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為什麼說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筆者是河北人,曾經多次登上西部太行進行野外實習學習,對我們河北太行深表遺憾,同是巍峨八百里太行,河北貧困山區連成片,阜平、唐縣、曲陽,淶源,平山縣等還都是我們國家重點扶持縣區,而相應的太行南端卻是水草肥美,風景秀麗的河南轄區,這是為什麼呢?還是與自然環境優劣有關。
(看上圖艷綠色區域)這里是太行山南端位置,恰恰是黃河劈開太行,阻斷太行,走出峽谷,向東沖積、沉積成了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在黃河出山口處有一座 歷史 悠久,盡顯皇家高貴之氣的洛陽城,負陰抱陽,山環水繞,是中國地理環境最安全,最富饒的城市。還有如今快速發展、迅速崛起的鄭州市,黃河峽口三門峽 市,三市相距不到二百里,城市非常密集,為什麼太行南端位置這么 優越呢?
首先黃河出山口處,水資源豐富,容易獲取,能夠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另外山前沖積地帶,河流階地上比較安全,免遭黃河改道的危害。
其次 這里的山口處,是通往關中、黃土高原的水汽通道,夏季風攜帶著的水汽從山口處湧入,受地形抬升影響,帶來很多降水,太行山南端、伏牛山、崤山富有靈氣。降水量較多,發育著眾多的河流,如安陽河、沁河、淇河、衛河等,黃河南岸伊河、洛河等。河網密度很高,這些河流下切侵蝕強烈,地表被切割成峽谷,急流、斷崖等各種各樣的地貌類型, 旅遊 資源非常豐富,如雲台山、百泉、郭亮村等風景名勝區。
第三,南太行由於降水較多,岩性較好,風化後土壤肥力較高,植被繁茂,特別適合經濟林木生長,而河北太行主要石灰岩構成,風化後多成鹼性,山體又多裸露的岩石,不利於農作物生長,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加之近四十年來降水逐漸減少,乾旱少雨,這也是北太行難以改天換地的原因。
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優劣,主要取決於這個地區的氣候資源,而河南比河北的緯度位置偏南,水汽容易惠顧到本區,河南近幾年雖然降水也偏少,但比起河北的降水還是偏強,河北太行山前城市地下水超采非常嚴重,而南太行由於有黃河水補給,地下水得到補充,生態環境比河北好得很多,這也是題主所說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感恩吧,黃河母親!
沒聽說過這個說法,但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原因也很簡單,部分答案都不知道扯哪兒去了。其實這個原因對比河北也通用,咱這里只說河南,懂了河南也就懂了河北。
首先看氣候,晉豫太行山兩側都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全年等降雨線也都在400以內。就算全年細分可能有差別,差別也是不大的。
其次就是氣溫,兩側氣溫是有差別的,差大約4度。這個很可能影響兩側植被物種,但由於兩側降水差不多,影響應該有限。
最後,也是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因素,就是海拔。要明白,太行山南側的豫東平原海拔約是50到100米,姑且當做100米。北側晉城盆地是600至700米,黃土高原的呂梁山以東是500到1000米,姑且北側就當是600米。然後太行山平均是1500到2000米,精華雲台山是1066米。
這樣結果一目瞭然,山西側與雲台山高低差只有400米,河南側與雲台山高低差是900米。400米的高山坐車到出發點再往上爬,到山頂估計都用不了半個小時。
同理高山就意味著山裡的植被和物種生態更具多樣性和復雜性,落差高水流瀑布也更加宏偉壯觀。結果就知道同樣的太行山,山西一側的山峰默默無聞,河北河南側的則是宏偉壯麗秀美。
沁陽往北23公里就是太行山了,當天氣晴朗的時候,在老家就能清晰地看到太行山。
小時候看過的電影《咱們村裡的年輕人》里一句歌詞:「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就以為太行山只在山西、河北,沒想到,太行山不僅延伸到了河南,而且還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與北太行和西太行相比,河南是南太行的鍾愛之地。這里因為擁有珍貴而充足的水源而在太行山的三個組成部分中獨占鰲頭,這里不僅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而且森林覆蓋率較高,安陽河、沁河、淇河、衛河等河流的切割作用,使得這一帶形成了眾多的峽谷、懸崖、名泉,南太行山的風光由此變得雄秀兼具,絢麗無比。
在沁陽境內的神農山風景區,就是南太行山中眾多風景區中的一個。因炎帝神農氏在這里辨五穀、嘗百草、設壇祭天,因而得名神農山。
走進景區大門,就看到了純銅鑄就的神農氏塑像。炎帝神農頭生雙角、手捧五穀、一副頂天立地的帝王之相。在原始 社會 ,神農辨五穀,制耒耜,創農耕,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使先民們有了財富和物質積累,推進了原始 社會 向奴隸 社會 的過渡。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沒走多遠,路的兩旁出現了一群一群的獼猴,沒想到太行山也有猴子!聽人介紹,這就是太行獼猴。仔細看去,每一隻都是紅臉蛋、雙眼皮的美人猴。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在神農山景區里一共生活著3000餘只野生的太行獼猴,它們或在斷崖石壁間騰挪跳躍,或與遊客嬉戲逗樂,過著悠然自樂的生活。當我們靠近它們的時候,它們會靈巧的跳過來,抓取遞給它們的食物,動作既迅速又輕柔,感覺比峨眉山的獼猴溫順多了。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越往上走,山勢也越發地峻峭。大自然數億年的層積、風霜雨雪的雕刻,使得山石千變萬化,也更有了生命的氣息。看這塊岩石,和第三張圖片里的那隻美猴多麼的相像!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當我們站在神農山的最高處、被當地人稱為「小白頂」的紫金頂時,太行山的溝壑都在腳下了,輕紗彌漫之處,每一個山峰都像是航行在海中的船隻,搖搖盪盪,在緩緩的前行。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置身於三面都是懸崖、下面是幾十丈深淵的龍首台時,遠處吹來的太行山峽谷的風,輕柔而又溫暖。