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搜索雨中秋節有關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搜索雨中秋節有關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27 13:47:40

❶ 關於秋雨的唯美傷感句子表達愛情帶有圖片

1、秋雨是那麼的纏綿,凄涼,她推開了秋天的大門,預示著我們:秋天已經來到。她的美麗感染了棵棵樹木上的葉子,葉兒欲追尋她的足跡,隨風飄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動,給人以靜靜的遐想和沉思。

2、秋雨冰涼,因為它從那麼高那麼高的九重天上掉落,太高了太高了。“高處不勝寒”,所以怎會不冷呢?秋雨苦澀,從那麼高那麼高的天空掉落又滲入那麼深那麼冷的地下,怎會不苦、怎會不澀呢?秋雨是淚,是天空的淚水,冰冷徹骨,所以挨到秋雨的東西,才會都准備冬眠吧?只有松柏不會,因為松柏的根扎得那麼緊那麼深,深到秋雨都無法到達,深到讓松柏有一顆古代斯巴達戰士般的心,早已容不下柔情,早已感受不到秋雨的冷、秋雨的苦、秋雨的痛……

3、俗話說得好“一場秋雨一場寒”,當你躲在房檐下躲雨的時候,當你躲在空曠地方的時候,當你躲在沒人地方的時候,你似乎就會聽到了秋雨“沙沙沙”的聲音,我打開窗戶,伸出我的小手,“嗒”一滴秋雨落在了我的手裡,我看了看雨滴,秋雨像珍珠一樣晶瑩剔透,這秋雨不光代表著凄涼和傷感,還代表著一種非同尋常的氣息,對啦!我明白了,這裡面還含蓄這一種豐收的氣息,秋雨落在高粱上,高粱笑紅了臉,秋雨落在稻穀上,稻穀笑彎了腰,大地一片金黃……啊!好一派豐收的景象!

4、夜雨瀟瀟,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躺在床上,聆聽窗外的雨聲,如歌般美妙,如詩般愜意,好似行雲流水,又宛似一位嬌滴滴的姑娘在竊竊私語。這是秋雨嗎?是,它是。但它不再是那令人憂愁的秋雨,而是充滿希望的。就像生命一樣,有傷心也有快樂。這條路上也許風景凄清,但也許下個轉折口,將會看到一個全新的景色:微雨朦朦,煙雲籠罩,小徑紅稀,芳野綠遍,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5、打開窗戶,清新的芬芳隨著泥土的飄香撲面而來,那意蘊彷彿詩歌般凝練優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約,三份東坡的豪邁,三分陶潛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曠達,三分納蘭的心緒,湊成何等的愜意,再來傾聽這自然的雨聲。

6、我喜愛秋雨,更喜愛在秋雨中漫步。秋雨瑟瑟,在雨中感受秋天的詩情畫意,卻有別樣的情趣。秋雨不像春雨那樣的溫和,不像夏雨那樣的急驟,秋雨的雨點很細,牛毛細雨灑在身上如玉般涼爽宜人。

7、秋雨,沒有春雨般細膩溫柔,也沒有夏雨般豪爽熱烈,卻是如此地寧靜、典雅。秋雨中,我領略到了一種煙霧般的渺茫,一種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靦腆的小女孩,羞澀地卻又如此靜謐地傾聽我的心事。

8、當我憂愁時,倚樓聽秋雨,不禁嘆道:“這此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躺在床上聽雨,雖沒“倚樓聽秋雨”的情調,卻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是一種撩人心弦的天籟之音,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縹緲的又是極現實的,像泉水的叮咚作響,像母親的慈愛嘮叨,像貝多芬在演奏樂曲,像朋友在傾訴心事。

9、秋雨渲染了一幅靜秋雨韻圖,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樣的喧鬧,但是在經過秋雨的洗禮後,一切都是那樣的靜,更加顯示出了秋雨的韻味,靜秋雨韻,凄涼淡雅……

10、秋雨,悄然無聲的飄落著,像是無數蠶娘吐出的銀絲,密密地斜織著,凄涼幽怨早已顯露出來,她的雨簾是那樣的密,為天地間掛上了一道珠簾。

11、我喜歡在秋雨中扔掉傘,大膽地淋雨。秋天的雨涼絲絲的,像喝過薄荷茶,喉口的感覺,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種淡淡的凄涼,淡淡的憂愁像薄紗般蒙住心靈。時常在我憂愁時,淋到秋雨,會感覺它也如此憂愁,有個伴,心裡也好受些。淋雨,讓我全身解脫,零距離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腦海中總會跳出一些詩文來點綴她;它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裡常會躍出一些感受來修飾它。於是它便成為了我心中獨一無二的。

