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俄語20世紀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俄語20世紀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15 08:36:26

⑴ 請問一下這兩張圖片上的俄語翻譯成漢語是什麼

左圖:
選擇觀看質量


正常

很好
右圖:
視頻
添加 專輯 注冊

⑵ 為什麼英語會成為一種國際通用語/世界語言

19世紀的英國殖民主義和20世紀的美國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促成了英語在當今全球化世界的通用語言地位。

全球化給英語學習和使用帶來了新的意義。這個持續的過程帶來了兩個實體技術和相互依賴越來越多的跨文化接觸提出了對通用語言的需求。

由於19世紀的英國殖民主義和20世紀的美國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英語被選為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在技術上,互聯網的引入和傳播進一步鞏固了英語的作用,並加強了其作為全球通用語言的地位。關於全球化和英語之間關系的觀點可以分為同質化、異質化和混合化。

世界英語

英語作為世界英語帶es的世界英語是指出現了本地化或本土化的英語品種,特別是在被英國殖民的國家或受美國影響的國家發展的品種。

而不帶es的世界英語是英語作為一種全球交流手段的概念,它有一個單一的超國家標准,英國和美國的規范都對其有所貢獻。

⑶ 會俄語的朋友幫忙解釋下這個圖片的意思

在此之前我對自己的歷史知識還是挺自信的.
普洛霍羅夫卡戰役發生在什麼時候?
1) 20世紀
2)1943年
3)衛國戰爭時期
4)二戰時期

譯注:普洛霍羅夫卡戰役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之一,它發生在1943年7月12日,是德意志國防軍的城堡行動中的重要戰役,納粹德國意圖該行動中包圍在是庫爾斯克突出部內的蘇聯紅軍,該次戰斗的結果至今還在爭議當中,德軍的進攻並包圍突出部蘇軍的行動失敗了,但是蘇軍的反攻也失敗了而且遭受了嚴重得多的損失。

⑷ 俄文的發展史

俄語的由來
俄羅斯民族屬於斯拉夫民族中的一員,斯拉夫人用文字來記錄語言的歷史很短,斯拉夫人歷史上曾長期在外族的奴役和指使下生活,在英語中「斯拉夫」和「奴隸」是同根詞,但這同時也造就了斯拉夫人獨特的沉穩、憂郁、
堅忍不拔的性格,這在俄羅斯音樂中有充分的體現。
斯拉夫人早期使用象形文字,在斯拉夫文字的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希臘字元和拉丁字元的直接影響,Кирилл(英文為Cyril,中文為「西里爾」或「基里爾」,826-869)和Мефодий(820-885)簡化了希臘字母而創立了西里爾字母(Кириллица,英文是Cyrillic,中文
也稱「基里爾字母」或「塞瑞利克字母」),當時的西里爾字母無論是個數還是形狀都和現在使用的西里爾字母有所不同,後經幾次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西里爾字母。
當今的斯拉夫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分為兩類:拉丁字母和西里爾字母。最具代表性的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本是同一種語言,塞族用西里爾字母,而克族用拉丁字母。由於傳統及感情的因素,現今的斯拉夫民族中親俄的用西里爾字母,親西方的用拉丁字母。俄國人在無法使用西里爾字母輸入時,也只好使用拉丁字母,
如發電傳及不支持西里爾字母的通訊軟體,電傳上的俄文都是拉丁字母的,如:konsignacija zapchastjej(консигнация
запчастей)。其實俄國沒有必要死抱著西里爾字母不放,畢竟拉丁化是語言的發展方向,既便於使用也便於推廣到世界。
俄國還把西里爾字母強加於人,製造了西里爾蒙古文,西里爾土耳其各種語言,土耳其有一個民族是我國寧夏、甘肅一帶漢族先民的後裔,蘇聯幫他們設計了西里爾語言叫Дунган(東干語),這恐怕是世界上唯一拼音化的漢語方言了。
這一點蘇聯及俄國領導人就不如毛澤東了,毛澤東倡導了漢語新文字運動,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員會,制定了拉丁化的漢語,當時建議國民寫信時要採用雙語,以便習慣和過渡,可惜由於漢語有四個聲調並且同音字詞過多,更重要的是習慣難改,最終沒有實現,於是新文字
取代了老式拼音成了漢語拼音方案。即便如此,拉丁化的漢語拼音為我們及國際友人學習漢語提供很多方便。這里順便說一句,漢語最終沒有拉丁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習慣問題,英國BBC的漢語教學教材就完全是漢語拼音,沒有漢字,但它的歐洲學生完全可以和中國人進行口語交流,只是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的姓氏中有那麼多的方位詞:「尚」,「夏」,「錢」,「侯」等。

