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星是通過什麼移動的
海星是通過身體底部的管足來移動身體的。
躺在海底的海星,看上去沒有腳,其實,只要把它的身體翻過來,就能見到許多小小的管足。管足的前端有吸盤,海星就是通過管足的一吸一放向前移動。 海星走得很慢每分鍾只能在海底移動5至8厘米。
海星是標志性的海洋生物之一,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個大洋中(包括北冰洋),資料說現存的海星有6000多種。大部分海星是肉食動物,小部分屬於雜食動物。
(1)海星的動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海星進食的方法:
海星沒有眼睛,更多的是隨機主義者。但是海星有感光細胞,所以你會發現翻砂海星白天愛躲沙子里,晚上會出來,他捕食主要靠的是嗅覺和觸覺。
大部分海星吃東西是翻出半透明的胃,然後包裹食物,再慢慢消化。不同海星的食物完全不同,翻砂海星捕食砂層的微生物和食物微粒,也有專門吃珊瑚的海星。
Ⅱ 海星會動嗎
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非屬魚類。體扁,星形。具腕。現存1,800種,見於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種類最多。輻徑1∼65公分,多數20∼30公分(8∼12吋)。腕中空,有短棘和叉棘覆蓋;下面的溝內有成行的管足(有的末端有吸盤),使海星能向任何方向爬行,甚至爬上陡峭的面。低等海星取食沿腕溝進入口的食物粒。高等種類的胃能翻至食餌上進行體外消化,或整個吞入。內骨骼由石灰骨板組成。通過皮膚進行呼吸。腕端有感光點。多數雌雄異體,少數雌雄同體;有的行無性分裂生殖。
英文名字starfish
亦譯星魚;亦作sea star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星綱(Asteroidea),下分海燕和海盤車兩科,不過人們都俗稱其為海星或「星魚」。
海星[1]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物。
我們對它並不陌生。然而,我們對它的生態卻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動物,而且從其外觀和緩慢的動作來看,很難想像出,海星竟是一種貪婪的食肉動物,它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進化還起著非同凡響的重要作用。這也就是它為何在世界上廣泛分布的原因。
海星海星是棘皮動物屬於類 海星 「海星」和「海之星」的名稱 海星圖片[2]基本上是參照之類的海星。然而,常見的使用經常發現這些名稱也施加到它們正確地稱為「脆性分」或「籃子分」的海蛇尾。約1800種類的海星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北極,南大洋地區發生。海星發生在廣泛的深度范圍內的潮間帶至深海深(6000米)。
海星是其中最熟悉的海底發現的海洋動物。雖然有些品種有許多比這更多的武器,他們通常有一個中心盤和5個武器。反口或上表面可以是光滑的,粒狀或刺狀的和覆蓋有重疊板。許多物種在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或橙色,顏色鮮艷,有些是藍色,灰色,褐色或黃褐色的。海星有操作的腳管,口服或下表面的中心處由一個液壓系統和嘴。他們是機會主義捕食者,大多是對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食肉動物。若干種具有特殊的進食行為,包括暫停供給和適應在特定的獵物為食。他們有復雜的生命周期和可復制性和無性繁殖。大多數可再生損壞或丟失武器。
