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動漫 » 糌粑吃法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糌粑吃法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7 20:09:24

1. 糌粑怎麼做

糌粑是藏民的一種主要食品。製作時先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紫黑色二種)曬干炒熟,磨成細面,不去皮。然後把糌粑放在碗里,加點酥油茶,用水不斷攪勻,直到把糌粑捏成團為止(「粑」就是成團的意思。)糌粑攜帶方便,適於牧民生活。出門只要帶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點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飯。還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類,做成「稀飯」,藏語叫「土巴」。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凈的細紗混合經火炒熟,再將細沙篩除後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份有蛋白質,其含量約為13.5%,脂肪為2%,碳水化合物為75%,十七種氨基酸為14%左右;無機鹽類富含有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還富含維生素Bl等。

糌粑時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攪拌後即可,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這樣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慾感;漢族食用糌粑時,如果沒有酥油茶,可用豬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開水和白糖攪拌即可食用。無論採用哪種方法,攪拌後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應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吃糌粑時,碗里放上一些酥油,沖入茶水,添上炒麵,用手攪拌。拌時,先用中指

糌粑

將炒麵向碗底輕搗,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後轉動著碗,並用手指緊貼碗邊把炒麵壓入茶水中;待炒麵、茶水和酥油拌勻,能用手捏成團,就可以進食了。食時用手不斷在碗里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裡送。藏族群眾吃飯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這種吃飯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飯也用手抓,叫做抓飯。
由於糌粑吃法簡單,攜帶方便,很適合游牧生活。牧民們出遠門時腰間總要掛一個糌粑口袋,餓了,就從口袋裡抓把糌粑吃。有時,他們從懷里掏出個木碗,裝些糌粑,倒點酥油茶,加點鹽,攪拌幾下,抓起來就吃。有時,邊吃糌粑,邊喝酥油茶。

2. 糌粑面的好處

糌粑面營養豐富、熱量高,很適合充飢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凈的細紗混合經火炒熟,再將細沙篩除後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其含量約為13.5%,脂肪為2%,碳水化合物為75%,十七種氨基酸為14%左右;無機鹽類富含有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還富含維生素B1等,營養豐富,發熱量大,充飢禦寒。

糌粑的良伴是酥油。酥油是從牛奶、羊奶中提煉出來的黃油,因系土法製造,內含水分雜質較多,營養也更豐富。

(2)糌粑吃法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千百年來,使高原人種代代繁衍自下而上下去的主要靠糌粑。大麥類的青稞是西藏高原的主要農作物,常見的有白青稞、紫青稞兩種。青稞皮薄粒大,呈琥珀色,形體可愛如同珠寶。

將青稞曬干炒熟,放入水磨磨成粉,便成了藏族人的主食糌粑。炒青稞的過程非常復雜,也最有特色、最有情趣,甚至帶些舞蹈動作。水磨一般安裝在有相當落差的山溪河渠之間,這里風景優雅,自成一小天地,水磨房也是鄉村人們日常交往的場所和互通信息的來源。