地理分布

俄語是聯合國和俄羅斯的官方語言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的少數民族正式語言之一。直至1917年,俄語是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官方語言,但在蘇俄時期,每個成員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 俄語就成為俄羅斯帝國一體角色的語言。在1991年以後, 獨立國家鼓勵了他們本國的母語, 因而扭轉了俄語獨大的狀況, 雖則她作為全國溝通的角色不變。
在拉脫維亞,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俄語人口,主要來自兩次大戰前的俄國和前蘇聯移民。而俄語在課堂的使用依然在辯論中。而在愛沙尼亞, 蘇維埃時代的移民和他們的後裔構成國家的當前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左右。
在立陶宛,俄語人口代表少於十分之一國家的整體人口。然而, 大約80% 波羅的海地區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語交談。而在芬蘭, 曾經是俄國的一部分, 仍然有幾個俄語社區。
在20 世紀,俄語廣泛被華沙條約的成員學校使用, 這些國家包括波蘭, 保加利亞,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但是, 年輕的一代通常都不流利, 因為俄語不再在學校使用。此外,由於受到蘇聯影響, 一些亞洲國家譬如寮國、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會教俄語。而在阿富汗的幾個部落, 俄語仍然被使用作為混合語。
在以色列, 至少750,000前蘇聯的猶太移民使用(1999 年人口調查)。以色列的新聞、網站及出版物亦經常使用俄語。
在北美洲, 有相當大的俄語社區, 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區如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多倫多、邁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蘭郊區的里士滿高地。單在紐約、洛杉磯俄語人口估計達50 萬人。他們發布他們自己的報紙, 和居住在自足的區域(特別是在六十年代開始的移民)。
根據美國2000 年人口調查, 美國有1.50% 人口說俄語, 即大約四百二十萬人, 在美國語言的第十位。
從20 世紀的初期, 西歐亦有不少講俄語的移民。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希臘、巴西和土耳其講俄語的社區共有三百萬人。

官方語言

俄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未得國際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六個官方語言之一。在俄羅斯及前蘇聯境內,對於以俄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士來說,用俄語上課是熱門的選擇。
雖然俄羅斯人人口在俄羅斯佔了78%,在白俄羅斯佔10%,在哈薩克佔26%,在烏克蘭佔17%,在吉爾吉斯斯坦佔9%,在摩爾多瓦佔6%,在亞塞拜然佔2%,在喬治亞佔1.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了不足1%,但是以俄語授課的學生在俄羅斯佔了97%,在白俄羅斯佔75%,在哈薩克佔41%,在烏克蘭佔25%,在吉爾吉斯斯坦佔21%,在摩爾多瓦佔7%,在亞塞拜然佔7%,在喬治亞佔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2%。
除非政府嘗試減少以俄語教授的科目,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仍然有以俄語教學。

字母

主條目:俄語字母
俄語的書寫系統使用西里爾字母的修訂版。共有33個字母。有印刷體和手寫體的區別。分為母音和輔音兩種。輔音又分為清輔音(聲帶不振動)和濁輔音(聲帶震動)。此外,俄語的輔音還可以分為軟輔音和硬輔音,二者發音動作基本相同,區別主要在於發軟輔音時,舌中部需要向上顎抬起。
下面是一個俄語字母表,列出了所有字母的大小寫及其字母名稱。
Аа
а Бб
бэ Вв
вэ Гг
гэ Дд
дэ Ее
йэ Ёё
йо Жж
жэ Зз
зэ Ии
и Йй
短и
Кк
ка Лл
эль Мм
эм Нн
эн Оо
о Пп
пэ Рр
эр Сс
эс Тт
тэ Уу
у Фф
эф
Хх
ха Цц
цэ Чч
че Шш
ша Щщ
ща ъ
硬音符號 Ыы
ы ь
軟音符號 Ээ
э Юю
йу Яя
йа