海星占據整個生態和生物學的幾個重要角色。海星,如赭色海星(Pisaster赭)已成為家喻戶曉的關鍵物種在生態概念的一個例子。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熱帶冠長棘海星(棘planci)的是一個貪婪的捕食珊瑚。其他的海燕科的成員,如海星,發育生物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
Ⅲ 海星怎麼游動的阿
海星的移動方式是爬行而非游動。
從海星的捕食過程可見:
海星平時在海底緩慢行進或靜伏海底,不動聲色,一旦遇到牡蠣等貝類,就突然躍起,用腕緊緊抓住獵物,接著用其強而有力的吸盤管足把緊閉的貝殼使勁拉開,拉力可達1千克以上,然後用賁門(胃)由口翻出體外,擠入貝殼,包著貝類的身體,分泌消化液,慢慢的消化比它口大數十倍的獵物。吃完獵物,將胃和已消化的食物慢慢由口收回體內,而將貝殼和大量的食物殘渣遺棄在體外。由於海星採用體外消化食物的方式,因此就不愁對付比它口大數十倍的食物了。
Ⅳ 海星是什麼動物
海星是海濱最常見的棘皮動物,外形似五角星,亦稱星魚,西方也稱輪星魚。海星體色鮮艷,多呈鮮紅、深藍、玫瑰色、橙色,還有的在粉紅色的底色上點綴著紫色的蟲紋狀花紋和鑲邊,也有的在藍色中有紅斑和紅邊。海星的五個角稱作腕,有的種類腕不只5個,多者達26個。腕在中央的匯合處就是它的體盤。背面微微隆起,顏色深而鮮艷;腹面微微下凹,有口的一面,叫口面,色較淡。
海星
海星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1600多種,我國沿海有50~60種。有五角星似的羅氏海盤車、凸起如帽的麵包海星、皮棘如瘤的瘤海星、生有鑲邊的砂海星、腕短而色藍的海燕、腕細如爪的雞爪海星和狀如荷葉的荷葉海星等。多數都不甚大,直徑10~25厘米,也有少數種類直徑可達1米。
海星每條腕的腹面中央各有一條溝,溝內有許多管足,末端有吸盤,數目很多,成百上千,裡面充滿液體,全身相通,形成一個復雜的水管系統。靠水壓的作用使管足蠕動而產生運動,在海底每分鍾可緩慢地爬行10厘米,最快20厘米。海星吸附在岩石上時,將管足內的液體排到專門的囊中,使管足內部形成真空,所以吸附得非常牢固,即使狂風巨浪也奈何不了它。當海星需要活動時,液體再流回到短足中,身體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每個管足都有神經纖維控制,靠肌肉的局部收縮或舒張,能使海星沿360度的弧形自由活動。海星的腕上分布有感覺細胞,能接受外界的信息。它的五隻腕動作並不完全一致,其中有一隻腕特別活躍,不停地伸縮,有人認為這只腕起著頭的作用,支配其他器官;一旦這只腕被砍掉,會有另一隻腕取代其作用。平時海星總是腹面著地慢慢活動,捕捉食物或逃避敵害。五條水管匯合之處就是海星的口。
海星貌似溫文爾雅,實則不少種都是兇猛的肉食者
海星貌似溫文爾雅,實則不少種都是兇猛的肉食者。它們捕食溫順的貝、游動的小魚、美麗的珊瑚和多刺的海膽等。海星的食量很大,一隻海盤車幼體一天吃的食物量相當本身重量的一半多,因此它們相當貪婪。一旦發現蛤等獵物,就用活動的腕將其捉住,並調整蛤的位置,使它殼頂朝下,腹緣朝上,然後用強有力的腕和管足將殼打開,將胃翻出來,伸進蛤殼內,安靜地美餐以後,再把胃拉回體內。雖然蛤的強有力的閉殼肌能使雙殼緊閉,以保護自己,但海星的拉力更大。一隻直徑22.5厘米的海盤車就有40~504牛頓的拉力,且能堅持6個小時之久。海星的耐力也相當驚人。據實驗,一隻直徑40多厘米的海星,用兩夜一天的時間將一隻需要50牛頓的拉力才能打開的模擬蛤打開了。海星的胃能從直徑0.2毫米的小孔里鑽進去取食,所以一般貝類一旦被海星捕獲就難逃滅頂之災,即使一時不能將貝殼打開,海星也會將貝類緊緊圍住使它窒息而死。因此海星是貝類養殖的大害。海星肛門很小,不能消化的殘渣大多經口排出。
