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知道這是什麼鰻魚,幫忙看看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種叫裸胸鱔魚。
裸胸鱔的頭側扁,體長不會超過1.5米。前鼻孔位於吻上,呈短管狀;後鼻孔為圓孔狀,或具緣瓣。口大,口裂達眼後下方。鰓孔小,圓孔狀或裂縫狀。
體無鱗。背鰭、臀鰭在後方與尾鰭相連。
② 鰻魚和海鰻是怎樣的,求圖片,要生的不是熟的,
腦海里想像一下,大號的泥鰍,那就是鰻魚,想像一下特大特大號的泥鰍,那就是海鰻。
③ 黃鰻魚圖片
這幾個是吧
④ 請問白鱔 ,海鰻在外表上有什麼區別怎樣識別它們
白鱔
在海里出生,而到江河裡長大。其體形呈圓筒狀,前身較,事身較細且側扁,皮膚下埋沒細鱗,表皮光滑,背部呈暗綠色,腹部白色。
海鰻
鰻鱺目海鰻科的通稱。約有8屬14種。體長一般約0.5~1.5米,大的可達2米。體細長,軀幹部近圓筒狀,尾部較側扁,無鱗。口大。上下頜延長,具強尖銳齒。鰓孔寬大。背、臀、尾鰭相連,胸鰭發達。
若不清楚 ,請點擊這兩個網站:http://www.worldfish.cn/yuzhong/chnx/41.jpg
http://www.zhfs.org/attachment/46_10916_d46bc862d0287d4.jpg
就可以看到海鰻的圖片。
還有白鱔是這樣子的:http://www.zhfs.org/attachment/46_9532_220b5d9a93d1955.jpg
一般來說,我們海邊的漁民一看就知道,因為 海鰻一般比白鱔粗一些,盡管顏色什麼很相似。
還有,你可以從圖片里看到它們背部的區別,很好辨認的。
⑤ 鰻魚長什麼樣有圖片嗎
鰻魚的仔魚體長體長6厘米左右,體重0.1克,但它的頭狹小,身體高、薄又透明像片葉子一般,所以稱為「柳葉魚」。它的體液幾乎和海水一樣,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隨著洋流作長距離的漂送。從產卵場漂回黑潮海流再流回台灣的海邊大概要半年之久,在抵達岸邊前一個月才開始變態為身體細長透明的鰻線,又稱為玻璃魚。所以在每年12月~1月間漁民們會忙著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網來捕撈正要溯河的鰻線來賣給養殖戶。養殖戶在買回去放養後才慢慢有色澤出現,變成黃色的幼鰻和銀色的成鰻。在自然條件下,可捕到的鰻魚的最大個體為45厘米,體重1600克。
⑥ 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實際上是條巨型海鰻,這個是真的么
隨著小海鰻們一起回到尼斯湖的瑟恩博士繼續對那條滑洄遊的海鰻進行研究。他發現,三年未見,這條海鰻的食慾更加旺盛,體形也越來越大了。瑟恩博士將這條大約13歲的海鰻打撈了上來,發現它已經長到了1.5米,體重超過了60磅。在更換了新的電子晶元後,瑟恩博士對它進行了檢查,發現這條海鰻的生殖系統存在先天缺陷,它是一條無法生育的雌性海鰻。原來,確實有極個別海鰻存在生殖上的先天缺陷。這也同時意味著,它們失去了游回充滿潛在危險大海繁衍的勇氣。沒有了生育慾望,這些可憐的傢伙只能在尼斯湖「它營紮寨」,整天靠捕食消磨時光了。科學家們為它取名為「太監鰻魚」,而被博士捕獲的這條,也正是一條太監鰻魚。
根據常識,動物的捕食能力和食量都是有極限的,為什麼這條海鰻的食量越來越大,似乎沒有極限呢?又是什麼原因讓它擁有如此強大的捕食能力呢?瑟恩博士專程從美國請來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進行化生物學家麗塔·梅塔教授,請求她的幫助。
梅塔教授是美國海洋生物界的海專家,她十分斯待能夠揭開「尼斯湖水怪」之謎。來到英國後,梅塔教授立即加入「尼斯湖計劃」實驗室,並帶來了最先進的高清水下高速攝像機,安置在海鰻經常出沒的地點。
2004年6月的一天,一段水下錄像吸引了梅塔教授的注意:一條約50厘米長的巨型石斑魚正在水草里悠閑地擺動尼鰭,全然不知海鰻正悄無聲息地靠近了它。突然,海鰻閃電般地伸出頭部,用長著尖牙的下頜一口咬住石斑魚的尾部。石班魚竟然像被吸塵器吸住一樣,迅速被海鰻吞了下去。湖水幾乎沒有產生什麼波動,石斑魚就已經喪命了。
梅塔教授覺得,這條海鰻的捕食過程十分獨特,與一般的海鰻似乎不太一樣。梅塔教授決定親自下湖,對它進行檢查。梅塔教授穿上潛水服,帶上助手潛入湖水。她用固定器將海鰻的大嘴撐開並固定後,仔細檢查起它的口部和咽部結構來。
「上帝啊!」梅塔教授暗暗驚叫,「它的下頜就像蟒蛇一樣靈活,而且,它居然還長了一個內頜!」原來,這條海鰻為了適應迅速增長的體形,它必須捕獲更多更大的獵物,於是,在捕食的過程中,它的嘴越張越大,下凳的肌肉拉長,彈性增強,變得像蟒蛇一樣靈活,足以一口吞下和自己體積一樣大的魚。不但如此,它的咽喉後部還隱藏了一個長有尖牙的內頜,每當它咬住物,內頜就條件反射地彈出,鉤住物迅速拖入腹中。看起來獵物就像被真空吸塵器吸了進去。尼斯湖海鰻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採用這種特殊進食方式的動物。而尼斯湖的鰻魚沒有天敵,它幾乎無須晃動腦袋,只要嘴巴一張一合,就能像吸塵器般將獵物一股腦掃進嘴裡。
