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書畫背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書畫背景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5 01:54:46

A. 古畫<<昭君出塞圖>>, 誰知道 (書畫)

是《文姬歸漢圖》嗎?金代張瑀

B. 你見過哪些關於孔子的有趣的圖片或畫作

我見過的許多有關孔子的圖片畫作,都是在語文教科書上見到的,大部分都是孔子個人的肖像,或者是一些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C. 要做一個 古風為主題的 ppt 求 琴棋書畫 古風背景什麼的圖片 或者flash。。。或者給我提個創意急求急求~~~

水墨畫(山水背景,亭台,撫琴)

D. 書畫攝影展展板用什麼顏色做背景好呢

對於一個企事業單位來說,首先要確定這次展板宣傳的主題,根據主題製作相應的展板背景顏色,同樣也要考慮展板中文字和圖片的顏色,要充分的搭配起來。比如:單位表彰、總結和成果類的展板建議使用暖色,如黃色和紅色等;大家熟知的國慶節春節之類的,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紅色;像悼念類的,使用淡色,比如黑色;像廉政建設之類的,背景可以用荷花、竹子之類的。針對環境有點暗可以選用穩一點的顏色:白色、灰白色、淡咖啡等;如果主題活潑的話,就可以用一些 黃色、綠色、紅色、綠色、粉紅、粉綠等。
背景顏色選擇時,不能夠喧賓奪主,影響展板整體展示效果。有些企業在宣傳企業文化時,為了能夠把宣傳做的更有效,把展板背景做的很花哨,使用一些美麗的圖片、靚麗的時尚元素等,主體文字卻被覆蓋了,員工在觀看展板時,只看到了花哨的背景,沒有真正專注枯燥的文字,這樣的宣傳效果質量就很差。
所以,在製作展板的時候,背景顏色的選擇使用,直接會影響展示效果,合理運用素材,讓展示效果最大化。

E. 請問這個叫什麼軟體裝裱書畫上牆效果圖是這樣的。。。。

試試《六藝》App

F. 拍攝的書畫作品畫紙有暗影和褶皺,用什麼軟體能處理光線不均勻及撫平書畫作品照片中的褶皺和不平的地方

其實最好的肯定是ps了,而且也不發展,做個羽化然後調下色度就ok了,如果你還是覺得不行的,光影魔術手也行

G. 求做炫舞字。[筆墨紙硯、琴棋書畫]黃色字體,可愛一點。無背景圖、謝謝。

要做8個字?。。加Q拿圖把。395926514。這兒就能傳一張的說。。 - -。

H. 歲朝圖作品背景的介紹

大年三十的子時是一年之始。清代皇帝要在這新年、新月、新日、新時飲屠蘇酒,舉行開筆儀式。開筆式的地點在皇帝處理政務的養心殿東暖閣的明窗。子時快到的時候,皇帝便來到養心殿東暖閣明窗前坐,親手點燃「玉燭長調」,親手把屠蘇酒倒入金甌永固杯,手握萬年青筆,書寫下新年的第一筆。一般都是「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等吉祥語。然後雙手捧起「金甌永固」杯飲屠蘇酒。金甌,象徵國家政權;永固,取政權永遠鞏固之意。 心情好的時候,皇帝還會在「開筆式」上畫上幾筆。對自己的書畫頗為得意的乾隆皇帝尤其喜歡作畫。這便有了收藏在清宮的數十幅御筆「歲朝圖」。「歲朝圖」的構圖都比較簡單。有畫柿子的,寓意「事事如意」;畫著寶瓶的,寓意平安;還有一幅畫著鍾馗,鍾馗的頭上方勾畫著一隻蝙蝠,鍾馗抬著眼,正好能看見蝙蝠,據說寓意「福在眼前」。

I. 富春山居圖 中國畫(紙本)作品欣賞

富春山居圖鑒賞

一、背景介紹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為好友無用師所繪的
作品,創作於
1347
年至
1350
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山
和水的布臵疏密有致,墨色濃淡干濕並用,用墨秀潤淡雅,
但氣度不凡、極富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後世贊譽為
「畫中之蘭亭」


此畫作非一氣呵成,黃公望在題跋提到這幅畫從至正
7
年一直畫到至正
10
年,他會隨身帶著依興致添加筆墨,反
復畫了好幾年,使其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

明朝末年,
《富春山居圖》原為董其昌收藏,後幾經輾
轉流離,傳至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對其痴迷到決定死
前焚圖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畫,才救下了這幅絕世佳品。
但畫卷從此成殘卷,焚成兩截。前段較小,因畫中正好有一
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為「剩山圖」
,流落民間;後段
畫幅較長,現通稱為「無用師卷」
,後被清廷收藏。

1933
年,為避日軍戰火浩劫,
「無用師卷」隨故宮重要
文物南遷,
15
年輾轉過四川、貴州、南京等多地,最終被運
至台灣,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而「剩山圖」也在幾經流沛後,於
1956
年走進浙江省
博物館,成為該館半個世紀以來的「鎮館之寶」


