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劉備的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是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貞的後代,而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引《典略》記載,劉備為「臨邑侯枝屬」。祖父名雄,父親名弘,世代皆仕於州郡,祖父劉雄曾被推舉為孝廉,官至東郡范令。世居酈亭樓桑里。
184年(23歲),黃巾之亂爆發,各州郡皆有人民組織義軍討伐。劉備率領關羽、張飛及一干下屬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
赤壁之戰後,劉備撤出江陵戰斗,全力占據荊州江南四郡,先上表漢帝奏請劉琦為荊州刺史,兩萬大軍南下,武陵太守金旋獻城、長沙太守韓玄迎降、桂陽太守趙范讓位、零陵太守劉度稽顙。廬江人雷緒也率部曲數萬人投效。建安十三年(208年48歲)十二月,荊州江南四郡盡為劉備所佔領。
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
(1)劉備素描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劉備寬厚待人的故事:
劉備喜怒不形於色,常以謙虛恭敬待人,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視以寬仁厚德待人,與那些殘民以逞、暴虐嗜殺的軍閥判然有別,因此而爭取到了人心。劉備不怎麼喜歡讀書,喜歡評馬論犬、音樂和華美的衣物。
小時候,家中有棵大桑樹,遙望見如同車蓋,劉備與宗中小兒於樹下玩耍時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我必定會乘坐此羽飾華蓋之車。)」叔父聽到後,不禁當下斥責他:」你不要胡說,會招來滅門之禍」。
劉備在部下聲譽受損或是特殊的理由發生背叛的可能時往往站出來捍衛部下聲譽和保護部下家眷,徐庶母被抓,庶淚崩辭別劉備、糜芳背叛,劉備對愧疚的糜竺說兄弟罪不相及、夷陵之敗黃權不得已降魏,劉備依然善待其家人。
『貳』 求圖片: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素描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8%FD%B9%FA%D1%DD%D2%E5%C8%CB%CE%EF%D0%CE%CF%F3%CB%D8%C3%E8%CD%BC%C6%AC
『叄』 《三國》裡面的劉備怎麼畫簡筆畫
備用材料:鉛筆,橡皮,中性筆,圖畫紙。
1,先用鉛筆畫人物的輪廓,把整體的頭型,頭飾,衣服輪廓勾畫出來。
『肆』 劉備的資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准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4)劉備素描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及其巨大影響,一些歷史人物真實形象被文學作品顛覆了,劉備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三國演義》的作者將歷史上頗能體現劉備血性及神勇的幾件事移花接木給了張飛、關羽,並將劉備親自指揮的兩次全勝曹操集團的漂亮戰役記在了諸葛亮名下,劉備被塑造成一個愛哭、大小事依附於人、性格仁柔有餘而陽剛不足的忠厚長者的形象。
人們對劉備的真實形象產生了很大的誤會。我們透過陳壽的《三國志》來看,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並富於軍事韜略的英雄人物。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劉備雖有皇家的血脈,但卻經歷了家道中落、幼年喪父的人生悲劇,兒時為生活所迫便隨母「販履織席為業」,始嘗人生的艱辛。這段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礪了劉備的心志,也鑄就了他與人為善的品格。
劉備母親是一個很有見識的人,盡管窮,也要送劉備讀書。在劉備十五歲時,他與公孫瓚、劉德然師從著名學者九江太守盧植,少年劉備在為人處事及社會見識方面的不同凡響,令他的同宗劉德然的父親大為贊賞。
當時劉德然的父親每次給兒子學習費用時都要給劉備一份,倆人待遇相同,以至於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卻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看來這位蜀漢先主在少年時代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氣質便有過人之處。
盧植是一位文武雙全很有學問的儒學學者,劉備投在他的門下自然長了不少見識。師從盧植讀完書後,劉備有過一段失業的時光,他的家鄉河北涿郡是一個四通八達、流動人口很多的地方,在這段時光里,青年劉備喜歡交遊。
由於劉備得到過著名學者盧植的親傳親授,獲得了不少知識包括對當時天下形勢的把握,加之他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平易近人的精神氣質,使得他的人緣極佳,許多青年人常圍繞在他的周圍。
這些青年人當中有怒誅地方惡霸而逃亡在外的關羽,有為人豪爽、以屠宰為業而頗有資財的張飛,有為人幽默滑稽、善於辯論、性格耿直的簡雍。
中山的兩位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常年做販馬的營生,資財已達千金,常往來於涿郡。二人初見劉備便覺得他有些與眾不同,手很長,雙手下垂能過膝蓋,耳朵很大,言語不多,說話時語氣平緩,並不容置疑地說出自己是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再一深談,更感覺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二人「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
由此可見,劉備的內在精神氣質和人格力量讓飽見世面的兩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給了劉備很多錢,以資助其圖大事。從一些史料看,劉備就是用這兩位富商的贊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裝,這支部隊後來討黃巾、南征北伐,成了劉備事業做大做強的原始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富有魅力 富於韜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備
