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數的分解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數的分解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09 21:47:42

㈠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數數歌怎麼寫

設計背景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活動內容的選擇要適合幼兒的能力、符合幼兒的興趣及需要。《數數歌》是一首簡單的繞口令,雖然相似的字音讀起來較繞口,但其朗朗上口、十分押韻的朗讀感,可以為幼兒接受和喜愛。中班上學期幼兒的語言發展還不太純熟,要既准確又快速地朗讀繞口令還有一定困難,於是我通過看看、找找、聽聽、念念等多種方式,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繞口令帶來的快樂,產生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能有興趣地學習、理解繞口令的內容,初步感知繞口令的特點 2、學習理解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 重點難點 重點:能有興趣地學習、理解繞口令的內容,初步感知繞口令的特點。 難點:學習理解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 活動准備 大幅背景圖、五種動物圖片各兩份。 活動過程 一、動物游戲,引發興趣。 1、請幼兒仔細觀察,背景圖上都有些什麼(根據幼兒回答,依次出示分解的背景圖)。 2、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群動物客人,它們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們來找一找,它們分別是誰?都藏在哪裡了呢?(請幼兒捂上眼睛,教師把動物在圖上藏好)。 二、結合圖片,嘗試學念 1、 請一位幼兒來指出在哪裡找到了什麼動物,然後老師用一句好聽的話來形容它,如:山上一隻虎,幼兒跟念(以這種方式將所有的動物找出)。 2、 教師依次將幼兒找出的動物順序貼在分解圖上,然後請幼兒看著分解圖,將剛才的句子連起來,學念繞口令的前半部分。 3、 請大家數一數,學念「虎、鹿、豬、兔、鼠」(要求幼兒能將這幾個字讀准確,並能連貫地念)。 三、反復念讀,鞏固練習。 1、 老師范念繞口令一遍,幼兒認真傾聽。 2、 第一遍念讀,要求幼兒跟著老師慢慢地念,將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念准確。 3、 第二遍念讀,要求幼兒跟著老師完整、連貫地念,基本完成繞口令的記憶。 4、 第三遍念讀,要求幼兒自信、大膽地在沒有老師的領讀下念完繞口令。 5、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再進行適當的反復練習。 四、延伸學習,加強提高。 1、 教師快速念一遍繞口令,提問:這一遍你們聽上去跟老師第一遍念的有什麼不一樣? 2、 總結繞口令的特點:有些字音很相近,容易念錯,但要念得既快又准確。 3、 課後要求:請幼兒回去反復練習,並逐漸加快速度。 教學反思 (1) 在第一次試教後我就發現,幼兒雖能根據圖片記住繞口令的內容,但在句子的順序上容易顛倒,常常是念了這句不知道該念哪句,也因為背景圖片的製作時,忽略了這一問題,使幼兒在這一點學習上產生了困擾。之後經湯老師的指導,我將圖片上的背景和動物另外分解出來按順序排列,讓幼兒看這個模板學習,果然在開課時,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兒也克服了這一難題。 (2) 根據我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狀況,湯老師給我的建議是捨去最後用節奏拍打的環節,以幼兒將繞口令念熟為目標。活動開始的游戲幼兒都興致盎然,但接下來的學念環節明顯少了之前的興趣和積極性,反復的學念讓課程顯得有些枯燥。之後我總結到:這主要是學念方式的過於單一,其實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來一個小競賽;也可以請幼兒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上台表演,獎勵小紅花。這樣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氣氛或許會更妙趣橫生一些。

㈡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數學活動中較重於記憶和訓練,無趣味性,幼兒對學習數學提不起興趣。在參加「國培」後,學到「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於是決定調整教學思路,以游戲及操作取代以前的記憶和訓練,以達到提高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操作,認識並熟悉6的組成及分解,掌握6的5種分法。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3、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並熟記6的5種分法

活動准備

1.6的組成,分解圖一幅。

2.帶磁鐵雞寶寶卡片若干。

3.樹的掛圖4幅,可拆卸蘋果卡片若干,籃子若干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和小朋友先復習一下之前學過的5.4.3.2數的組成及分解。

如老師問:5可以分成幾和幾?

小朋友答:5可以分成1和4。

2.學習6的組成及分解:

出示6的組成,分解圖一幅.