發音

俄語的語音系統發源於斯拉夫語系,但在早期歷史上改變很多,大約1400年大致成型。
它有5個母音,根據前面的輔音是否發顎音(硬顎音化)寫成不同的字母。典型輔音成對出現:普通型和顎音型。傳統上叫做硬輔音和軟輔音。(硬輔音通常軟顎音化,特別是在後母音前面,雖然在一些方言裡面顎音化只局限於硬音/l/)。標准俄語基於聖彼得堡方言,有很強的重音和適度的音調變化。重音母音有一點拉長,而非重音母音傾向於減少成閉母音或者模糊母音/ə/。 俄語里一個音節里的聲母和韻尾最多可以含四個輔音,所以音節結構會很復雜。用公式表示如下(V代表母音,C代表輔音): (C)(C)(C)(C)V(C)(C)(C)(C)

語法

主條目:俄語語法
俄語中的詞分為10類:
有詞形變化:
名詞:комната(房間)
形容詞:большой(大的)
數詞:один(一),первый(第一)
代詞:он(他),это(這個)
動詞:слушать(聽)
無詞形變化
副詞:хорошо(好)
前置詞:на(在...上)
連接詞:и(和)
語氣詞:да(是)
感嘆詞:ах(哎呀)
名詞和形容詞有單復數六格:主格(1格)、賓格(4格)、與格(3格)、屬格(2格)、工具格(5格)和方位格(6格,前置格),動詞有完成體和未完成體,還有形動詞和副動詞之分。

⑸ 19~20世紀,中國人曾經瘋狂學習過俄語么

大概解放後幾年一直到中蘇關系破裂為止,中國學俄語的人是最多的。像我爸爸那一代人,他們中學的外語不是英語,而是俄語。因此,有很多當時解放前學的外語為英語的教師,臨時補習一下,很多人就成為俄語教師了。
諷刺的是文革後,教育制度走向正常化,英語成為中學開始必學的外語,又有許多當年學的是俄語的教師轉而教英語。

⑹ 這張俄語圖片怎麼翻譯急需!!!!

  1. люк осмотра сепараторов 分油機檢查蓋

  2. люк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сепараторов 分油機維護蓋

  3. трубная доска 管板

  4. корпус 殼體

  5. сепараторы 分油機

  6. желоб подачи 供油槽

  7. патрубок входа газа 氣體進口管

  8. лючок осмотра поддона 底板檢查口蓋

  9. сливной патрубок 排出管

  10. диспергирующие решетка 分配格柵

  11. поддон 底板

  12. подрамник 機架

  13. коробка приемная 接納箱

  14. лючок осмотра корпуса 殼體檢查口蓋

  15. люк корпуса 殼體蓋

  16. крепление сепараторов 分油機加強

  17. патрубок выхода газа 氣體排出管

  18. отходящий короб 排氣管

  19. лючок осмотра газохода 煙道檢查口蓋

    望採納!

