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搜索雪城手辦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搜索雪城手辦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06 17:23:07

㈠ 本科轉學收到印第安納伯明頓 金融,俄亥俄州立 金融,普度 經濟,雪城 經濟,fordham 經濟 哪個好呢

你好,這些學校裡面從地理位置來看,雪城和Fordham是最好的,都在紐約。綜合排名也是50多位不錯的,只是費用比較高。從專業背景,印第安納伯明頓的金融是很好的,另外俄亥俄州立和普度的商科學術聲譽也不錯的。如果你今後大學畢業想繼續就讀研究生,那麼你的本科專業也可以參考研究生專業。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美國培訓留學相關問題,可以直接訪問「美國教育網」(或者點擊下方小圖片訪問美國教育網官網),登錄「美國教育網「向我咨詢。

㈡ 雪城大學訪學記

暮色漸漸沉下來,眼前的白色建築溫柔地沉進黑暗裡,遠處的紅色城堡卻被漸次亮起的燈光染成了月色。

此文開始的時候,我漫步在雪城大學的校園里,這可能是我未來很多年最後一次在這個校園里。此文結束的時候,我已經回歸廣東的家和工作崗位,我們一生如此短暫,所有華美壯麗的當下,一轉瞬就變成了記憶里不可重來的往日。

這是華南五校首次組成的MPA訪學團,感謝暨南大學的牽頭組織,顏老師、謝老師、家佳老師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感謝華工鄔老師一直做我們的隨團定心丸。

雪城大學提供的課程和服務,用再多的贊美也不為過。陳學毅博士、張佳翼、鄭博幾位師生,為我們創造了一生美妙的體驗。

我參加過很多的培訓,但這次訪學絕對是刷新人生體驗的: 來的時候充滿期待,走的時候充滿眷戀。 學習期間,我們有機會一瞥美國教育體系,有機會對話學者和官員,有機會去看政府機構和NGO組織的運轉,結束的時候,我們寫了滿滿一面牆的收獲。

我們的行程分為兩段,一段在美國雪城大學一周上課,一段在美國東海岸進行實地走訪。半月下來,我們對彼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拘謹變成了搶麥,從觀察變成了參與。到最後分小組做海報和演說時,真是笑中帶淚。

學院教育主任Steven Lux給我們作項目介紹。Syracuse位於紐約州中部,人口40萬,被稱為「雪城」,因為這里冬天有全美最大的降雪量。Syracuse University1870年建校,與Cornell有著糾結的前世今生。

在1920年前,美國沒有完整的公務員選拔和訓練系統,以至於無法應對1920-1929年代的經濟極速發展。雪城大學的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 Public Affairs應運而生,開始訓練人們「如何提供公共服務」。現在學院的專業排名是全美第一。

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會遇到它的難題和困境,而 教育是為了坦率地面對時代,勇敢破題,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Lux給我們介紹了課程安排,讓我們不要只是坐著聽課——課堂是開放的,可以充分地參與互動。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課程,還配了兩個超級牛的翻譯:佳翼和鄭博,他們是學校的在讀學生。口譯員的存在非常重要,盡管80%的課堂內容是我們可以聽懂的,但因為內容飽和度高,一旦走神一句話,在陌生的語境下就撈不回來了,這時口譯員可以迅速把你帶回來。

翻譯超級信達雅,驚艷到我們了。後來隨手一刷,發現鄭博居然是世界大學辯論理事會中國代表、「外研社」杯全國大學英語辯論賽聯合總裁判長……然後瘋狂采訪他如何學英語。

第二課講的是美國的公共政策過程,由曾經推動某部法案通過的Grant Reeher教授主講。他用了一個詞,叫fragmented,碎片化。

從橫向、縱向各個維度來說,權力被揉成了碎片,每個分支都受到其他分支的制衡,每個分支都可以去制衡拖延其他分支的決策。

最讓我們驚嘆的是,很多人在七八十歲的時候還堅守在崗位上。所謂退休年齡是在保險福利上的,而只要你願意,可以一直工作下去。

我們從NGO的定義出發,討論了NGO的優勢和劣勢,以及美國NGO的十大特點。

討論結束以後,走,去看看美國的老人院!