老師:今天鴨媽媽很高興,因為它請了幾只雞寶寶來家裡做客,小朋友們,你們看一下鴨媽媽請了幾只雞寶寶來做客呀?(老師出示6隻雞寶寶的卡片並和幼兒一起數數共6隻)

老師:鴨媽媽要把雞寶寶安排住進兩個房子里,是兩個房子喔。但是它不知道要怎麼樣分配這6隻雞寶寶,有多少種辦法可以讓雞寶寶住進去呢?辦法是不能重復的,看一下哪幾位小朋友能幫鴨媽媽把雞寶寶安排房子住進去,好不好?

請小朋友到講台前把雞寶寶的卡片粘到畫有房子的黑板上。老師記錄每一次分出來的結果。再把小朋友分出來的幾種方法總結歸納得出5種分法。

66666

/////

1524334251

3.引導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令幼兒發現把一個數分為兩個數,而這兩個數合起來又等於這個數。分解出來的數,左邊的數進1,右邊的數就退1,還可以把分解出來的兩個數調換過來,合起來還是得到這個數。

4.鞏固練習游戲:摘蘋果比賽

老師:(出示蘋果樹的掛圖)小朋友你們看,樹上的蘋果熟了,想不想把它們摘下來呀?我們來進行摘蘋果的比賽好不好?(把小朋友分為4個組進行)我們先講一下比賽規則:小朋友把摘下來的蘋果放在兩個籃子里,兩個籃子里的蘋果加起來要等於6,每一組派一個小朋友上去摘,其餘的小朋友在下面看,看他把蘋果摘下來放得對不對,有多少種方法放這些蘋果,要兩邊加起來都是等於6喔。如果他放錯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上去幫他重新放,注意放的方法不能重復。我們來比一下哪一組的小朋友放的方法最多,放得最快。

教學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主要以游戲為主體,利用幫鴨媽媽安排雞寶寶住下及摘蘋果比賽讓幼兒在游戲中認識並掌握6的組成及分解,與以往教學活動相比較增加了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在游戲中學習的目的。在後面的摘蘋果比賽中,充分的利用了小朋友喜歡競爭的心理,自已組里的小朋友可以討論方法對不對,增加了幼兒之間的互動。就是在時間上掌握得不夠好,到後面小朋友為了爭第一都有點亂了,如果重新上一次的話,覺得應該設定好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哪一組的小朋友得出的方法最多獲勝,可以更大的激發小朋友的興趣。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

2.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了解數的組成的互補和互換關系,發展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3.知道6的各組分法。

二、活動准備

1.水彩筆6支。

2.小石子,紙諾干。

三、活動過程

1.復習5的分解組成。

(1)探索數的組成的互換關系。

教師:「誰知道5可以分成幾和幾?在黑板上寫出5的各組分法。如下圖所示:

5555

∧∧∧∧

14412332

教師:「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這兩組分法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

教師:「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這兩組分法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

(2)用互換的方法寫出5以內各數的組成。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3、4、5各數的一種分法。請幼兒寫出另一種。

2.學習6的分解組成。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6支漂亮的水彩筆。大,考吧.幼,師,網這6支水彩筆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麼分?」「請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試一試,然後做記錄。」

幼兒操作探索6的各種分法,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分完,做記錄,找出6的各種分法。

3.討論。

(1)教師:「你是怎麼分的?怎麼記錄的?」「你找到了幾種分法?」「6有幾種分法?」

(2)游戲。

教師(出示兩個神秘袋):「請一名小朋友來摸一摸,裡面分別有幾塊糖?然後合起來看看,一共有幾塊糖?調換其中一個袋中糖果的數目,換別的小朋友來摸。

四、活動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動室,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溫馨提示

1.引導幼兒用互換的方法寫出6的各種分法。

2.幼兒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凈。

六、活動反思

在6的分解和組成這一教學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允許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孩子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

1、創設情景,在活潑氣氛中引發興趣。這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孩子的個性特點,大膽地創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這一游戲情景出發引入課題,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使孩子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中,激發孩子的思維,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2、動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樂。因為孩子們已有一定的分解組合知識經驗,於是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去記錄、去交流嘗試的結果。在這個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較深,同時增強了自信心,激發了成功、愉悅感。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環節,不斷地激發孩子學習的樂趣和慾望,不斷地使孩子得到鼓勵,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孩子積極的情感。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數字6的組成,知道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總數為「6」。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教學准備

