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橘紅格子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橘紅格子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4 14:48:22

① 怎樣用ps做這種均勻的小格子拼圖~

1、把所有照片處理成大小一致的圖層。
2、新建一張白底畫布,大小是能容納所有圖層,如果不夠可以再擴大。
3、沿著畫布頂格置入一張圖層後,拉出參考線(緊貼圖層邊緣)。
4、將所有主色調一致的圖層按序沿著參考線排布(圖層邊緣連接處移動可以使用鍵盤上的左右方向鍵輕移)。
5、至於明度和飽和度要不要調就看原照片的明度和飽和度了。
Adobe Photoshop,簡稱「PS」,是由Adobe Systems開發和發行的圖像處理軟體。
Photoshop主要處理以像素所構成的數字圖像。使用其眾多的編修與繪圖工具,可以有效地進行圖片編輯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圖像、圖形、文字、視頻、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② ps怎麼製作格子背景

1、在圖片圖層下建立新圖層,命名為「圖層1」,填充除黑、白以外的任意顏色;

2、使用「濾鏡-素描-半調圖案」,「大小」按實際情況設置,「對比度」只要有一點點羽化就行;「類型」選擇「網點」,然後確定;

3、用「魔棒(W)」工具點擊白色區域,再按住Shift點擊黑色區域。

4、選中圖層圖層,按下鍵盤上的「Ctrl+J」鍵,然後隱藏其它圖層,效果就出來了。

③ 紅色格子背景圖片

這個雜樣。?

④ ps處理圖片,網站上常常看到各種帶小格子的背景圖片,請問怎麼做的呢

這個通常採用2種方法,一個是用填充圖案的方式,首先是在建立一個很小尺寸的文件,比如說3*3像素,自己用畫筆或鉛筆做一個圖案,選擇菜單-編輯-定義圖案存儲,完成圖案定義,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尺寸建立新文件,同樣在菜單-編輯-填充,選擇填充圖案即可。二是有一種比較常用的濾鏡,叫ditherbox,網上可以下載到,使用方法也是很簡單。根據以上二種方法做出來的背景圖片後,很多人會再加一個漸變的蒙版,就會顯得更好看一些了。

⑤ ps怎麼做出方格的效果

原題中的圖片可以先做出自定義小方格,然後將小方格填充到背景上。

1、新建一個圖片,這里以30*30為例,將背景填充為粉色,然後用圖中所示矩形選框工具在圖中拉出兩個橫豎選區,將選區背景填充為白色:

⑥ 中班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中班幼兒由於接觸美術時間不長,他們更多是利用畫筆來表現他們的感受。為了讓幼兒了解除了用筆可以表現自已的生活體驗以外,還可以藉助很多工具來表現,如幼兒最熟悉的身體器官。因此我選擇了幼兒的身體器官---手指來作為繪畫工具,設計了這節手指點畫---《小鴨戲水》的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設計意圖: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創造教育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力,同時又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把自己的想像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並要以幼兒為本。我在設計中班美術活動《小鴨戲水》時,整個思路就是以這兩點為依據。鴨子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對於鴨子的外型特徵幼兒已相當的了解和熟悉,我能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出發,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和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創設「小魚不見了」的問題情境勾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激發幼兒探索及創作的慾望。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在教學方法上利用直觀教學和幼兒操作法相結合。本活動力圖創設一個愉悅、輕松的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學習不同的美工活動形式,激發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慣用大拇指和小指按印出小鴨子的外型特徵的方法。

2、鍛煉幼兒的手指技能,培養幼兒大膽作畫技能和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活動准備: 黃色顏料,廣告色,作業紙,抹布,手指畫範例,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手指游戲——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手指游戲,請握住小拳頭,手心相對,跟著老師一起做,小拇指妹醒來了,你早,你早。無名指醒來了,你好,你好。中指弟弟醒來了,洗洗臉。食指姐姐醒來了,梳梳頭。大拇指哥哥醒來了,刷刷牙。十個手指頭,它們是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名稱記得牢,什麼事都做的好。

2、手語表演《感恩的心》——老師現在問小朋友一個問題:有一個人他不能說話(啞巴)他見了人,想把自己說的話告訴別人,請小朋友想一想,他是用什麼方式告訴別人的?(用打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現在老師來做動作,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意思(師作動作:請,再見,不,來,歡迎,等)除了這些呀,老師還教你們手語表演,我們一起來一遍(感恩的心)我們的小手真能幹,今天的這個活動就叫:靈巧的手

