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大理白族房子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大理白族房子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11 13:47:42

A. 白族居住的房子叫什麼

吊腳樓等。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東一帶有的民居建築還有泥塑,造塑多為龍鳳、古瓶、花卉。照壁即瓦頂飛檐的粉牆,是建築中藝術裝點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磚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各組中心再作粉畫,或鑲嵌自然山水圖案的大理石。有的在兩邊塑魚,以示穩固。照壁腳下常砌花壇,花香四溢,怡靜幽雅。照壁與正房和兩側樓房構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級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築,其木雕、石刻、粉畫就更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B. 白族創造了哪些建築物的圖片

白族的住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瓦房。平房結構多以「三房一照壁」為主,少數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後三方用土基牆圍護,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為隔,山牆到頂,屋面挑出,有防止鄰居火災波及作用。在「排架」間和樓板照面下面,前後均有一根通穿的枋,當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項很出色的創造。「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聯成一個整體。與照面枋、檐口掛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後,剛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大理是個多風地區,每年出現大風日數既多,風力又強,尤其下關一帶,每秒鍾最大風速可達四十米左右。在與自然作斗爭中,白族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常年多是偏西的風向,他們就將主房的布局坐西向東,門窗都開在向東那面,風從屋後吹來,自然不易進入室內。白族建築的照壁比較高大,主房、廂房和廳房一般是層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著互相屏障的作用,由於從房屋坐向,平面組合到主面處理,都為避風步步築防,所以不為勁風所煩擾。門 樓裝飾的種類通常包括泥塑、木雕、彩雲、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磚和青磚等,組成一座中角飛檐、花枋精巧、斗拱重疊、玲挑剔透、雄渾穩重和美觀大方的綜合藝術的建築。白族這種門樓,不僅造型富於我國傳統的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築的布局結構上也獨具風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門窗上均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鳥獸,組成雙鳳朝陽、二龍搶寶、百鳥朝鳳等圖案。門樓各部位系用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鐵釘,卻又連接得十分牢固。花櫛和斗拱.的布局與安裝,縱橫交錯,支承挑檐,結構精巧嚴謹,造形簡潔大方。遠遠望去,給人一種既均衡對稱又美觀和諧的感覺。

C. 雲南白族民居建築: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

建築是一部凝固的歷史,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中國的建築由於地域、民族的不同,建築的形式、風格、裝飾受當地文化的影響,也各有特點,官制和寺廟,大多採用廡殿、歇山、重檐卷棚頂等,一般的民居建築,大多採用單坡、平頂、圓頂、硬山、懸山等,結構形式大多相同統一,但建築的裝飾風格確是各有千秋,變化萬千,形成不同地域和民族建築的風格和特點。這些風格和特點是建築的靈魂。

在白族,最具特色的建築形式有兩個挺高端的名字,叫「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那麼什麼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呢,跟我一起來看下吧。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築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形式。

三坊一照壁,這里有一個比較生僻的名詞,叫「坊」。坊是構成白族院落的基本單位,它指的是面闊三間房,高兩層樓的房子。三座坊加一塊兒照壁,以東西南北各置其一,類似於北方四合院的樣式擺放在一個院落里,就構成了「三坊一照壁」。雖說它和四合院有些相似,但是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最直觀的一點是,三坊之中的正房,它的兩側還各有一間進深與高度比正房稍小的「漏角屋」,層數也為二層,與東、西二坊在交界處形成一個小天井或「一線天」。我將整個布局總結成另一個名詞就是「三坊一壁三天井」。

大理古城先鋒街20號楊宅,是城鎮中三坊一照壁較好的一例,三坊每坊皆三間二層,正房一坊朝南,面對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東、西廂房二坊由下輩居住。正房三間的兩側,各有「漏角屋」兩間,也是二層,但進深與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個小天井或「一線天」以利採光、通風及排雨水。通常,一邊的漏角屋樓上樓下作卧室或書房,也有作雜物儲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廚房,高為二層但不設樓層,以便排煙。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廂房廈子的端牆上,設門控制。

七一街星火巷41號李宅同為三坊一照壁,但天井較小(面闊約兩間),結構上不用「頭梁合抱柱」,而用相應的照面梁榫卯相接組成「跑馬轉角樓」。兩個漏角屋僅為單層;大門設在東南角,佔用一間廂房,朝南向,由南面的街道直接跨渠進入,這些都是在緊張的地段因地制宜所致。

這樣的建築布局,一方面適應了氣候的特點,一方面也解決了在有限空間內如何使建築發揮更多功用的問題。由於坊為二層結構,又有漏角屋這種「額外」的房屋,所以,卧室、書房、儲物室和廚房等房間均可以輕松地分配開來。否則,就只能如北方的四合套院一般以增加幾個進院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四合五天井,可以算是三坊一照壁的升級版。四合五天井與三坊一照壁不同點在於將三坊一照壁中的「照壁」換成一坊,形成四坊,而四坊交界處構成的四個小天井加院落正中的大天井共同組成的五天井,整體即為「四合五天井」。

四坊多為三間二層(廂房、下房也有一層的),但正房一坊的進深與高度皆大於其他各坊,其地坪也略高,多朝東、南,在四個漏角小天井中必確一個用於大門入口,設門樓,亦多朝東、南。人民街503號趙宅即為較典型的一例。此例中間天井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各坊相交結構上皆用「頭梁合抱柱」,主房及大門皆斜朝東南向。人民街502號賴宅則中間天井稍小,結構上採用相應的照面粱榫卯組成「跑馬轉角樓」,主房與大門亦斜朝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