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水墨頌太行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水墨頌太行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6 13:44:41

A. 李元德的元德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2007年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畫冊《本位藝術——李元德卷》(書號ISBN978-780526-255-01.544)
2、 2004年由河南出版社出版畫冊《中國畫百家——李元德》。
3、2005年由北京郵政管理局發行中國郵政明信片《中國書畫百傑——李元德作品選》。
4、2008年作品被國家奧組委選為奧運聖火傳遞圖,並由中國郵政發行,《麗江勝景》——北京奧運聖火傳遞特種紀念郵票。
5、2005年12月作品《三峽風情系列》發表於國家級《國畫家》。(天津美術出版社)
6、2006年系列作品《太行寫生》發表於《水墨中國》。
7、2006年《鄉關有夢系列》發表於《水墨前言》。
8、2006年作品《姑蘇風韻》被榮寶齋收藏。
9、2007年作品《書香門第》、《太行夜色》分別發表於《榮寶齋》雜志第三、四期。(中國美術出版社)
10、作品《太行寫生系列》分別發表於《水墨前沿》及《中華名流——中國畫壇》。
11、2007年作品發表於《中國畫壇》11期。
12、2007年7月北京衛視《傳承創新,自成一家——畫家李元德訪談》。
13、2008年6月人民美術出版社期刊《美術中國》整版主題報道夢里鄉關水墨情——畫家李元德專訪。
14、2009年2月,中央電視台畫家在線網、當代書畫名家網、中國新華網、中國嘉德在線、專題推介當代中國畫名家李元德。
15、中國新華網、中國網、千龍網、中華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河南政府網中原網專題報道《水墨三峽動畫動京華——畫家李元德訪談》。

B. 太行天脊 大美長治

太行江南

別有洞天

古寺懸空

卧聽飛瀑

掛壁公路

神奇太行

壯美太行

巍巍太行,綿延千里。在它的中南段,乍現出千般舞姿,萬般神態,令人目不暇接。

放眼望去,這里或千峰競秀,或萬壑爭奇,或壁立千仞,或深淵萬丈;

佇立山峰,這里有或紅日噴薄,或雲海踏波,或松濤涌動,或水天一色。

太行山在這里縱情狂舞,呈現在人們面前是雄奇,是險峻,是嫵媚,是秀美。大峽谷成為她俊美的容顏,「不是江南,似在江南」成為她艷麗的新妝。

這就是位於太行山中南段的長治市呈現給世人的美景。

當人們行走在太行山中南段,才會真切地感受到長治市居太行之巔的盛名、「與天為黨」的豪氣,以及蘇軾筆下「上黨從來天下脊」的美妙和霸氣。

長治,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夢境,一個太行山最美的地方。

長治之美,美在山水。

長治的山,既有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為特徵的眾多名山,也有林海蒼莽、草木豐茂、生態優美的風景勝地。

