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龍洞的上關花———天龍洞風景區
上關花-天龍洞景區
景區類別:
公園
開放時間:
08:00-17:30
地址: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上關村上關花景區內
電話:
(0872)2458661
⑵ 廣州龍洞的龍眼洞森林公園好玩不
值得注意是爬山時盡量慢慢行走,備些葯油點心和水(山上無小賣部)!公園地址:天河體育中心往東石牌橋站下車,轉入42路總站,乘搭39路車往龍洞森林公園下車
龍眼洞作為天河區三大森林公園(火龍鳳,即火爐山,龍洞森林公園,鳳凰山)之一,佔地是最少的,有山爬,但不高,遊人不多,停車位還算充足。爬山健體,領略大自然的秀麗風光,欣賞多層次森林景觀!路不太好走,一路上沒有小賣鋪,要自己帶夠水和干糧。山上有幾個水庫,水質看起來很乾凈,但是不知道可不可以釣魚和游泳。 爬野山的話,可以從山頂一直走到沙太路麒麟崗那邊下來,不過路程至少3小時,量力而行
當然,廣州還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我和美途游記的幾位朋友10月份廣州那裡玩了7、8天,還去了幾處古城,這么多的景點,各個都值得去,你計劃好行程行程了嗎?快快走出來吧!
⑶ 龍洞風景區的龍洞山
濟南郊區姚家鎮龍洞村南,峰巒疊嶂,山勢峻拔,岩橫出,統稱為龍洞山,因山中有「龍洞」而得名。這里,山勢奇絕,北有老君崖、鳳凰台環拱如門,南有獨秀峰、三秀峰突兀環列,形成峭壁圍繞的山峪,名「龍洞峪」。峪口兩側為老君崖,崖下有老君井,傳說太上老君曾於此煉丹。與老君崖相對,東側為鳳凰台,相傳昔日為鳳凰棲息之地。兩山對峙,谷底清溪流淌,山清水秀。深谷之南,迎面巨峰危立,叢簇擁,白雲繚繞,風光奇奧,稱「白雲峰」。由此向西,穿過一段峽谷,便到達龍洞峪腹地。這一帶危峰壁立,陡峭如削,似神工鬼斧所為。其內,魏晉以來建有名剎。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賜名「壽聖院」。殿內祀龍王、龍子、龍女、金龍等神像,香火盛極一時。天旱「禱雨必應」,故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又封此處龍神為「順應侯」。金皇統年間,再晉封為「靈惠公」。如今寺院已傾圮,然而兩株高齡的銀杏樹卻枝繁葉茂。北宋元豐二年與元符三年(1100年)鐫刻的石碑尚存,上面記載著該山龍神降雨的故事。
寺院舊址南側高峰是鷲棲岩,岩巔矗立七級石塔,高12米,形如西安大雁塔,名報恩塔,建於宋政和六年(1116年)。塔身佛龕內,供奉著觀音像,塔下舍利室中,置有林棣(今山東惠民)開元寺東大聖院僧人宗義的舍利,塔正面嵌建塔碑記。鷲棲岩北側,獨秀峰孤標雄拔,石壁上布滿宋元以來拜謁龍神、游覽勝跡的大字摩刻10餘種。其中有宋代政治家范仲淹之子、齊州知州范純仁元豐四年(1081年)的題刻。這些摩刻有的字高三尺,氣勢雄渾,神韻瀟灑,堪為奇觀。兩峰中間,為一巨大平直的峭壁,像屏風,人稱「錦屏岩」,岩上翠柏懸生,荊榆點灑,山花綴飾。壁間鑿有「白雲無盡」、「錦屏春曉」等巨字石刻,其中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濟南名士柳文洙所題的「壁立千仞」,筆劃可容一人。每至春日,山花燦爛如綉,被譽之「錦屏春曉」,舊時列為濟南八景之一。
與錦屏岩對峙的西南側峭壁間,即為著名的「龍洞」。洞口高2.7米,寬1.3米,兩側石壁刻有對聯「真氣森噴薄,神功接混茫」,為清朝同治年間濟南知府龔易圖所書。洞東西相通,長約百米。進得洞來,初為高敞穹隆石室,大可容數十人。壁間鐫刻佛像三組,50餘尊,其中三尊高4米,為東魏天平年間作品,法相端莊,風格古樸。其他多為隋代鑿建。繼而向里,洞身變狹,忽斂忽舒,曲折盤桓,深邃幽奧。洞內怪石橫出,鍾乳倒掛,石花叢生,水珠下滴,鏗鏘有韻。穿出洞口,豁然開朗,北側石壁上鐫宋元以來題記多方。與龍洞進口相隔不遠處,也有一洞,懸於陡壁上,無路可通。
