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動漫 » 打仗時期年老父母圖片動漫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打仗時期年老父母圖片動漫

發布時間: 2022-08-11 18:22:57

① 誰能告訴我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數民族日漸強大,他們經常派兵侵擾中原地區,搶劫財物。北魏朝廷為了對付他們,常常大量徵兵,加強北部邊境的駐防。

木蘭從軍講的是當時一位巾幗英雄的故事。木蘭據說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里的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征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捨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蘭隨著隊伍,到了北方邊境。她擔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秘密被人發現,故此處處加倍小心。白天行軍,木蘭緊緊地跟上隊伍,從不敢掉隊。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脫衣服。作戰的時候,她憑著一身好武藝,總是沖殺在前。從軍十二年,木蘭屢建奇功,同伴們對她十分敬佩,贊揚她是個勇敢的好男兒。

戰爭結束了,皇帝召見有功的將士,論功行賞。但木蘭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財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馬,好讓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應,並派使者護送木蘭回去。

木蘭的父母聽說木蘭回來,非常歡喜,立刻趕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裡也殺豬宰羊,以慰勞為國立功的姐姐。木蘭回家後,脫下戰袍,換上女裝,梳好頭發,出來向護送她回家的同伴們道謝。同伴們見木蘭原是女兒身,都萬分驚奇,沒想到共同戰斗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後人更將此編成歌謠廣泛流傳。這些歌謠最後更成為一部長篇敘事詩〈木蘭詩〉,並流傳至今。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復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是這樣寫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樹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杴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聲析山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當此苦寒,天假強胡,
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
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浙,魂魄結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復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是這樣寫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樹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杴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聲析山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當此苦寒,天假強胡,
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
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浙,魂魄結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從軍之後,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許多困難的訓練與考驗,也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戰時,花木蘭的女兒身被軍械耐�歐⑾鄭�詡夷凶雍ε履糾薊岜懷�⒋蠊倥幸浴鈣劬��鎩梗�緩媒��牌�詒�窖┑刂�校�孕星巴�倥��刈髡健P液迷謖餉醇枘訓氖笨湯錚�拘肓�恢迸惆樵謁�肀擼�皇備���襠系鬧С鍾牘睦���咀乓還杉崆康囊庵居胍���掖�慈僖�男拍睿�糾甲詈笮���⒋缶�值擦誦倥�睦捶福�攘巳�泄�?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復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比較起來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識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現代哲學傾向》、《一般價值論》、《價值的領域》等。,河南識商丘縣志》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是這樣寫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樹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杴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聲析山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當此苦寒,天假強胡,
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
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浙,魂魄結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光明軟體園 明星 搞笑 腦筋急轉彎 光明小故事之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 >> 花木蘭替父從軍 我要推薦小故事
光明屏保站 光明游戲站 光明音樂站 光明文摘站 光明軟體工作室
光明下載站1 光明下載站2 光明下載站3 找圖看圖 找歌聽歌2005 光明flash播放器

廣告事項 聯系我們 Copyright®2002 - 2005 光明軟體園之明星搞笑急轉彎

②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沒有被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她是怎麼做到的

花木蘭代父從軍12年,沒有被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她是怎麼做到的?「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想必大家在上學的時候都背過這首《木蘭辭》,中國女中豪傑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是千古流傳,花木蘭非常孝順,因為不捨得讓自己年老的父親上戰場殺敵,於是替父從軍,最終花木蘭為國家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現在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讓花木蘭成了中國古代巾幗英雄。

第四個原因,古代禮節繁瑣,男人對女人不了解。因為古代是很看重女人貞潔的,古代女子更不會輕易拋頭露面,所以大部分男人對女人不是很熟悉,所以對女人的生活習性不是很了解,所以就很好掩蓋一個人的性別特徵。所以說,花木蘭從軍12年的時間,沒人發現她是女兒身,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③ 求感恩(孝敬父母)的圖片(有事例最好)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http://www.mixiao.com/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

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前蘇聯) 馬雅可夫斯基

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聽不見她自己小羊的啼聲,她決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亞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法)羅曼·羅蘭

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慈母的心靈早在懷孕的時候就同嬰兒交織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親,應該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的忠誠的、純真的愛情。——蘇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母親的安寧和幸福取決於她的孩子們。母親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兒童去創造。——蘇霍姆林斯基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諒青年人尋歡作樂,卻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德萊塞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熱愛和尊敬的父親和母親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傳統有助於家庭成員相互尊重,有助於家庭建成一個友愛的、生氣勃勃的集體。——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情感。——大仲馬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爾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父母的美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賀拉斯

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母親,我祝福您,因為您知道怎樣把您的兒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他將在人生的戰斗中獲得勝利。——阿斯杜里亞斯

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因此,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愛父母,才會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朴健全的人性。

三、 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

孝敬父母是我國的民族精神。當年,雍正皇帝就是以孝治天下的。現在民間淬著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你,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並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他臟衣服都拿出洗得乾乾凈凈,母母親欣慰地笑了。
同學們,我們已經從吃奶的小娃娃長成五年級的小學生了。你可曾想到,這十多年來,我們的父母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多作貢獻;另一方面又要料理家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而日夜操勞,這是多麼不容易啊!父母對我們傾注了無限的愛,這中間充滿了自我犧牲的精神。現在,我們應該明白父母的苦心,應該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熱愛人民的具體表現。在現在社會里,有的人卻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孝敬父母,這是一種十分缺德的行為。
孝敬父母就是要敬愛父母,聽從母的教導,關心體貼父母,主動分擔父母的辛勞,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長大成人後,自學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弘揚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④ 24孝圖故事梗概