「群峰壁立太行頭」的板山,以「太行雄姿」「太行日出」「太行雲海」「太行秋色」和「太行浴雪」從不同角度和季節展示了太行風光的絢麗多姿。登上板山,太行山的巍峨博大撲面而來,放眼遠眺,八百里太行如洶涌的海濤。俯瞰下望,層層黃崖鱗次櫛比,無盡風光盡收眼底,展示了雄渾險絕的太行雄姿。板山日出是太行山一大奇觀。夏秋睛日,黎明時分,站在板山便可欣賞到日出。東方既白,太行群峰首先是出現一片紅彤彤的朝霞,在朝霞的映襯下,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巨大的火球將整個太行群峰籠罩在一片火光中,群峰生輝,耀眼奪目,有「泰山日出觀不得,板山日出最為奇」之說。板山雲海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雨後放晴,霧氣未散,山下蒙蒙一片,山上朗朗晴空,雲霧纏繞山腰,似乎隨手都可采擷。登臨山頂,遊人彷彿置身天國,令人心曠神怡,直可與黃山雲海相媲美。深秋時光,滿山灌木經霜染造,便呈現出火一樣的顏色。滿山鋪秀,遍嶺堆錦,秋色爛漫,美不勝收。有「不是香山、勝似香山」之譽。冬日來臨,瑞雪紛飛,太行山霧凇掛枝,雲霧漂移,重巒疊嶂,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展示出一幅壯美的水墨長卷。位於南太行東麓的壺關太行山大峽谷,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入選中國最美十大峽谷。這里是峰的海洋、石的國度、洞的世界、水的寶庄、植物生長的園地和動物生棲的天堂。八泉峽、紅豆峽、青龍峽、黑龍潭和紫團山等景區共400多處景觀和享譽全國的紫團參、紅豆杉等300餘種珍稀植物和金錢豹、黑鸛、金雕等130多種國家保護動物,構成了以雄、奇、險、秀為特色的自然風光。奇峰怪石壁立千仞,莽莽林海鬱郁蔥蔥,懸泉飛瀑噴珠濺玉,岩溶橋洞曲徑通幽,就像一幅雄奇的山水畫。層層沉積丹霞岩層,記載了歲月的演變軌跡;片片三葉蟲化石,解釋了物種的繁衍;塊塊千奇百態的山岩,訴說著大自然的神奇,又像一座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在一座座群山之間,是一條條河流。它們或在上黨盆地休憩,或在綠野中穿行,構成了一座座湖泊,形成了長治漳澤湖、沁縣千泉湖、長子精衛湖等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眾多濕地保護區;構成了穿行太行山的河流和美景,與古樸的村落、遠古的遺存,共同鐫刻下太行山上的鄉愁記憶,描繪出一幅華北獨有的「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不是江南,似在江南」和百里畫廊的盛景。

漳河始終與太行山演繹著「愛恨情仇」。它橫切太行山而過,形成了刀劈斧削般的懸崖峭壁、幽深的峽谷和千折百繞的曲流。位於長治平順縣的太行水鄉,絕壁千仞,鬼斧神工,高峽平湖,天造地設,懸瀑飛瀉,濁浪滔天,集北國雄姿與南疆旖旎於一體,匯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於一地,有百里畫廊之稱。這里鴛鴦戲水,竹筏游弋,荷花映日,恐龍卧灘,度假山莊,盪舟垂釣,世外桃源景中有景,國保省保名勝薈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天賜絕景與國之瑰寶珠聯璧合。酷似長江三峽的太行小三峽,沿途左右懸崖峭壁,奇松倒掛,水峽幽深,岩石崢嶸,多有泥沙的濁漳河,到此處卻清澈見底,無論河水漲落,始終不淤泥沙,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個謎團。

一座山有一座山的色彩,一座山有一座山的故事。在長治境內,一個個美麗的傳統凝結成中國文化符號在山上鐫刻,一個個 歷史 的遺存閃耀著文化的光芒在山巔奔放。炎帝神農氏曾在此「嘗百草、得五穀、教民耕種」,實現了人類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轉折,開啟了華夏農耕文明的 歷史 。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眾多史前神話傳說均發端於此,被譽為「中國神話故鄉」。在太行群峰的掩映之中,長治現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4個,全國宋元之前的古建築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長治,被譽為「古文化和古建築博物館」。全國現存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僅4座,長治市平順縣的天台庵就是其中一座。

長治之美在太行,太行最美在長治。古往今來,這里的美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從曹操的「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到李白的「欲過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從韋庄的「劚開嵐翠為高壘,截斷雲霞作巨防」到石珝的「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隱藏風雷」,再到蘇軾的「上黨從來天下脊」,有著「與天為黨」威名和冠絕太行美景的「太行之巔」,留下無數名人足跡和詩文,或贊頌、或慨嘆、或抒臆,都集中體現出太行山的雄、奇、險、絕、幽。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在太行山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和民族氣概,使太行山從地理意義的「天下之脊」升華為政治意義上的「民族脊樑」,賦予了太行山全新的精神內涵和文化魅力。那首膾炙人口的「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成為一個民族的時代記憶,成為大美太行、最美長治的厚重底色。

(責編:馬雲梅、褚嘉琳)

C. 水墨情歌

水墨情歌——湖南山水畫家周偉紅印象記

      我時常驚訝於水墨的神奇,用一紙幾筆,憑輕重虛實,在潑灑勾塗間,頃刻綻放出動人心魄的美!並謂為我大中華之國畫,千古傳頌,價值連城!