小魚圖片、作業紙(6以內分合)、鉛筆、橡皮。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學習6的組成,知道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總數為「6」。

2、探索數的多種分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游戲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5的組成。

師:我的1球碰幾球?(我的3球碰幾球?……)幼:你的1球碰4球……

幼兒玩碰球游戲,復習6的組成。

讓孩子在對話游戲中復習5的組成,提高幼兒思維的准確性和靈敏度。

二、初步理解「6」的組成。

1、播放PPT

師:今天小河裡游來上來了一群小魚,看看一共有幾條小魚呢?

師:你們看這里有兩只魚缸,怎樣來安排6條小魚住進這兩只魚缸呢,小朋友你們想想辦法,你是怎麼分的?誰來告訴大家?

2、小結幼兒的分成情況。

3、師:你們能不能按小魚的種類、顏色、特徵、大小等進行分類。

4、小結小魚有5種分法,並找出其中的規律分法——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

1、幼兒欣賞ppt,學習6的組成。

2、了解6的`分成。

3、按要求分類。

4、找出規律。

通過讓幼兒幫助小雞這一活動,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在集體操作中,幼兒自由探索6的分法,並歸納小結,使幼兒獲得的組成的經驗更為清晰化、系統化。

三、幼兒操作。

1、老師出示操作內容,跟幼兒一起了解題目,分析如何操作。

2、幼兒操作。

老師提醒幼兒填寫數字時注意大小恰當,並注意個別常寫反字的幼兒。

3、講評幼兒作業情況。

請個別幼兒上台講一講,其他幼兒檢查自己是否操作正確。

幼兒進行作業,填寫完整分合式。

通過練習,鞏固對6的組成的復習,同時也讓老師對幼兒的學習情況有總體的了解。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探索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鞏固對分合號的認識,能用分合號進行記錄。

3、樂於探索,並能邊操作邊記錄講述。

4、能按順序進行操作,初步感知數的互補關系。

活動准備:

1、教具:

(1)小魚六條,記錄紙,房子圖一張。

(2)分合式復習卡、數卡若干張。

2、學具:

(1)小籮筐若干,內放數量為6的操作材料,記錄紙,人手一支筆。

(2)《幼兒用書》第38頁。

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我們一起來開火車復習分合式,看看哪一列火車開的最快。(出示分合式卡片,開火車復習)

2、教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碰球游戲」,眼睛看好黑板上老師貼的數字,數字是幾,我們就做幾的碰球游戲。(分小組進行碰球游戲)

二、自主學習6的組成。

1、教師:每個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個籮筐,每個籮筐里的東西都不太一樣,但數量是一樣多的,都是6個,現在要請小朋友幫你籮筐里的東西來分一分家,把他們分成兩個家,看看有幾種分法,一邊分,一邊把它記錄下來。(幼兒操作)

2、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有幾種分法,是怎麼分的。(請兩位幼兒說一說分法)

三、探索學習6的組成

3、教師: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一群客人呢,看看我們的客人是誰啊?(出示魚的圖片)數一數一共來了幾位客人?(6位)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些魚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顏色、大小不同,有的魚在吹泡泡,有的魚不吹泡泡)現在要請小朋友來幫幫這些魚,給它們分一分家,(出示房子圖)把魚分到兩個家裡面去,並且要說說你是根據什麼來分的。(請一個小朋友操作)幼兒操作後,教師記錄分法,除了可以根據魚的大小來分,還能根據什麼來給小魚分家,(按照顏色分,請小朋友操作,教師記錄分法)除了根據大小、顏色分,還可以怎麼分,(吹泡泡,可以分成3和3)現在6已經有了3種分法,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想一想,還有沒有不一樣的分法,(四條綠色的魚住前面,兩條紅色的魚住後面,6可以分成4和2)。

4、教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現在6已經有了幾種分法了,(4種)告訴你們哦,6有五種分法,現在我要來考考你們了,看誰最會動腦筋,能想出6的第五種分法(請小朋友操作,找出6的第五種分法,5五條小魚住前面,1條小魚住後面,6可以分成5和1)