二、藝術價值

首先,中國繪畫史上有兩大高峰,一個是宋代,一個是
元代。元代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一個成熟期,以《富春山居
圖》為代表的傳統人文畫對後代明清山水畫主流影響非常大;
另一方面,元代黃公望本身成就很大,
《富春山居圖》是他
最經典的代表畫作,同時其在歷史上留存下來的作品並不多,
後世有藝術家將此畫同王羲之的《蘭亭序》相提並論,因此
這件作品無論是它本身的藝術價值,還是歷史珍稀程度,都
是十分巨大的;此外,這件作品引起許多人關注,還在於它
所描繪的場景,有讓人產生一種可居可游的感覺。

其次,在歷史價值方面,
《富春山居圖》是填補古代歷
史空白的極好史料。
元朝重武輕文文人不受重視,
隱居南方,
黃公望是其中之一人,他經常與倪雲林、王叔明、吳仲圭、
曹知白等大文人相聚,合作山水畫,所以《富春山居圖》的
創作其實是元朝社會士人文化群體、愛好藝術時代精神、名


紳個人風格等歷史背景的綜合反映。

最後,在藝術價值上,通過《富春山居圖》可以看到元
代蒙古文化對中原文化尤其是南方文化影響不大,南方士人
如黃公望仍繼承著宋代傳統本位文化,詩、文、書、畫創作
仍然是他們的情趣。
《富春山居圖》婉委地表達了元代文人
畫家自甘隱逸、寓興和平的心情,這就是《富春山居圖》藝
術價值所在。

三、表現內容
該圖卷長達兩丈,描繪了富春桐廬山水,江水平靜,峰巒起伏,點綴叢林亭舍,疏密相間,吸收了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簡括,顯示了深厚的筆墨功力。

清初畫家惲壽平在贊賞此圖時說:
「凡數十峰,
一峰一狀,
數百樹一樹一態,
雄秀蒼茫,變化極矣。
」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畫中確是一幅從真山真水中提煉概
括出來的傑作。歷代文人都珍視這幅畫。據記載,此圖在明清兩代,曾為許多人
收藏。明代成化年間為蘇州著名畫家沈周收藏,萬曆年間轉歸松江董其昌名下,
後又為宜興吳正志所有。
吳正志傳給他的兒子吳洪裕,
吳洪裕愛若至寶,
寢食與
共,臨死前竟將此圖投入火中,
「殉以為葬」幸而他的侄子吳子文從爐火中搶救
出來,但前面已經燒去了一些。吳家把第一節燒剩的部分裁割下來,從此,這一
圖卷就分成了長短兩段。

《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寬
33
厘米,長
636.9
厘米,是元代畫壇宗
師、
「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晚年的傑作,也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
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可謂空前絕後,歷代莫及。黃公望,字
子久,號一峰,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少有大志,青年有為,中年受人牽連
入獄,飽嘗磨難,年過五旬隱居富春江畔,師法董源、巨然,潛心學習山水畫,
出名時,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翁了。

黃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帶,
他經常身背行囊,
內置筆墨畫具,
但見好景便
一一繪下,積累了大量豐富的山水素材。元至正七年(公元
1348
年)
,黃公望開
始創作這卷山水畫名作,
通過長時間精巧的構思和數年埋頭作畫,
最終完成了這
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
。這幅畫長六米多,黃公望花
了三四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富春山居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
秋的秀麗景色,峰巒起伏,林木蕭疏,淺水平灘,坡石沙洲。山石迴旋輾轉,叢
林散布於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間。亭台漁舟、草木樹石。小橋飛泉,景
隨人遷,
令人目不暇接。
布局疏密有致,
變幻無窮,
以清潤的筆墨、
簡遠的意境,
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
達到了
「山川渾厚,
草木華滋」
的境界,
好一派江南瑰麗的秋天景緻。

黃公望用一種蒼勁干練的筆墨技巧,
秀麗簡遠的筆風將富春江畔的景色書寫
的酣暢淋漓。
他的用墨富於變化而不雜亂,
用筆隨景物而變化。
畫山用干筆擦出
大披麻皴,畫樹石用濃墨點染。筆勢瀟灑秀潤,墨色透明凝重。用淡墨畫山石,
用濃墨點橫苔,
高山採用縱向的披麻皴,
平川點上橫卧的點子、
線條,
點線相間,
濃淡交錯,
形成獨特的筆墨節奏感。
在濃墨潤澤的樹林對比之下,
山巒顯得白玉
般明凈疏朗,
充分發揮了中國畫的筆墨意趣,
體現出線條與筆墨的審美價值,

譽為山水畫之典範。

黃公望在作這幅畫時極注意層次感,
前山後山的關系,
改變了傳統屏風似的
排列,
而是由近而遠地自然消失。
他並不誇張虛境和實境的對比,
而是在虛實之
間用微妙的過渡層次加以渲染。
畫中的樹木盡管未作細致的刻畫,
但不同樹木的
質感和空間對比都表現得極為充分,
連作為點綴的草亭人物,
也都描繪得生動嚴
謹,比例合度。畫面僅用水墨渲染,但深淺濃淡搭配的極為合理,不用的水墨在
宣紙上轉化為無窮的「色彩,使畫面空白具有真實的空間感,給人以揮灑奔放,