在綿延的太行群山面前,一切都讓人那麼欣喜、那麼心胸開闊。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從龍首台往北望去,一道峻拔山嶺象一條巨龍蜿蜒起伏,長達十幾公里,游迤於太行山的層巒群峰之中,其山體像是人工堆砌的長城一樣,所以這一景就叫做「龍脊長城」。這一景色,被《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第5期作為封面刊出,只是那一幅照片是雪後早晨拍的,一條銀色的巨龍在霧海中若隱若現,呼之欲出。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山頂太極寶殿的古樸紅牆和金色琉璃瓦在藍天的映襯下,更加的光彩奪目。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在神農山上,還生長著一種獨特的松樹--白皮鬆。 因其樹干布滿斑駁陸離的色塊,酷似龍鱗,故而又稱為龍鱗松。神農山是全國數量最多、最集中的野生龍鱗松原生地,這些形態各異的龍鱗松,宛若大山裡的精靈,在懸崖絕壁上展現著萬種風情。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展現風情的不僅僅是松樹,還有那些生長在崖邊、石縫中的山花。長久以來,它們不畏山間的風雪,不嫌腳下的貧瘠, 頑強地展示著自己的美麗,讓人肅然起敬。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
當我們將要下山時,峽谷里的霧更加濃密起來,神農山的那些峰叢更成了海市蜃樓里幻景,飄飄欲仙。南太行山的這一段,既讓我們看到了它的雄偉,又看到了它的靈秀,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它是太行山這首交響樂的華美篇章,是太行山這個美麗女子的青春年華。
作為一個博愛人,過了太行就是山西,我們這我說知道的就是,以前青天河經常發大水,一下雨,我們村裡現在的主路以前就是一條河。下雨就淹的痛苦誰能懂。關鍵不是我們一個村是這樣。正常生活生產影響非常大。放棄協商在山上建水庫,調節旱澇。這種事對山西又沒好處,他們才不會做。我們博愛花了大代價做了青天河水庫,才有了現在的風調雨順。沾了雲台山的光,現在也是5A景區。山西近些年來一直打官司說青天河,雲台山是他們的地界。事實上曾經的確是他們的地界。但是這么多年來,青天河,雲台山都是河南人一點一滴做起來的。當年發大水的時候也沒人說是山西的。
順帶說一句,紅旗渠河南犧牲了多少生命換來的。那曾經也是山西的。所以不要說太行山好地方在河南。那是河南人曾經的痛。
壺關 太行山大峽谷
這種最美給河南的論斷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大家都知道紅旗渠吧,就是林州人民沒水,沒飯吃,國家又沒錢支持,只能自己出工出力從山西引水灌溉農田,現在全國文明的建築大軍林縣建設都是從當年修紅旗渠出來的,河南的太行厲害是河南自己干出來的,老天爺是公平的,這種自己落後給自己找借口和理由的論調只能繼續落後下去,努力吧 騷年!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段風景的確美,而且勤勞善良的河南人努力開墾、規劃、投資後盡早開發了景區快人一步,故而知名度上升,認可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現在河南的太行景區遊人如織,風景如畫跟前輩的付出有太大關系。河南交通便利,適合更多外部遊客參觀,最美的風景留給最棒的你,河南太行歡迎您!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准確地說,是給了冀州。黃河北岸,清末仍屬直隸管轄。民國劃歸河南。自古皆知,得中原者得天下。下一句是:得河內者得中原。河南省焦作地區,就是河內。河內是冀州州治所在地。所以,太行山將最美的一段,給]冀州。當然,現在河內劃歸河南,最美的太行山,名正言順地歸屬河南。
看吧,上周假期拍的
巍巍太行,山勢雄壯,縱斷東西,冠絕中華,山峰如浪無斷無絕。或如狼牙或如奇柱或如陡牆,山石裸露,陡奇雄險,風光瑰麗或有幼弱山溪雜列叢中,峰雄石堅華夏脊樑實至名歸,雄關亦不可勝舉。名人典故如滔滔大河,中華文明幾半涉及。無怪乎古人稱之太行 。然 荒山連綿,寸粟不生,遙想當年祖輩食不裹腹,抗倭斗戰不止,民性如其山成就民族氣節。
『貳』 太行山地圖
太行山地圖如下:
『叄』 中國主要的山脈圖
中國主要的山脈圖如下: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
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3)太行山脈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一、山脈走向
1、東北—西南走向:台灣山脈、長白—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3、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4、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5、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
二、主要山脈的重要意義
1、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地區; 是中國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地區,是中國積溫 4500℃經過地區,是中國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3、昆侖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界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界線,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西藏藏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界線。
4、祁連山,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界線,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界線,青海省與甘肅省界線。
5、天山,准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界線,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 南疆與北疆界線。