12、秋雨,給人們帶來的既有快樂,又有悲傷。也許你會問,秋天,這個豐收有趣的季節,怎麽會變得悲傷呢?這是因為秋天有中秋節,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而那些漂泊在外的遊子難道不會覺得悲傷嗎?由這些從樹上離開的黃葉我便想到了那些離開故鄉的遊子,想到不能和家人團圓,不能一塊兒吃圓圓的月餅,心中有多麼難受,多麽悲傷!萬物在秋天的腳步慢慢的開始沉睡,滿地的落葉被這風雨慢慢帶走。

13、秋雨帶來了豐收的喜悅,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地上的花果,稻田貪婪的吸收著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無保留地滋潤了大地萬物。稻田上,田野里,農民伯伯們歡樂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讓我感謝了秋雨,他們春天滿懷希望地將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個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澆灌,到了秋天,他終於能品嘗到豐收的喜悅,正如辛棄疾在詩中寫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而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勞,她將自己的露水無私的奉獻給了大地。

14、也許因為是秋雨吧,所以雨滴總是帶著一絲淡淡的哀愁。忽然感到無比的思念,思念去年那一場秋雨,思念那雨中蕭瑟的背影,思念那令人心寒的笑容。

15、雨不大卻下個不停,這場秋雨似溫柔的春風,卻又似那冷酷的冬風,飄落在我身上,沖洗我內心深處的那份傷感。我在憶夢中飄逸,彷彿除了秋雨,這個世界與我無關。今晚的雨格外清新,而我今夜的心情似那秋雨,有一絲淡淡的哀傷。

16、這便是秋雨。沒有春霖可帶來的希望,也沒有夏雨可帶來的繁榮,甚至連冬雪可帶來的醞釀也盪然無存。它只會帶來失意,帶來沉痛。難怪人們常說秋天永遠不會是戀愛的季節!而是分手的好季節!

17、秋雨,它是豐收的前兆,秋雨會給成熟的莊稼最後一次澆灌,使農民們得到了豐收。同時每場雨都會給每個孩子帶來快樂。他們在秋雨中嬉戲,即使是雨水把它們的頭發、衣服打濕了也不覺得冷。這就是秋雨的快樂之處!

18、獨自散步於鄉間小路,也許是因為秋雨的陪伴,似乎不感到寂寞。秋雨淋漓了我的心事,撫平了我的心緒。所有的孤單都隨秋風而去,只剩我和秋雨互相訴說對方的心事。彷彿它就是思夢。

19、漫步在雨中,獨自一人感受著雨的寂莫、孤獨。憑寄離恨重重,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秋雨絲絲,彷彿生命已到盡頭,無比絕望。驀然間,一朵秋菊傲然於風雨中。惜春更選殘紅折。這又讓我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剎那間,心中愁雲煙消雲散,我又顯現出了活力和生氣。

20、我喜愛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那絲絲清涼。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對人們的“洗禮”,對世界萬物的“洗禮”。伸出雙手,雨水落入你手中就像牛奶一樣光滑;用嘴去品味雨水,帶有一絲絲的甘甜;用鼻子去細聞那秋雨的味道,似有幽幽的芬芳;用眼睛去欣賞秋雨,那秋雨就如同一個個精靈跳躍著歡樂的舞蹈,從天空中歡快的落入人間。

❷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一、中秋節來歷一般有三種說法:

1、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先秦西漢的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發展到後來,貴族官吏、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遂漸漸傳到民間。

2、源於農業生產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月餅說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衍生出中秋節慶。

二、傳說故事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

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宮仙子,神話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2)搜索雨中秋節有關的圖片擴展閱讀:

「中秋節」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絕佳題材:

一、嫦娥

唐代: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葯,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二、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三、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譯文:

回憶起那個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叢。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盪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樣在樓上舉杯待月光,可是烏雲浸濕了紗窗,雨水打濕了紗窗。