⑺ 唯美莫斯科 摘要: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人們,紅場、克里姆林宮、列寧墓、麻雀山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這一世界聞名的建築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是旅遊者必到之處。12世紀上葉,多爾戈魯基大公在波羅維茨低丘上修築了一個木結構的城堡—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就是從這個城堡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的紅磚是1485年至1495年興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宮牆全長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四座城門和十九個尖聳的樓塔。
克里姆林宮位於俄羅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羅斯的標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宮周圍是紅場和教堂廣場等一組規模宏大、設計精美巧妙的建築群。此外,還有建於公元18世紀的樞密院大廈,以及建於公元19世紀的大克里姆林宮和兵器陳列館等。每一座建築都蘊含著俄羅斯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宮內保存有俄國鑄造藝術的傑作:重達40 噸的「炮王」和200 噸的「鍾王」。克里姆林宮由此成為俄羅斯備受珍視的文化遺產。
建築特色
克里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 始建於1156年,原為蘇茲達里大公爵尤里· 多爾哥魯基的庄園,有木造小城堡,稱「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牆,隨後又在城牆周圍建造塔樓。幾經修繕擴建,20 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的三邊。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克 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各裝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紅水晶石和金屬框鑲制而成,內置5000瓦功率照明燈,紅光閃閃,晝夜遙遙可見。
權力的象徵
一個俄羅 普京辦公大樓
斯諺語這樣形容雄偉庄嚴的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地上,唯見克里姆林宮高聳;克里姆林宮上,唯見遙遙蒼穹。」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遺產,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紀俄羅斯東正教的活動中心。這里過去是統治俄羅斯帝國的多代君王的皇宮,十月革命後是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羅斯的總統府(議會和政府現已遷出克里姆林宮)。可以說,從公元13世紀起,克里姆林宮就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關,它見證了俄羅斯從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國家的全部歷史。
大克里姆林宮
大克里姆林宮是克里姆林宮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克里姆林宮牆內,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宮,1839~1849年在舊宮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大克里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築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物的紫銅圓頂,達13 米,並立有旗桿,節假日則升國旗。大克里姆林宮內部呈長方形,樓上有露台環繞的總面積達2 萬平方米的700 個廳室。從前,第一層除了處理政務的處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宮室,白色寬闊的樓梯通往二層各廳,這里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捷琳娜大廳,從前還有安德烈耶夫大廳,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大克里姆林宮中最為著名的殿廳,是俄羅斯工匠巧奪天工的建築傑作。大廳呈橢圓形,圓頂上掛著6 個鍍金兩枝形吊燈。每個吊燈重1300 千克,圓頂和四周牆上繪有公元1 5~1 9 世紀俄羅斯軍隊贏得勝利的各場戰役的巨型壁畫。大廳正面有18 根圓柱,柱頂均塑有象徵勝利的雕像。如今,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政府舉行歡迎儀式的傳統地點。
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位於克里姆林宮東牆的一側。雖經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樣,路面還是當年的石塊路,青光發亮,顯得整潔而古樸。公元15 世紀90 年代,莫斯科發生大火,火災後空曠之地成了廣場,故曾被稱為「火燒場」,公元17 世紀中葉起稱「紅場」。古代俄語中「紅色的」一詞還有「美麗的」之意,由於譯名時都只取了其中的第一釋義,即「紅色的」,久而久之,「紅場」的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 廣場總面積9 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紅場的大規模建設是在1812年以後。拿破崙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此後,城市重建,紅場被拓寬。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莫斯科成為首都,紅場成為人民舉行慶祝活動、集會和閱兵的地方。列寧陵墓位於紅場克里姆林宮宮牆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築
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內的教堂
的教堂建築也很有特色。宮內有一個教堂廣場,廣場四周圍繞著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聖母升天教堂、天使報喜教堂及聖彌額爾教堂。但最美的教 克里姆林宮塔樓
堂要數位於紅場上的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的聖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時所建,由九座參差不齊的高塔組成,中間最高的方形塔高達17 米。雖然這九座塔彼此的式樣色彩均不相同,但卻十分和諧。更難得的是,它與克里姆林宮的大小宮殿、教堂搭配出一種特別的情調,為整個克里姆林宮增色不少。據說此教堂落成時,伊凡四世在驚嘆之餘,為防止設計者設計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築,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鍾樓