瑟恩博士激動萬分,他預感到尼斯湖水怪的神秘面紗就要揭開了。2004年9月23日,一位個子矮小的中年男人叩響了瑟恩博士的大門,請求加入「尼斯湖計劃」實驗室。他就是英國另外一位著名的神秘動物學家理查德·弗里曼。從少年起,弗里曼就對尼斯湖水怪的傳說非常著迷,而對瑟恩博士的研究他早已有所耳聞,並非常贊同他的觀點,2003年,井裡曼曾在《太陽報》上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從現有錄像分極,他認為,著名的尼斯湖水怪極有可能是巨型鰻魚。弗里曼願意無償提供最多波聲納定位儀以及聲控攝像機,協助瑟恩博加快研究步伐。
2006年9月的一天,一個小男孩在湖岸上玩耍,撿到一片閃著黝黑光澤的鱗片,這片足有人的手掌一般大的魚鱗再度激起了人們對「水怪」的幻想和恐懼。弗里曼聽說有人撿到魚鱗,立即用高價收購,拿回到實驗室進行檢測。通過DNA檢測,他認定這正是海鰻的片,而根據片的大小和紋路觀察,鱗片的「主人」身長足有15米,年齡超過100歲。三天後的一場暴雨中,水下聲控攝像機拍下了這樣的一幕:一條巨大的海魚尾從攝像機前勸掃過,隨即消失在混濁的湖水中……
英美科學家發現「百歲巨鰻」後,又進行了研究,瑟恩博士終於和眾多海洋學家共同向世人宣稱:「尼斯湖水怪」正是生活在尼斯湖裡的失去繁殖能力的百年巨鰻,困擾人類一千四百多年的謎團終於大白於天下
⑦ 請問這是什麼鰻魚啊請看圖片
如圖 , 可能是 蛇鰻學名
蛇鰻科 Ophichthidae 魚類 (種類繁多,具體哪種不知)
體細長,軀幹部圓柱形,頭中大。體無鱗,皮膚光滑,密布有許多縱行和斜行隆起線,側線孔不甚明顯,頭部感覺孔較發達。
⑧ 鰻魚是什麼圖片
鰻魚是一種似蛇而無鱗的魚類,種類很多,分為河鰻和海鰻。是名貴食用魚類。
不知為啥圖片上傳不了,網路可查。
⑨ 鰻魚是什麼樣子的
鰻魚的仔魚體長6厘米左右,體重0.1克,但它的頭狹小,身體高、薄又透明像片葉子一般,所以稱為「柳葉魚」。它的體液幾乎和海水一樣,所以可以很省力地隨著洋流作長距離的漂送。從產卵場漂回黑潮暖流再流回台灣的海邊大概要半年之久,在抵達岸邊前一個月才開始變態為身體細長透明的鰻線,又稱為玻璃魚。
(9)海鰻高清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鰻魚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E,含量分別是普通魚類的60倍和9倍。其中維生素A為牛肉的100倍、豬肉的300倍以上。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對於預防視力退化、保護肝臟、恢復精力有很大益處 。其他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含量同樣很豐富。鰻魚還含有豐富的「好」脂肪。其中所含的磷脂,為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另外,鰻魚還含有被俗稱為「腦黃金」的DHA及EPA(深海魚油成分,DHA為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為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比其他海鮮、肉類均高,而DHA和EPA被證實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此外,鰻魚還含有大量的鈣質,對於預防骨質 疏鬆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最讓女士動心的是,鰻魚的皮、肉都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可以養顏美容、延緩衰老,故被稱之為「可吃的化妝品」。鰻魚在營養方面惟一明顯的缺陷就是幾乎不含維生素C,吃鰻魚時應搭配一些蔬菜能彌補這個缺陷。
⑩ 所以這圖上到底是海鰻還是海鱔
從這個圖上看更像是海鱔。
海鰻和海鱔不是一種魚。
海鱔(Muraenidae),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生活於淺水,棲於岩礁間並隱在縫穴內。與其他鰻類不同之處是鰓孔小而圓,一般無胸鰭。皮厚,光滑,無鱗。
口大,牙堅利,適於捕捉及咬住獵物(主要是其他魚類),也能嚴重傷其天敵,包括人類。海鱔於受侵擾時才會攻擊人類,此時可變得十分凶惡。
它體長如蛇,腦袋小,嘴巴前凸,嘴裡長滿尖利的牙齒,牙齒大得嘴巴都合不上。海鱔令人驚奇的另一個特點是牙齒的位置。
海鱔的牙齒長在兩對頜上,一對頜在嘴裡,另一對頜在咽喉部。海鱔的皮膚沒有鱗,覆蓋著一層經過化妝似的紅暈花紋。其栗色斑點、零星斑點、條紋有時形成離奇的花紋。
(10)海鰻高清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利用價值
食用
海鰻肉厚、質細、味美、含脂量高,可供鮮食、制咸干品或罐。海鰻肉與其他魚肉摻和製成魚丸和魚香腸,味更鮮美而富有彈性。曬干品「鰻魚鯗」和干制海鰻鰾均為食用佳品。
營養分析
1、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
2、鰻體內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3、鰻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
4、鰻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夜盲人的優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