5、教師:現在6的五種分法我們已經都找到了,請你觀察一下6的五種分法,仔細看前面的數字,你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排的(順數)。我們按照順數的順序來分,這樣就不會漏掉了,就能很快地把6的五種分法找出來。

四、游戲鞏固6的組成。

1、教師:6的五種分法我們已經全部找出來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分合式。(分男女小朋友念)

2、教師:數字寶寶要跟我們小朋友來做游戲了,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師拿掉幾個數字,紙上只剩一個數字)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一看,哪個數字少掉了,要把6的分合式說出來哦。(分小組進行游戲,多次玩游戲)

五、講解操作作業,理解操作要求。

1、教師:請你將6個圓點分成兩份,然後把你的分法用數字記錄下來。

2、教師:書上還有很多的分合式需要小朋友動腦筋把它們填寫完整,請你開動小腦筋,比一比誰做的又對又快。

3、孩子自主操作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小朋友們對數字「6」以及它的組成不能形成正確認識,而且反應不靈活。

活動目標

1、學習並理解數字「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的數的位置,總數不變的規律。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形象有趣的活動讓小朋友理解6的組成。

難點:如何使小朋友們准確地理解並掌握數字6的組成。

活動准備

背景圖一張,貼絨教具:小鴨子6個,數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個。

學具:糖果與盤子,數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抱著喜羊羊開著小汽車嘟嘟地進入教室。

師:(出示喜羊羊,並模仿它的聲音和小朋友們問好)小朋友們下午好,喜羊羊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既聰明可愛,又非常聽老師的話,於是呢,它特意開著小汽車給小朋友送來了許多的禮物,大家想不想知道羊羊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禮物呢?現在我們先請一位小朋友來摸摸,噓,不要出聲哦,然後讓他悄悄告訴下一個小朋友,就這樣依次摸下去,最後,我們請最後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呵呵,我們要開始了。

師:我們剛剛摸到什麼了,現在來請最後一個小朋友給大家說一說。

生:老師,好像是糖果呢,對嗎?

師:大家都非常聰明,現在老師要代表羊羊將這些糖果獎勵給小朋友們,每人6個糖果哦。現在我們一起來做游戲!

師:請每個小朋友將自己的糖果拿在手裡,有幾種拿法(強調:每個小朋友的兩只手裡都必須有糖哦),大家都來試一試,看誰拿得最快最棒!

請小朋友們站起來告訴老師是怎樣拿的?老師在黑板上相應寫出「6」的分解式,重復的去掉。

教師小結「6」的五種分解結果。然後對小朋友們多次演示並講解兩個數交換位置總數「6」不變呢。

鞏固練習

喜羊羊說:中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啊,我好喜歡你們,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

游戲1:「對口令」。羊羊出示數字卡「1」,請幼兒拿出數字卡「5」,並帶領幼兒念兒歌「你出1,我對5,1和5組成6」。依次交換。

游戲2:「玩手指」。羊羊們伸出一個手指,請小朋友們伸出5個手指,依次玩伸手指的游戲。

小朋友們自己獨立玩,老師巡迴看看大家掌握的情況,並給與指導。

今天,喜羊羊說和小朋友玩的非常開心,可是它該回家了,讓我們一起開汽車送它回家吧。在《開汽車》的音樂聲中,結束此次課程

教學反思

此次課程設計的主要目標是讓小朋友們學習對「6」的組成和理解。我認為自己設計這節課的亮點有二:第一,我「邀請」來了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動畫片主人公「喜羊羊」,讓它和小朋友們一起來玩耍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字6的組成。這些設計是根據小朋友們生理成長的特點來決定的——智力正在發育中,以及年齡太小,不足以對數字形成敏感的認知,而天性還是喜歡玩耍,游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抓住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畫主人公——喜羊羊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游戲調動起小朋友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使課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二,我採取了「摸糖果」游戲法和獎勵法,將糖果獎勵給小朋友們,並及時地對每位小朋友進行鼓勵和誇獎,帶動小朋友們的參與熱情!因為,在我的認知中,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是非常聰明,可愛的,他們所需要的是那一點動力。而那點動力則來自於周邊人的愛的鼓勵。因此,作為一名老師給與孩子們適當、恰當的鼓勵、贊揚,乃至適當的獎勵,則能促進孩子更健康、快樂、智慧地成長。而且更能激發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動力,積極地參與進來。我常以此句話自律——作為一名人民老師,請不要吝嗇您的愛心,請不要懈怠您的責任,請不要忽視你那最心底的良知,可能由於您的一點不慎,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不要等自己老時,遺憾終生!