人們從遠處遙望克里姆林宮,不難發現有一座建築高高地矗立在建築群體中,有鶴立雞群之感。這個高大建築就是教堂廣場上的伊凡大帝鍾樓。它高81 米,是古時的信號台和望台。鍾樓的左側有重達40 噸的炮王,右側是著名的鍾王。這兩個龐然大物雖然從未使用過,但卻顯示出了俄羅斯工匠高超的鑄造技術。
鍾王
鍾王高5.87 米,直徑5.9 米,重約200 噸,於1735 年11 月20 日鑄成,號稱世界第一大鍾。鍾壁上鑄有精美的塑像和圖飾,如沙皇阿列克謝與皇後安娜的像,還有五幅神像。但它鑄成後敲第一下時就出現了裂痕。《美國網路全書》稱它為「世界上從未敲響的鍾」。 鍾王
炮王
炮王
這門大炮造於1586 年,重40 噸,炮口的直徑達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時爬進。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每個重為兩噸。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費多爾像。
克里姆林宮珍寶館
克里姆林宮不愧為一座大型博物館和藝術的殿堂。宮中原有一個大武器庫,1720 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館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有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美術工藝品,以及掠奪而來的戰利品。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禮服和餐具無不鑲滿寶石,僅福音書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黃金,以及無以數計的寶石;哥登諾大帝的金御座上則鑲有兩千顆寶石。信步宮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寶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滿牆裝飾著用黃金做框架的聖畫像;聖母升天教堂內的聖畫像則是出自希臘畫家的手筆,價值連城;聖彌額爾堂內有歷代沙皇的靈柩,裝飾得極為富麗堂皇。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處在呈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宮建築群的中心位置,始建於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羅斯最壯觀的大禮堂。這座白色烏拉爾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恢宏建築,凝聚了現代建築的特點和俄羅斯傳統建築風格。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同時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劇院。這里有6000個舒適的坐席,坐席以主席台為中心呈半圓型向外輻射。每個坐席配有電子投票和同聲傳譯系統。主席台即舞檯面積為450平方米,燈光、音響、布景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能容納一個交響樂團的樂池。環繞劇院的是明亮寬敞的休息大廳。大禮堂的最高一層是900平方米的宴會廳。大會堂整個建築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辦公用房,整個建築共有800間辦公室。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是俄羅斯舉行重要會議、節日慶典和頒獎授勛的地方,也是普通民眾欣賞芭蕾舞、聆聽音樂會和觀看時裝表演的場所。俄羅斯的表演團體在這里獻藝,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家也在這里演出。大禮堂還經常為普通觀眾和青少年舉辦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體描述
宮牆內,林木蔥郁,花草繁茂,教堂聳峙,殿宇軒昂,政府大廈拔地而起,各種博物館穿插 其間。宗教建築群中首推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5世紀後期,其山字形拱門和金色 圓塔,帶有俄羅斯東北部的風格,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稍晚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報考教堂,造型美觀,頂端有9個金色圓頂,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天使大教堂興建 於16世紀初葉,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園歷代帝王的墓地。
各建築物特點
81米高的伊凡大鍾樓是克里姆林宮中的最高建築物。建於16世紀初葉,原為三層,16 00年增至五層,冠以金頂。從第三層往上逐漸變小,外貌呈八面棱體層疊狀。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鳴鍾。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層立方體鍾塔樓。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鍾塔樓。現在將其下層用做 伊凡大帝鍾樓
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展出金、銀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鍾塔樓共有21座大鍾,30多座小鍾。若沿伊凡大帝鍾塔樓的台階而上,登入塔樓之 頂,莫斯科全景可一覽無余。 克里姆林宮北角是古兵工廠,現為兵器陳列館;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 烏棱宮,是克里姆林宮中最古老的宮殿之一,建於1487~1491年。它在克里姆林宮的宮殿建築中最具特色,俄皇寶座即設置於此。 大克里姆林宮是克里姆林宮的主體宮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宮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為二層樓建築,樓上有露台環繞。宮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 物的紫銅圓頂,並立有旗桿,節日時即升上國旗。第一層正面大廳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裝飾,陳 列有青銅製品、精緻瓷器和19世紀的傢具;二層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 捷琳娜大廳。蘇聯解體前,大廳主席台正中立著列寧塑像。大廳正面有18根圓柱,柱頂均塑有 雕像。蘇聯解體前,大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蘇共中央和社會團體舉行會議的場所。 在蘇維埃年代,克里姆林宮內又新建了幾座白色大樓,有一座曾是斯大林辦公的地方。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宮大會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現代化建築,有800 套房間,其中以有6000個座位的會議廳和有2500個座位的宴會廳最為宏偉。國家重要的 文娛活動經常在這里舉行,從而有「蘇聯第二大劇院」之稱。1967年,在克里姆林宮的花園 里建列寧全身塑像。克里姆林宮里的大片公園和古跡對外開放,遊客絡繹不絕。 著名的「克里姆林宮的鍾聲」,源於斯巴斯克塔樓上的自鳴鍾,是1851至1852年安裝的。與天文台的校時鍾相連,報時最准。 塔樓67.3米,下面的大門是進入克宮的主要通道,不過,過去所有進門的人應脫帽,否則就會被罰鞠躬50次。 克宮的西面,是亞歷山大花園和無名烈士墓。新婚伴侶都要來這里獻花。 