我直想乘風上天去質問天公,可是這天路沒法打通,想送個信吧信也難通。滿堂只有蠟燭高燒光閃閃,照耀得酒宴上紅彤彤。讓我們慢慢把酒喝幾盅,讓我們慢慢把曲唱到終。

❸ 中秋節與秋雨有關的句子

描寫秋雨的句子
1、秋雨,沒有春雨般細膩溫柔,也沒有夏雨般豪爽熱烈,卻是如此地寧靜、典雅。秋雨中,我領略到了一種煙霧般的渺茫,一種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靦腆的小女孩,羞澀地卻又如此靜謐地傾聽我的心事。
2、秋雨,給人們帶來的既有快樂,又有悲傷。也許你會問,秋天,這個豐收有趣的季節,怎麽會變得悲傷呢?這是因為秋天有中秋節,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而那些漂泊在外的遊子難道不會覺得悲傷嗎?由這些從樹上離開的黃葉我便想到了那些離開故鄉的遊子,想到不能和家人團圓,不能一塊兒吃圓圓的月餅,心中有多麼難受,多麽悲傷!萬物在秋天的腳步慢慢的開始沉睡,滿地的落葉被這風雨慢慢帶走。
3、漫步在雨中,獨自一人感受著雨的寂莫、孤獨。憑寄離恨重重,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秋雨絲絲,彷彿生命已到盡頭,無比絕望。驀然間,一朵秋菊傲然於風雨中。惜春更選殘紅折。這又讓我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剎那間,心中愁雲煙消雲散,我又顯現出了活力和生氣。
4、獨自散步於鄉間小路,也許是因為秋雨的陪伴,似乎不感到寂寞。秋雨淋漓了我的心事,撫平了我的心緒。所有的孤單都隨秋風而去,只剩我和秋雨互相訴說對方的心事。彷彿它就是思夢。
5、當我憂愁時,倚樓聽秋雨,不禁嘆道:「這此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躺在床上聽雨,雖沒「倚樓聽秋雨」的情調,卻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是一種撩人心弦的天籟之音,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縹緲的又是極現實的,像泉水的叮咚作響,像母親的慈愛嘮叨,像貝多芬在演奏樂曲,像朋友在傾訴心事。
6、打開窗戶,清新的芬芳隨著泥土的飄香撲面而來,那意蘊彷彿詩歌般凝練優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約,三份東坡的豪邁,三分陶潛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曠達,三分納蘭的心緒,湊成何等的愜意,再來傾聽這自然的雨聲。
7、秋雨,悄然無聲的飄落著,像是無數蠶娘吐出的銀絲,密密地斜織著,凄涼幽怨早已顯露出來,她的雨簾是那樣的密,為天地間掛上了一道珠簾。
8、秋雨,它是豐收的前兆,秋雨會給成熟的莊稼最後一次澆灌,使農民們得到了豐收。同時每場雨都會給每個孩子帶來快樂。他們在秋雨中嬉戲,即使是雨水把它們的頭發、衣服打濕了也不覺得冷。這就是秋雨的快樂之處!
9、夜雨瀟瀟,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躺在床上,聆聽窗外的雨聲,如歌般美妙,如詩般愜意,好似行雲流水,又宛似一位嬌滴滴的姑娘在竊竊私語。這是秋雨嗎?是,它是。但它不再是那令人憂愁的秋雨,而是充滿希望的。就像生命一樣,有傷心也有快樂。這條路上也許風景凄清,但也許下個轉折口,將會看到一個全新的景色:微雨朦朦,煙雲籠罩,小徑紅稀,芳野綠遍,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10、也許因為是秋雨吧,所以雨滴總是帶著一絲淡淡的哀愁。忽然感到無比的思念,思念去年那一場秋雨,思念那雨中蕭瑟的背影,思念那令人心寒的笑容。

❹ 中秋節的雨

在這中秋前後的幾天里,雨一直 連綿不斷 ,不免讓人有些無奈,況且又 變化無常 一會雨大,一會雨小,一會晴空萬里,一會烏雲密布,讓人匪夷所思。

清晨,漫步在校園中,雨便下了起來。初時, 淅淅瀝瀝、若有若無 ,且只有微風裹著土腥味湧入窗時,才嗅到雨的氣息。漸漸地雨密了、大了,雨落到屋檐上,地面上,樹枝上,發出滴滴答答的.響聲,而且富有詩意。微量的風兒吹來,樹葉沙沙作響,好似一幅動態的油畫。繼而,雨好像來了脾氣,不再是羞澀的滴答,而是噼啪有聲,又分明帶了些不耐煩的躁動。

