤勢力的同時,黃帝也失去了忠臣風後,與其至愛鳳曦。而大將應龍與義女女魃,卻也因感染了人間的污穢濁氣,無法在回到天界……
好不容易有此機會能夠見上應龍一面的女魃,在戰後,曾經躲至一旁,在遠處偷偷的看望,才知,原來她偷偷愛慕的人,竟生得如此俊逸,但眉宇間卻帶著一股化不開的憂郁,愁的讓她心疼,對應龍的愛慕更因此加深。
但在得知應龍也於自己一樣因染了人間濁氣而無法回到天界時,便暗自設法將應龍身上的濁氣全數轉移至自己身上。為此,女魃卻也付出了代價。自己因為神氣盡失,而受到邪氣的支配而禍亂人間,春夏秋冬、四季失調,人間所到之處盡皆大旱,人民因此苦不堪言。
回到天界,對女魃的心意於犧牲毫不知情的應龍,還以為是眾神大獲特赦,他才能再度返回天界;也以為自己所深愛的那名女子,是在聖戰時,那名不斷協助他的那個紙女仙,因而將愛意轉至那名女仙身上,對她疼愛有加。之後,因為人民的怨怪、指責於諸神相繼勸柬,不得已,黃帝只好下旨,要應龍前往討伐女魃,因只有應龍之水才能收伏女魃之火。
兩人相戰於黃泉冥海之上。戰到最後,女魃恢復了神智,抬眼一見,站在眼前與她對戰的人,竟是她日思夜念、最最深愛的男子-應龍。想起自己因為邪氣與為了吸收應龍身上濁氣的關系,必須不斷的接近應龍,而導致自己的面目丑惡,女魃低下頭,不願應龍見到自己這副醜陋的模樣。看到腳下那片荒涼無青的大地,這時女魃才知為何應龍會站在這里。也明白自己喪失理智後所做出的,竟是一件這么不可原諒的過錯。女魃笑了笑,面對眼前的他,她已無心再戀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張開雙臂,等待應龍給予她最後致命的一擊。
不明女魃為何有如此轉變的應龍,為了完成眾神所託付給他的任務,高高舉起手中的刀,筆直的朝女魃的胸口射去……
「來吧!能死在你的手中,對我來說,也算是幸福的……」女魃坦然的一笑。溫柔的眼神和柔美的嗓音讓應龍赫然悟醒,原來,面目丑惡的女魃竟然是他一直在找尋、一直深深愛著的那名女子,那美麗歌聲的主人……
只可惜,為時已晚,大刀直直的插入女魃的胸口,朵朵的血花自女魃的身軀流出。中刀的女魃,已無力氣再繼續飛在天上,身體直直的朝著黃泉海沉落。望著悲傷悔恨不已的應龍,臨死的女魃,希望能化解應龍心中的悲傷與自責,再度唱起了當初他倆相遇的那首歌……
之二:幫助大禹治水
閑居南方,應龍整日無所事事。物華變幻,斗轉星移,一轉眼就到了大禹時代,洪水滔天,生靈塗炭。大禹肩負起拯救蒼生的重任,應龍前來幫忙。漢代的王逸和晉代的郭璞都附和這個神話故事,並強調應龍是有翅膀的。翅膀對於龍來說很重要,因為有翅膀,才有飛的可能,才會導致飛龍形象的誕生。應龍是黃帝和禹兩代的功臣,具備呼風喚雨等偉力並有較高地位,但是翅膀的用處倒沒發揮出來。
【相關資料】
但是,晉代王嘉《拾遺記》說,大禹治理洪水時,有「黃龍曳尾於前」,與前述之應龍略有不同。又據《巫山縣志》記載,相傳大禹引導洪水到巫山的時候,有一龍挖掘水道搞錯了方向,一不小心被斬殺。一般的龍就算有引水之功也會冤死於九泉。不論是應龍,還是黃龍,說高點就是部落首領的得力幫手,說低點就是普通士兵,在人類世界中還談不上多少神性。除應龍外,燭龍、勾龍、夔龍等龍形象後來未能見出在後代的發展。
當然,黃龍也可指稱大禹。《山海經》說,禹的父親鯀竊取天帝的「息壤」來掩埋洪水,最後被殺害在羽山的郊外,死後三年軀體不腐朽。天帝派天神用吳刀解剖鯀的軀體,結果誕生了一黃龍,即大禹。這是龍化為人的故事雛形,而後代又多有將人比作龍的故事,如孔子稱贊老子是龍等。
【紋樣】