二、教師示範講解手指點畫鴨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範畫:這些畫是用什麼畫出來的。(手)哦,這是手指印畫,一群小鴨子在水裡游。

B教師示範講解:請小朋友看老師是怎樣畫手印畫的(教師示範並講解注意事項)大拇指哥哥穿著黃色的衣服先出來了,你們看大拇指哥哥一個一個分開站好了,小指妹妹穿著黃色的衣服也出來了,有的站在哥哥的上面,有的站在哥哥的前面,有的站在哥哥的下面,他們離拇指哥哥都不遠,小指妹妹和大拇指哥哥是一對好朋友,手拉手唱起了歌(用橘紅顏色連接頭和身子)小指妹妹可漂亮了,它頭上帶著一隻美麗的蝴蝶結,(畫上鴨子的嘴)大拇指哥哥身後還背著一個小包包(畫上尾巴)他們的嘎嘎歌唱得非常好,將給他們一顆黑豆豆,大拇指哥哥說,小指妹妹比我小,豆豆給它吃(畫上眼睛)

2、欣賞範例:小朋友看大拇指哥哥和小指妹妹現在變成什麼了?(一群小鴨子)老師用大拇指按印出小鴨子的身體,用小指按印出小鴨子的頭,用筆畫小鴨子的脖子,嘴和眼睛,這群小鴨子多快樂,他們有的頭抬的高高的,好象在唱歌,有的低頭在找食物。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業,教師指導。

幼兒作畫:教師交代有關事項(如顏料蘸的不要太多,當心不要弄臟衣服或者弄到桌子上,用手指點畫完用紙把手擦乾凈,再拿筆畫小鴨)

四、活動評價:

1、展出畫的多,動態不一樣的畫,表揚畫面,桌面干凈,衛生常規好的幼兒。

2、律動《數鴨子》:今天小朋友用手畫出漂亮的小鴨子,我們來一起數鴨子,好不好?

教師反思:這一活動主題源於幼兒對社會生活中某一事物---小鴨子的關注,它不同於通常以知識結構或學科結構考慮教學內容的做法。活動的展開是以幼兒參與,教師的適當指導為特徵的,符合新綱要中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體現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原則。本活動以其有趣的情節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積極性。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優美動人的情境符合幼兒愛想像的心理特點,接著,教師在組織幼兒觀察討論範例的過程採用不同的情節引導幼兒觀察鴨子的外形和姿態的變化,幼兒自覺地、持久地傾注於創作之中,最後當幼兒把自已畫的小鴨子都布置在一起的時候,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順利地實現了教育目標。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美術活動:

格子布

活動目標:

1、鞏固五指握筆法,學用中鋒畫豎,橫線條。

2、培養幼兒對水墨畫的興趣。

活動准備:

範例,幼兒繪畫用品。

重難點:

中鋒用筆繪畫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鞏固握筆——示範作畫——展示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例引起興趣

這塊漂亮的格子布是用什麼畫的嗎。今天,我們和老師一起來學畫格子布。

二、鞏固五指握筆

作個小小交通警,幼兒復習握筆,教師糾正錯誤。

三、示範作畫

1、幼兒仔細看老師握筆,讓筆站著走路,用筆尖走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2、筆尖走路時,盡量一樣粗細。

3、繪畫時兩腳分開,站穩,身體不要太彎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讓筆站著走路,要直不能躺下。

2、糾正個別錯誤。

3、幫助個別幼兒作畫

五、作品展示

1、開個格子布展。

2、評價。

活動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一個美術活動,名字就叫做「格子布」!本次活動中,我們主要是希望可以通過欣賞格子布,了解什麼是格子布,繼而學慣用橫線和直線交叉畫格子布。在引題的時候,我利用班級里幾個穿格子衣服,讓孩子們在欣賞格子布的線條走向的同時,明白交叉的線條才能變成格子布,線條密一點,格子就小一點;線條疏一點,格子就大一點。欣賞之後,我將實物的格子布轉換成作品,邊畫邊講解,讓孩子掌握作畫的技巧——從紙的一端畫到另一端,盡量將線畫得直一點。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塗色,要求往一個方向塗色。

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對線條的掌握比較好,基本上都能將格子布畫得很好,只有個別孩子的起始端是從紙的中間開始的。在塗色的時候,很多孩子能換著油畫棒進行塗色,但是我發現這個作品的紙太大了,孩子們塗色來不及,只能拿回家去塗色。