24孝圖故事梗概: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



全文賞析:

魯迅是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對於當下的國人,孝道該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討的問題。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動人心的。真正能讓我們這些普通人感動的,永遠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後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堅定的人。

⑤ 木蘭詩里如果是父親年老了不能打仗,那她不是還有個弟弟嗎難道年齡小就不能去打仗嗎

年齡大與小都是相對的。如果某人今年70歲,他姐75,那麼某人相對其姐來說年齡小,如果木蘭18,其弟12,那麼這個年齡是不能上戰場打仗的。

⑥ 老了的父母圖片

老了的父母照片

⑦ 中國歷史上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

1、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子路負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百里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著鵝毛大雪,踏著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腳被凍僵了。抱著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便停下來,放在嘴邊暖暖,然後繼續趕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只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寧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刮風就更不在話下。

如此的艱辛,持之以恆,實在是不容易。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每年給的俸祿非常多。所吃的飯菜很豐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斷。過著富足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的感嘆。因為他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他是多麼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過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負米百里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3、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4、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5、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⑧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詳細經過

在古老的中國,有一位個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蘭」,身為花家的大女兒,花木蘭在父母開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帶來榮耀。不過就在北方匈奴來犯,國家正大舉徵兵的時候,木蘭年邁的父親竟也被徵召上戰場,傷心的花木蘭害怕父親會一去不返,便趁著午夜假扮成男裝,偷走父親的盔甲,代替父親上戰場去。花家的祖宗為保護花木蘭,於是派出一隻心地善良的木須龍去陪伴她,這只講話像連珠炮又愛生氣的小龍,在一路上為木蘭帶來許多歡笑與協助。

從軍之後,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許多困難的訓練與考驗,也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戰時,花木蘭的女兒身被軍中的同僚發現,眾家男子害怕木蘭會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將她遺棄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戰。幸好在這么艱難的時刻里,木須龍一直陪伴在她身邊,不時給她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而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與要為花家帶來榮耀的信念,木蘭最後協助朝廷大軍抵擋了匈奴的來犯,救了全中國。

出身於古老中國家庭的花木蘭,自小便是個聰明伶俐,志氣高昂的女孩,雖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為她這個女兒感到驕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傷心不已。當她得知年邁的父親將被徵召入伍,以對抗日漸入侵的匈奴時,花木蘭不禁為父親的安危感到憂心,突生的勇氣促使木蘭決定告別家鄉,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就像是得到祖先們的庇蔭般,。由被排斥到接受,就在花木蘭的軍人生活漸入佳境時,她女扮男裝的身份被揭穿了,她與木須被拋棄在冰天雪地的邊疆,即使在如此惡劣的情勢之下,木蘭都沒有放棄對抗挫折的勇氣,但是原想要為家人帶來驕傲的花木蘭,要如何回到中原,並證明自己的一片心意?而瞞騙父母出征,欺騙長官從軍的欺君之罪,又要會讓花木蘭如何面對自己的家人呢?

迪士尼第36部年度長篇動畫鉅片,首次採用中國古老的傳奇故事「花木蘭」,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動畫師,孜孜不倦歷時四年的時間,將傳說內容幻化為令人目不暇給的動畫場面,其中當然不乏優美的配樂與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羅!
花木蘭的故事流傳廣遠,一千多年以來有口皆碑,但對於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
代,仍然傳說紛壇,莫衷一是。
關於她的姓氏,有人說是姓朱,有人說是復姓木蘭,有人說是姓魏,明代徐渭在
《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
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姚瑩在《康輶紀行》中說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宋翔鳳的
《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則說她是唐初人,比較起來
北魏時人的說法比較可靠。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
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
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是這樣寫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
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
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
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
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
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
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
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
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
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
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
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樹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杴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聲析山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當此苦寒,天假強胡,
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
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浙,魂魄結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
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
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
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
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木蘭據說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里的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征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捨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蘭隨著隊伍,到了北方邊境。她擔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秘密被人發現,故此處處加倍小心。白天行軍,木蘭緊緊地跟上隊伍,從不敢掉隊。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脫衣服。作戰的時候,她憑著一身好武藝,總是沖殺在前。從軍十二年,木蘭屢建奇功,同伴們對她十分敬佩,贊揚她是個勇敢的好男兒。
戰爭結束了,皇帝召見有功的將士,論功行賞。但木蘭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財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馬,好讓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應,並派使者護送木蘭回去。
木蘭的父母聽說木蘭回來,非常歡喜,立刻趕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裡也殺豬宰羊,以慰勞為國立功的姐姐。木蘭回家後,脫下戰袍,換上女裝,梳好頭發,出來向護送她回家的同伴們道謝。同伴們見木蘭原是女兒身,都萬分驚奇,沒想到共同戰斗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⑨ 想找一張相片的清析圖片,放在桌面---《拾荒者——母親是這樣老去的 》

頂!!!!!!!!!!! 要天下人都孝敬父母的話 就不會有那麼多的 「空巢老人」 了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