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富蘆花的作品賞析
《德富蘆花散文》
他的散文是描寫自然與人生的典範之作,成為日本對國民施行美感教育的良好教材。在蘆花筆下,人類賴以生息的自然界,始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絢爛多彩的富士黎明,廣袤無垠的相模灘落霞,奇詭多變的香山飛雲,飄渺迷茫的花月秋夕這些自然景象,一經作者妙筆點染,無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我家的財富
一
房子不過三十三平方,庭院也只有十平方。
人說,這里既褊狹,又簡陋。屋陋,尚得容膝;
院落小,亦能仰望碧空,信步遐想,可以想得很遠,很遠。
日月之神長照。一年四季,風雨霜雪,輪番光顧,興味不淺。
蝶兒來這里歡舞,蟬兒來這里鳴叫,小鳥來這里玩耍,秋蛩來這里低吟。
靜觀宇宙之大,其財富大多包容在這座十平方的院子里。
二
院里有一棵老李,到了春四月,樹上開滿了青白的花朵。
碰到有風的日子,李花從迷離的碧空飄舞下來,須臾之間,滿院飛雪。
鄰家多花樹,飛花隨風飄到我的院子里,紅雨霏霏,白雪紛紛,眼見滿院披上花的衣衫。
仔細看有桃花,有櫻花,有山茶花,有棠棣花,有李花。
三
院角上長著一棵梔子。五月黃昏,春陰不晴,白花盛開,清香陣陣。
主人沉默寡言,妻子也很少開口。這樣的花生在我家,最為相宜。
老李背後有棵梧桐,綠干亭亭,絕無斜出,似乎告訴人們:「要像我一般正直。」
梧葉和水盆旁邊的八角金盤,葉片寬闊,有了它,我家的雨聲也多了起來。
李子熟了,每當沾滿了白粉的琥珀般的玉球骨碌碌滾到地面的時候,
我就想,要是有個孩子,我拾起一個給他,那該多高興啊!
四
蟬聲凄切之後,世界進入冬季。山茶花開了,三尺高的紅楓像燃著一團火。
房東留下的一株黃菊也開了。名苑之花固然嬌美,然而,秋天裡優雅閑寂的情趣,
卻薈萃在我家的庭樹上了。假若我是詩翁蛻岩,我將吟詠「獨憐細菊近荊扉」,
使我慚愧的是我不能唱出「海內文章落布衣」的詩句來。
屋後有一株銀杏,每逢深秋,一樹金黃,朔風乍起,落葉翩翩,恰如仙女玉扇墜地。
夜半夢醒,疑為雨聲;早起開門一看,一夜過後,滿庭燦爛。
屋頂房檐,無處不是落葉,片片紅楓相間其中。
我把黃金翠錦都鋪到院子里了。
五
樹葉落盡,頓生凄涼之感。
然而,日光月影漸漸增多,
仰望星空,很少遮障,令人欣喜。
另,其文章『蘆花』入選上教版七上課本
不如歸
《不如歸》是蘆花最膾炙人口的一部小說。明治時代後期,日本開始流行家庭小說,也就是以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通俗小說,即所謂大眾文學。《不如歸》也是家庭小說,然而和一般通俗小說不同。通俗小說大都屈從長久的傳統,含有不抵抗的要素。但文學藝術的目的是要使大眾前進,所以必須含有抵抗的要素。《不如歸》是對日本封建主義的嚴重抗議,所以它不是日本當時一般的所謂大眾文學,而是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小說。
《不如歸》中所描寫的是封建家族制度壓迫之下的一個慘劇。其中包含的問題很多:婆媳關系問題、母子關系問題、夫婦關系問題、新舊道德問題、傳染病問題、義理人情問題、婦女解放問題等。蘆花的時代,日本無數青年男女都身受封建家庭的壓迫,懷著對上述許多問題的疑團,感受到切身的苦痛。蘆花的《不如歸》觸動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心弦,引起了他們的共鳴,激起改造社會的熱 望。他的文筆優美,描寫動人;而在這單純的美與悲之外,又使讀者感到興奮,因為這作品中又富有社會性與啟示性。他指出當時婦女處於聽天由命狀態;指出日本資產階級的荒謬腐朽的道德。他所描寫的不是偶然的個別的悲劇,而是典型的悲劇。讀完了這部作品,可以分明感到上流社會的冷酷殘忍、假仁假義和愚蠢頑固,正是本書中的女主角浪子慘遭天死的原因。《不如歸》中的問題,不是日本獨有的問題,而是尚未擺脫封建桎梏的各國人民所共有的問題。因此這部作品不但在日本銷行百版以上,改編成戲劇和電影;還被譯成中、英、德、波蘭、俄各種文字,廣泛流傳於全世界,成了世界文學傑作之一。