壽聖院西北方向,也為深澗,甚寬綽,內有金沙泉、白龍泉、黑龍泉。昔日水勢很大,泉水匯為深潭,故又分別稱為黃龍潭、白龍潭、黑龍潭。再向西為天梯,坡陡勢險,須貓腰爬行。兩側峭壁如斧劈,甚狹,仰望,僅看藍天一線。順梯而上有一平台,翠柏籠蔭,可於此小憩觀景。三泉西南為藏龍澗,地勢險峻,兩側山崖垂直對峙,山石,澗谷蜿蜒曲折,古木籠蔭,幽奧陰森。
⑷ 龍洞山在哪裡
你好: 不知道你問的是不是這個龍洞山。位於城西南面約3公里的來賓冶煉廠附近。改山形如覆鍾,每當陰雨天氣,山上雲霧繚繞,形似蛟龍騰飛之狀,故名龍洞山。
此山洞多且奇,洞洞相聯,內有通天洞可達山頂。洞內寬敞陰涼,景緻幽雅。於元朝時曾修有廟,今已毀。但墨客騷人所提詩賦摩崖碑刻尚能依稀可辯。有詩贊曰:「見說龍方卧,崖扉掃俗氛。蟄雷山寂歷,噓氣石氤氳,懶作人閑雨,靜停半天雲。也知歸佛法,一罄沏聲聞。」山腳下龍洞清溪環繞流水清沏。龍鳳山林場莽莽蒼蒼,鬱郁蔥蔥,登山遠眺,縣城新姿,遠山近水,無限景觀盡收眼底。 洞山為孤山,高『125米,長寬各約200米,山洞相通,溪水三面環山,景緻幽清。
石刻共有四塊。東南洞口右壁一塊為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三月,柳州府同知兩江伍宇偕來賓縣知縣鄭天憲遊玩該山的題詠詩刻和鄭天憲偕學署事訓導重遊該山的題詠詩刻。題詠詩刻共有四首。洞口左壁一塊已被毀僅存十六個字,其年代已不可考。洞內左壁一塊系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二月,邑庠朱廷瓊、朱廷壁、朱廷珊遵祖母遺囑,將其於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在龍洞山下買置的田產作捐修龍洞寺之資事。在東北洞內石刻一塊,由於剝蝕嚴重,碑文模糊難以辨認,其年代待考。
1983年4月5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時為來賓八景之一,取名「龍洞眠雲」。
⑸ 龍洞風景區的佛峪
佛峪景區,位於龍洞山景區東南側,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清泉淙淙,古寺深藏,環境清幽深秀。沿著林蔭小徑,跨過涓涓小溪,行約1公里,進入空闊的圓形山谷,俗稱「籮圈峪」,為佛峪景區最佳處。山溪北側「南靈台山」半腰石崖上,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名「般若寺」,據明成化年間碑文記載,寺院為隋文帝時創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院由牆院相圍,形成一個幽靜的院落。南側路間,有座四柱三樓式木結構彩坊,額題「佛峪勝境」。過木坊沿石徑進入山門,東側為偏房,端坐在懸崖之下,西側為長廊,危立於峭壁之上。長廊下臨深澗清溪,憑欄南眺,可見峰巒絕壁,壁上叢生翠木野藤、山花芳草。廊北,石崖橫空探出,狀如披廈,崖下原有佛殿,時有嵐煙薄霧繚繞。佛殿西側石壁上,蘚苔碧綠,石隙中清泉漱玉泄璣,緩緩滑動,滴落於白石小潭內,形成一泓碧水,名曰「露華泉」,又因水香如甘乳,故又名「乳肖泉」。
昔日寺內僧人即以此水烹茶為飲。近泉岩壁上,鐫有「雲殿泉廚」石刻。細流之上,懸崖飛墜,上鐫佛像數尊,多為隋開皇七年(587年)至唐乾元二年(759年)的作品,還有唐開成二年(837年)寺內眾僧與佛教信徒110人為紀念大德和尚所鐫刻的《大唐金剛之會碑》,以及《石彌勒像贊》等石刻。崖壁上,還鐫刻有明清時代的大字題刻「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別有洞天」、「舍靈館真」等。幸懸崖險峻,難以攀登,這些佛像未遭厄運,至今仍完美無損,其題記也清晰可辨。寺院西側,石壁千仞,上懸鍾乳、石花、石幔,蔚為壯觀。寺東側,一峰危岩孤立。峰頂為平台,相傳大禹治水,曾駐足於此,故稱「禹王台」,俗稱「釣魚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綠縈翠繞,名曰「環翠亭」,又名「聽瀑亭」。南向對面濃蔭下,「觀音堂」明滅可見。置身於亭中,清風送爽,滿目蔥蘢,令人心曠神怡。環翠亭東側崖上,有一名泉,稱「林汲泉」。其北側60餘米處,懸崖壁立,山泉之水從崖頂飛流直下,形成瀑布,有巨有細,噴珠飄練,跌落在崖前澄澈的清潭內,後漾溢而出,流淌在彎彎曲曲的峪谷中。若有山風吹來,林聲、濤聲交織一起,轟轟作響,猶如海嘯。