一氣呵成的深刻印象。
若明若暗的墨色,
經過這位大師的巧妙處理,
超越了隨類
賦彩的傳統觀念,
自然地籠罩在景物之上,
化為一種明媚的氛圍,
令人產生親切
之感,充分反映了黃公望對客觀外界和主觀感受的高度尊重。

畫家在畫中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深遠意境,又注重繪畫本身的筆
墨意趣。
在畫家看來,
繪畫之美並不僅僅在描繪自然景色,
更重要的是筆墨本身
所體現的美,所傳達出的畫家的主官感受、氣勢和意趣。

通過對這幅
《富春山居圖》
的鑒賞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
通過對
美術作品的鑒賞不僅可以學到美育知識,
更可以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對我們的性
格,感情,認識,人生觀,思想觀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培養我們的積極
性、主動性,使藝術素養、人文修養得到提高。

更具一般的說,
美術鑒賞的意義在於使作品完成它的創作使命。
沒有欣賞或鑒賞
的作品,
即不與觀眾見面的作品是不會產生任何社會作用的,
美術作品只有通過
鑒賞才能產生作用。
美術鑒賞的過程是觀者積極思考,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掌
握的知識,
對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達到完善的過程。
具體作品面對不同的觀者
將產生不同的效應,
但美術作品存在的共同效應是主要的。
美術欣賞是為提高人
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素質,以促進社會發展為目的。

首先美術鑒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眼界,
擴大知識領域。
人類生活的世界是極
其廣闊的,生活內容無比豐富,但對每個兒人來講,不管他如何見多識廣,也不
可能體驗到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藉助於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
卻可以使我們形象的接觸到許多人生與經歷遠遠不能涉及的廣闊領域。
以中國的
美術作品為例,上下五千年,許多繪畫,雕塑,工藝和各種建築藝術,都可以幫
助我們開闊眼界,
使我們從中了解到許許多多從書本上和個人經歷所無法得到的
生動而豐富的知識。
外國美術作品,
更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的世界。
所以通過
對古今中外美術作品的欣賞,
可以幫助人們周遊世界,
漫步歷史,
極大的擴展知
識領域。

其次,美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美術欣賞活動的特點,
首先表現在它是一種感覺和理解,
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
因此,
欣賞者
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而提高認識、
接受教育。
如我國原始社會的彩陶和商周的
青銅藝術,
以及他們許多巧奪天工、
光彩奪目的工藝品,
使人深深地認識到我們
祖國歷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輝煌,
從而增強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欣賞
的過程中,通過比較鑒別,也可以使我們認識到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
審美的批判過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過程。

第三,美術鑒賞是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馬克思說:
「藝術對象
創造出動的藝術和能夠欣賞藝術的大眾」
。這就是說,按照美的原則創造出來的
作品,
反過來又會對人們起審美的教育作用,
從而提高人們鑒賞藝術的能力。

種鑒賞藝術的能力的積累,
就是人的藝術素養能力提高的過程。
藝術作品看的愈
多的人,
就愈能鑒別和欣賞藝術。
我國古代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劉勰說
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多欣賞一些古今中
外優秀的美術作品,
多對日常生活中的美術作品進行審美分析,
是提高人們藝術
素養和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

我們在欣賞這些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會被其中真實而生動的形象所打動,
喚起
我們優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心靈的凈化,
情感的陶冶,
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和道德情操,
從而改善人
的情感狀態,
影響人行為。
同時也得到視覺的愉悅和享受,
擴大我們的知識領域,
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通過對《富春山居圖》的鑒賞使我了解了中國另一方面的優秀傳統文化,
了解中國傳統的優秀思想和人生價值觀,
它拓寬了我的知識面,
對培養我們的認
識世界的能力
,
審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以及未來的人生發展
,
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義。

J. 齊白石照片

齊白石關門弟子、已近90歲高齡的著名畫家婁師白不久前推出了個人畫集,婁師白希望,明年自己90歲時,可以帶著這些作品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回顧展。記者本周在第一時間欣賞了這些畫作。