不足:第一,由於自己剛剛來到工作崗位,教學的經驗和閱歷不是很豐富,組織課堂也不是很有序,有些環節一緊張,就容易遺漏;第二,由於自己是非學前專業的老師,缺乏必要的教育幼兒的理論知識和指導思想,這些都需要以後努力學習進步。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數字5的組成,知道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總數為「6」。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重點:學習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

難點: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動准備

小雞圖片、小蟲圖片若干;畫有算術題的作業紙每人一份;鉛筆、橡皮、數字卡片若干,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5的組成

師:我的1球碰幾球?我的3球碰幾球?

幼:你的1球碰4球……

二、初步理解「6」的組成

1、師:今天草地上來了一群小雞,一共有幾只小雞呢?

幼:一共有6隻小雞。

2、師:你們看這里有兩幢房子,怎樣來安排6隻小雞住進這兩幢房子呢,小朋友你們想想辦法,你是怎麼分的?誰來告訴我?

3、幼兒思考說出分解,教師一一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說的分法。

4、師小結:這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的總數都是「6」。

5、師:小雞們都住進了新房子高興極了,「咕嚕嚕——」它們的肚子餓了,這可怎麼辦呀?別擔心,雞媽媽給它們准備好了香噴噴的小蟲呢!(教師出示畫有6條小蟲的圖片)

6、師:現在左邊住了一隻小雞右邊住了五隻小雞,有誰願意為它們送食物呢?(教師把其餘圖片平放在幼兒面前供挑選,要求一一多應)

7、師:如果左邊住了2隻小雞右邊住了4隻小雞,你會怎麼分小蟲呢?

8、師:如果左邊住了3隻小雞右邊住了3隻小雞,你會怎麼分小蟲呢?

9、師:如果左邊住了4隻小雞右邊住了2隻小雞,你又會怎麼分小蟲呢?10、師:如果左邊住了5隻小雞右邊住了1隻小雞,你又會怎麼分小蟲呢?(引導幼兒說出兩張圖片交換位置即可)

11、師小結:兩個部分數交換位置總數不變,並且多了一組分法。

三、幼兒操作

1、為了讓幼兒有挑戰的機會,張老師這邊給你們准備了幾道難題,看你們能不能挑戰成功。

2、出示圖紙,這張紙上的分解法要小朋友自己完成,請幼兒仔細觀察,並把分解後缺少的正確數字寫在空的圓圈中。小朋友快速完成後,請馬上在位子上做好。(請幼兒把6的組成式補充完整。)

四、游戲結束

1、游戲《密碼配對》規則:

師:今天張老師得到了一張密碼數字,看看老師的密碼是多少?(數字5)師:要破解這個盒子解除的密碼必須是6,這個盒子才能打開。我要找我的好朋友,合起來的密碼是6,那我要找的另一個密碼是幾呢?(數字1)

2、幼兒游戲:請小朋友把自己桌子里的數字卡片拿在手中。請幼兒觀察自己的密碼是多少?你要找的另一個密碼是多少?

師:想清楚別找錯了哦,你的手中的密碼數與你要找的密碼是合起來是6,才可以把盒子打開。

3、幼兒游戲結束:放音樂幼兒手拉手唱歌。

《6的組成及分解》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要求:

1、能將6的物品用不同的方法分成兩個部分,並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

2、樂於參與游戲活動,感受到數+-學游戲的快樂。活動准備:山羊伯伯、白兔、灰兔圖片各一;各種果實卡片若干;設置水果店;幼兒每人一張6元的人民幣;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碰球游戲。復習5以內各數的組成。