      有人曾質疑於我,作為一個文化藝術水平尚低的人、小城鎮當暴發戶礦老闆的我,為何會與水墨丹青結緣???

      友人也曾問過我,國畫大家如此之多,為何我獨鍾情於湖南湘潭易俗河的煙斗哥周偉紅的山水作品???

      我說是周偉紅的山水畫品質撼人!是周偉紅那種帶著些許悶騷味仰視他人的思想行為誘人!

      看吧!《世界銻都—冷水江》之百米山水長卷,青山雄厚延綿萬里、河川蒼茫蘊情迂迴,近疆遼闊廣袤無限、遠山莽莽極目無形,好一幅錦綉山河極具價值之美作。《紅色韶山—曙光》更是獨具匠心的大膽創作,一張紅宣紙,水墨染寥廓,數筆樹蔥蘢,赤色抹嶽麓,意境盡昭然,幾次上展評,屢屢獲殊榮!40平方米的巨幅創作——《春和景明》的山歡水笑在眼前,霧鎖煙籠繞川澗,樹林隱隱疏平去,一抹陽光東邊來。該作品的構思與手法均獲當地同行高度贊賞!還有他那記錄時代發展與典型故事的《風雪戰歌》、《江邊有支動人的歌》、《矮寨春天》、《唻唻》、《再憶故鄉》、《太行秋韻》和《偉紅—家山》系列、、、、、、諸多獲獎作品,一一展示出周偉紅獨特的個性創作風格,其用心寫意出的那種精神,勾勒出的那番意境,塗點出的那方靈動,足以讓畫前的你真心贊許!也只有他——周偉紅創作的畫作,才具有讓你在接近它的瞬間,就會感受到這宣紙上的山水充滿著最動人的東西——生命!

      曾有哲學家如是說,美是充滿生命的人和物!

      而周偉紅的揮毫塗抹之作,正是一種精、氣、神的綜合表現!他通過描繪大地蒼生的動感與靜態的N種美,把那山那水那人那些個動植物甚至那些事件,在林林總總或粗粗淡淡或疏疏密密中,輕勾重點再挑復染,創作出於平靜中風起雲涌、於妖嬈中雍容富貴、於澎湃中噴涌豐盛、於燦爛中洋溢歡騰的春夏秋冬四時美景圖畫!

      一位電視台朋友告訴我,周偉紅給他的第一印象——亂發披肩、唐裝不鮮、手持煙斗、沉默寡言,那時的周偉紅沒能提起他多少興趣,但在他親臨現場,看周偉紅輕描淡寫的畫完《家山秋韻》並即興吟詩做題「秋風送我一山金,借問黃昏嶺上吟;省卻丹青繁復筆,只留空白作煙雲。「,頓時,在全場嘩然贊美不已中被折服。那躍然紙上的金山碧水暖陽,淡弱遠山襯托濃墨近景,透出盛秋的華彩神韻,真是養眼養心一副好作品。自此伊始,我那位電視台朋友也和我一樣,成了周偉紅的鐵桿山水粉絲。

    」在你的心中畫一幅,大瀑布,讓我的情感,任意、宣洩「 !周偉紅是一個用心創作的畫者,從他的類散文詩里完全可讀出他的藝術潛質。

   「新月如眉掛柳梢,江南景色鏡中嬌; 雨湖一夜成霜露,引得仙鳧下九霄。「周偉紅的詩文就如一隻只翩翩起舞的彩蝶,與他那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山水畫作不時結伴深情擁舞,讓你在賞山、賞水的同時,再賞上一曲他的詩歌,其中韻味,恰如我們在品嘗美酒佳餚的同時又知遇紅顏知己!