自幼便喜畫周瑜
耄耋之年出畫集
一個冬日的清晨,按照此前朋友提供的地址,記者來到北苑賓館院內的西南角。不起眼的樓道、有些簡陋的鐵皮小綠門,讓記者懷疑是不是找錯了門。猶豫地按響門鈴,不消片刻門開了,一個滿臉洋溢著慈祥微笑的老人,告訴記者她是婁先生的夫人,姓王。而不久後見到的婁師白也同樣是笑容可掬,雖然已是89歲高齡,但除了耳朵有些不太好使外,老人的身體還很硬朗,眉毛是花白的,眉尾有幾根格外地長,與頭發呼應成趣。
談起此次《婁師白作品集》的出版緣由,今天已經是繪畫大師的婁師白仍謙虛地說,是為紀念恩師齊白石先生誕辰140周年而出,向老師匯報成績。采訪當天,婁師白很少提及自己,而「齊白石」則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字。談起如何走上繪畫道路,用婁師白自己的說法就是沒認識齊白石先生之前,對於繪畫是一種天生的喜歡。童年記憶中,父親常買書籍閱讀,買國畫欣賞,買舊碑帖臨習……這些無形中培養了婁師白對書畫的喜歡。從七八歲起,婁師白就開始在牆壁上、水泥地上塗鴉。每次跟大人看京劇回來,也總要把戲中人物趙子龍、周瑜等畫出來。
白石門下曾學畫
補裂圖見師生情
14歲隨齊白石學畫,16歲正式拜師,跟隨齊白石長達25年之久,並終成為關門弟子。至今,談起和恩師齊白石的相識,婁師白仍是如數家珍:「1932年夏的一天,當時在香山慈幼院做工程員的父親,在去上班的長途汽車上,看到前座坐著一位長須長者和一位中年婦女,帶著兩個孩子。老人操一口湖南腔,父親一聽是鄉音便不由和他攀談起來,這才知道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齊白石,要送兩個孩子去香山慈幼院讀書。後來又知道彼此住得並不遠,就經常往來起來。有一次,來串門的齊白石看到我仿照他的筆墨畫的扇面,誇獎之餘,提出兩家『易子而教』,收我做徒弟。於是,1934年立秋前的一天,母親就買了兩盒乾果、兩塊衣料,父親用大紅紙寫了附有祖孫三代名字的門生帖子,領著我到齊老家裡行了簡單的叩頭禮。」
采訪中,婁師白拿出一幅名為《補裂圖》給記者看,作品描繪了一個在庭院中縫補衣服的老婦人。婁師白介紹說:「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同春園是京城著名的飯館,松鼠鱖魚做得一絕,許多文人雅士常慕名而來。有一回,白石先生帶我到同春園,下黃包車後,因急於攙扶老師,車子不小心將我的長衫剮破,因家境貧寒,所以十分心疼。但齊白石先生為讓我開心,進得同春園就索來紙筆,揮毫作了一幅留給我做紀念。」

改名少懷號師白
不造齊白石假畫
1937年,齊白石將婁師白的原名婁紹懷改為少懷,號師白,並刻了一方「師白」印章送他。「少懷」取自孔子語:「老者恩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師白」之意則主要在於督促其學習上進。作為齊白石的得意弟子,婁師白對於老師的筆法自然非常熟悉。但婁師白一生堅持的原則是,學習、臨摹老師,但絕不可造一張老師的假畫,盡管自己的臨摹之作幾可亂真。
「當時老師白石的畫作在市場上很暢銷,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買畫。一天,我拿了幾幅已經完成的畫請老師看,老師看後就將其擺在案幾上,恰巧琉璃廠倫池齋的田宜先生來了,竟誤以為這是白石先生的,一再要求拿走兩張。老師便從中選了一幅《蘆蛙》,親筆題詞:「少懷弟子能亂吾真,而不作偽,吾門客之君子也。」
農場喂鴨也畫鴨
畫楓葉用紅丙烯
記者在《婁師白作品集》中看到,蓖麻、鴨子、鹿甚至鴕鳥、企鵝都成了婁師白描繪的對象。據悉,這些題材都是齊白石所不曾涉及的。婁師白的夫人向記者「抱怨」:「上世紀60年代,婁師白被下放到農場喂鴨,晚上回來就不停地畫鴨子,家裡的『鴨作』簡直是鋪天蓋地,我都有點煩他了。一個朋友到家裡一看也吃了一驚,開玩笑地說等著婁師白紙鴨子將來給你換『全聚德』的烤鴨吧。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的畫作真可以換上數萬只烤鴨了。」
婁師白介紹說:「1957年白石師逝世,我開始創作的嘗試,那年到農村體驗生活,發現蓖麻通身是寶,聯想到人類美好的品格,於是就開始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這幅畫是我離開前人範本的第一幅畫。但變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是空穴來風。如畫雞,齊白石畫的滿紙只有雞,很少背景,我現在的畫會補充一些背景,給雞一個具體的環境,這樣意境就不同了。色彩方面,我以水墨為基礎,摻進了水彩和水粉,我畫溫哥華的楓葉首次使用了紅色丙烯顏料:我畫蜜蜂也破例採用了熒光色彩,找到了一種新的色彩感。」