二、山羊伯伯請客,學習6的組成。秋天到了,山羊伯伯的果園、菜園都大豐收啦。今天他請來了白兔、灰兔來家裡作客,還准備了美味可口的蔬菜、水果,請他們品嘗。

1、分別端出裝盤的青菜、蘿卜、蘋果、香蕉、梨各6個,請小朋友把它們用不同的方法依次分給白兔和灰兔,練習6的組成。教師提示分成的兩個部分數可以交換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2、領讀一遍,加深6的分合式的認識。三、買水果,鞏固6的組成。山羊伯伯的水果太多了,他准備開個水果店,請老師來當售貨員賣水果,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講解要求。

①觀察水果。水果上有數字幾,就表示這個水果是幾元。

②提示玩法。每人分到一張6元的人民幣,只能買兩個水果,這兩個水果合起來必須是6元。

2、游戲開始。教師吆喝:賣水果啦,又香又甜的水果,誰來買。幼兒買時說:我有6元錢,買1元的蘋果和5元的香蕉。說對了就賣給他,說錯了就不能買水果。

四、幫山羊伯伯統計果實,幼兒操作練習。山羊伯伯家裡還堆放著許多蔬菜、水果,一個人數不過來,請小朋友幫忙去統計一下。

1、教師講解要求。

2、幼兒操作。

3、講評。我們一起來看看統計結果。

五、結束。

㈢ 破十法分解式圖

破十法口訣:

十幾減九,幾加一。十幾減七,幾加三。十幾減五,幾加五。十幾減三,幾加七。

十幾減八,幾加二。十幾減六,幾加四。十幾減四,幾加六。十幾減二,幾加八。

(3)數的分解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破10法的歷史背景:

減法是一種數學運算,表示從集合中移除對象的操作。它的符號是負號(−)。例如,在右邊的圖片,有5−2 蘋果,5蘋果,2個被帶走,就剩下了3個蘋果。因此5−2 = 3。減法表示用不同的對象(包括負數、分數、無理數、向量、小數、函數和矩陣)去除或減少物理和抽象的量。

減法遵循幾個重要的模式。它是反交換的,意味著改變順序改變了答案的符號。它不具有結合性,也就是說,當一個減數超過兩個數字時,減法的順序是重要的。減法0不改變一個數字。減法也遵循與加法和乘法等相關運算的可預測規則。

㈣ 《數數歌》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數數歌》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數歌》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有興趣地學習、理解繞口令的內容,初步感知繞口令的特點。

2、學習理解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重點難點

重點:能有興趣地學習、理解繞口令的內容,初步感知繞口令的特點。

難點:學習理解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

活動准備

大幅背景圖、五種動物圖片各兩份。

活動過程

一、動物游戲,引發興趣。

1、請幼兒仔細觀察,背景圖上都有些什麼(根據幼兒回答,依次出示分解的背景圖)。

2、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群動物客人,它們要和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們來找一找,它們分別是誰?都藏在哪裡了呢?(請幼兒捂上眼睛,教師把動物在圖上藏好)。

二、結合圖片,嘗試學念

1、 請一位幼兒來指出在哪裡找到了什麼動物,然後老師用一句好聽的話來形容它,如:山上一隻虎,幼兒跟念(以這種方式將所有的動物找出)。

2、 教師依次將幼兒找出的動物順序貼在分解圖上,然後請幼兒看著分解圖,將剛才的句子連起來,學念繞口令的前半部分。

3、 請大家數一數,學念「虎、鹿、豬、兔、鼠」(要求幼兒能將這幾個字讀准確,並能連貫地念)。

三、反復念讀,鞏固練習。

1、 老師范念繞口令一遍,幼兒認真傾聽。

2、 第一遍念讀,要求幼兒跟著老師慢慢地念,將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念准確。

3、 第二遍念讀,要求幼兒跟著老師完整、連貫地念,基本完成繞口令的記憶。

4、 第三遍念讀,要求幼兒自信、大膽地在沒有老師的領讀下念完繞口令。

5、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再進行適當的反復練習。

四、延伸學習,加強提高。

1、 教師快速念一遍繞口令,提問:這一遍你們聽上去跟老師第一遍念的有什麼不一樣?

