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飲食圖片唯美高清ppt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飲食圖片唯美高清ppt

發布時間: 2023-02-28 03:24:13

『壹』 清淡飲食有哪些圖片

現代人的物質條件提高了,幾乎想吃什麼菜都可以吃到。我記得我七幾年時,過年吃餃子、炸土豆絲就把我高興壞了,我媽媽炸土豆絲我就在旁邊端著碗傻傻地等著,等炸好後我就用土豆絲蘸點糖吃,哇!那味道,老好吃了。但現在條件好了,可以每天炸土豆絲,但卻沒有了那時候的味道和期待了。相反,現在我更愛吃比較清淡的食物,也經常給家裡人做清淡的美食,有時看到油膩的食物竟然勾不起我的食慾了。

清淡的美食我經常做,比較常用的是西紅柿,如我經常做的西紅柿蛋花湯,糖心蛋西紅柿面條,還有小炒西蘭花,這三個方法都很簡單,您可以參考一下。

一、西紅柿蛋花湯

准備食材:西紅柿,雞蛋,蔥花

做法:

1、西紅柿切成片,雞蛋加鹽打散備用。

2、鍋內倒清水,將水燒開。

3、水燒3分鍾後,將西紅柿倒入鍋內繼續。

3、水開後,把火調成小火,打散的雞蛋緩慢的順著鍋邊倒入,過20秒後用勺子輕輕地轉圈。

4、加入鹽,雞精,香油,出鍋。

二、糖心蛋西紅柿面條

准備食材:西紅柿,雞蛋,香腸,蒜

做法:

1、先做糖心蛋。a、鍋內加入沒過雞蛋的水。b、水開後用勺子將生雞蛋放入鍋底。開始計時7分鍾。c、7分鍾後將雞蛋撈出,用流動的涼水沖2-3分鍾後在涼水中浸泡5分鍾,剝皮切成兩半。

2、洗凈的西紅柿上面切十字花刀,然後用開水燙或在開水中煮至外皮裂開,然後剝外皮,切成塊。

2、鍋內加油,油七分熱時倒入西紅柿,加入適量鹽翻炒至下湯。

3、倒入適量清水,將水燒開。

4、下入面條,面條快變軟時放入鹽,雞精、少許的糖調味。

5、出鍋,加入做好的糖心蛋,幾片火腿腸就可以吃啦!

三、小炒西蘭花

准備食材:西蘭花,蒜

做法:

1、鍋內燒水,水開後加入幾滴色拉油。

2、倒入西蘭花焯水1分鍾撈出。

3、鍋內倒油,放入蒜末炒出蒜香味。

4、倒入西蘭花翻炒,放入醬油,蚝油,雞精翻炒出鍋。(西蘭花不要翻炒過火)

以上這三個都是很清淡的,而且做法也簡單,也很好吃,您也可以試著做一做的。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最後祝您生活愉快,萬事順心!

『貳』 真實的美食圖片

1, 東坡肉可謂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相傳宋元年間,蘇東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發動數萬民工疏浚西湖,築堤灌田,造福人民。大家紛紛給他送了許多肉和酒,他便將其一起烹制,沒想到竟味美無比。於是大家紛紛仿效,並流傳聞名至今。

拓展資料:

世界各地的美食介紹:

1、青島嶗山茶爆鮮貝屬於魯菜里的膠東菜,選用沙子口當地的上好鮮貝柱,經過精心加工與嶗山名茶一起烹制,其特點是既有嶗山名茶的清香味,又保持了鮮貝色澤潔白口感細嫩、滑爽、鮮美的特色,盛器美觀,引人食慾。
特點:色澤鮮艷,香鮮味美。嶗山茶爆鮮貝是青島海鮮名菜。

2、扒原殼鮑魚,是青島的一道名菜。此菜將鮑魚肉制熟後,又分別盛在各個原來的殼內,它的造型美觀又名貴。是一種造型和盛器雙重配合的傑作,原殼置原味,面目一新。此菜色香味俱佳,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再澆以芡汁,透明油亮。

3、油爆雙脆
油爆雙脆乃濟南傳統名菜,相傳此菜始於清代中期,為了滿足當地達官貴人所創。當時濟南廚師以豬肚尖和雞胗片為原料,經刀工後,沸油爆炒,將原來必須久煮的肚頭和胗片,快速炸熟。該菜問世不久,就聞名於世,原名「爆雙片」,後來改為「油爆雙脆」。油爆雙脆特點是口感脆嫩滑潤,清鮮爽口。豬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損、身體瘦弱者食用。豬腰子具有補腎氣、通膀胱、消積滯、止消渴之功效;但豬腰子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固血脂偏高者,高膽固醇者忌食。油爆雙脆具有補虛養身調理、壯腰健腎調理、健脾開胃調理的功效。

『叄』 飲食風俗 各地冬至吃什麼.ppt

北方冬至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後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後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潮汕地區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在沿海地區,則要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祭拜祖先,為漁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歸來。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在很久以前,這些甜丸不僅是用來吃,人們還將甜丸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之上,一來是這甜丸圓圓的,預示明年豐收、全家團圓,二來是為了答謝老鼠給農民送來五穀種子。如今人們也不在貼甜丸,不過冬至節吃湯圓的習俗依舊流傳至今。
江南水鄉冬至節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上海冬至家家吃湯圓
舊時上海,有詩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用糯米粉做成面團,裡麵包上各種餡料,做好的湯圓用來祭祖以及互贈親朋。
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中華大地上的各種冬至飲食風俗至今依然廣為流傳,足以見這一天對於百姓農耕勞作以及生活作息帶來的重要影響。的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在此之後又有小寒、大寒和數九接踵而至,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因此從冬至之後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飲食上也要多食溫熱食物,增強禦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