慢慢的,雨好似疲倦了、厭了,雨聲在一點點減小。雨聲從從容容、不緊不慢,好像歷經滄桑的老人。

終於,雨停歇了, 只留下一片燦爛的陽光。

❺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一、中秋節的來歷

1)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歷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2)總之,根據史籍的記載,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動,日期定於農歷8月15日。因為此時正是三秋之半,故名為「中秋節」。

二、中秋節的習俗

1)中秋節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但中秋節的習俗共同之處不外乎:祭月、賞月、觀花燈、吃月餅。

2)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

3)中秋節習俗代代流傳。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都有責任繼承和發揚這種優秀傳統,讓親情永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三、中秋節的傳說

一說是嫦娥奔月。有了嫦娥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夫君後羿,以及後羿射日。有點死腦筋的後羿,太陽都能射下來,老婆卻沒能看住,被不屑之惡徒給逼到了月亮上,從此過上了兩地分居、永無相聚的非人道日子。 於是,月餅便成了寂寞嫦娥與夫君後羿彼此思念,夢想團圓,寄情喻意的物品,當然還少不了白兔和桂花樹,民間也就有了中秋節的時候做月餅,吃月餅來懷念他們的習慣。

二說是吳剛折桂。倒霉的吳剛,運氣不濟,犯了錯誤被罰做無用功,每日里砍樹不止,卻愈砍愈結實,這里砍斷,那裡便已經又癒合了。他那裡知道所謂的五百丈高的桂花樹原本就是用來懲罰他的,怎麼可能被他輕易砍斷。小人物和大人物斗,總是斗不過的,天界里也是一樣的。

三說據說是流傳最廣最具可靠性的。唐太宗李世民為討伐北方的突厥,大舉進攻數次,終於於八月十五日那天得勝回朝,苦戰數年的將士們也終得和家人、故土團聚。舉國歡慶之機,有個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進貢上一種帶陷的面餅。其裝飾華麗,滋味甜美,太宗吃後大喜,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傳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於是,就有了以後的吃月餅、慶中秋的喜慶節日。

四說吃月餅的來歷就有點史書的味道了。說的是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漢人,暴虐殘忍,民不聊生。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於是就有了紅巾軍,就有了要飯娃出身的丐幫首領朱元璋,就有了朱領導下的農民起義。勝利的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被用來送信的工具就是那帶陷的小圓餅。而起義的指令就藏在了陷里。從此,就有了一個來自朝廷的紀念勝利的日子,和一個被賦予了特別紀念意義的吃食----中秋節和中秋月餅。

❻ 與中秋節有關的傳說或習俗

中秋節有關的傳說:

1、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

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2、元璋與月餅起義。

據說月餅是在元朝的中秋節吃的。當時,中原絕大多數人民無法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為起義做准備。

然而,朝鮮法院的官員和士兵進行了非常嚴密的搜查,很難傳遞信息。軍事家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劃,命令他的下屬把「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的紙條藏在蛋糕里,然後派人把它分別送到各地的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的反應。起義當天,各種反叛力量一起響應,如星火燎原。

不久,徐達佔領了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非常高興,急忙把「月餅」的信息傳遞給口頭指示。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所有的士兵和平民都會一起玩得很開心,而在部隊出發時用來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會作為節日蛋糕送給部長們。從那以後,「月餅」變得更加精緻和多樣,有像圓盤一樣的大月餅,成為極好的禮物。從那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習俗: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6)搜索雨中秋節有關的圖片擴展閱讀

中秋節起源:

最早是起源於古代人們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第二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有了「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❼ 關於中秋的詩句和圖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❽ 有關中秋節的資料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搜索雨中秋節有關的圖片擴展閱讀:

傳統活動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8]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

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

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

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❾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1、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歷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

2、中秋節的習俗是祭月、燃燈、賞月、追月、觀潮、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豎中秋、耍祿仔、扎燈籠、玩花燈、燒斗香、拜祖先、舞火龍、聽香、燒塔、中秋宴俗、玩兔爺。

(9)搜索雨中秋節有關的圖片擴展閱讀:

中秋節地位: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最早起源於初唐時期,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節活動,而宋朝時期是我國中秋節活動比較盛行的時期,而在明清時期,中秋節的地位已經與春節的地位沒有什麼區別了,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東亞和東南亞的某些地區也會過中秋節,在華人華僑的主要聚集區,中秋節的氣息會更加明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