現在又修建了馬涅什地下商場和廣場,與花園渾然一體。噴泉,雕塑隨處可見。無名烈士墓則顯得庄嚴肅穆,修建於1967年勝利節前,是為了紀念二戰中犧牲的人們。墓碑上的長明火,自點燃一直燃燒到今天。墓碑上刻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外國領導人來,都要到這里來獻花。還有國家一號崗的換崗儀式。 參觀克宮,需經過「庫塔菲婭塔樓」。首先看到是會議大廈,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有6000個座位,內部裝飾豪華氣派,除開會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 您會看到炮王和鍾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炮重40噸,炮口直徑0.92米。炮前堆著四個炮彈,每個重2噸。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費多爾的像。由於太重太大,從未使用過。 鍾王,當之無愧,重202噸,高6.14米,直徑6.60米。比北京永樂大鍾重四倍半。花了兩年時間於1735年鑄成,可是由於大火,鍾上掉下來一塊,就重11.5噸。鍾上鑄有沙皇阿列克謝伊和皇後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鍾王旁邊是白石頭建成的伊萬大帝鍾樓。高達81米。過去是莫斯科的最高點。樓內懸掛著十幾個大小古鍾。每當敲響時,很遠都能聽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廣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白石頭教堂是聖母升天教堂,(又名烏斯實斯基),歷代大公和沙皇在這里進行加冕禮。建於1480年,由義大利建築師修建。 廣場的右邊是天使報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維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規模不大,卻最具魅力,是皇宮家家用禮拜堂,也是舉行皇族婚禮的地方,裡面保留著俄羅斯最古老的聖像壁畫。 對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們的陵寢。遷都彼得堡之後,歷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羅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宮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圓頂上插著一面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現在這里是俄總統辦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讓參觀。要不沒准還能碰上梅德韋傑夫呢! 再往下,是兵器館和鑽石館,實際上是俄國歷代沙皇貴重物品陣列館,建於1851年。過去曾是製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純金權杖、權標,伊凡雷帝的象牙寶座,沙皇阿列克謝伊的鑽石寶庫,以及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禮長裙,鑲滿寶石的馬鞍和馬刀。還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制封皮上鑲有3017顆寶石等等。件件價值連城。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
The Kremlin Wall Necropolis直譯:克里姆林宮圍牆墓園 (俄語: Некрополь у Кремлёвской стены) 是位置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牆垣部分,它包圍著克里姆林宮周邊並可以在牆上俯瞰知名景觀紅場。前蘇聯政府將幾位國內和國際知名共產黨領袖安葬在此供人緬懷景仰。 最早於1917年11月10日第一批葬於「紅場」此地人士,是俄國十月革命時由「軍事革命委員會」頒贈勛章的革命有功人士。之後蘇俄政府在兩座墓園又下葬了238名因為十月革命陣亡的238個紅軍士兵。1919年9月25日秋天又在此國葬了幾位布爾什維克高級幹部,包括Vladimir Zagorsky及部分因為白色恐怖遇難的共產黨員。 Dorogomilovsky Soviet蘇聯「郵政電信人民委員會」建築物爆炸案遇難者 Vadim Podbelsky,美國記者約翰·里德 (記者),莫斯科市委書記Feodor Artyom, 前蘇聯外交官Vaclav Vorovsky與Peter Voikov還有許多知名人士也葬這。 1924年列寧墓成為「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的中心。「紅場墓園」在列寧墓後方,可自克 (克里姆林宮牆垣大墓園 見右圖) 里姆林宮塔群步行到達。這里葬有許多名人,包括:亞可夫・蘇維爾德洛夫、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米哈伊爾·伏龍芝、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朱可夫元帥、安德烈·日丹諾夫、約瑟夫·斯大林、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謝苗·布瓊尼、米哈伊爾·蘇斯洛夫、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尤里·安德羅波夫以及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墓園內還有他們的墓碑和紀念碑。在「克里姆林宮塔群」(Senatskaya Tower)兩邊,蘇聯政府放置許多名人骨灰曇。他們包括自1925年到1984年蘇聯共產黨及世界各國共產黨領導、政治或軍事領袖、科學家與文化人物、作家。部分已過世的蘇聯太空人如第一位上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以及太空實驗計劃不幸遇難的 聯盟1號、聯盟11號蘇聯太空人則葬在大墓園,主持「蘇聯太空計劃」的首席火箭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也埋葬於此。 1967年,蘇聯當局在亞歷山大公園的克里姆林宮牆邊建成並開放了無名烈士墓。
編輯本段二戰中的克里姆林宮
二戰期間,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宮內指揮著反擊德國法西斯的衛國戰爭,在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克里姆林宮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損失,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日前剛剛解密的俄羅斯國家檔案館保存了64年的絕密文獻揭開了創造這一奇跡的最大功臣:精心偽裝。 衛國戰爭爆發一個月後,對德軍飛行員來說,克里姆林宮突然從莫斯科神秘消失了,經常無法找到目標,完成轟炸任務。當時,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機關所在地,是德國法西斯轟炸莫斯科時最主要的目標。檔案中保存了一張德國飛行員執行轟炸任務前必備的目標圖片,上面清楚地標明了3個主要目標:克里姆林宮1號大樓(斯大林的辦公地點)、大克里姆林宮、列寧墓。但是,在執行轟炸任務時,哪怕是在晴朗無雲的日子,大部分法西斯王牌飛行員不僅無法找到上述目標,甚至連克里姆林宮都發現不了。 原來,根據斯大林的授意,由「總魔術師」貝里亞具體負責執行,在戰爭開始後30天內,克里姆林宮大變魔術,進行了精心偽裝。 