小說的情節,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根據現實的模特兒而寫作的。據《日本文學大辭典》的編者藤村作的記述:那時日本有個陸軍大將叫大山岩,他有個女兒叫作信子。信子嫁給一個子爵,叫作三島彌太郎。結婚後,信子患了肺病。那時還沒有特效葯,這是一種致命病,而且容易傳染。三島家就向大山家提出離婚的要求。大山家先不答應,後來由媒人把女兒說服,信子終於和丈夫離婚。回到娘家,不久就死了。一八九六年,蘆花在逗子的柳屋旅館里遇見一個婦人,是大山大將的副官福屋中尉之妻,她把信子的慘史講給蘆花聽了,蘆花就根據這事實而創作小說《不如歸》。
蘆花在《不如歸》百版序言中這樣追憶過:「千年之後重讀的時候,不期地想起了一件事。這是形成這小說的胚胎的某黃昏的事。那是十二年前了,我借宿在相州逗子的柳屋旅館里,有個婦人病後為了療養,帶著一個男孩子也到這溫泉地方來了……所有的旅館都客滿了……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把我們所租的兩個房間分給她一間……一個夏末的天色微陰而岑寂的傍晚,那個男孩子出去遊玩了,婦人和我們夫婦兩人閑談時,偶然提起這件悲慘的事……我這是頭一次聽說浪子的故事。浪子患肺結核而被迫離婚,武男君悲慟欲絕,片岡中將憤怒而把女兒接回,為病女建造養病室,最後一次攜浪子游京阪,葬禮上把川島家送的鮮花當場退回——這幾件是談話中的事實。婦人辛酸沉痛地敘述,我靠在壁龕的柱上茫然若失地傾聽,妻子低頭無語……講到臨終的悲慘時,她說:『據說她這樣說,但願來世不再做女人。』說到這里,嗚咽不復成聲,談話就中斷了。我覺得有一種東西像電流一般穿過脊髓。
「婦人不久就恢復健康,遂把那一晚的談話作為臨別禮品而回都城去了……佇立在秋氣蕭瑟的海濱時,一個人影恍惚間出現在眼前。憐憫至極,引起痛苦,覺得非有所表示不可了。於是在這談話的骨骼上任意添上些筋肉,草成了一部不成熟的小說……如有不關文筆拙劣而能引起讀者感動的地方,那便是逗子夏天那一晚借那婦人之口而訴說的『浪子』自己在對讀者諸君談話,我不過是電話『線』而已。」
下面舉一個自然描寫的例子來結束此文。《不如歸》開頭描寫浪子和丈夫新婚旅行,住在伊香保干明旅館三樓上的時候,浪子站在窗前眺望日暮的景色,看見兩片浮雲,蘆花寫道:「這兩片豐柔可愛、大可盈抱的雲,慢慢地離開了赤城山頂,在萬里無遮的大空中像雙飛的金蝶一般發出光輝,悠悠然地向足尾山方面移行。不久夕陽西沉,寒風乍起,這兩片雲就褪成薔薇色,向上下分飛,在夕暮的天空中越離越遠地飄浮了一會兒;下面的一片漸漸地小起來,不知不覺之間消失得形跡全無;殘存的一片變成了灰色,茫茫然地在空中榜徨。」這不是單純的風景描寫,這兩片雲正是書中的兩位主角——浪子和武男——的象徵,其中的一句一字,處處暗合,處處雙關。《不如歸》具有那種深刻的揭發性和抗議性,又具有這樣美妙的文筆,因此思想和藝術性並茂,成了日本近代文學的傑作。
❷ 蘆花長什麼樣
蘆葦花通常夏秋開花,圓錐花序,頂生,疏散,長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長約15~25公分,小穗長1.4公分,為白綠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為雄,其餘均雌雄同花,花期為8~12月。蘆葦的果實為穎果,披針形,頂端有宿存花柱。
蘆葦,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莖粗壯,橫走,節間中空,節上有芽。莖直立,中空。葉2列,互生;葉鞘圓筒狀,葉舌有毛;葉片扁平,長15-45cm,寬1-3.5cm,邊緣粗糙。穗狀花序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頂生,長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間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長10-16cm;第1花通常為雄花,穎片披針形,不等長,第1穎片長為第2穎片之半之半或更短;外稃長於內稃,光滑開展;兩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與內稃分離。花、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