      」慢步天門觀景台,乘興揮毫雅韻開; 滿紙煙雲隨筆載,直把詩情入畫來。「豪放靈韻南北兼容的配畫詩句與畫意通融,朗朗上口。反之,周偉紅的山水畫作一如他的詩文,只把真情凝做畫,展紙揮毫繪人生!

     朴實、粗獷、簡練、渾厚的畫風。是他不斷學習,探索,創新,追求,歷經近20年潛心修煉,逐漸形成他今天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才得以在這個擁有」全國書畫名城「之美譽的湖南湘潭謀得方寸之地力求發展!

      周偉紅成功了。他憑著對畫作藝術的執著追求、憑著謹慎謙虛不止學習的精神,就在當下,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可喜成績,」妻子、房子、兒子、車子、票子「樣樣擁有,真可謂是五子登科一應俱全,幸福生活天天享受著。他的作品也在湖南省內甚至在國內獲獎頗多,並多次遠赴新加坡、香港成功聯展,多數作品被廣大玩家收藏,同時,部分精品力作被美國、中國駐利比亞使館收藏。

     周偉紅沒有滿足於現狀,他甘做畫作藝術的苦行僧,也更願身體力行的去幫助別人。他在繼續苦心修煉匠心創作的同時,廣結善緣力盡愛心回報社會,積極參與籌建白石愛心書畫聯誼會並親自擔任藝術總監,凡湖南湘潭的愛心藝術作品拍賣會及其他外地縣市的愛心行為活動,總有他的身影或他的優秀作品參與其中,凡拍賣所得盡數捐獻,有時還把自個腰包掏空做了支持,以至於爾偶會鬧出個回家車費還暗地裡找同行朋友借的笑話!用他自己的話說:於藝術當用心作畫,於社會則用愛踐行!入木三分的真情表白,沒有絲毫的故意做作,言簡意賅得讓我們不得不從心眼裡贊嘆稱佩!  

「 滿山紅葉滿山秋,踏遍峰巒雲未收。極目危岩高百丈,眾山一覽小如丘。「

如果說周偉紅的詩有一種翱翔大地的氣勢,那周偉紅的畫作更是這種氣勢中質的精華。而成就他今天獨特氣質的就是他的靈韻山水氣魄畫作。也正是他那積極向上鯤鵬萬里的詩情畫意之勢、之境、之質,才孕育出他與眾不同的優秀畫作。      

   看周偉紅及其畫作,讀其詩句,我個人喜用咀嚼的目光去品讀他的人、品賞他的畫、品味他的詩。唯在這樣的不緊不慢中,才可以看出:他的情在他的畫里,他的詩在他的畫里,他的愛更在他的畫里!

我有收藏他的作品,我很多朋友也在收藏他的作品,我們都以擁有他的作品數量來確定未來財富指數的高低!!!!!!