⑹ 來賓龍洞山簡介
龍洞山
位於城西南面約3公里的來賓冶煉廠附近。改山形如覆鍾,每當陰雨天氣,山上雲霧繚繞,形似蛟龍騰飛之狀,故名龍洞山。
此山洞多且奇,洞洞相聯,內有通天洞可達山頂。洞內寬敞陰涼,景緻幽雅。於元朝時曾修有廟,今已毀。但墨客騷人所提詩賦摩崖碑刻尚能依稀可辯。有詩贊曰:「見說龍方卧,崖扉掃俗氛。蟄雷山寂歷,噓氣石氤氳,懶作人閑雨,靜停半天雲。也知歸佛法,一罄沏聲聞。」山腳下龍洞清溪環繞流水清沏。龍鳳山林場莽莽蒼蒼,鬱郁蔥蔥,登山遠眺,縣城新姿,遠山近水,無限景觀盡收眼底。
半山腰處
龍洞內,真有靈氣
龍洞山為孤山,高『125米,長寬各約200米,山洞相通,溪水三面環山,景緻幽清。
石刻共有四塊。東南洞口右壁一塊為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三月,柳州府同知兩江伍宇偕來賓縣知縣鄭天憲遊玩該山的題詠詩刻和鄭天憲偕學署事訓導重遊該山的題詠詩刻。題詠詩刻共有四首。洞口左壁一塊已被毀僅存十六個字,其年代已不可考。洞內左壁一塊系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二月,邑庠朱廷瓊、朱廷壁、朱廷珊遵祖母遺囑,將其於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在龍洞山下買置的田產作捐修龍洞寺之資事。在東北洞內石刻一塊,由於剝蝕嚴重,碑文模糊難以辨認,其年代待考。
1983年4月5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清時為來賓八景之一,取名「龍洞眠雲」。
從加勒比偷渡過來的」海盜」
話說海盜到了來賓龍洞山後,被龍洞山寺內的大師感化,決定從良,從此走上自力更生、勞動致富的道路
⑺ 長治武鄉太行龍洞在哪裡面風景怎麼樣
地處武鄉東部山區的石泉村,距縣城50千米。 該洞形成於5.7億年前的造山運動時期。這里峰巒疊嶂,林草茂盛。雖然地處北方,但卻具備典型的南方溶洞特徵的多層溶洞之一。就單層溶洞景色齊全,觀賞價值和考察價值當屬華北之首。目前發現四層,已考察過三層,總長314米。一層、二層有三個大廳,洞長約90米,高約30米;三層洞長224米,分兩廳兩洞,廳高25——30米,洞高3——4.5米。溶洞內大廳宏廣,氣溫宜人,空氣清新,各種造型奇特的鈣華景觀攀沿四壁,流光溢彩。一層洞粗大的碳酸鈣晶體石柱直徑約2.5米,全國罕見。綠色的石花坡景色奇特,2號廳的「公主觀瀑」造型絕倫;二層洞尤如水晶宮,令遊人流連忘返。洞頂處處是由石鍾乳鑲成的吸頂銀燈,洞中間「菇叢塔林」造型壯觀,形態各異。「群英薈萃」是由石柱、石鍾乳、石筍等組成的壁中仙境;三層洞中的「護洞金獅」神態威風凜凜,造型逼真。「迎賓花塔」對稱豎立在2號洞口,恭迎遊客。「石筍蠟燭」象正在燃燒的黃色蠟燭,照亮了整個龍洞,塔身布滿了燃燒流下的蠟痕。「百花爭艷」是由密集的鍾乳石群構成的景觀,氣勢蔚為壯觀。「鈣華花叢」是2號大廳地面的壯觀景象,大片黃色石花叢中涌現出黃白色鈣華沉積,其顏色協調,景色獨特。還有眾多石塔、石簾、石雕、石幔、鵝管、鍾乳大瀑布等景觀。
⑻ 濟南龍洞風景區哪裡好玩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個龍洞。我兩個都說說吧。
龍奧大廈往正南去的那個龍洞風景區有駐軍管理,門票每人10元,停車費也是10元每輛。景區有兩部分,一是佛浴景區,那裡有滴水觀音像、瀑布、浴佛池等景點;一是龍洞主景區,半山腰有一處長1000多米的天然溶洞,非常壯觀,在洞西出口外,還有一處窄洞,洞壁上刻有佛像,深度不知,因此洞內無燈,未敢深入。去此景點最好是下過大雨後再去,瀑布流水頗為壯觀。
旅遊路東去幾公里再往前有一潘龍山風景區,景區內也有一龍洞,門票50元,因票價自感太高,未進入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