何必蜂擁學西畫
畢加索曾學白石
當記者提起近年來媒體、公眾對於西方繪畫的偏愛,以及藝術品市場上中國畫、西方油畫價格懸殊時,婁師白有些激動:「現在的習氣不好,一窩蜂地向西方學習,言必稱畢加索,好像20世紀整個繪畫界只出了一個畢加索一樣。實際上,20世紀西方最熱門的畫家畢加索,也臨摹過齊白石的畫,畢加索與張大千見面的時候,就曾拿著臨摹作品給張大千看,並說『藝術在東方』,他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中國畫家一定要跑到巴黎去學習繪畫。畢加索有非常深厚的寫實功底,他早期很多作品都是寫實的,晚年才開始變形,繪畫風格發生變化。我們很多年輕人學畫還沒入門就急於求成,以與世界接軌的名義搞抽象、搞變形,以為越不懂越高深、越扭曲越時髦。」
記者問婁師白有哪些養生之道,已經年屆九旬的他像個孩子似的笑著說:「畫畫、走路。」他告訴記者,畫畫可以讓腦子集中,對身體也好,就等於是練氣功了。走路有兩層意思,一是散步,二是旅遊。自己幾乎每天都要飯後散步,每年都會去加拿大探親,去年還去新疆玩了一趟,坐火車一點不覺辛苦。
2、齊老識畫論假真
事情的開端
我國國畫大師齊白石老先生,有一次去北京城南辦事。這一去不要緊,卻引出一段故事來。
也巧,在街旁地攤上,有人賣齊白石的畫,一看,全是假畫。如此損傷齊老聲譽,使他十分氣憤,便厲聲喝問:「你為什麼冒充我的名字在這兒賣假畫騙人?」
伶牙俐齒的賣畫人
賣畫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笑了一下,鄭重地答辯出一套話來,齊老聽了如何呢?出人意料,他怒氣盡消,竟閉口無言。那麼,一副伶牙俐齒的嘴巴到底吐出的是什麼呢?請思考5分鍾,發表你的猜測。
張海波——他說:「我家很窮,上有老母,下有妻兒,偶遇災年,生活無著。為了糊口,才想出這個營生。看在妻兒老小的面上,您就高抬貴手,切勿聲張,救救我們的命吧。」齊老聽了,十分同情,遂消怒氣。
蘇康——這種說詞,可消怒氣,但不足以使齊老「閉口無言」。既閉口無言,說明賣畫人運用創造思維,在「完全失禮」的窘境中,卻想出一番道理來。我想,他可以這么說:「您老先生的畫那麼高貴,即使您1天用25小時創作,我們窮鄉僻壤的黎民百姓也還是看不到,買不起。乾脆說,連您的名字也沒聽說過。我描摹您的畫賣,價錢便宜。這里的有錢人,可以買回家去,沒錢的到我這攤上看看,也可一飽眼福。這樣,您的畫就能使眾多勞動群眾得到美的享受,您的名字永存於他們的心中。那麼,我的做法是損害了您,還是幫助了您呢?」
陳倩倩——張海波說的是低姿態,蘇康說的是中姿態,我想還有一種高姿態。賣畫人說道:「您說是假畫,不錯,是假畫,假就假在不是您親手畫的,可卻簽上了您的名字,僅此而已。但您應該知道最重要的不是這些,關鍵在於,我的假畫比你的真畫是否遜色?遜色多少?好,請你仔細看看我的每一畫和畫中的每一筆。如果您能找出與您親手畫的有一點點不一樣的地方,您願打願罰,我悉聽尊便。」這時,齊老趕忙彎下身去,一張一張地仔細審閱起來。結果,根據他半個世紀的經驗使他確信:不是「真偽難辨」,也不是「以假亂真」,甚至不是「維妙維肖」,簡直就是自己親手所畫。齊老內心感嘆道:「就是我自家傳 人也無法達到如此境界。真可謂贗品不贗啊!」
許揚——我想,還有超高姿態。只聽賣畫人說道:「請老先生先看看我的畫,然後再理論不遲」。齊老接過畫來一看,頓生驚異,齊老正在思索,賣畫人說道:「您的畫已經達到您的藝術頂峰,這是令人欽佩的。但您知道,藝術沒有止境。您已看到,在我的畫上彌補了您原作中的每一點缺憾,並且,始終忠於您的原作,不漏破綻。這一點,瞞不過您。您現在已經一目瞭然了,也只有您才能估量出這有多麼艱難。」
閔銳——賣畫人還會補充說:「我的畫優於您的畫,與您的畫相比價格幾乎等於白送。那麼,我還應該受到指責嗎?」
劉暢——賣畫人還會補充說:「今天的事實,應了一句古語:『青出於藍勝於藍』,對此,您不會生氣吧!」
朱奇——賣畫人的超級繪畫水平是在未識其師而師其師的基礎上磨煉而成。可見,他對齊老是極為崇敬的。因而,面對久仰大師是不會說出失於敬重的話的。閔銳、劉暢的補充,應轉換到齊老的角度,由齊老說出。賣畫人要補充的是他成長的經歷:「我5歲時,偶見大師雙蝦之畫,蝦活水清,令我感到神奇莫測,並從此愛好畫也。不惑之年,到此而已。50已過,方得先生真言:「誠望弟子超越自己。虔誠就是力量,故此,有今日之作。」
張月——超高姿態說的是超級繪畫大師,這樣的大師怎麼會擺地攤呢?
賣畫人說
如果繼續討論,大家還會有許多新奇設想。那麼,到底當時賣畫人是怎麼說的呢?他說:「齊先生,你好不懂道理!不錯,這都是些假畫。你要明白,凡是大畫家沒有不被別人造假的。造假的人越多,說明他的名氣越大;無名之輩,誰也不造他的假畫,再說,我這些畫賣的便宜。有錢的人,還是買您的真畫,您又何必生氣呢?這番話竟使齊老先生怒氣全消,閉口無言。 」
意想不到的結局
聽其言不如觀其畫。齊老從地上撿起一幅畫,說:「我看看你畫得怎麼樣?」是啊,他畫得究竟怎麼樣呢?這場爭執又怎樣了結呢?思考5分鍾,繼續發表你的推測。
王研——齊老一看,一張張畫,塗塗抹抹,十分低劣。於是說:「你欺世盜名,騙人錢財,還伶牙俐齒,胡亂辯解。快把攤收了,以後不許再賣,否則,我就告你。」