長有15~21個腕的淺綠色棘冠海星專以美麗的珊瑚為食。一隻直徑不過60厘米的海星,一個月就要吃掉1立方米的造礁珊瑚。世界上已有10%左右的珊瑚環礁被海星毀滅了。澳大利亞庫克敦和湯斯維爾之間的120個大珊瑚礁,也已有90%被它毀滅。這說明棘冠海星的破壞性相當大。
漁民對海星無不深惡痛絕。每遇之必手撕刀砍,將其大卸八塊,再投棄大海,滿以為這樣可以將其置於死地。誰知這會事與願違。海星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無論是被砍去或是被其他動物咬掉一隻腕,不久它都會生出新腕。再生能力很強的砂海星,只要有1厘米長的腕就會長成一個完整的新海星。這就等於說將它砍成幾塊,就幫它新添幾個新成員。只有將它放在陸地上曬干漚肥才可使它永不能復活。
海星有很強的再生能力
海星為什麼會有這種魔術般的再生能力?科學家發現,當海星受傷時,後備細胞就被激活了,這些細胞中包含身體所失部分的全部基因,並和其他組織合作,重新生出失去的腕或其他部分。一般說生物越簡單再生能力就越強,研究海星的再生能力,對研究人體組織的再生會有很大啟迪。
五角海星
當然海星並非被人或其他動物撕成小塊後靠再生能力產生新個體,而是以有性繁殖增加它新一代的成員。在繁殖季節,雌海星腹面朝上,用腕的末端吸附在岩礁的底或側面,體盤突起,形成一個小小的「筐」,卵就產在筐里。附近雄海星排出的精子順水進入筐內,與卵子結合形成合子。從此,雌海星開始了為期2個月的孵化過程,身體的輕微活動主要為保持筐內的水質清潔和通氣。剛孵出的海星叫短腕幼蟲,只有3個黏著的腕,以後經過變態出現5個突起,再逐漸變成5個腕。孵化2個月後小海星就可以到處活動了,此時雌海星才得以「翻身」,恢復口面朝下的正常姿態,但仍和小海星待在一起。幾天以後,長到1毫米的小海星更為活躍,就紛紛離「巢」各自開創自己的天下去了。
海星也並非一點用處也沒有,可以用它漚肥或加工成粉狀飼料。近來用其腕內的卵加工成海星黃罐頭,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15.92%,脂肪11.13%。海星所含的二十五碳五烯酸等成分對高血脂症及心腦血管病患者有一定療效。用海星幽門盲囊加工成的海星醬,可稱得上色、味、營養俱全。
海星
Ⅳ 海星長什麼樣子
海星綱動物身體的直徑在12-24厘米,但大小在不同種變化很大、直徑的變化幅度在1-80厘米之間。
體表黃褐色,但也有的種具明亮紅、桔、藍、紫等色,或幾種顏色的混合色。身體呈五星形,例如海盤車,由中央盤向外伸出五個腕。
太陽海星的腕可多達40個。多數種類的腕靠近中央盤處較寬,末端漸細,少數相近。腕的長度一般為中央盤直徑的1-3倍,但也有的腕達4-5倍。
有的種類腕很短,以致使身體呈五角形,如麵包海星。由腕到中央盤的中心區稱步帶區,也稱輻射區。
(5)海星的動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海星類為雌雄異體,共有10個生殖腺,每個生殖腺由一叢葡萄狀管組成。在非成熟期腺體很小,位於五個腕的基部。在生殖期,腺體很大,幾乎充滿了整個的腕。
生殖腺雄性常白色,雌性多橙色,每個生殖腺有一個生殖孔位於反口面腕基部中央盤上。槭海星類每個腕有許多生殖腺,排列成行,生殖孔開口在口面。
少數種類為雌雄同體,例如一種海燕,但雄性先熟,即年幼時產生雄性生殖細胞,年齡較大後變成雌性個體,產生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