『伍』 求一張Q版劉關張 劉備發呆圖片
『陸』 劉備的資料
人物簡介
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經歷
劉備(162-223),蜀漢昭烈帝,蜀漢的建立者,漢室宗親,亂世的梟雄。在鎮壓黃巾起義時認識關羽、張飛二人,三人名為兄弟,實有父子之誼。由於劉備是漢室宗親,所以雖然關羽長劉備兩歲,但仍尊劉備為兄長。鎮壓黃巾後,劉備被封為安西縣令,後因不滿督郵對自己的百般刁難,鞭打督郵後棄官出走。(正史為劉備鞭打督郵)後又投奔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縣令。
其後,曹操攻打徐州,陶謙向劉備求救,劉備遂從公孫瓚處借來數千兵馬,又借得將軍趙雲,往徐州救援。此時呂布偷襲曹操的根據地濮陽,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劉備則進駐徐州。陶謙將小沛城交與劉備。 然後趙雲欲離去,劉備苦苦相留,趙雲答應日後必來投奔。其後陶謙病故,將徐州城交與劉備。劉備遂自領為徐州牧。此後被曹操所敗的呂布前來投奔,劉備讓其居小沛。後來,呂布偷襲了徐州,劉備只能前往小沛。其後袁術派紀靈帶大軍攻小沛,呂布用「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但其後,因張飛和呂布產生矛盾,使呂布攻小沛。劉備只能前往許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至此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其後袁術稱帝,曹操動員劉備、呂布、孫策三路人馬攻打,占壽春後劉備前往小沛。其後曹操欲討伐呂布,便聯合劉備一起討伐。呂布得知後立即先攻破小沛,劉備只得逃往曹操營塞。下邳城破,白門樓上,呂布苦苦求僥,劉備只說了一句「公不見丁原、董卓乎」,便讓呂布喪了命。其後,劉備隨曹操一起回許都,卻不願居於人下,以打袁術為借口,向曹操借兵,曹操允之。打完袁術後,劉備立即攻佔徐州。曹操聞訊後大軍攻城,劉備三兄弟失散,劉備隻身逃往河北投袁紹。其後在延津被曹操擊敗,被袁紹派往汝南。
官渡一戰,曹操大破袁紹。劉備自以為許都空虛,便於汝南聯合劉辟一同打許都。結果曹操及時趕回,劉備大敗,只能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又因為不願居於人下,一次酒後說了幾句真話,劉表知其意,就讓其前往新野。曹操派兵前來攻打,劉備用計在道旁放火,燒跑了夏侯敦。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曹操此時親率大軍南下,劉備只能逃往江夏。諸葛亮隻身前往東吳游說抗曹,孫權以周瑜為大都督在赤壁大破曹軍,曹兵北還。此後,孫權又將其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以促成孫劉聯盟。劉備在這一時期取了荊州南部許多州郡,並佔了襄陽。
210年,東吳大都督周瑜起兵取西川,卻不料中途箭傷發作,逝世在巴丘。龐統此時前來投奔劉備。劉備在權衡了卧龍、鳳雛的軍事能力後,決定帶龐統、魏延、黃忠前往取西川。不料在戰斗中龐統中箭身亡,劉備只得讓諸葛亮入川,並留關羽守荊州。成都城前,馬超加入,並勸降了劉璋。214年劉備遂自領為益州牧,並於其後連克數十州縣,蜀國的版圖初步形成。218年,劉備因兵馬整齊,便起兵攻漢中,欲收東川。定軍山一戰,黃忠因法正之謀,斬殺了曹軍大將夏侯淵。漢中已得,劉備自封為漢中王。
其後,關羽起兵攻樊城,卻不知見好就收,東吳呂蒙趁機用「白衣過江」之計取了荊州,使關羽走投無路,最後在麥城被俘。建業城中,關羽被孫權殺害。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繼任魏王之位,其後廢漢獻帝,建立了魏國。次年,劉備以「漢室宗親」之名在成都稱帝,立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國政權正式建立。
次年,為爭奪荊州,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借口,出兵30萬攻打東吳。卻不料在起兵前夜,張飛被屬下所殺,屬下投奔東吳。這更堅定了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陸迅堅守不戰。時過一年,劉備在長江岸邊擺下八百里連營。陸遜趁蜀軍戰義已無之時用火攻,連營被燒,劉備只能狼狽逃走。逃至白帝城,劉備以此為行宮,暫時住下。
次年,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蜀相諸葛亮,以後事、孤兒托之。見諸葛亮無反意、只願一心撫佐太子劉禪後,劉備方才放心。言訖即逝,終年63歲。
人物特徵
劉備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小胡須,就此曾被劉璋時官吏張裕取笑。為人不太愛說話,喜怒不形於色,不甚愛讀書,喜玩狗馬、聽音樂、穿美衣服、與豪傑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說曾因其仁德而感動了一位刺客,放棄殺死自己。
劉備有理想的英雄。兒時童年戲言不足信,但在荊州時,一次與劉表飲酒時,如廁時見髀里肉生,感嘆自己早年征戰四處、身不離鞍,但現在征戰不在,髀里肉生,感觸落淚。更多次建議劉表北伐,但劉表都不接受。
劉備家庭
祖父:
* 劉雄,被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父:
* 劉弘,東漢末年官吏。
妻:
* 昭烈皇後,甘氏,沛人,劉禪生母,曾於長坂坡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謚皇思夫人,後再追謚昭烈皇後,與劉備合葬。
* 麋夫人,麋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麋竺將她嫁給劉備。
* 孫夫人,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載
* 穆皇後,吳氏,吳壹之妹,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後。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後,稱長樂宮。延熙八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子:
*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寇,後因不援助關羽而令他被擒殺,劉備將他問罪,賜死。
* 劉禪,劉備長子。後登上皇位。
* 劉永,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 劉理,劉備三子。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謚為悼王。