劉含——這不會。畫太低劣了,沒人問津,賣畫人無利可圖,也就不會賣了。實際上是這樣的:「齊老一看,心裡已經明白,這個賣畫人繪畫水平太差了,破綻百出。但畫得精細,又有原作的創作框架及每一細節的精心處理作為依託,因而,美感仍然躍然紙上。於是,告戒他:「若真有志於畫,就要從基本功開始刻苦磨煉。今後,不得再做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了。」
熊婷婷——這些說法,都以賣畫人尚有一定繪畫水平為基礎,有點水平的畫工,誰還會冒風險擺地難呢?所以,未見其畫,不知其人。只聽其言,言如奸商。一時,齊老被他唬住了。只一看畫,不堪入目,實在是對齊老藝術的褻瀆。齊老氣上心來,抓住他的手,憤怒地說:走,和我去面官。結果,賣假畫的人坐進大獄。
翟星羽——大的畫家,永葆美的胸懷,見他的畫也有些成色,轉念想來,善心大發,欲收他作自己畫室的工作人員。一來可斷其丑惡 營生,慢慢陶 冶其美好的道德和性情;二來使他得到固定收入,養家糊口。想到此,齊老便問:「我請你作我的幫手願不願意?」賣畫人一愣,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齊老見狀,把原話又重復了一遍。這人聽清,連忙雙膝跪倒,五體投地,連連說道:「謝謝您的大恩大德。過去只知您的畫美,今日方知您的心靈更美。」齊老把他扶起,彷彿自己龍鍾老身,生出一支新的臂膀,頓時感到增添不少力量。
馮潔——大家都往好處想。其實作賊心虛,賣畫人見齊老撿起畫看,便知大事不好,糾起法律責任,可就小命難逃。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趁齊老不備,撒丫子便跑。他知道齊老年邁,追他不上,免上大牢,也算幸運。齊老本想成全於他,滿心美意已成,見他一跑,趕快招呼他回來。這時,賣畫人早已跑遠了。結果,賣畫人感到僥幸,齊老感到不安。這正是,真假白石,城南偶遇,不歡而散,美意難成。
事情的真實結果是這樣的:齊老看罷畫說:「還有點意思。這樣吧,我收你做個徒弟吧。」那人一聽,趴下就給齊老先生磕頭。
給人啟迪
齊白石收徒的故事及其有關討論給我們的啟迪是多方面的。
1、獨特獨特還是獨特
獨特是藝術的精靈和生命。模仿、抄襲、重復,從來是藝術創造的大敵。獨居於創造思維之首 發散思維就具有獨特性,表現多為解決問題時提出新穎而超俗新見解。
白石老人竟然收下玷污自己名聲的賣假畫者為徒,這種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的背後,正是他的獨特思考。寫作是一種思維和情感十分活躍的創造性勞動,既需要通過觀察去獲取材料,更需要通過想像去豐富材料,通過聯想去構思材料。想像、聯想、創造,正是思維的三部曲。
同時,我們還應領悟到,繪畫藝術是定於想像力的藝術。齊老先生不僅把高超的想像能力凝聚於作品之中,在這則小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閃光的亮點,收徒之舉具有豐富的想像內涵。在他收徒彼時彼刻的剎那間,想像的翅膀既飛向賣畫人遙遠的過去經歷,也展現在新徒未來發展的可能歷程。
3、李苦禪先生,他對藝術是一腔熱忱。他是畫花鳥的,齊白石真正的入門弟子。他又是有名的票友,專攻銅錘。他認為藝術是相通的:他在耍鋼叉的身段中,找到了筆法的韻律;他在舉筆點染的時候,揮灑出唱腔委婉邐迤的痕跡。可是如今這花鳥畫怎麼啟發中國人民的政治覺悟,他左想右想還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
李苦禪先生當年是齊白石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齊老先生這樣盛贊過他:
余門下弟子數百人,人也學我手,英也奪吾心,英也過吾,英也無敵,來日英若不享大名,天地間是無鬼神矣!李苦禪先生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的贊揚,無過於此。應該補充一句:李苦禪先生那會兒還叫李英呢。後來據艾青先生回憶,毛澤東對他的老鄉——湘潭老人齊白石老先生相當的關注。可能就是因為齊老先生還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名譽教授,對這些於新社會或者新政權實在沒用的花鳥畫家,暫時就不好意思立馬砸了他們的飯碗。據說,李苦禪先生還是曾經一度失去了教職。他曾經上書給毛澤東本人,年輕時候的李伯伯曾經在北大附設留法勤工儉學會讀書,和毛澤東有過數月同窗之緣。
本來他和毛潤芝一心要去法國勤工儉學,然而,法國當局鑒於當時這些學子「品流復雜」,其實就是有一批像毛澤東這樣的農民革命運動家,唯恐影響法國國內局勢的安定,決定所有勤工儉學的學生一律不給簽證了。
真是歷史不可改寫,不能來個時光倒流。如果那時毛澤東去法國留學了,他在建國後或許比較可以聽周恩來、鄧小平他們的建言?可是有誰知道歷史的玄機?又有誰知道他方寸之間會有什麼變化呀?
當時李苦禪先生借著酒勁,揮筆上書給當年的毛潤芝:現在我的事情,蔣介石不管了,我只好找你了……