2、 總結繞口令的特點:有些字音很相近,容易念錯,但要念得既快又准確。

3、 課後要求:請幼兒回去反復練習,並逐漸加快速度。

教學反思

(1) 在第一次試教後我就發現,幼兒雖能根據圖片記住繞口令的內容,但在句子的順序上容易顛倒,常常是念了這句不知道該念哪句,也因為背景圖片的製作時,忽略了這一問題,使幼兒在這一點學習上產生了困擾。之後經湯老師的指導,我將圖片上的背景和動物另外分解出來按順序排列,讓幼兒看這個模板學習,果然在開課時,這一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兒也克服了這一難題。

(2) 根據我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狀況,湯老師給我的建議是捨去最後用節奏拍打的環節,以幼兒將繞口令念熟為目標。活動開始的游戲幼兒都興致盎然,但接下來的學念環節明顯少了之前的興趣和積極性,反復的學念讓課程顯得有些枯燥。之後我總結到:這主要是學念方式的過於單一,其實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來一個小競賽;也可以請幼兒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上台表演,獎勵小紅花。這樣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氣氛或許會更妙趣橫生一些。

《數數歌》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有興趣地學習「數數歌」。

2、學習讀准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

3、學慣用合適的語言描述動物所在的位置。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了解繞口令的特點,有興趣地學習「數數歌」。

2、學習讀准詩歌中一些韻母相同的字(虎、鹿、豬、兔、鼠)。

3、學慣用合適的語言描述動物所在的位置。

活動准備:

1、活動前和幼兒一起討論森林裡的小動物,以了解幼兒的相關經驗。

2、老虎、長頸鹿、豬、兔子和老鼠的圖片。

活動過程:

1、以小動物捉迷藏的.游戲引出活動。

A:出示五種動物的圖片,請幼兒說說它們分別是什麼,一共有幾個。

B: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小動物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

C:讓幼兒尋找藏起來的小動物,找到後說出這些小動物在什麼地方,如老虎在凳子的下面,小豬在鋼琴的上面等。

2、欣賞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A:有幾個小動物在森林裡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都藏在哪裡了呢?

B:教師快速念兒歌《數數歌》然後提問:這些小動物藏在哪裡了?

C:在幼兒回答之後,教師以正常的速度念兒歌,請幼兒檢查自己說的是否正確。

3、帶幼兒念兒歌,重點念准幾個動物的名字。

A:教師帶幼兒慢速念兒歌,提問兒歌里那些字念起來有點兒難?

B:教師和幼兒一起加快速度念兒歌1-2遍,讓幼兒體會念得快、念清楚的趣味。

4、鼓勵幼兒玩游戲,編兒歌。

A:請部分幼兒將五個小動物藏在教師的不同位置,其他幼兒尋找。

B:找到後大家先說出該小動物的位置,然後嘗試仿編兒歌。

C:請幼兒變化小動物的躲藏位置,再重新編講兒歌。

教學反思

此次有幸觀摩了園內優秀的課程資源庫內容,同樣是一次受益匪淺的經驗積累。而之所以選擇《數數歌》這節課作為評析,是因為結合上次自身的教學,讓我對這一活動又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和進一步的學習

一、新穎、有趣的取材

幼兒所接觸的語言教材,大多還是以故事、講述等形式為主,而繞口令這一傳統的語言游戲,以它有趣的押韻、快速的節奏感而朗朗上口,幼兒從中獲得的,是語言表述能力的提高,且《數數歌》中融合的生動的動物情境,更是深受幼兒喜愛

二、清晰、合理的目標

鑒於現階段幼兒語言發展能力的狀況,將目標制定為了解繞口令特點及產生學習的興趣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且結合材料出發,韻腳相同音的准確念讀和平翹舌的區分,無可非議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但從實際教學中我們也可發現,幼兒能夠完整學念兒歌,但一旦加快速度,一些相近字音就會念得模糊不清,並不十分清晰明朗,這尤其體現在平翹舌上,一些幼兒還是存在平翹舌不分的現象。對於這一難點的突破,我認為最直接的方法還是需要不斷練習,由慢到快、由個別念讀到連讀,延伸這一環節的時長。

三、層層遞進、妙趣橫生的教學環節

1、 擬人化的游戲導入

活動以幼兒熟悉的捉迷藏游戲開始,自然且又恰如其分地將幼兒帶入到教育角色中,幼兒在不亦樂乎的游戲里激發了學習慾望,這也正體現了《綱要》中所說: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接受能力相吻合