孫:
* 劉璇,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 劉瑤,劉禪二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琮,劉禪三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瓚,劉禪四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被劉禪逐出宮,蜀亡後自殺。
* 劉恂,劉禪六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璩,劉禪七子,蜀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 劉胤,劉理長子,封為哀王。十九歲卒。
* 劉輯,劉理次子,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曾孫
* 劉承,劉胤之子,封為殤王,二十歲卒。
* 劉玄,劉永之孫,蜀亡後投降,避過永嘉之亂,居於四川成都。
人物評價
三國志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元:「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
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劉曄:「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
鍾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昭烈皇帝:「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鍾,順期挺生,傑起龍驤。始於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漢以並。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諸葛亮上表劉禪:「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弔,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
習鑿齒曰:「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不亦宜乎!」
《三國志先主傳》中對劉備的描述
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劉備語錄
劉備託孤時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曹以急,吾以寬
圖片介紹:此圖為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劉備像,為存世的最為客觀的版本。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http://liubei.memsky.com
姓名:劉備
別名:劉玄德
生辰: 公元161
民族:漢
祭日: 公元223
籍貫:涿縣
地區:河北
國家:三國蜀漢
職業:皇帝
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63。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160年:出生於涿。
184年:桃園三結義,同其弟征伐黃巾賊。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呂布投靠劉備。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紹。
207年:投靠劉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大敗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與孫權聯姻。
214年:入成都,領益州牧。
215年:劉、孫分佔荊州。
219年:進位漢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興兵伐吳。
223年:歿於白帝城。
姓名:劉備
個人
資料 字 玄德 終屬 蜀
籍貫 [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涿州]
容貌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官至 蜀國皇帝 謚曰昭烈
生卒 161 — 223(63歲)
家族
資料 父親 劉弘 母親 未知
配偶 甘氏 糜氏 孫尚香 吳氏
子女 劉禪 劉理 劉永 劉封
兄弟姐妹 未知
相關人物 諸葛亮 關羽 張飛 曹操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公孫瓚 劉表 蜀 魏 袁紹
劉備 - 簡明歷史傳記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並益州,佔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 - 簡明演義傳記
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成為異姓兄弟,一同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劉備 - 歷史評價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雲爾。
◆呂布:是兒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傅斡: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張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柒』 三國人物資料圖片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廟號烈祖。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吳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後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孫策(175-200),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之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並在討伐割據江東的各軍閥的過程中增強自軍實力,終於統一江東。