從這個活動中,我發現小班的孩子從實物到作品,需要一個過渡。小班的孩子看到的實物就只是實物,不會將之形象化,生動化,寫生對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難度的,所以當我看到孩子迷茫的眼神,我知道我還需要講解得更細致,孩子需要情感和探索,但是必要的技能還是應該教授的,不然孩子會無從下手!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吃餅干、說說、想像,用圖形融合的方法畫出吃了餅干後的各種形狀。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大膽創作。

重點與難點:

吃餅干時充分地開動腦筋想像,用簡單的線條勾出物體的輪廓,使圖形融合起來。

材料准備:

範例一幅。

各種形狀的餅干若干;餐巾紙;

記號筆、油畫棒、圖畫紙。

設計思路:

在一日活動中幼兒用點心時,我常常發現小朋友吃餅干不是幾大口一下把它吃完,總是吃上一口就看看餅干象什麼,把餅干吃成一種與某種事物相似,於是高興地和小夥伴分享,同伴也就爭著相仿,有的說象月亮,有的說象槍,有的象汽車……當幼兒觀察逐漸仔細,能用不同的圖形通過不同的組合,描繪出物體的基本特徵時,個別幼兒的作品中局部開始出現用簡單的線條勾輪廓的現象。在此基礎上,設計「吃餅干想像畫」這一活動內容,皆在讓幼兒嘗試用輪廓線取代呆板的圖形,畫出各種吃過餅乾的形狀,通過想像組合成畫,使圖象更豐富、有趣,進一步體會成功的樂趣。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大膽表現,尤其要鼓勵創作出不同與別人的圖象的幼兒,不能單純以象或不象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對有些有圖象可啟發幼兒通過舔一點,改一改來體會成功,使每個幼兒獲得自信、投入創作。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討論、示範——吃餅干想像——引導講評——延伸

活動

一、引起興趣

提問:餅干你們吃過嗎?有哪些形狀?

二、討論、示範

(1)提問:你吃一口餅干後發現它象什麼,吃了一口又象什麼呢?(大家討論)

說明:討論是在平時發現的基礎上讓幼兒重現。

(2)觀察範例,了解作畫方法。

建議提問:這張畫和我們平時的畫有什麼不同?(如幼兒沒講出,教師可進一步提問:上面是畫了一樣東西嗎?)

(3)幼兒嘗試,激發創作興趣。

說明這是解決難點的重要環節,可請二"三名幼兒來嘗試用圖形融合方法畫,要求盡量不重復同伴的圖象,集體可通過評議這些圖象個部位的連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點等來進一步理解作畫方法,樹立創作信心。

三、邊吃餅干邊想像邊畫,教師巡迴指導

1、提出要求:

(1)左手拿餅干,右手拿記號筆畫。

(2)邊吃餅干邊動腦筋想像,想像到什麼就把它畫下來,並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幅畫。

(3)吃完後手用餐巾紙擦一下。

2、幼兒創作

建議教師通過觀察可提示:

(1)大膽運用圖形融合方法作畫,畫出吃了餅干後的各種形狀。引導幼兒相互學習。

(2)注意畫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像出的事物合理組合在畫面上。

四、引導講評

建議找找哪幅畫圖形融合得最合理,請小作者介紹作畫的內容。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回家還可想像,再嘗試畫出不同的畫來。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目標

體驗「排水畫」作畫的樂趣。

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在想像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過程

在《冬爺爺的禮物》這一主題活動中,與孩子們的交談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雪」的好奇與喜愛是無法想像的。北方的孩子較南方的孩子而言更能親身感受到滿天雪花飛舞的浪漫,感受到雪花的晶瑩剔透與潔白無瑕。

今年,可以說是瑞雪兆豐年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三場雪,這樣的雪景給我們多年不曾看到的西安小朋友們帶來無限的樂趣。

孩子們盼望著、盼望著,能和小雪花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近距離地感受雪花的美。當然,我認為好的教育契機來了,就和孩子們一起聊聊關於「雪花」的話題。

一、討論「我眼中的小雪花」

—「見過雪花嗎?」「雪花是什麼樣子的?」

—「我見過,有角的.」

—「是六角的」

—「不對不對,是八角的。」

帶著孩子們的「爭論」與「疑惑」,我們決定一起走進戶外,親身感受、觀察小雪花的模樣。

—「快看、快看,我發現了,雪花是六角的。別用手,很快就會化的。」

—「那怎麼辦?」

—「用這片枯樹葉吧。」

孩子們心中的謎團解開了,我們圍坐在一起,說著自己親眼見到的小雪花。

二、如何畫「雪花」

既然看到了雪花,想不想自己嘗試畫一畫呢?用什麼畫?怎麼畫?