去了一個叫做Menorah Park的地方,他們提供從床位到豪華套間的服務。我們擦了擦眼睛又看一眼,沒看錯,最便宜的床位3400美金/月,最貴的13992美金/月!(於是我們現場開始學美國醫保Medicare和Medicaid)

衰老,原來是一件這么昂貴的事情。

負責人是一位充滿了熱情的女士,她帶我們走遍了整個老人院,參觀了所有的設施,並且提醒我們因為隱私原因不能夠拍攝老人。

我很觸動。衰老和死亡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命題,你目之所及的一切,有一天都會發生在你身上。

有意義地活著,固然已經耗盡全力。

有尊嚴地老去,居然是一件更難的事情。

Richard Smardon教授研究Onodaga Lake的污染已經有十多年之久,發表出版了很多相關論文和著作。他帶著我們鳥瞰湖泊,了解這個湖是如何一步步被污染,又如何掙扎著一步步治理。

這個湖最開始是屬於印第安人的,他們被歐洲殖民者趕走了。我們去了湖邊的博物館Great Law of Peace Center,了解這一段黑暗歷史。

部落代表律師給我們從受害者(印第安人)的角度講了湖的污染,接著又由負責污染治理的公司Honeywell講了他們是如何治理污染的。

為什麼要圍繞這里案例提供學者、受害者、污染方三個角度的闡述呢?學校這么說:

學習了兩個法律法規,一個是公務員道德法,一個是信息公開法。

簡要介紹規定和案例以後,我們開始提出了海量的問題——

老師被我們的問題淹沒了,最後感慨說,Your generation surely will make a better world, with all this urge to know and change.

老師說,不要因為害怕」look foolish"而不敢提問,我們來這里不是為了「look smart",是為了"be better".

最後一節課很有意思,給我們每個人做了領導力測評,提出了四個框架:

有的同學會有特別明顯的類型傾向,有的沒有。前者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後者可以在不同場景下轉換不同的領導力模式。

我們討論了一個醫院案例,在四種框架下為一個瀕臨倒閉的醫院尋找起死回生的辦法。

雪城大學真是為我們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到達的時候張佳翼同學已經在等候,為我們貼心准備了熱水壺和歡迎文件夾,裡面有日程安排、校園設施說明、周邊地圖、閱讀材料,應有盡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沒准備的。

學校把所有的學習材料都上傳到了網上,老師可以進行實時更新課件和閱讀材料,而不需要重復向學生發送。

學校給每個同學都提供了一張校園卡,憑這張校園卡我們可以進入學校的大部分設施(健身中心、圖書館、校車)。

在夜晚或者周末,校園里寂靜無人,但是所有的燈都亮著, 就好像所有的燈都為你而亮,就好像整個世界都屬於你。 初秋的空氣涼爽得像突然喝了一口香檳酒,心裡都是咕咚咕咚往上冒的泡泡。

我原來是一個特別害羞沉默的人,後來參加了頭馬演講俱樂部,勉勉強強把自己的演講提高了一些。所以此行「體驗一次美國頭馬」在我的清單里。

晚上沒有課,搜了一下附近有什麼活動,發現周三晚上7點有一個頭馬演講俱樂部Master Toast舉辦例會。於是就帶了一堆同學殺過去。(結果發現參會的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在大家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我就舉手去抽了一個即興演講做。題目是一個故事的開頭,你需要接下去把故事講完:

我說我是內向型人格,大家說拉倒吧你,每次發言都很積極。是這樣的,既然我們確定表達是通向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方式,面對自己的怕丟臉,跟自己說——