後因被刺客淬毒刺傷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稱帝後,追謚他為長沙桓王。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於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於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軍隊,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魏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廟號高祖(《資治通鑒》作世祖),謚為文皇帝(魏文帝),葬於首陽陵。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後的長子。由於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為「三曹」。
孫尚香,三國時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即孫夫人,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孫仁。史書《漢晉春秋》記載名為孫仁獻。生卒年不詳,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 孫尚香在三國時歸屬吳國,原為東吳郡主,後嫁與劉備。孫堅與吳國太(吳夫人之妹)之女,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之妹,劉備的三夫人。孫尚香自幼喜好武藝,手下侍女皆帶刀具,常以與人擊劍為樂,身帶利器又容姿甚美。因為她作為「亂世梟雄」劉備的妻子,並且志勝男兒,因此自然而然被人們稱為「梟姬」。
大喬(喬字古作「橋」),生卒年不詳,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系喬公長女、孫策之妻、孫權之嫂,小喬之姊。在我國長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曾登場。與小喬並稱為「江東二喬」,據傳為絕世美女。
小喬,三國時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在史書《三國志》中名字寫作「小橋」(古時喬橋二姓相通)。生卒年不詳,廬江皖縣(今安慶潛山)人。 小喬在三國時歸屬吳國,國色流離、資貌絕倫。是當時有名的東吳美女,同時她與姐姐大喬(大橋)合稱「二喬」,據傳都為絕世美女。小喬為喬公(喬/橋國老)次女,大喬之妹,周瑜之妻。
『捌』 跪求一張王者榮耀劉備素描圖片!
網上搜索一下吧,身邊有會繪畫的朋友可以請求幫忙。王者榮耀英雄模型非常精緻,游戲畫面簡潔明了,重點在於操作簡單,游戲採用的是虛擬搖桿加按鍵的操作模式,玩家可以左手控制人物的移動,右手控制人物攻擊。匹配速度快,和朋友開黑方便快捷!
『玖』 三國演義里有哪些人的圖片
1、曹操。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9)劉備素描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
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2、劉備。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3、諸葛亮。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拾』 三國人物諸葛亮、曹操、劉備、周瑜的素描畫像和性格特點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他志向高遠,胸襟廣闊,氣度寬宏,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雲:「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C%E8%A4%BB%AD%CF%F1&in=26664&cl=2&cm=1&sc=0&lm=-1&pn=1&rn=1&di=2121852848&ln=4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即魏武帝,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有人稱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廣闊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2%DC%B2%D9%BB%AD%CF%F1&in=2551&cl=2&cm=1&sc=0&lm=-1&pn=3&rn=1&di=844469804&ln=12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人(今山東沂南),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外交家、軍事家,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 他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並於晚期發明了木流牛馬,可見其才智.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盡瘁國事,忠心輔政,任人唯賢,清正廉明,堅韌一心,竭盡人謀。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EE%B8%F0%C1%C1%BB%AD%CF%F1&in=14591&cl=2&cm=1&sc=0&lm=-1&pn=3&rn=1&di=411033244&ln=25劉備字玄德,漢族,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謚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人說他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十分仁德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1%F5%B1%B8%BB%AD%CF%F1&in=10905&cl=2&cm=1&sc=0&lm=-1&pn=7&rn=1&di=2395491420&l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