酥油和糌粑是最方便的食物。出門時,帶1袋糌粑、1盒酥油、1塊茶、1口鍋,遇到有牛糞、有泉水背風向陽的地方,隨處可以燒茶進食。這是最典型的、最常見的高原野餐。

網路-糍粑

3. 糌粑是用什麼做的呢

糌粑是用青稞黃豆等糧食經炒熟再磨碎而製成的 。吃的時候放點開水直接食用。在食用的時候可以像和面一樣捏成塊,可在裡面放點糖。吃起來很香甜可口。

4. 糌粑好吃么吃糌粑要注意什麼

這是藏民的食品。但因青海大都是藏民區,因此,吃著糌粑就不奇怪了。它是以青稞磨成粉為原料,經炒熟後,以酥油為粘合劑製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將酥油溶化在熱奶茶中,然後加上適量的青稞粉,攪拌成團狀後,用手捏成形狀後直接進嘴吃。我們在製作過程中,得知酥油要加得多一些,奶茶要略少一點兒,這樣能捏得硬些,也更好吃些。我邊捏邊吃,在還沒成形時就開始入口品嘗,第一個感覺是香,那種和南方的黃豆粉炒熟後的感覺差不多,其次是覺得那青稞粉有點兒粗,在嘴裡一粒一粒的,再次是覺著有點兒干,想要就會么湯吃再感覺。這可能和個人口味有關,我喜歡吃什麼都就著湯。藏民們發明的糌粑主要是為了攜帶方便,一個團兒,可以邊捏邊吃。但我覺得這種做法要在衛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才能行,畢竟手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干凈的。 由來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子聽起來新鮮,實際上就是青稞炒麵。糌粑的製作方法是,將青稞(屬大麥類,有白色、紫黑色二種)曬干炒熟、磨細、不過篩,這樣製成的炒麵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與我國北方的炒麵有點相似,但北方的炒麵是先磨後炒,而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後磨,不除皮。 糌粑 吃糌粑時,碗里放上一些酥油,沖入茶水,加點糌粑面,用手不斷攪勻。拌時,先用中指將炒麵向碗底輕搗,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後轉動著碗,並用手指緊貼碗邊把炒麵壓入茶水中;待炒麵、茶水和酥油拌勻,能用手捏成團,就可以進食了。食時用手不斷在碗里攪捏,揉合成團叫"粑",用手往嘴裡送。藏族群眾吃飯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 糌粑比冬小麥營養豐富,又攜帶方便,出門只要懷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決一點茶水就行了,用不著生火做飯。由於糌粑吃法簡單,攜帶方便,很適合游牧生活。牧民們出遠門時腰間總要掛一個糌粑口袋,餓了,就從口袋裡抓把糌粑吃。有時,他們從懷里掏出個木碗,裝些糌粑,倒點酥油茶,加點鹽,攪拌幾下,抓起來就吃。有時,邊吃糌粑,邊喝酥油茶。有時,把糌粑倒進一個叫"唐古"的皮口袋裡,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會兒,噴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過藏歷年時,家家都要在藏式櫃上擺一個叫"竹索琪瑪"的吉祥木斗,斗內放滿青稞和卓瑪(人參果)等,上面插著青稞穗、麥穗花校和一種叫"孜卓"的繪有太陽、月亮、星星圖案的彩脾。鄰居或親戚朋友來拜年,主人便端過"竹索琪瑪",客人用手抓起一點糌粑,向空中連撒三次,再抓一點放進嘴裡,然後說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糌粑的吃法 吃糌粑時,碗里放上一些酥油,沖人茶水,添上炒麵,用手攪拌。拌時,先用中指將炒麵向碗底輕搗,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後轉動著碗,並用手指緊貼碗邊把炒麵壓入茶水中;待炒麵、茶水和酥油拌勻,能用手捏成團,就可以進食了。食時用手不斷在碗里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 糌粑 里送。藏族群眾吃飯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這種吃飯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飯也用手抓,叫做抓飯。 由於糌粑吃法簡單,攜帶方便,很適合游牧生活。牧民們出遠門時腰間總要掛一個糌粑口袋,餓了,就從口袋裡抓把糌粑吃。有時,他們從懷里掏出個木碗,裝些糌粑,倒點酥油茶,加點鹽,攪拌幾下,抓起來就吃。有時,邊吃糌粑,邊喝酥油茶。有時,把糌粑倒進一個叫「唐古」的皮口袋裡,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會兒,噴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5. 糌粑的幾種吃法是

1)不和茶水就這樣吃
2)和茶水捏成固體的吃
3)弄成糕點來吃
4)熬粥吃

6. 糌粑做法大全 糌粑怎麼做好吃

食材用料

青稞熟粉200克

熟油80克

溫水100克

糌粑的做法
1.准備材料
2.將溫水倒入青稞熟粉中,劃均勻
3.倒入熟油,混合成均勻面團
4.取一塊青稞面團放入模具,壓緊按平,推動模具,壓出模。吃的時候,可以撒上些糖
小貼士

糌粑是藏族的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傳統做法是將青稞麥炒熟後磨成面,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捏成小團食用。糌粑攜帶方便,適於牧民生活。出門只要帶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點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飯。還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類,做成「稀飯」,藏語叫「土巴」。一切總是感覺那麼地神秘,略略有些遙遠了。

7. 西藏的水磨糌粑怎麼吃法

呵呵``西藏人吃糌粑 是酥油茶里攪著吃,但是你那應該沒酥油茶吧 況且內地人不習慣喝酥油茶的, 所以說 你可以在糌粑上面放點白砂糖(放咖啡里的那種碎的) 然後放白開水 象攪雞蛋 那樣攪 然後嘗嘗吧. 糌粑還可以不用加水直接可以吃 據說內地人會拉肚子 不知道我沒見過哈!

8. 糌粑好吃嗎

個人覺得糌粑不算好吃,比較難消化,不是藏族人很難適應吃糌粑,藏族人甚至可以干吃一碗糌粑,味道像放了奶油的黑芝麻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