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辛棄疾西江月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辛棄疾西江月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3 15:15:39

❶ 辛棄疾寫《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的背景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為其中之一。

(1)辛棄疾西江月背景圖片擴展閱讀: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

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

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

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

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並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並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麼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於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於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

前文「路轉」,後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於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❷ 西江月古詩帶拼音版圖片

宋代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拼音版:

míng yuè bié zhī jīng què,qīng fēng bàn yè míng chán。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dào huā xiāng lǐ shuō fēng nián,tīng qǔ wā shēng yī piàn。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qī bā gè xīng tiān wài,liǎng sān diǎn yǔ shān qián。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jiù shí máo diàn shè lín biān,lù zhuǎn xī qiáo hū xiàn。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創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這首詞即是其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

此詞作於作者貶官閑居江西之時,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中圍繞著夜行的特點,展現出夏夜鄉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對豐收年景的由衷喜悅。

❸ 聽取媽聲一片什麼意思

聽取媽聲一片意思是耳朵傳來一陣陣媽媽的叫聲。


解析:

聽取媽聲一片,引用自詩句「聽取蛙聲一片」。

聽取蛙聲一片」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出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

在稻花的香氣里,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❹ 關於詩句的思維導圖

1.古詩思維導圖

(一)、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二)、描寫夏的古詩詞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關於思鄉的古詩詞的思維導圖包括作者還寫了哪些

漁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導圖:岳陽樓記宋代: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隱曜 一作:隱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3.如何用思維導圖背古詩詞

以崔顥的「黃鶴樓」為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先了解內容的意思:

古代的仙人已經乘著黃鶴離去,只留下一座空盪的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再回頭,而白雲卻千年不變悠悠地飄飛在空中。晴天時,可以清晰地看到川水流經漢陽的林樹,而鸚鵡洲上方的芳草也隨著風搖曳著。傍晚時,暮色昏暗,看不清我的故鄉,只見江上蒼茫的煙波,讓人徒增感傷。

2、畫出詩中的關鍵詞: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接著把這些關鍵字的意義,用思維導圖分段表達出來:

4、再來,練習看著思維導圖把文章內容背出來。

5、最後,不看思維導圖,而是根據腦海中思維導圖的印象把文章背出來。

比較長的詩詞可以用另一種「句首字」的技巧來幫助我們快速記憶。同樣的必須先將文章大聲朗讀、熟悉內容,接著按照順序取每一句的第一個字,利用意義或諧音的聯想方法,把這些字串成一個故事。

4.絕句古詩遲日江山麗思維導圖

絕句·遲日江山麗

作者: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

①遲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軟又濕。

③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譯文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築巢,鴛鴦睡在沙上。

賞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美,格調柔和,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七月》:「春日遲遲。」春天光照時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甦,萬象更新。清風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徵。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並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並不止於「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嗅覺所感,那麼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像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於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5.古詩思維導圖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狀像香爐且山上籠罩煙雲而得名。

3、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的雲霧水氣。

4、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5、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6、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7、九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此處指極高的天空。

8、遙:從遠處看。

譯文: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布像匹白練掛在山前。

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6.關於李白的思維導圖

思鄉古詩名句集錦

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

13.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19.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歐陽修

20.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7.村晚古詩的思維導圖

這首詩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前兩句寫背景。首句「草滿池塘」是說節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經長滿,借鑒謝靈運《登池上樓》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滿」字易「生」字,顯出節令的不同。「水滿陂」,是說正逢多雨季節,因此水漲得很高。次句寫遠山落日。用一個「銜」字,形象地現出落日掛在山頭上的情況,與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見煉字之工。又用一個「浸」字,寫落日青山倒映水中,與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凈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系,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在這樣寧靜優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場了。他騎著牛兒,走向村莊,手中拿著支短笛,隨意吹著。與上兩句的恬靜相比,這兩句描繪得非常生動活潑。牧童騎著牛,不是規規矩矩地騎,而是橫坐著;他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於是,牧童調皮天真的神態,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著「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著嚮往。在此之前,張舜民《村居》詩有「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句,與這首詩比,畫面中少了個天真爛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烏鴉,以顯出村晚的蕭瑟。同樣的農村景色,因詩人的心情不同,攝取的畫面便不同,一是充滿情趣,一是惆悵落寞,因此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說法。

8.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23課的古詩思維導圖怎麼做

古詩三首分別是;

鄉村四月詩意 [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坡和田野到處都是綠色,平地上到處都是倒映著空中白雲的水田。杜鵑鳥歡快地叫著,春雨綿綿如同煙霧一般。四月的鄉村裡很少有人空閑著,人們剛剛才忙完養蠶就又去忙插秧了。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譯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 農家男女各自都忙著相應的家務勞動。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織布的活兒, 也忙著在靠近桑樹的樹陰的地方學習種瓜。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在江邊垂釣,不想回家。

❺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創作背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收復失地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回到上饒帶湖家居,並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

跟著詩文練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