D. 水墨畫名家排行榜

「中華國寶書畫文化復興工程」的前十名書畫藝術家--劉咸宜、張為熙、梁兆金、劉玉妹、霍玉山、潘世釗、高瑀、劉奇新、吳鳳、李家原
(排名不分先後)
5.1 劉咸宜
中國著名國畫藝術家,師從崔子善、李可染、傅抱石等名師,是這些著名國畫大師的得意弟子。劉咸宜大師作品多次應邀赴美參展,曾為美國前總統卡特當場揮筆作畫並贈送,受到卡特總統的贊賞,並親筆寫感謝信表示感謝和高度贊揚。其多幅作品還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政界、商界、藝術界等著名人士,受到當地媒體熱評。
5.2 張為熙
中國著名國畫藝術家、中國老年書畫研究院會員。張為熙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師承國畫名家崔子范(國畫大師吳昌碩嫡傳弟子)。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大畫展參賽並獲獎,在全國各大展賽中入選並獲金、銀、銅獎,其中作品《水清魚壯》獲全國老年書畫比賽金獎,作品《摯友相會》獲得「感動中國・魅力夕陽」首屆中國老年書畫名家作品大賽金獎。多幅作品被入編世界權威書畫典籍,入選個人書畫大展賽典籍。
如今,張為熙先生的作品,市場價值已高達1.5萬元/平方尺。張為熙先生創作的作品相繼在國內美術作品大賽中獲獎,分別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館等國家級博物館及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國際友人收藏。
5.3 梁兆金
出生於1957年,於80年代中期拜張大千得意門生俞致貞為師。他秉襲張大千所創「大風堂畫派」、「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的創作風格,集文人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其作品不拘泥於一技一派,追求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被其師褒揚為:「最接近恩師張大千50歲時期的『瑰麗』畫風」。縱觀梁兆金的畫作,所顯現的胸襟、氣象、境界,正是歷代畫壇許多國寶級大師所共同追求的藝術境界。
張大千老師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長期置身故宮與敦煌臨摹古畫與壁畫,不僅完整的吸收了前人技藝,更造就了他獨特的畫風。梁兆金今天的成就得益於他嚴格遵循張大千藝術之路,對基於中國畫傳統之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等無所不能,無一不精,無愧於當代實力派全能型畫家之稱號。其多幅作品被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台灣領導人馬英九等其他多位兩岸領導人也多有收藏。
梁兆金在國外舉辦多次個展,回國後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贊,稱其為:「最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國畫的魅力」 。如今,其大部分書畫作品真跡已被「中華民族友好促進會」選定為國際交流禮品而不再進入國內書畫市場。
5.4 劉玉妹
中國著名國畫藝術家,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研習書畫。她的作品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她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深深得益於經典樣式而又善於出新,故而她的畫能夠直接的感動人心,深得中外書畫收藏家的喜愛。劉玉妹大師師承國畫名家劉立傑,是中國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嫡傳弟子,深得齊白石大師真傳,其繪畫作品多有齊白石大師的神韻。多幅國畫作品被所屬書畫研究院以及中外友人收藏。多幅作品入選《當代中國文藝家大辭典》等全國各大書畫典籍。
劉玉妹作品《壽三千》曾引起藏界極大反響,此國畫中的桃子,又稱蟠桃,泛指西王母所居處之仙桃。《山海經》載:「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相傳西王母壽辰常舉行蟠桃盛會,各方神仙群往祝壽。所以蟠桃又稱壽桃,寓意幸福、富裕、長壽。此作風格大氣,頗有齊白石大師的神韻,被當代著名書畫家評價為:「此桃絲毫不遜色於齊白石大師的風格」。
5.5 霍玉山
中國著名國畫藝術家,師承朱乃正,國畫大師吳作人嫡傳弟子。其繪畫境界開闊,寓意深遠,以凝練而准確的形象融會著中西藝術的深厚造詣。他稟賦深厚,學貫中西,刻意探求,大膽創新。他以「法由我變,藝為人生」的藝術觀,循著「師造化,奪天工」的創作道路,繼承和發展傳統,為「中國水墨畫」開拓了新的風貌,從理論和實踐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我國當代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傑出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在中國畫創造方面可謂是別創一格,自成一家。霍玉山是繼吳作人之後中國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作品《秋雨過後》《遠方的呼喚》《閑著沒事》《清爽的風》分別獲「金色秋天--油畫藝術精品展金獎」,「迎新春·中國畫·精品展」金獎,「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金獎」,「慶祝澳門回歸10周年,迎新春國際美術精品展」銀獎,其作品為海內外收藏家、博物館所搜求。多次應邀赴世界各地講學、舉辦個展或聯展、參觀訪問、文化交流等活動。
