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後都不一定全見過!說說那些經典的數碼老物件
「不是我不明白, 這世界變化快」。崔健在當初創作出這首歌的時候,我想他也絕對想不到30年後,世界會變得如此之快。
筆者是80後,是一位特別喜歡數碼產品、 游戲 的80後。特別慶幸生活在這個充滿了變化和活力的年代。從小時候第一次接觸到FC開始,到現在30多年的時間,筆者看到了很多很多改變了當時生活的 科技 產品,但到現在也已經難尋蹤跡了。
萬能充電器
萬能充電器應該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特別是90後、 00後們。這個東西主要是用來給當時的手機電池充電的。那個時候的手機電池都可以拆卸下來,而且標配基本上都是兩塊電池。雖然說有專用的充電器能夠插在手機上給電池進行充電,但是很多人都會選擇額外購買一個萬能充電器對另外一塊電池進行充電,以免手機突然沒電卻又找不到可以更換的電池。
這個東西究竟「萬能」在什麼地方呢?看見那兩個可以調整角度的類似於指針的東西了嗎?在充電的時候,只要將手機電池取下來,用萬能充電器的架子把它夾住,然後再調整那兩個「指針」,讓它們和手機電池上充電觸電的正負極相對應,再把這個充電器插到插線板上就可以了。它工作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呢?請看下面這張圖片:
有一位機智的朋友發現自己藍牙耳機的充電倉壞了,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找了個萬能充電器把耳機夾了上去,結果還真把電充上了[驚呆]不過這樣做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至少要保證充電器的輸入電流和電壓符合被充電設備的輸入要求,所以不建議輕易嘗試[憨笑]
BP機(尋呼機)
我敢打賭,現在的年輕人在閑聊的時候肯定會聊到「之前的人們在沒有手機的時候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讓別人快速的找到他」這樣的話題的。BP機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夠讓別人隨時找到你,當然也有人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腰上別了個BP機,也會自己給自己發個傳呼,然後等著自己的呼機響起來,最後再裝模作樣的說「唉怎麼老呼我」。所以至少在「裝X」這件事情上,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人們都是很樂意去做的[得意]
這么個小小的東西,在當時那個年代,除了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實際上在很多地方都發揮著他的作用。喜歡看美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很多場合,比如警局、醫院、科研單位等地方,裡面的工作人員都會佩戴一個BP機,有很多需要緊急處理的事務都是通過BP機進行發送的,這個東西最早是日本發明的,在2019年,對,2019年,日本Tokyo Telemessage才停止了BP機的運營。而在國內,這個小東西也到了2007年才停止了運營。
大哥大
終於說到手機的祖宗了。其實到現在為止筆者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把手機叫做是「大哥大」,有的人說和香港的警匪片有一定的關系,有的人也說和黑 社會 對大哥的稱呼有關,不過這個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在90年代看見有誰手上拿著這個東西的話,那那個人一定是個超級有錢的有錢人。
當年(80年代末到90年代),大哥大公開價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哪個時候萬元戶都少得你覺得基本上就是個傳說,這個玩意居然能頂兩個半的萬元戶,你就想想這東西究竟有多貴,用得上的人究竟有多少吧。實際上大哥大的功能十分有限,就是真的是一台行動電話而已,除了能接打電話,別的事情一概都幹不了,而且通話質量不夠清晰穩定,常常都需要喊。它的一塊大電池充電後,只能維持30分鍾左右通話。不過這個都不會阻止當時人們對這個一斤多重的大磚頭的追求,即便自己買不起,只要是看到有人用大哥大了,這個牛都可以在飯桌上給朋友吹上一個月。
1973年,大哥大手機被發明了出來,人們的生活從那個時候開始了改變。或許沒有大哥大的發明,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不會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占據手機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喬布斯也不會在2007年發布再一次改變人們生活的全觸摸屏手機。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一個偶然的際遇下就會推動它的進步。
時代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目前手機的發展也進入了瓶頸期,下一個改變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靜靜地等著就行,它會來的。
軟盤/軟碟機
之前上班的時候有個同事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麼電腦的硬碟盤符,都是從C盤開始的呢?為什麼不從A盤開始?」
嗯……這的確是個好問題,為了解釋這個疑慮,那就必須要說說下面這個東西了:
如果你接觸電腦的時間比較早的話,那麼軟盤這個東西你是絕對不會感到陌生的。實際上軟盤也不只是有3.5寸這一個規格,更早的還有5.25寸的規格。理所當然的,用來讀取他們的設備——軟碟機,也就有兩個規格了。所以目前操作系統將C盤作為硬碟分區的開始,就是因為從最開始,盤符確實是從A開始的,而且是從軟盤開始分配的,雖然現在軟盤/軟碟機很多人可能連見都沒見過,但這個習慣也一直延續了下來,將硬碟的分區從C盤開始,也算是對軟盤的一種尊重吧(實際上是為了兼容性考慮,因為現在確實還有很多電腦連接著軟碟機)。
從存儲的容量上來說,3.5寸的軟碟機能夠存儲1.44MB的內容,5.25寸的因為發明時間早於3.5寸的軟盤,它的存儲空間反而更小,只有1.2M左右。
1.44M的容量在現在看來小的有點不可思議,但實際上軟盤依然還有很多人在使用。雖然說因為製作工藝的原因,想要保證存儲在軟盤內的數據安全比較費心,但現在軟盤依然有他一定的使用空間:科研單位的一些老設備依然採用軟盤作為存儲介質,一些「數碼老炮」也會定期的采購軟盤。但不管怎樣,它的消亡,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帶 游戲 功能的電視機
這個東西應該是很多90後、00後、甚至是80後的知識盲區,因為它確實是太過於「曇花一現」了。
作為一篇關於懷舊話題的文章,是不可能少了「 游戲 」這個東西的。關於這個話題,今天筆者想要說的是,這些在市場上存量很少,很難親眼見到的內置了 游戲 功能的電視機。而要說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夏普這個品牌。從70年代開始,夏普和任天堂就保持著十分深入的合作關系,比如3DS掌機的屏幕,都依然由夏普提供。所以夏普和任天堂合作推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產品就顯得不那麼奇怪了。比如上圖的C1,就是一台內置了FC功能的電視機。
內置FC功能有什麼好處呢?筆者感覺最大的好處就是信號的衰減、干擾問題基本上不復存在了。因為是直接內部線路進行 游戲 視頻的輸出,理論上來說信號肯定是優於外置線纜的。但是因為售價過於昂貴(分別購買 游戲 機和電視會比單獨購買這個東西便宜很多),實際上這台特別的電視機在發布的第二年就停產了。
類似的產品還有很多,比如內置了SFC功能的夏普SF1、內建CD-I的飛利浦21TCDI30電視機……等等等等。
帶有 游戲 功能的VCD
再分享一個和 游戲 有關的東西。
在80後孩子的記憶里,可能不會有錄像帶,但VCD是絕對不會缺席的。什麼「超強糾錯」、「卡拉OK」、「多碟片」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但如果把VCD和「玩 游戲 」結合到一起來的話,可能有些朋友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能夠想出把 游戲 和VCD相結合的人絕對是個天才。那個時候VCD的市場佔有率相當的高,所以相對的競爭也十分的激烈。能夠主動打破產品同質化的想法絕對是好的,所以當時市面上還是有些產品提供了玩 游戲 的功能,比如這里提到的新天利 游戲 VCD就是其中的代表。這款產品能夠運行世嘉的MD 游戲 (據說是有授權),但是好像由於機器設計的關系,它並不能存檔的樣子……
彩蛋:摩托羅拉 V3
在之前提到過,現在的手機市場同質化已經非常嚴重,因為都是全面屏手機,所以在設計方面基本上都是正面一塊盡量大的屏幕,然後背面後置一組攝像頭,再加點邊框設計,說實話看久了還是覺得非常乏味的。
摩托羅拉V3上市的時候,我在讀大學。那個時候剛好美劇《越獄》十分火爆,有一天我在追劇的時候發現裡面的馬宏探員以及Susan都在使用摩托羅拉的這款手機,本來就對這款手機十分感興趣的我更是將購買這款手機記在了「工作後最先要買的東西」這個列表裡面。在當時來看,這款手機是十分薄的,薄的有點讓人難以置信,這款手機也是筆者所知道的,在諾基亞「蝴蝶機」全球流行之後,另外一款得到了全世界消費者認同的手機產品。
因為這款手機在當初真的是太成功了,所以在柔性屏技術漸漸成熟的今天,摩托羅拉也看準了這個機會,適時的推出了V3的復刻版手機:Razr。
如果光從外觀上來講的話,這款手機是筆者認為把情懷和設計融合得最完美的一款產品,是近十年來最想要購買的手機,但實際上……好吧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有時間的話一定會再寫一篇文章分享出來。
寫完這篇文章,筆者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不是感嘆 科技 發展的速度太快,而是發現自己忽然之間就快要變成大叔了。作為一個80後,想要緊跟目前互聯網的潮流已經越來越困難了,前段時間想要搞懂YYDS這四個字母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就廢了很大的力氣,但實際上這種網路用語在筆者年輕的Web1.0 Web2.0時代也有很多,以後也必定會繼續存在。
上面提到的這些正在逐漸消失、或者是已經消失不見的 科技 產品,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的話可能顯得有點無足輕重,但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發展規律,沒有上面的這些產品,可能現在的 科技 產品已經走到了另外一條完全不同的 科技 樹上。
2. 請鑒定年代是老物件么
你的都是明清兩代的藏品
3. 請問這樣的翡翠老物件,它應該是翡翠中的什麼樣的種水了
這個是有點年頭的翡翠關公吊墜,可惜雕工差了,屬於糯種偏豆種黃加綠翡翠,水頭一般,色澤還可以,價格正常在5000-6000左右。
類似的有如圖這種類型,你可以對比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