—「用水彩筆」

—「油畫棒也可以」

—「我用彩紙撕成紙條,然後粘成雪花的樣子。」

孩子們實踐著自己想法。

三、出示排水畫

—「看看我的雪花,怎麼樣?」

—「哇,就像在天空中一樣。」

—「像真的雪花一樣。」

—「這是排水畫《雪花》」,我們需要的材料有白色油畫棒、毛筆、藍色顏料。

首先,用白色油畫棒畫出大小不同的雪花,其次用藍色顏料將白紙刷滿。

反思

其實,排水畫的整個創作環節並不難,所以幼兒能很快理解並掌握排水畫的技巧和要領。孩子們對於排水畫的獨特形式十分喜歡,並且易於接納,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在大的主題《冬爺爺的禮物》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衍生出了關於《雪花》的小主題,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知識經驗、能力發展,在美勞區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雪花,發揮了幼兒在美勞區參與的主動性。

小網路:雪花,一種晶體,結構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其又名未央花和六齣,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它在飄落過程中成團攀聯在一起,就形成雪片。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繪制救生圈

活動目標:

嘗試用繪畫或粘貼的方法裝飾救生圈。

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各種粘貼材料、蠟筆、各色顏料。像救生圈形狀的作畫紙。

活動室布置:

收集各種款式的救生圈

活動過程:

一、欣賞

夏天裡,天氣很熱,有什麼辦法使自己涼快?(幼兒泛講)

欣賞活動室四周的`救生圈,引導幼兒觀察這些救生圈上的各種圖案花紋。

向幼兒介紹:夏天去游泳能使自己涼快,但不能一個人去游泳,必須在大人的帶領下去,並要套好救生圈,游泳時也要文明游泳。

二、製作

1.出示做的救生圈,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2.討論製作方法:

1)用蠟筆在救生圈上畫上自己喜歡的花紋與圖案。

2)找自己喜歡的手工紙,剪出各種形狀進行粘貼。

3)用顏料粉刷救生圈的顏色。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救生圈的價格

讓幼兒根據救生圈上的花紋或者圖案,進行封閉式數數,數出的總數就是救生圈的價格。找找價格最貴的是哪一隻救生圈。

四、延伸

「動手角」里有許多的材料,明天我們還可以繼續做出各種款式的救生圈來。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大、小橢圓畫出長頸鹿的典型特徵。

2.嘗試以頸部方位變化豐富長頸鹿的動態,想像畫出長頸鹿的各種樂於助人的情景。

3.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精神。

4.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5.能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准備:

能活動的長頸鹿圖片、小動物圖片若干、背景圖若干、筆和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紙的中央畫一個大的橢圓,在紙的一個角畫一個小的橢圓)

1.教師引導:在草地中央住著一個蛋,在草地角落住著一個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從門前接一根電話線打電話給小蛋說:「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從後門接了一根電話給打電話給大蛋說:「大蛋,你好」,原來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麼動物?

(運用情景的教學方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想聽、想看、想畫)

2.幼兒猜測。

幫助幼兒掌握長頸鹿的特徵。

二、討論演示。

1.教師示範長頸鹿的基本特徵。

「為什麼叫它長頸鹿?」

「長長的脖子象什麼?」

「長頸鹿的頭上還缺少什麼?」

「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嗎?」

「長頸鹿有幾條腿?是粗的還是細的?」 ……

2.請部分幼兒示範

可以請一些孩子添加長頸鹿的眼睛、角等等。

(利用孩子的示範,進行同伴學習)

3.討論長頸鹿動態畫法

教師:「長頸鹿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動物,他會用它的長脖子幫助誰呢?」

幼兒發散思維,想像長脖子的作用。

利用會動的長頸鹿,來編一個幫助別人的小故事。(長脖子變成一座橋幫助小動物過河,變成滑滑梯讓小朋友玩,變成鞦韆讓動物盪來盪去,變成梯子……)

教師利用故事的形式,擺出長頸鹿脖子的不同姿態。引導幼兒畫各種不同動態的脖子,並出示相應的背景圖片。

(利用活動的長頸鹿圖片,形象生動地把長頸鹿的動態表現出來。通過擺弄、操作長頸鹿的脖子,使孩子們更容易掌握長頸鹿的動態畫法。利用故事的形式,使幼兒原本單一的畫面背景更為豐富。)