『肆』 河北省地形山脈圖
河北省地形山脈圖:
河北省地處中緯度沿海與內陸交界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呈半環狀逐級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從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壩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
(4)太行山脈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三大地貌單元:
1、壩上高原
壩上高原屬蒙古高原的南緣,俗稱壩上高原,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占河北省總面積的8.5%。地貌特徵以丘陵為主,湖泊點綴其間。壩上高原是河北省的重要林區,也是河北省皮毛、肉食、禽蛋等畜產品的主產區。
2、燕山和太行山地
河北省山地主要由燕山和太行山兩大山脈組成,廣義的河北山地由山地、丘陵、盆地三部分組成,總面積約為9.01萬平方公里。
燕山分布於河北北部,水資源豐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是灤河、潮白河等多條河流的發源地和匯流處。河北省的天然森林、天然草場大部分集中在此地,是河北省木材、畜產品和果品的主產區。
太行山綿延於河北省西部,地形復雜多樣,山體植被以喜暖灌木草叢為主。太行山區是海河流域的上游,也是河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丘陵主要分布在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水肥條件較好,是干鮮果品集中產區,也是礦產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
盆地面積較大,主要分布在張家口市,其間分布有洋河流域和桑乾河流域,土、肥、水利條件好,是山區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3、河北平原
河北平原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約5.72萬平方公里,分布於河北省中部及東南部地帶,主要由山麓平原、中部平原和濱海平原組成,海河流域貫穿全境。
『伍』 中國山脈的分布圖
主要山脈圖:
(5)太行山脈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中國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河流自西向東,逐級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蘊藏豐富。 多種多樣的地形為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但山區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於發展種植業。由於山區面積廣大,平原較少,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陸』 太行山的地形圖
太行山地形圖:
太行山,地理位置是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6)太行山脈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
『柒』 中國幾大山脈分布圖
眾多高大雄偉的山脈按照不同走向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並形成許多山系。中國著名的大山脈有:喜瑪拉雅山、昆侖山、天山、唐古拉山脈、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祁連山、橫斷山等。
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的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主峰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西藏、四川和雲南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捌』 太行山具體分布在哪幾個縣
太行山大部位於山西河北交界,小部在河南西北部,其中河北約30縣(含縣級市,區),山西20餘縣,河南10餘縣,計60餘縣。
按照連片特困區域劃分標准,燕山-太行山片區環繞京津地區,區域面積為9.3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097.5萬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1914.8元,是國家新一輪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規劃涉及范圍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區的33個縣。
其中河北省的22個縣分別為:
1、保定市:淶水縣、阜平縣、唐縣、淶源縣、望都縣、易縣、曲陽縣、順平縣。
2、張家口市:宣化縣、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縣、蔚縣、陽原縣、懷安縣、萬全縣。
3、承德市:承德縣、平泉縣、隆化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山西省的8個縣分別為:
1、大同市:天鎮縣、陽高縣、廣靈縣、靈丘縣、渾源縣、大同縣。
2、忻州市:五台縣、繁峙縣。
內蒙古的3個縣分別為:
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
(8)太行山脈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
太行山山勢東陡西緩,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
太行山脈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山中多雄關,著名的有位於河北的紫荊關,山西的娘子關、虹梯關、壺關、天井關等。
