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1、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2、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
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參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謚他為「勤果」。
3、畫荻教子
北宋時期,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歐陽修就這樣在母親的教導下在地上用荻草稈在地上寫字,終於學有所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4、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 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 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1)古代詩人讀書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如果要更多的知道古人努力讀書的故事,可以去購買一本《中國古人刻苦好學趣事》。真本書是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於1999年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卡恩才、翁文豪、孫以楷。書中記錄了孔子好學不倦、蘇秦刺股而讀、張良拾鞋得兵書、黃霸獄中學(尚書》、路溫舒放羊讀書、匡衡鑿壁借光、鄭玄三年見師一面等故事。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古人刻苦好學趣事
② 最美古詩詞——我的讀書札記主題,卡片圖片
鏈接:
《中國最美古詩詞》是2012年1月1日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毅、黃鈺。選錄了從《詩經》時代到清末歷代優秀詩人的傑出作品,堪稱中國古代最唯美、最纏綿、最精緻傷的古詩詞。
③ 求古代書生伏案讀書 的圖片 謝謝各位!!!!!!!!
自己穿件古裝,伏在桌子上照張照片就可以了!
④ 古風唯美圖片
古風,一指古代的風俗習慣,多指質朴的生活作風:古風猶存。同時古風也是一種文學載體,不是古體詩。古風只有三類:"歌"、"行"、"吟"例如:《長歌行》,《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經》中有十五國風,後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另外,唐代以後詩人們作古體詩,與格律詩相對,往往稱之為"古風"或在題目上標明"古風"。
⑤ 求古代詩人的頭像圖.最好是類似下面的圖片類型.大量求.網址也行.但詳細些.最好的可追加.
歷史書上的帝王都長成這個模樣。
⑥ 古代詩人有關讀書的詩句
1、《絕句》陳師道(宋)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2、《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陶淵明(東晉)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3、《勸學詩》詩人趙恆(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4、《柏學士茅屋》杜甫(唐)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⑦ 古代詩人對讀書有獨特感悟和認識只有不斷讀書
榮股份的廣泛的改革若干豆腐乾
⑧ 請問誰有古代讀書人從小時候讀書到中進士成長過程的圖片(彩色繪圖)
去連環畫找找,彩色的少
http://comic.tom.com/vw/3747-21407-3.html#pic
⑨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名字。有誰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有孫敬、蘇秦、匡衡、車胤、孫康、宋濂等人。
1、孫敬懸梁
東漢有一個叫孫敬的人, 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年輕時, 他經常關起門來努力學習, 一個人看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往往是一種睡眠。讀書的時間長了, 累了, 還是不休息。過了很久, 累了就直打瞌睡了。
由於擔心會影響他的閱讀和學習, 他想出了一個特殊的方法。在古代, 男人有長發。他發現了一根繩子, 牢牢地綁在房子的橫樑上。當他讀累的時候打盹, 第一次低, 繩子就會抱著頭發, 這樣頭皮就會撕開疼痛, 立即清醒, 然後繼續閱讀和學習。
2、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 有一個叫蘇秦的人,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年輕的時候, 因為學習不是太深, 一直去很多地方做事, 都不被重視。當他回到家時, 家人對他很冷淡, 鄙視他。這對他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
於是, 他下定決心, 好好學習。他經常讀到深夜, 很累, 經常打瞌睡, 直接睡覺。他還想出了一個准備圓錐的方法, 一打瞌睡, 就用圓錐刺傷了自己的大腿。這樣, 突然感到疼痛, 讓自己清醒, 然後堅持讀書。這使得蘇秦成為 "刺股" 的故事。
3、鑿壁偷光
西漢有一位偉大的學者, 名叫匡衡。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他非常喜歡讀書, 但家裡很窮, 買不起蠟燭, 晚上也沒辦法讀書, 他經常擔心。那天晚上, 光恆無意中發現他的牆壁似乎有一些光線, 他起身看到, 原來牆裂開了, 鄰居的燭台從裂縫里穿過。
匡衡看了看, 馬上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發現了一個鑿子, 在牆上的裂縫上鑿了一個小洞。隨即, 燭光拍了一槍, 光恆的燭光, 認真地讀了這本書。每晚過後, 光恆都到牆上, 透過鄰居的燭光閱讀。隨著他的勤奮成長, 他後來成為了一個知識淵博的經文學家。
4、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車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家庭貧困並不經常得到油, 夏火正在練習幾十隻螢火蟲跟著書走。孫康家族貧窮常讀。"當晉朝的時候, 車賢從一個年輕的勤奮, 但由於家庭的貧困, 他的父親無法為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為了保養衣食住行, 沒有多餘的錢給他買燈油, 讓他晚上讀書。為此, 他只能利用這段時間背誦詩歌。"夏天的一天晚上, 他在院子里拿著一篇文章, 突然看到許多螢火蟲在低空飛行。
一閃一閃的光點, 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 如果你把很多螢火蟲放在一起, 不是是一盞燈嗎?於是他去找一個白色的絲綢口袋, 然後抓住幾十隻螢火蟲, 放在裡面, 然後把袋子的嘴貼在袋子里, 掛了起來。它不是很明亮, 但幾乎不能用來看書。
從此, 只要有螢火蟲, 他就去搶一隻, 把它當成一盞燈。由於他的努力工作, 他終於做了一個非常高的官員職務。
同一朝代的孫康也是如此。因為沒有錢買燈油, 晚上不能看書, 只能早點睡覺。他覺得讓時間白白溜走是很可惜的。"一天半夜的晚上, 他從睡夢中醒來, 把頭側身轉向窗戶, 這時在窗戶的縫隙里發現了一絲光線。原來是一場大雪, 你可以用它來看書。
於是, 他厭倦了丟了衣服, 馬上穿好衣服, 拿出書, 走到屋外。廣闊的地球上的雪光比房子明亮得多。孫康不管冷了, 立刻看了看書, 手和腳都凍僵了, 他站起來跑了一下, 一邊揉著手指。從此, 每晚有雪的時候, 他都沒有放過這個好機會, 不知疲倦地閱讀。這種學習的艱苦奮斗精神, 促使他的知識突飛猛進, 成為有學問的人。後來, 他也成為一名高級官員。
5、宋濂冒雪訪師。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 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
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