霍玉山作為國畫界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在書畫市場炙手可熱。2005年前,霍玉山先生六平尺的繪畫作品大約在8000元左右,2010年,其六平尺的書法作品在多家拍賣公司上拍,作品底價50000元,最後都以15萬元以上價格成交,霍玉山先生的書法作品被譽為「當代最美國畫」,他的成功證明了中國國畫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更預示了書畫投資市場的美好遠景。
5.6 潘世釗
中國著名國畫藝術家,美協會員。師承國畫名家紀雲梓,國畫大師張仃嫡傳弟子。作品屢獲國內外各大書畫展金獎,其中作品《福祿同享》《福壽延年》分別榮獲山東省老年書畫攝影大賽優秀獎,「北京東方蘭亭國際書畫藝術中心--感動中國魅力夕陽中國老年書畫名家作品典藏編委會」金獎,並入編此書,被授予「感動中國·中華傑出功勛書畫家」榮譽稱號,同時被中國書畫藝術教育研究院永久珍惜收藏。
潘世釗的作品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充滿活力,充滿朝氣,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他的作品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喜愛。現其花鳥作品均價每平尺近15000元人民幣。其作品多次被中國最具權威的拍賣公司以較高的價格拍出,並多次獲得全國書畫大賽金獎,許多作品被各地政府機構及海內外知名人士收藏,足以說明潘世釗的作品極具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和商業價值。
5.7 高瑀
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中心副館長,中國第六種字體《茝巔文》書法研究院副院長。高瑀先生書法風格與歐陽中石書法風格一脈相承,是歐陽中石最得意門生,書風妍婉秀美,瀟灑俊逸。筆落在紙上,龍蛇遊走,跌宕起伏,如行雲流水,氣韻飛動,極盡剛柔相濟之大美。厚重處,潑墨積水,有種肆意宣洩任筆揮灑的美感。淡雅處,枯筆飛白,線條奇崛,蒼古豪放,極具書法氣勢。結構巧中有拙,拙中藏巧,耐人品味。高瑀通過毛筆的提按頓挫、平移絞轉從而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其中《駿嶪騰飛》、《醫者仁心》、《龍馬精神》等作品被國家多個重要單位永久珍稀收藏,參加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書畫展並榮獲金獎,受到全世界書畫藝術家及收藏單位的高度贊譽。
5.8 劉奇新
當代著名書法藝術家,師承書法名家、中國書畫家協會主席劉金才,為王子元、於右任門下嫡傳弟子。十幾年前就以其深厚的文化學養、扎實的書法功力,以及卓然的書法作品《清平樂.六盤山》在「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海內外書畫大賽」上榮獲金獎。十幾年來,劉奇新在書法藝術道路上大步邁進,藝術造詣深得恩師劉金才以及王子元、於右任真傳,並在繼承和發揚恩師藝術精髓的基礎上,突破創新。
業內著名書法專家曾對劉奇新有過這樣的評價:劉奇新是當代書壇難得一見的書法奇才,他能夠在繼承家師真傳的基礎上有自己獨創的藝術風格,這是十分難得的,未來幾十年之後必將成為和他的恩師劉金才、王子元、於右任一樣優秀的書法大家。
5.9 吳鳳
中國著名書法藝術家,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梅花組合篆書」創始人。
2007年創作了八仙過海、毛主席詩詞等「梅花組合篆書」,2008年又創作了迎奧運賀片語合篆書,這些作品分別受到了書法專家和書法大家的稱贊和認可,從此奠定了他自己獨有的書法藝術--「梅花組合篆書」,使得其作品成為了研究中國古代梅花篆字書法的一塊「活化石」。
吳鳳是近幾年書法界的「紅人」,其獨創的「梅花組合篆書」讓其聲譽海內外,獨領風騷。其書法作品廣受書法專家及書法界同仁的稱贊和認可,更被廣大書法愛好者爭相追捧。
5.10 李家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東方書畫家協會會長、北京當代東方書畫藝術交流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鄭州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推介的「中國書法50家」之一、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欄目首席評委、北京電視台「天下收藏」首席嘉賓,熱衷於公益書畫事業。
李家原公開出版的專著有《毛筆行書實用對聯精選》,《優秀散文詩硬筆書法字帖》等,主編出版了《中國書法藝術大觀》、《中國老年書畫家大典》等大型書畫作品集。2001年9月,李家原入選中國書協會員,其書法創作歷程在中央電視台「翰墨飄香--中國書法50家」專題節目中播出。2006年5月,李家原丈二巨幅《毛澤東詞沁園春·雪》被人民大會堂收藏懸掛。更值得稱頌的是,多年來,李家原一直堅持從事青少年書法教育,培養了大批書法人才和青少年書法愛好者。他專注於小楷創作,字形端妍秀美,書體清新雅逸,30米長卷《金剛經》《道德經》等深受好評。作品曾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全國政協禮堂、美術館、藝術館等多方收藏。作品獲國際書法大展、第二屆楹聯書法大展、第二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第五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等國內外各大畫展金獎。