剛建國的時候,人情還是很濃的,都還比較像普通的人,還沒修煉成為特殊材料製成的那種人。經過昔日同窗的過問,李苦禪先生才勉強保住了這個中央美術學院的飯碗。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五日,中央美術學院就這樣成立了,徐悲鴻先生是院長,江豐同志為副院長,吳作人先生是教務長。我覺得我爸是個了不得的革命者,那年頭兒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時玩兒得最狂的意思。孩子眼睛中老子都是天下第一。我估計老子天下第一,這句話就是這樣來的。後來人們不知為什麼開始就自稱老子了,那些人可能比我還混了,當老子有什麼好處?而且你當了老子就天下第一了?可笑,當老子的苦楚一時半會兒是說不清楚的,等你有了兒子才是老子,才知道老子的滋味。如果說老子是指李耳先生,說他天下第一,我還可以接受。說明你認為他老先生的哲學比較對你的胃口,各有一好嘛。你有權這么說,他也可以把這句話改成:莊子天下第一。他也有一好。我爸穿黃軍裝進中央美術學院的事情,他從來沒和我提過。後來他糊里糊塗當了個文官以後,就成了上級。於是他的下級就對我特別熱情,有的人看我比我爸還糊塗,就悄悄告訴我,我爸在這兩畝三分地里,威信很高,地位顯赫。那時候誰聽了這還不高興?其實我們都忘記了老子的哲學:福氣就是禍源啊。建國初藝術家們聯手創作的《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勝利萬歲》也就在一九五一年,這些走到一起來的畫家合作了一幅抗美援朝的宣傳畫,這是他們在美術發展新方針下的空前絕後的一次合作,作品是《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勝利萬歲》。作者是這樣刊登的:張仃、董希文、李瑞年、滑田友、李可染、李苦禪、黃鈞、田世光、鄒佩珠、吳冠中。
對延安來的畫家來說,畫這種革命宣傳畫真是輕車熟路,可是對原來國立藝專的教授們,這真是一個新的嘗試和開始。你想這些畫家,本來就不是一個畫種,更不是一種風格。
董希文先生是油畫家,畫宣傳畫造型方面當然是可以勝任的;滑田友先生和鄒佩珠女士都是雕塑家,這就有些勉為其難了;到了山水畫家李可染先生大有趕鴨子上架的意思,好在他有些人物造型的底子,過去還畫過人物素描;李苦禪先生的特長是花鳥寫意,他習慣的是八大山人的藝術語言,不把美帝國主義點染成烏眼雞就算了;黃均先生的特長是重彩人物線描,那至少可以勾勾輪廓線;田世光先生的工筆花鳥,也只能一起勾邊了;吳冠中先生那會兒腦子清楚,這時候可不能把法國派的點彩掄到這宣傳畫上;李瑞年先生是從布魯塞爾回來的油畫家,他和吳先生一樣都得收著點兒,悠著點兒。現在看到這張集體創作的宣傳畫,似乎看到那時全民同仇敵愾、意氣風發的樣子。這些畫家被收編之後,後來豈止是洗澡了,拿阿列克塞·托爾斯泰在他小說扉頁上的話來說:他們還要——
在血水裡泡三次,在鹼水裡浸三次,在清水裡洗三次,才可以干凈起來。哎,革命真不容易。後來聽說燕京大學很快就被取消了,和城裡的北大合並了,這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清華那邊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在那邊洗澡水肯定比這邊燙多了。說到底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們在新中國的領導者眼中到底還是一群比較安分的手藝人,和留洋回來的博士們相比,與工農群眾的距離還是近一些的。
要是毛澤東先生不接著搞後來天翻地覆的群眾運動,就讓他們這么認真畫下去,這些畫家又會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軌跡?又會經歷什麼樣的心路歷程?最後又會走到哪裡去呢?真是無法想像。
與此同時徐悲鴻先生和李樺先生、艾中信先生、夏同光先生等畫家也合作了宣傳畫《還要給戰爭販子以更嚴重的打擊和教訓》。在戰爭時期,畫家的任務就是支持前線,教育人民。你看看真是難以想像,這兩張宣傳畫居然是這些藝術大師合作的巨制。這的確是空前絕後的合作,絕了。成群的自由知識分子,在清華、北大的大院兒里,在各個大專院校里,在研究單位和文化單位里,一邊洗澡,一邊適應著如今的水溫,看著第一個被拖出去的張東蓀先生,說他里通外國,犯了間諜罪,但不予逮捕,留在家中管制。這是戰爭時期,大家在熱水裡洗澡,慢慢搓著自己身上的污泥。誰敢說個不字?張東蓀先生的自辯,沒有人能夠相信,也沒有人去聽。中央美術學院的自由藝術家,無論他是從何而來的,無論他是畫什麼畫的,也都著實地洗了一個燙水澡。我們太小沒有看到,只是聽老人們說,當時人們強行讓法國回來的雕塑家王臨乙先生,頂著鐵鍬跪在中央美術學院的舞台上,說他是一個貪污犯。他的法國太太王合內鎮定地坐在台下,不管多久,還要等他回家。老樹影斜的時候,他們老兩口,順著東單三條往東走,穿過十字路口,回到棲鳳樓胡同的小院兒去。北京很多胡同名字,都讓你可以玩味地遐想。
這次可讓這群長久安居在北京的藝術家們開了眼了,對延安來的這群人來說,這還是小菜一碟,不過這的確是在土改中斗爭地主最溫和的一種必要程序。
人們說他在大敵當前的時刻,貪污了人民的小米、抗美援朝的小米。好在他還沒來得及自殺,運動就過去了。自然有關人員又道歉了一番,大家是誤會了,還都依然是好同志。這是又延安運動後期的王麻子模式,人們也都見識見識。真是高招,挽回了黨的威信,不冤枉一個好人。同時也讓大家明白了無產階級專政如此威嚴,看看那些被槍斃了的老共產黨員劉青山、張子善,開國功臣變成貪官,照殺不誤,不放走任何一種壞人。北京胡同——東城區豐富胡同十九號老舍故居(李玉祥提供)每當逢年過節,北京以灰色為主的胡同就會挑出來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北京特有的風沙中,盡情招展。