太行山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太行山崖間的螺蚌殼,顯系古生代地層中的腕足動物或軟體動物化石。
『玖』 太行山的來歷是什麼
在六億年以前,太行山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經過了頻繁的地殼活動,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時進時退,當海退時,這里沼澤廣布,氣候溫暖潮濕,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區豐富的煤炭資源。以後的一次次地殼活動,使太行山脈逐漸隆起。後又與東西的華北大平原斷裂,形成太行東部陡峭、西部徐緩的地貌形態。[2]
王莽嶺雲海
約在240萬年前開始大幅度隆起並逐漸形成。早在28億年前,太行山地區被海水淹沒,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岩、含鐵硅質岩及碳酸鹽地層,受五台運動和呂梁運動的影響,區內古老的地層普遍遭受褶皺、變質,並伴隨有斷裂和石英岩脈的侵入。至距今18億年,形成了混合岩化的結晶基底岩層。[3]
自距今18億年的呂梁運動以後,本區地殼進入差異升降階段,並由此導致了海水的進退往復,分別形成了中元古代地台沉積蓋層,以及上覆的古生界寒武、奧陶、石炭和二疊系地層。其中奧陶和二疊系為含煤地層。發生在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使太行山新華夏式褶皺帶逐漸形成並發育太行山前深大斷裂帶。[3]
發生在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太行山強烈隆升,而山前的華北平原則相對下沉,經過數百萬年的千古錘煉,太行山終於產生。[3]
山地受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丹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為「陘」,古有「太行八陘」之稱,為東西交通重要孔道。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著名煤礦。太行山為重要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海平原。山地對夏季風有明顯阻滯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並形成暴雨區。山地東側為地震強烈活動帶。[4]
太行山
太行山脈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莽嶺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1]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1]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1]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5]
太行山山勢東陡西緩,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5][6]
共17張
太行山地質風光圖片
太行山脈西翼連接山西高原,東翼由中山、低山、丘陵過渡到平原。山中多雄關,著名的有位於河北的紫荊關,山西的娘子關、虹梯關、壺關、天井關等。[5]
太行山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北宋時代傑出的科學家沈括看到太行山的山崖之間「怯怯御螺貝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亘石壁如帶」,經過研究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現代地質研究證實了他的論斷。太行山崖間的螺蚌殼,顯系古生代地層中的腕足動物或軟體動物化石。[3
『拾』 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中國主要地理分界山脈地圖:
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東部,主要也有3列: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在西南和西北,主要有兩條: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
我國主要山脈介紹
一、喜馬拉雅山
主峰:珠穆朗瑪峰
喜馬拉雅山脈,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藏語意為「雪的故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公里,寬200-350公里。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
二、喀喇昆侖山
主峰:喬戈里峰
喀喇昆侖山脈,緣自突厥語,意為「黑色岩山」。世界山嶽冰川最發達的高大山脈,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長度為800公里,寬度約為240公里。塔吉克、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的邊界全都輻輳於這一山系之內。
三、昆侖山
主峰:公格爾山
昆侖山脈,又稱昆侖虛、中國第一神山。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平均海拔5500-6000米。全長約2500公里,寬130-200公里。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被認為是炎黃子孫的發源地。
四、大雪山
主峰:貢嘎山
大雪山是大渡河和雅礱江之間的分水嶺,四川省西部重要地理界線。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內,南北走向延伸400多公里,多5000米以上高峰。
五、橫斷山
主峰:玉龍雪山
橫斷山脈(群),世界年輕山群之一。通常為四川、雲南兩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區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因「橫斷」東西間交通,故名。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