我是在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算是英語入門,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彎路,也只能勉強達到夠用的程度。時代的挑戰如此劇烈,我們面對的終究不是井口方寸,而是整個世界。

比我們小5-10歲的一代人,英語普遍高一個水平。前有高山,後浪已至, 沒有老臉說放棄,唯有拼著老命繼續走。

作為一個前法學院學生,對最高法院有著謎之執念。這次行程期間剛好遇到Brett Kanavaugh提名一事紛紛擾擾,全國目光都聚焦到了最高法院。

每年6-10月是美國最高法院的休庭期,10月才重新開放庭審,而且受理的案件極少,每一件都是精挑細選,只作法律審查,不作事實審查。很多改變歷史的判決,就發生在這里。剛好遇到了Argument Day,一個上午審2個案子,每個1小時,向公眾開放,你只要去排隊就可以了,先到先得。

我排了很久,終於領到了可以入場的綠色卡牌,經過重重安檢以後終於進去了(手機和任何閱讀材料都不能帶)。看到了傳說中的「九頭鳥」——九個大法官,對律師發出了連環追問。

有的律師答得胸有成竹,有的想了一會說,"Frankly I don't know."

美國的電視業很發達,有大量的談話節目。為了讓節目鮮活好看,笑聲都是來自於觀眾的現場反應,所以每個節目都需要大量現場觀眾。節目組會在網上放出觀眾票,你如果買到或抽到,就可以過一把上電視的癮啦!

我抱著試試的心情申請了一把,沒想到抽到了兩張Megyn Kelly Today的觀眾票!Megyn Kelly原來是Fox的當家花旦,後來天價轉到了NBC,大大吸引了一把話題。

早上7點我們到了Rockfeller中心,已經有上百人在排隊了。而且整個大樓各個街口都有現場觀眾在排隊准備錄不同節目,甚至還有的節目直接在街邊開錄,滿滿的電視台氣氛。

當天運氣也很好,節目組在隨機指引現場觀眾入座的時候,把我們分到了舞台第一排!

真的是很特別的體驗,全場都有人熱場,氣氛很嗨。主持人也是雪城大學Maxwell學院畢業,真人和海報一樣美,47歲但是看著像27歲。

她和嘉賓們就在我們2米開外狠狠嘮叨了一把,接著播了一個訪談,賣了幾個廣告和預告。原來你電視上看到的不同的場景,都是節目組用3分鍾的廣告時間迅速搭出來的!

錄完以後主持人問現場觀眾有沒有什麼想問她的,一個觀眾問:「你可以幫我找到Jimmy Fallon(另一個大熱的脫口秀主持人)的觀眾票嗎?」

美國人民真的很愛看脫口秀……

在紐約的時候,除了遇見梵高以外,最驚喜的是看了一出沉浸式戲劇Sleep No More.

故事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標題來自對白:

這是一個充滿沖突、愛恨、廝殺的故事,每一個場景都有巨大的戲劇張力,讓人血脈賁張。黑暗中的舞蹈、咆哮、打擊、親吻、奔跑,會讓人喘不過氣來。(尤其你要跟著演員跑來跑去)

一棟5層樓的房子被改建成劇場The Mckittric Hotel,工作人員會隨機把你推到不同的樓層,你可以隨意探索。這里同時有10多條故事線在進行,可以隨意跟隨。

每一個演員背後都跟著一群白面具幽靈,這是觀眾。這個白面具是中世紀時期著名的Death Mask,有長長的鳥嘴。只要你不幹擾演員的表演,你願意靠多近都行。

因為每個人跟的演員都不一樣,所以散場的時候發現每個人看到的劇情都不一樣。

從劇場出來,夜色溫柔,就像一個夢境漸漸消散。低頭,手裡只剩一張撲克牌,和一個面具。

文中圖片很多來源於我的同學Li Heng大師,感謝他。

愛我的小夥伴們,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