古代寓意紋樣。龍紋的一種。①古代神話,有翼的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又五千年為應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於是成了江河,使水流入大海。《楚辭·天問》:「河海應龍,何畫何歷?鮌何所營?禹河所存?」《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人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逶麗兮,驂赤螭青虯之A蟉蜿蜒。」《淮南子·覽冥訓》:「乘雷車,服駕應龍。」高誘註:「應龍,有翼之龍也;」②神名。《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史記·五帝記》:「遂禽殺蚩尤」。索隱引皇甫謐雲:「黃帝使應龍殺蚩尤於凶黎之谷。」漢代畫像石中應龍大多和羽人為伍,可見是飛升的神物。
【典籍記載】
《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
《山海經·大荒東經》:「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山海經·大荒北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誇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楚辭·天問》:「河海應龍,何畫何歷?鮌何所營?禹河所存?」
《淮南子·墬形訓》:「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鹿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
《淮南子·覽冥訓》:「乘雷車,服駕應龍。」(高誘註:「應龍,有翼之龍也;」)
《淮南子·主術訓》:「夫螣蛇游霧而動,應龍乘雲而舉」
《論衡·寒溫篇》:「雨應龍而來,影應形而去。」
《雲笈七簽·紀傳部》:「蚩尤率魑魅魍魎,請風伯雨師,從天大風而來,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風伯雨師及天下女襖,以止雨於東荒之地,北隅諸山,黎土羌兵,驅應龍以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
《雲笈七簽·經傳部》:「(蚩)尤驅魑魅雜襖以為陣,雨師風伯以為衛,應龍蓄水以攻於(黃)帝。」
《西都賦》:「抗應龍之虹梁(註:梁曲如虹也。),列棼橑以布翼」
《藝文類聚·卷八》:「鮑昭石帆銘曰:應龍剖流,息石橫波,下潀地軸,上獦星羅」
《藝文類聚·卷十》:「元龜介玉,應龍粹黃。」
《藝文類聚·卷十四》:「剪應龍於冀州,戮長蛇於沮水。」
《藝文類聚·卷二十三》:「惟應龍之將舉,飛雲降而下征」
《藝文類聚·卷四十九》:「偶應龍之龠影,等威鳳之羽儀」
《藝文類聚·卷五十三》:「璩聞景雲浮則應龍翔,治道明則俊乂臻。」
《藝文類聚·卷五十七》:「若夫赤松王喬,羨門安期,噓吸沆瀣,飲醴茹芝,駕應龍……」
《藝文類聚·卷六十二》:「伏應龍於反宇,乘流蘇以飄揚。」
《藝文類聚·卷六十四》:「天降丹鳥,既序孝經,河出應龍,乃弘周易。」
《藝文類聚·卷七十》:「應龍蟠蟄,潛德保靈,制器象物,示有其形」
《藝文類聚·卷九十八》「應龍游於華澤,鳳鳥鳴於高岡。」
蕭大圜《竹花賦》:「學應龍於葛水,宿<匽鳥>鳳於方桐。」
賈岱宗《大狗賦》:「時頻伸而振迅,若應龍之騰擲。」
嵇含《悅晴詩》:「鳴鳳晞輕翮,應龍曝纖鬐」
傅咸《鳳皇賦》:「應龍至兮,庶有感於斯誠。」
《太平御覽·卷五十七》:「枯澤非應龍之泉,平林非鸞鳳之窟。」
《太平廣記》:「禹治水,應龍以尾畫地,導決水之所出。」
劉孝綽《謝散騎表》「邀幸自天,休慶不已。假鳴鳳之條,躡應龍之亦。」
