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媽媽種了一種植物說是西洋參,我查了很多圖片對比感覺不太像
商陸,有毒(Phytolacca acinosa Roxb),商陸科、商陸屬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廣布於長江以南紅壤低丘陵地區,在中國現有分布的品種中主要有商陸(野蘿卜)和垂序商陸(美商陸、美洲商陸、十蕊商陸)。各地根據其形態稱其為大莧菜、山蘿卜、花商陸、胭脂等。因為形態極似馬齒莧科的櫨蘭(俗稱土高麗參或土人參)而被各地誤當作土人參栽種。根肥厚,肉質,圓錐形。葉卵圓形,全緣。夏秋開花,花白色,總狀花序。心皮八個,離生。漿果扁球形,紫黑色。果序直立。
葯用商陸的乾燥根。秋季至次春採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切成塊或片,曬干或陰干。
根入葯,以白色肥大者為佳,
B. 請大家幫看看,下面的圖片是西洋參嗎
不是西洋參哦
一直以來,民間都流傳著很多關於人參的傳說...參妹子印象最深的就是對人參娃的描述,人參可以變成娃娃,他大概有兩三歲孩童般的身體,裸身只穿個紅肚兜,人吃了它可以成仙,想把人參挖出來,就要用紅繩栓住,否則人參就會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化身為娃娃逃跑掉…
人們認為這東西有靈性,就會編出許多繪聲繪色的故事來增添它的神秘性。下面百萬參給大家講一下關於采參的習俗。
一、人參旁邊都有毒蛇護著,人們傳說,毒蛇是老天派來保護人參的。其實,毒蛇守在參苗旁是有它的目的的。長白山裡有一種棒槌鳥,采參人只要跟著棒槌鳥走,准能找到人參,因為棒槌鳥喜歡吃人參果。而蛇也喜歡吃棒槌鳥,這就是人參周邊總是出現蛇的原因。
二、采參過程中,如果有人發現了人參,就要大聲喊:「棒槌! 」,這叫「喊山」。同伴會接問「什麼貨? 」發現人確認以後就要立即回答,說出幾品葉。然後,大夥接著說「快當!快當! 」,這叫「接山」。 這一喊一接,目的是要把人參嚇住,同時自然有報告、祝賀之意。採挖人參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生產文化,已成為采參地區所特有的民俗。
三、那用紅繩綁束人參,是真的怕人參跑了嗎?這做法其實有幾個目的,一是怕回來的時候找不到,另外也防止別人搶先挖走,綁上紅繩就是告訴其他采參人,這顆人參已經有人發現了。紅繩還有個用處就是,在挖參的時候,將線繩的兩端栓在人參旁的兩條樹枝上,三者成一直線略拉緊,可以防止在挖參時植株倒伏而損壞參根蘆頭,產生斷蘆而影響價格。這個一斷…價格可就是幾倍的浮動啊。
作為傳承多年的一種采參文化,古老的長白山采參習俗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中國的人參歷史和人參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及經濟價值。
C. 這種植物是什麼花紅色五瓣,蕊黃色,花過後結出棉桃似的種子朵。有人說是西洋參,到底是什麼
箭葉秋葵
圖片http://image..com/i?wd=%BC%FD%D2%B6%C7%EF%BF%FB&word=%BC%FD%D2%B6%C7%EF%BF%FB&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m=hao123
習性及分布
喜溫暖,喜陽,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黏質壤土或鈣質土。長江以北地區成宿根性,入冬地上部分枯萎,次春萌發新枝。主要分布在雲南文山、西雙版納、臨滄、怒江、保山等地州,海拔900-1600米的低丘、草坡、曠地、稀疏鬆林下或乾燥的瘠地常見。分布於我國貴州、廣西、廣東(包括海南島)等省區。也分布至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等地。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本種根入葯,治胃痛、神經衰弱,外用作祛瘀消腫、跌打扭傷和接骨葯。越南北部以根作止痢和滋補葯。
D. 怎樣從莖和葉上區分西洋參和人參
若您確定種的就是人參和西洋參的話,其區別在於:西洋參莖有縱條紋,或略具棱;人參光滑無毛、無縱條紋。二者莖都是圓柱形,但人參的莖比較細。西洋參葉邊緣粗鋸齒,先端突尖;人參葉邊緣細鋸齒,不突尖。