E. 呂大江的著名畫作

作品《太行初春》入選全國八屆美展,《悠悠歲月》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新世紀美術展」並收入畫集,《家山晨霧》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新時代美展」並收入畫集,創作組畫《漳河畔》獲國家級及省級美展大獎。
1963年作品《老來紅》獲全國美展優秀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並赴歐洲、非洲七國展出。
1982年作品《晚歸》赴美國舊金山、芝加哥、紐約展出,並收入畫集。
1984年作品《夜走太行》被評為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同年《故鄉情》等10幅作品赴香港展出。
1985年120幅新作在天津、河北、湖北等地舉辦巡迴個展。
1986年作品《草滿池塘水滿陂》赴日本展出,並收入畫集;同年作品《葦》《屋的節奏》被選送北京參加「現代書畫學會」年展。
1987年作品《午夜》參加「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師作品展。」
1994年其新作的《黑色太行系列》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展出期間舉辦了專題研討會,眾多專家、學者、美術評論家對展出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國內外30餘家報刊雜志予以刊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與你同行》、《文藝廣角》也進行了專題報道。
1996年春以「中國美術家協會代表團」成員身份赴美訪問,進行展覽和學術交流,並出席在紐約舉辦的「世界藝術博覽會」。同年9月赴新加坡參加高峰畫廓為其舉辦的盛大個展,獲得極大成功。被廣大收藏家稱作「幾年來空前的,從來沒有過的成功展出」。他們對《黑色太行系列》興趣極大,被踴躍收藏。1996年10月應邀赴香港進行學術交流和訪問。同時新加坡《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民日報》;香港《文匯報》《亞洲藝術新聞》等10家報刊、雜志均以整版篇幅刊登連載專題介紹。
1997年作品《山情》在《太平洋春季大拍》中以12萬元高價被新加坡客商購走,創下該次拍賣會中青年最高價格。1998年作品《夜走太行》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
1999年3月在廈門、珠海、潮州、汕頭舉辦《呂雲所風情展》在國內外出版有《呂雲所畫集》、《太行人太行情寫太行風,呂雲所作品集》、《呂雲所牧牛圖》專輯。《中國當代山水畫庫·呂雲所專輯》、《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精品毓·呂雲所專揖》等。
2001年由天津美協、天津美院、天津青年美協主辦《2001年呂大江畫展》。
2003年《春消息》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當代花鳥畫大展」,《玉樹蒙春》入選全國十屆美展並獲天津展區銀獎,《少女與貓》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人物畫展」。
2005年9月榮獲「天津十佳青年美術家」稱號。許多作品被國內外美術博物館及個人收藏,在《美術觀察》、《美術》、《國畫家》、《中國畫家》、《書畫典藏》、《收藏家》、《美術世界》、《新視角》、《水墨潮》、《國畫藝術》、《水墨前沿》、《中國書畫報》、《東方書畫報》等許多報刊雜志刊登介紹。傳略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等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