4、憶白石師
劉淑度
一九二七年,經李苦禪同志介紹,我拜白石老人為師,跟他學習篆刻。那時我正在北京女師大讀書,業余摸索著學刻印章。
白石老師六十歲後專攻漢代鑿印,他收下我這個徒弟後,就要我先認真鑽研漢磚,打好基本功。在近代篆刻家中,老師對趙撝叔、黃牧甫等人較為推崇,也要我向他們學習。老師曾一再對我說過,篆刻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要學好它,必須[博採眾長],(不能死守一家),你既已做我的學生,當然要跟我學,但你不要光學齊白石,而把齊白石學死。老師自己也正是這樣做的,他雖專攻漢印,卻未為其所囿,而是在篆法、刀法上都能跳出窠臼,大膽創新。
記得那時我一有空就到老師家去,把自己的(作業)——刻好的印拓帶去請老師當面評改,有時看到老師在畫畫,就把印拓留在老師那裡,待他有空時寫些批語。這樣,時間一長,我手頭就有好多冊老師批改過的印譜,這些印譜我原來一直珍藏著,可惜經過十年浩劫,僅剩下二冊了。現在打開這二冊印譜,重讀老師五十年前的批語,真是感慨萬千。其中近一百方印,老師幾乎都作了詳細的批語,有肯定,有贊揚,更多的是批評和指點,有的還特地畫了篆字示範。從老師遒勁有力的親筆批語中,可以看出他在批改我的(作業)時是多麼仔細認真,一絲不苟。
老師治印有個習慣,一般是在清晨或晚上刻,所以我雖常去他家,卻一直未能親眼看到他治印,這當然是一件憾事。幾年以後,我終於找了一個機會請老師當場為我篆刻【白石弟子】之印,使我親眼看到了老師是怎樣篆字和用刀的,受到很大啟發。老師在這方印的邊款上刻道:【余曰:聖人教人學文尚屬餘力,余慚雕蟲小技,加之性氣疏狂,那可作人之師,壽於金石也。淑度曰:於非聞早有(白石弟子)印,乃夫子所刻,請重比例。余無可再卻,刊而記之。】這種謙虛的態度使我很受感動。後來老師還為我刻了(千石印室)印,這二方印我至今保存著。
我大學畢業後當了中學教員,工作之餘仍堅持治印。這中間我還為魯迅先生刻過兩方印。白石老師認為我的篆刻「數年來大進」,又不辭煩勞,多次熱情地為我撰寫推薦《告白》。一九三一年底,我想把自己幾年來所刻的印編選成冊,當時已近七十高齡的老師興致勃勃地提筆為我寫了一篇短序。文中說:「從來技藝之精神本屬士夫,未聞女子而能及,即馬湘蘭之畫蘭,管夫人之畫竹,一見知是女子所為,想見閨閣欲駕士夫未易耳。門人劉淑度之刻印,初學古人得漢法,常以印拓呈余,篆法刀工無兒女氣,取古人之長,舍師法之短,殊為閨閣特出也。」應該說明,老師對我的評價,我實際上並未做到,是愧不敢當的,但從這里不是能清楚地看出老師對學生的熱誠鼓勵和殷切期望嗎?
而今,我自己也已年過八十了,我一生約刻了近千方印,如果說我在篆刻上取得了一點成績的話,這是與老師的教育和培養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