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宮警備司令斯皮里多諾夫少將向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貝里亞遞交了一封秘密信函,以「根據您的指令」開頭,匯報了偽裝設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科市整體背景基礎上,進行偽裝,增大敵機抵近空襲時尋找克里姆林宮的難度,減小對宮內個別樓房俯沖瞄準轟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藉助顏料和粉末,消除宮內各教堂金頂的閃光,在宮內及附近廣場上,布設各種各樣的模擬物,迷惑敵人。 克里姆林宮內塔樓上的紅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護套,塔樓整體和教堂圓頂都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參照克里姆林宮城牆尺寸,造出各種偽裝模型,仿造了紅場和馬涅日廣場的部分輪廓。宮內的房屋都偽裝得非常像劇院,塔伊尼茨花園部分建築也被蒙上布頂。克里姆林宮正面建築呈亮黃色,內部各建築頂部多為綠色,而莫斯科市內建築頂部主要是紅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顯眼。根據總體偽裝構想,所有建築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築背景色彩,戰後才恢復原貌。 另外,從博羅維茨大門到救世主塔樓之間,遍灑沙土,布設了一條大道,飛行員在空中看起來,就像一條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宮旁邊的莫斯科河彎曲處也改變了慣常的形狀,在莫斯科列茨大橋和大石橋之間,又建造了一個木橋,盡管並無行人在上面行走,但從空中看起來,卻像真的一樣。列寧墓外形也變得無法辨認,左邊和右邊的講台上都蒙上了巨大的紅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個巨大的3層樓房木製模型。 1941年11月7日,在著名的大閱兵時,這個3層樓房模型被臨時拆除,上午9點整,斯大林走上講台,發表了5分鍾的講話,受閱紅軍官兵直接從紅場開赴戰場。但是,由於閱兵准備行動嚴格保密,負責拍攝斯大林閱兵場景的新聞記錄片小組事先沒有接到通知,結果錯過了斯大林的講話,只拍攝下了部隊受閱場景。一周後,在克里姆林宮1號樓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大廳,搭建了列寧墓講台木製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軍大衣,大沿軍帽,對著鏡頭,重復了一次著名的閱兵演講。後來,這一「虛假」鏡頭多次被搬上熒幕,不過,觀眾們並不知道,這並不是斯大林紅場閱兵時的「正版」原話。 在當今高精武器和現代化空天偵察系統面前,衛國戰爭期間克里姆林宮的偽裝術,可能會被視為「小兒科」,但在當時卻非常有效。偽裝後,德國空軍對克里姆林宮的空襲次數明顯減少,1941年只有5次,1942年3次,之後一次也沒有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從而得以保存,德國法西斯企圖消滅蘇聯最高領導層的陰謀也未能得逞。至於一些法西斯飛行員仍能找到目標,對克里姆林宮進行轟炸,主要是因為有時候雨水沖刷掉了部分偽裝,積雪使色彩偽裝失效,暴露了克里姆林宮的建築輪廓,也有可能是德國法西斯通過在莫斯科市活動的間諜得到了目標情報。 1941-1942年間,德軍飛機共向克里姆林宮投擲了152顆鋁熱炸彈,15顆碎片爆破炸彈,首次轟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顆重250千克的炸彈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宮,卻沒有爆炸,穿透了屋頂和格奧爾基大廳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轟炸中,除100名警衛人員死亡,多間門窗破碎,通信中斷外,克里姆林宮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沒有引發一次火災。而在部署於阿爾巴特大街、特維爾街心花園和其他地點的防空兵器的攻擊下,沖向克里姆林宮的德國飛機15%被擊落。
編輯本段克里姆林宮的修復
1978年11月27日,莫斯科的專家們修復克里姆林宮建築。整個修復工程持續到80年代。 克里姆林宮建於1156年,它的建築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羅斯、巴羅克和希臘羅馬等不同風格。這座古城堡現在不僅是俄羅斯政府所在地,而且是俄羅斯歷代藝術珍品的儲藏宮。克里姆林宮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是一組氣勢軒昂的建築群。「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它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十月革命後的70餘年中成了原蘇聯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 克里姆林宮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宮殿。1156年,尤里-多爾果羅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領地上,用木頭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取名「捷吉涅茨」,以後幾經擴建,始成今日之規模。實際上克里姆林宮是以教堂為主組成的建築群。步入宮門,便是紅石鋪成的中央教堂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三座金頂大教堂,旁邊以15世紀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宮最為突出,這是一座完全按俄羅斯傳統建造的宮殿,又名多棱宮,其第二層的多棱大廳外牆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得名,曾是皇家舉行婚禮和沙皇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最高的建築是白色金頂的伊凡大帝鍾樓,建於1505—1508年,高81米,裡面藏有50多口銅鍾。鍾樓外陳列著一口最大的鍾,高6.14米,直徑6.6米,重達200多噸,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題詞,聲傳50公里,為世界之「鍾王」。它是18世紀時由200多名俄國的能工巧匠費了兩年時間鑄造成的,是俄國鑄造工藝的紀念碑,據說當時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銅和錫外,還加了幾公斤金和銀。與鍾王相伴的是一尊5.34米長、口徑0.89米、40噸重的「炮王」,這座古式銅鑄大炮從1540年開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間換了8個沙皇,至今尚未使用過,巨大的炮口內同時可爬進二、三個人。旁邊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壯觀,5個金色的圓頂金光閃閃,沙皇曾在這里舉行過加冕典禮,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就是在這個教堂被逐出教門。其西有報喜教堂,其南有天使大教堂,此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的墓地,伊凡雷帝即葬於此。克里姆林宮的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收藏著古代俄國的盾、劍等各種武器。此外,宮內還有大片花園,花草紛繁,林木蔥翠。整座宮城平面呈三角形,佔地27.5萬平方米,外圍砌以朱紅色的雉堞宮牆,宮牆上散步著15座高低錯落、形狀各異的塔樓,其中5座最高的塔樓頂尖上,各裝置一顆直徑6米的紅水晶五星,不論白天黑夜,紅星永遠照耀著莫斯科。