E. 老爸種了一種植物,非要說是西洋參,我查看了很多圖片,都不像,誰認識這種植物啊!
是
西洋參原是野生品種,後家種馴化,世界各國都在引種栽培。我國在很多地方都已引種成功,在氣候比較炎熱的地區,多選擇森林腐殖土、排水良好、氣候涼爽的山頂大小平原,腐殖質土層較深的林地,選闊葉林或肥沃的農田,地下水位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腐殖質壤上,休閑地、生荒地均可栽培。
選好地後,荒地先要燒後鏟起表土堆起。農田地,先在上面蓋卜草和亂樹枝、根等草植物之後燃燒,堆土備作畦用。如果條件允許,堆土可經一冬、一夏,凍曬腐熟。忌現整現用。播地翻耕深度20厘米左右,不宜太深,使土壤風化腐熟,使枯枝落葉充分腐熟。休閑1年後,再翻耕1次,篩除石塊等雜物,按每平方米土壤拌以50%多菌靈0.08千克、腐熟廄肥2~3千克、骨粉1千克或過磷酸鈣2千克,施入土中作基肥,然後,淺耕1次,整平耙細,作業道寬80~100厘米,以利排水、空氣流通和接受散射光。地整個後做畦,寬120~150厘米,長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畦高25厘米,床南北走向,土壤消毒。用80%代森鋅每平方米0.01~0.02克,或50%乙基托布津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或用40%霉疫凈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消毒效果均較好。
F. 西洋參的生長過程
西洋參栽培技術
(一)選地:
因其喜歡半陰半陽的涼爽濕潤氣候和通透疏鬆而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土壤。西洋參種植地宜選在造林綠化好的偏西南東北向通風道上且排水良好的溝夼嶺地或河川兩岸的肥沃地,而不宜選在山前開闊少林易燥地帶和西北東南走向的冬季寒風道上。
我市的土壤PH值,除沿海灘區為鹼性外,大部分為微酸性,PH值在5—6.5間,符合西洋參的生長要求。盡管我市很難找到富含腐殖質的森林式的深厚肥沃土壤,但實踐證明,只要科學增施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在含磷、鉀相對豐富的砂壤土和粉砂壤土上都可行。
(二)整地:
為減輕線蟲等病蟲危害,西洋參前茬以禾本科為好。如小麥、玉米收後撂茬,半月耕翻一次曬壟,促進前茬殘留物腐解和加速土壤熟化,同時畝施入6000kg腐熟的豬糞及牛馬糞(雞糞、人糞尿偏鹼性不行)等粉碎精細優質有機肥和腐熟餅肥50kg及優質三 元復合肥100kg均勻抄刨拌到20—30厘米耕層中。深秋整平作高畦,每2米築一個 , 畦高25厘米,畦頂1.4米,邊坡比為1∶1,溝底寬為10厘米。畦面力求平細,並於 上面鋪細碎含磷風化石3厘米(栽苗的4厘米),播種後再蓋1—2厘米。這中間要每平方米用20克的50%多菌靈等進行土壤消毒,其中15克在耕翻整畦時抄刨拌入土中,餘下5克播種時拌入畦上鋪、覆的含磷風化石中。�
(三)播種和移栽:
種子直播,畝用種子3.5kg。行、株距10×1 0厘米,長4年就可收刨,這樣省工且參很長而產量高,但浪費覆蓋物,噴葯也多而費,更重要的是不能適應市 場對參根粗短的需求,參根價格低。所以生產上還是採用先育苗後移栽的方式。育苗時將3.5kg種以5×6厘米株、行距育在2分地上,長2年後再刨出來以20×10厘米行、株 距移栽1畝左右,再長兩年收刨。西洋參不能重茬,育苗地不能再用來栽西洋參。
1、播種�
(1)種子處理:於8月份參果發紅時收入鮮果,立即把果肉搓掉洗凈稍晾即可用1000 倍50%多菌靈浸種10—20分鍾,撈出晾乾後,再用50ppm的優質赤黴素浸泡24小 時,然後撈出並用清水沖洗1次接著拌沙(種∶沙=1∶3),拌沙後盛於盆箱等放於陰涼 處直至11月份,溫度要控制在25℃以下,濕度以含水10%—12%為宜,太濕易爛種 ,以潤乎乎一握成團松開即散為准。當年種子出苗旺,隔年種子出苗長勢弱。�
(2)播種時間:11月下旬,經上述辦法處理的可有70%—80%裂口,未用赤黴素處 理的約30%裂口,可分批揀出播種,播期直到12月底。餘下未爆口的放在0—5 ℃下,至次年2月還能爆口,播種後亦可出苗,再晚爆口者因低溫處理時間不夠70天,生 理後熟不能完成而不能出苗,或出不全。(3)播種方法:在整平的足墒畦面上撒3厘米過篩勻細拌葯消毒的濕潤風化石,再整平後 ,以規范的5×6厘米株行距打孔板打孔(深2厘米)播種,以保深度標准一致,播後再撒拌葯消毒的風化石蓋種,為了平整,蓋風化石後再用板抹平一下,確保播深2厘米,接著覆 蓋10至15厘米厚的草,以保墒防凍,一般4月20日前後出苗。�
2、移栽:為適應市場需要和節約土地、降低成本及保證生長整齊一致而採用移栽,移栽一般用2年生苗。�
( 1)起苗:以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西洋參地上部分枯萎後為宜,順畦刨開畦土,再從一頭起參根,盡可能刨深些,以免損傷參根。並盡力做到邊起、邊選、邊消毒、邊移栽,堆放時間長易失水、傷熱而影響成活。如果年前栽不完,在年後2月底3月初在芽苞萌動前盡早進行。
(2)選苗:選根系健壯,芽苞飽滿、無病蟲害的參苗,並根據參苗大小分三級移栽。�
(3)消毒:參苗易帶病菌,栽前需進行消毒,一般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苗10分鍾,對防治根病有一定效果。�
(4)移栽方法:栽植密度:一級20×10厘米,二級苗20×8厘米,三級苗20×6 厘米。通透易旱土質以斜栽為好(參苗與畦面呈45度角放入畦內)通透性差的以平栽為好 。覆土厚度:一級苗5厘米,二級4厘米,三級3厘米。移栽前床鋪4厘米和蓋苗的風化石均要拌葯消毒。�
(四)田間管理�
1、防寒:不論實生苗、移栽苗及播種的在11月下旬後都要覆蓋10—15厘米厚的草以保墒防凍。地邊、畦邊還要加厚些,為防風刮應在草上壓上樹枝和石塊等。
2、抗旱:在少雨雪而乾旱的年份要噴水,以防芽苞乾枯和確保來春正常出苗。�
3、春、夏管理�
(1)適時撤除防寒物:撤除防寒物以3月底4月初迎春花開時為宜,過早易受凍害,過晚參苗出土晚,嫩莖易被日光灼傷。撤草時可留些短碎草,以利保墒和防止雨水沖擊地面。各地要因氣候和物候變化科學適時撤除覆蓋物。�
(2)畦面消毒:去草後摟去雜葉,全田噴1%硫酸銅消毒殺菌,但葯液不得滲沾到芽苞和參根上,以免造成傷害和影響出苗。�
(3)畦面鬆土:撤草後畦面濕潤應隨即鬆土,如乾旱則應先噴水濕潤後再鬆土,以通氣、提溫促苗出土生長,整個出苗期畦面都要保持濕潤,以防因表土乾旱灼傷幼嫩的莖葉。�
(4)架棚遮陽:西洋參喜斜射和散射光怕強光,但仍需要陽光提供能量而進行光合作用。 在大參挑鼻和頭年播種參的撒除覆草後,科學合理地架設遮蔭棚調整光照,以促保西洋參的 健壯生長。採用雙透(透光透雨)大棚,主柱總長2.2米(地下埋50厘米),四邊主柱1.9米(地下埋50厘米),柱間縱距視順桿長度而定。橫桿長2.4米,先用鐵絲綁好橫桿,再在橫桿上各畦放三根順桿並用鐵絲固定,順桿上放遮蔭的草簾子,四周用玉米秸桿 等夾成擋風障。簾子透光度視參齡而定,1—2年透光度15—20%,3—4年透光度3 0%—35%。另4月中旬西洋參苗接近出土時必須適時架棚遮蔭,過早畦溫低出苗晚,出苗後再遮蔭幼嫩莖葉易被灼傷。�
(5)追肥:西洋參屬多年生宿根植物,必須每年追肥補充。春季出苗後追施三元復合肥和 腐熟餅肥各50克/米,炕土500克/米追肥開溝要淺,切忌肥料接觸參須, 以防肥害。追肥後如畦面乾旱應及時澆水。�
(6)護根覆蓋:護根覆蓋是在5月上旬西洋參展葉初期和追肥結束後進行,過早莖葉幼嫩 易碰斷參莖,過晚參葉交叉長滿畦面又易損傷葉柄和葉片。覆蓋物多為碎麥秸草等。�
(7)抗旱防澇:我市西洋參種植區一般是春旱夏澇秋干,所以春季常要澆水保出苗;秋季要適時噴水保根膨大增重;夏要排水防澇保參正常生長,遇旱和高溫也要噴水。�
(8)選種和留種:在目前西洋參群體的株型、成熟期都嚴重參差不齊(成熟早晚相差1 個多月)的情況下,提純復壯勢在必行。另外,為了確保種子飽滿,適當疏花疏果也很必要 ,疏花於3/4的花序已開花,小部分已坐果時進行,將頂部1/2的花序疏掉以使留果個 大成熟集中,在果膨大期將未膨大的青果去掉,使營養集中於已留果和參根。�
4、病蟲鼠害防治:
(1)病害:危害莖葉的有黑斑病、疫病、炭疽病,危害莖中、基部的有立枯病、猝倒病、 莖腐病;危害根部的有根腐病、疫病、菌核病、銹腐病等。西洋參的病害應執行預防為主綜 合防治的原則,要農藝、農葯相結合,以廣譜殺菌劑為主單項葯劑為鋪。地下病害,要在播 種移栽時用多菌靈等進行種子、種苗和土壤處理,有相當防效。地上病害,在展葉後,每半 個月噴1次1∶1∶400的波爾多液,穿插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消菌靈2000倍液、20%粉銹寧500—1000倍液、70%托布津1000倍液、7%的代森錳鋅500—7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等。平均7天噴1次葯,遇雨要補噴。除交替、穿插噴打多種葯劑以提高防效外,由於西洋參生育階段、氣候、農葯廠家和生產日期不同,噴打濃度、葯量在噴打前務必做好試驗,以免造成葯害。發現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燒毀, 病穴用50%石灰乳或50%多菌靈400倍液澆灌消毒。�
(2)蟲害:對蠐螬、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蟲,用50%辛硫磷、90%敵百蟲等 毒鉺誘殺;對蚜蟲、尺蠖、粘蟲等可用低毒無殘留葯劑噴殺,50%辛硫磷、90%敵百蟲 、80%敵敵畏、40%氧化樂果等噴殺。�
(3)鼠害:用溴敵隆毒鉺誘殺。�
(五)收獲和加工�
1、收獲時間:一般生長4年收獲,為了繁殖種子,有時5年收獲。收獲時間在1 0月下旬 ,莖葉變黃時開始收獲。採挖時力求保持根形完整,把泥土抖落掉,放在室內進行分級,有時把小的幼參挑出來再栽一茬。�
2、鮮參加工:要用潔凈水沖刷去泥,但在水中不可浸泡時間過長,以免色澤不良和不易乾燥。洗凈後放到通風良好的加熱乾燥室進行脫水乾燥,在30—35℃溫度下3周完成,絕不能用烘爐高溫乾燥,因乾燥過快會在全乾燥前先在表層形成干硬的外殼,容易出現很多皺折或破皮,橫斷面中心往往顏色發暗,降低品質;但乾燥過慢,根的外部又會出現暗色斑點 ,引起腐爛而降低商品質量。
G. 在河北秦皇島有一種稱為西洋參的植物、我對照百度圖片不一樣。不知道是什麼
這不是什麼西洋參,這是商陸,因為形態極似馬齒莧科的櫨蘭(俗稱土高麗參或土人參)而被各地誤當作土人參栽種。
商陸有微毒可做要用。功能主治:通二便,瀉水,散結。治水腫,脹滿,腳氣,喉痹,癰腫,惡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