2、 抽離式的圖譜教學

在自身的教學中我也發現,單純的圖譜教學對幼兒完整內容的記憶只能起到短時的效果,不斷地反復念讀反而會顯得學習枯燥,而抽離式的圖譜教學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幼兒會對抽離的空白部分加強記憶的指向性、加深內容的思考,從而達到鞏固記憶的效果

3、 輕松明快的樂器配合

雖然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有興趣地學念繞口令,但同時也不能忽略繞口令的基本特徵,因此教學中配合了圓舞板和鈴鼓這類樂器來拍打節奏。

但幼兒起初還不能適應樂器的配合,跟不上其節奏,緣由是幼兒對繞口令的內容還並不熟練,且節奏又過快,所以我建議是否可以先放慢拍打節奏的速度,然後循序漸進地加快,或者先延長節奏的時值,由一拍打一下再漸漸過渡到半拍打一下。

4、 畫龍點睛的拓展延伸

活動最後以精彩的視頻欣賞和幼兒表演作為結束,為整個教學起到了點題的作用,但我認為這一環節時間是否可以稍微再縮短些,點到為止即可,主要可作為課後的延伸

希望今後可以學習和實踐更多優秀的教學資源。

小網路:兒童歌曲《數數歌》深受廣大兒童們的喜歡,很多小網友都紛紛的翻唱起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無論是在大街小巷、公園、小學、還是在幼兒園的廣播里都在不斷的播放這首歌曲。

《數數歌》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課件,清楚的理解繞口令的內容

2、學說繞口令,能正確發出兒歌中每個字的讀音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能唱准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數數歌"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談話:請你說說你喜歡的動物是誰?它喜歡在哪裡玩?

二、觀看幻燈,學習繞口令

1、"今天有幾只動物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咱們一起找一找他們藏在哪?"

2、點擊幻燈片2,請幼兒說說這是哪?(山)

2、"看看是誰藏在了山上?"(同時點擊滑鼠,出現"虎"),在幼兒的回答中反復並糾正"虎"的發音

3、帶領幼兒學說短句"山上一隻虎"

4、同樣方法分別播放幻燈3、4、5、6,幫助幼兒更快的理解、記憶繞口令的內容,在幼兒的跟讀中糾正字的發音

5、"小動物都被我們找到了,咱們再來回憶一下是從那找到的",播放幻燈7,並介紹繞口令的名稱"數數歌"

6、和小動物一起復述繞口令

三、鞏固復習

游戲:

1、看誰說得快(全體)

2、做動作說繞口令(全體)

3、繞口令接龍(分組)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數數歌》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跟手詩歌中量詞的准確運用。

2.在掌握詩歌基本格式的基礎上創編詩歌。

3.認讀重點字詞:三株草、七條河、九座山。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准備:

幼兒准備:小圖書人手一冊。

教師准備:大圖書、溫馨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活動導入。

游戲:我會說,准確說出量詞。

二、自由閱讀。

1.幼兒翻閱小讀書,自由閱讀詩歌,教師適時引導。

圖中有些什麼?引導幼兒用數量詞來表述。

2.幼兒結伴閱讀,也可相互小聲討論畫面內容,教師觀察指導。

三、大圖書閱讀。

1.教師出示大圖書和幼兒一起閱讀。

(1)仔細看圖上有什麼?教師引導幼兒掌握合適的量詞。

(2)幼兒看大圖書,聽教師朗誦詩歌。

2.引導幼兒找出詩歌中的規律。如:整首詩歌是用從一到十的數字為每句的開頭,每兩個數字說一個物體等。

3.教師和幼兒一起朗誦詩歌,注意詩歌中兩次的運用。

四、體驗創造

1.節奏朗讀、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不同方式打節奏朗誦詩歌。如用拍手、跺腳,打響指等方式配合朗讀。

2.看圖仿編。

幼兒在框中任選一張圖片,根據圖片內容按詩歌中的句式來仿編。如:拿到畫有瓜的圖片可說:一個瓜,兩個瓜,瓜兒甜甜我愛它。

五、結束活動。

幼兒有序收書,整理物品。

教學反思:

一節活動下來,感覺幼兒參與性很高,課件的運用、圖文結合讓幼兒在短時間內就記住了詩歌,並朗讀下來,整節活動幼兒思維活躍,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不足之處就是覺得老師說的有點多。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教師指導語言要精練,真正做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