⑻ 聯合國五常是什麼


中國

中國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國是全世界強國中,發展最晚、和平最晚的國家,從清朝末年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在此之間的風風雨雨,都極大拖累了祖國發展,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好奇,明明實力對比其他國家疲軟,為什麼能夠成為國際領導人之一呢?

首先我國是二戰主要參戰國和戰勝國,解放戰爭又把美國扶持的蔣介石軍團趕跑,同年和英國紫石英號軍艦作戰,讓英國第一次嘗到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時間1949年,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把美國、英國、法國等一眾同盟國打敗,結束了美國不敗的神話。

50年代抗法援越戰爭,法國敗,1969年珍寶島戰爭,強大到連美國都忌憚的蘇聯,想要欺壓我國,通過武力奪走中國國土,我國毅然決然反擊,雖然是慘勝結束,但縱觀近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一個,以弱者姿態(無槍、無彈,後勤也可憐巴巴)向侵略者反擊,咬著牙用一代人的信念填補戰爭,換回的勝利,也是唯一一個揍過五常的國家,中國付出的是一代人,整整一代人的命。

美國

美國是聯合國五常之首,他付出了聯合國軍費以及承擔辱罵聯合國罵聲,問題是,聯合國的建立就是美國一手促成的,當然,美國能夠成為聯合國五常之首,其國家實力必然是重要原因

法國

法國成為聯合國五常是讓很多人疑惑的,畢竟法國在近代史的表現,並不像一個老牌強國,事實上,聯合國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招牌」,「招牌」代表著地區文化,法國很明顯符合這一因素,另一個讓法國成為五常之一的原因是聯合國的成立時,內部結構問題,1941年美國羅斯福和英國妾簽署《大西洋憲章》,英國、美國、蘇聯組成了第一批聯合國同盟會,在安理會的人員上,三個政治團體自然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法國也因此被英國拉上戰車。

英國

英國就不用太過於細說,上面提法國的時候,就寫到了,聯合國的成立是由英國和美國共同操作的,不過英國在聯合國成立後,也付出了極大代價,首先就是國家主權,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沒太大實力,還想和美國平起平坐,不被美國搞死才怪。

俄羅斯

聯合國五常原本是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美國,然而蘇聯的分崩離析,讓聯合國五常政權再次陷入危機,最後還是美國帶頭,同意讓俄羅斯進入,當然這也算是順水推舟,畢竟蘇聯雖然倒了,但不代表誰都可以欺負,在必要的時候團結一心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