《帝王世紀》:「又徵諸侯,使力牧神皇直討蚩尤氏,擒之於涿鹿之野,使應龍殺之於凶黎之丘」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人人賦》:「駕應龍象輿之蠖略逶麗兮,驂赤螭青虯之<蟲幽>蟉蜿蜒。」
《漢書·敘傳》「應龍潛於潢污,魚黿媟之,不睹其能奮靈德,合風雲,超忽荒,而躆顥蒼也。故夫泥蟠而天飛者,應龍之神也;」
《後漢書·班彪列傳》:「抗應龍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
《後漢書·張衡列傳》:「夫女魃北而應龍翔,洪鼎聲而軍容息;」
《三國志·魏書》:「斯蓋應龍潛升之道,聖賢用舍之義。」
《三國志·吳書》:「夫應龍以屈伸為神,鳳皇以嘉鳴為貴,何必隱形於天外,潛鱗於重淵者哉?」
《晉書·列傳第二十一》:「乘雲車電鞭之扶輿委移兮,駕應龍青虯之容裔陸離。俯游光逸景倏爍徽霍兮」
《晉書·載記第二十二》:「應龍以屈伸為靈,大人以知機為美。」
《宋書·樂志》:「應龍夜烏由道何來直子為烏奚如悟姑尊盧雞子聽烏虎行為來明吾微令吾」
《宋書·福瑞志》:「應龍攻蚩尤,戰虎、豹、熊、羆四獸之力。」
《宋書·宗室列傳》:「自我皇宋之承天命也,仰符應龍之精,俯協河龜之靈」
《舊唐書·李密列傳》:「轟轟隱隱,如霆如雷,彪虎嘯而谷風生,應龍驤而景雲起。」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四》:「又築城於青海中龍駒島,有白龍見,遂名為應龍城,吐蕃屏跡不敢近青海。」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八》:「雕虎嘯以風生,應龍驤而雲起。」
《新唐書·儀衛志》:「第一應龍旗隊,第二玉馬旗隊,第三三角獸旗隊,果毅都尉各一人檢校。」
《新唐書·列傳第十三》:「應龍之翔,雲霧滃然而從,震風薄怒,萬空不約而號,物有自然相動耳。」
《新唐書·列傳第六十》:「更築於龍駒島,有白龍見,因號應龍城。」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記》:「運之去也,應龍不免為醢。」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九年,白龍見南宮三清殿,改元曰白龍,又更名龔,以應龍見之祥。」
《元史·輿服志》:「應龍旗,赤質,赤火焰腳,繪飛龍。」
《通典·沿革》:「閉諸陽,衣皂,興土龍,(註:山海經曰:「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郭璞曰:「今之土龍,本此,氣應自然冥感,非人所能。」)」
【在名字中】
以應龍為名者:(按年代順序)鄒應龍、劉應龍、翁應龍、彭應龍、徐應龍、許應龍、宋應龍、虞應龍、牟應龍、王應龍、韓應龍、楊應龍、舒應龍、馬應龍、趙應龍、沈應龍、田應龍、張應龍……
【歷史推測】
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探索 發現》欄目中是這樣解釋的。應龍是黃帝手下的將領。在與蚩尤的戰爭中,應龍人為地製造了一場洪水(在河流的上游築壩,積蓄一定的水量,然後挖開堤壩)沖垮了蚩尤的軍營,從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而這場戰爭的戰場就在涿縣。
【應龍圖片】
應龍(蔣本) 應龍(唐)
應龍(游戲) 應龍(幻想三國志)
應龍(「應龍畫河海」青銅雕塑,是大禹神話園入口處的主雕塑。)
應龍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