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因《楓橋夜泊》這首詩而走紅的寒山寺,現在怎麼樣了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寒山寺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該寺便聞名了。原詩詩句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那麼,因《楓橋夜泊》這首詩而走紅的寒山寺,現在怎麼樣了?
寒山寺以鍾聲聞名。現在,每年除夕之夜,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鍾儀式,用108次鍾聲來終結舊的一年,有除舊迎新之意。以上就是關於“因《楓橋夜泊》這首詩而走紅的寒山寺,現在怎麼樣了?”的相關回答,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關注我和我一起進行中華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圖片出自網路,如有侵犯您的正當權益,請聯系筆者,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B. 蘇州寒山寺始建於哪年間,有多大面積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C. 寒山寺塔為什麼是五層
性空和尚在主持重建此塔時,認為自己的功德不夠七層,遂建五層。1996年,寒山寺重建普明寶塔,重現了寒山寺的盛唐風采。普明寶塔,五層,高42.2米,呈正方形,為仿唐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塔剎為銅鑄鍍金,高9.6米,重12噸。位於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距今已有上千多年的歷史。
寒山寺塔的文化
寒山寺可以說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以佛教文化為主體,以和合文化為核心。因為此地的佛門弟子一直認為曾住持過寒山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別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的高僧,並把他們神化為我國的「和合二仙」,也是其成為「和合文化」的象徵。
D. 寒山寺里有什麼塔
普明寶塔。
寒山寺古又稱楓橋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舊名妙普明塔院。相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國清寺來此住持,更名為寒山寺。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僧法遷重建寺院。該寺曾多次毀於戰火。現存殿宇多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進行全面整修,並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藍樓於寺中,恢復了「楓江第一樓」的舊額。1995年,建於寺後逾42米的五級四面樓閣式仿唐佛塔"普明寶塔"落成,成為楓橋景區的標志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