三、幼兒創作

1.創作要求

長頸鹿為什麼做這么多的好事?它還會幫助別人做什麼事呢?我們把它畫下來。

2.教師指導

每位幼兒畫一件長頸鹿做的好事,可以結合故事內容,也可大膽想像。

提醒幼兒把長頸鹿的脖子畫長,並畫出不同的姿勢。

注意長頸鹿與小動物的相對大小。

四、評講活動

1.請幼兒講述圖畫的內容。

2.粘貼小星星。

(事先將星星粘貼在教師身上,請幼兒有禮貌地、輕輕地去拿這些星星)

活動反思:

一、利用情景,激發興趣。

我在第一個環節中,設計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來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特徵,使原本枯燥的演示成了有趣的畫謎,把幼兒帶入了充滿想像的情景之中,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份。在這個猜測的過程中,幼兒在思考中回憶、總結一些動物明顯的特徵。幼兒從有長脖子的動物中去找,一下子就發現了長頸鹿。然後得出經驗:原來大蛋和小蛋的組合是長頸鹿,於是產生了參與畫長頸鹿的願望,激發孩子們的繪畫興趣。

我整個教學活動以情景為主線,因為這可以幫助幼兒積累許多有助成長的極為關鍵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經驗,還包括情感經驗、知覺經驗、社會交往經驗和美感經驗,創設有情景的美術活動環境,有利於從幼兒的特點與需要和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出發,讓幼兒主動學習積累各種經驗。

二、師生互動,展開討論。

開放式的美術教學必須為幼兒創造主動想、大膽說、自由畫的機會,其中師幼互動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師生間的交流應是平等的討論,在幼兒美術的創作中,凡是幼兒知道的或可能知道的,就應當盡可能地把幼兒推到台前,來讓他們自己開講。所以,在示範過程中,我給孩子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例:提問 「長頸鹿的頭上還少了什麼?」「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嗎?」「腿是什麼樣的?」等有變化的問題去引起幼兒思索的興趣,變被動回答問題為主動參與討論。

美術活動的討論是在老師、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我作為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圍繞「好心的長頸鹿會幫助別人干什麼?」這一話題進行交流,鼓勵幼兒通過有興趣地談論自己的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問題。同時將德育的內容滲透到美術活動中去,培養幼兒的助人為樂精神。

三、畫面講評,滲透德育。

在平時的繪畫評講時,我們經常是:「誰畫的漂亮,再請他談談畫的是什麼?」這時大多數孩子開始說話,手腳不停,東張西望,盡管老師一再提醒也總是草草收場。因為這樣的評價只是立足作品的效果,評價的對象永遠是那些好的孩子。在繪畫活動中,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作畫,如果我們再用教師規定的統一標准去衡量他們的作品,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在本次活動的結束時採用拿小星星的方式,把重點放在孩子對自己行為的情感體驗上。我看到孩子都輕輕地去取小星星,把小星星粘在自己的手上、身上、甚至是臉上,好像是一個有禮貌的長頸鹿。這比老師說 「你畫的長頸鹿有愛心,就給它一顆星星來得直接的多,而且又避免了說教。

小網路:生活於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動物園里的能活超過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衣索比亞、蘇丹、肯亞、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等國。是南非的國獸。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准備:

綠、粉、黃色縐紋紙頭,膠水,繪畫工具。

活動與指導:

1、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附近環境中觀察春季樹木的變化,不同的樹形(區分喬木和灌木)觀察芽苞的顏色。

2、用油畫棒在作業紙上畫出不同的樹木,教幼兒畫樹時掌握正確的分枝方法。

3、將自己選擇的紙頭兒用拇指和食指團成很緊很小的紙團,分別沾在發芽的樹枝上。

4、注意指導幼兒沿樹枝的左右兩方面沾,不要只沽一邊,學會使用不同的顏色紙團兒沾不同的數木。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到戶外大自然中感受季節的變化,多看幾種樹的發芽後再進行此活動。

2、可在教育活動前將各色紙團團好,減少集體活動時間。

3、在春季主題繪畫中用這種方法豐富作品內容。

4、可以採用其他物品代替紙團當芽苞作畫。

日常生活根據季節多引導幼兒深入自然,了解自然,產生熱愛好奇的情感,願意表現自己的感受。

家園配合號召家長帶幼兒到郊外進行踏青活動,提高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和表現大自然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