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漢的漢南區在哪裡
漢南區在漢陽最南邊,參考下圖
㈡ 漢南屬於武漢哪個鎮
漢南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其行政區類別為市轄區
地處武漢市西南部,三面環水,東南瀕臨長江,與嘉魚縣、江夏區隔江相望,北抵通順河,與蔡甸區相鄰,西面、南面以東荊河為界,並與仙桃、洪湖兩市毗連。
中華民國初年(1911年),廢漢陽府,置湖北江漢道、政府建道,境內屬湖北江漢道漢陽縣。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境內屬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蒲圻專員公署漢陽縣。
1991年5月動工興建,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在開發區設立湖北武漢出口加工區。
2013年12月,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由開發區整體託管漢南區,實施一體化發展,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由202.7平方公里擴大為489.7平方公里,下轄7個街道,人口近40萬。
(上圖取自2019年3月30日。)
(2)搜索漢南南的圖片擴展閱讀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位於武漢西南,為承載中法合資神龍項目而建。
1991年5月動工興建;
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在開發區設立湖北武漢出口加工區。
2013年12月,武漢市委、市政府決定由開發區整體託管漢南區,實施一體化發展,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由202.7平方公里擴大為489.7平方公里,下轄7個街道,人口近40萬。
㈢ 漢南區的行政區劃
1949年5月前,漢南地區為國民政府漢陽縣所轄新灘鄉和合成鄉,新中國成立後將兩鄉合並,成立漢陽縣新灘區。1956年12月新灘區改稱鄧南區。1957年10月,孝感地區在鄧南區所轄東城垸圍堤墾荒,建立東城垸農場。1966年9月,東西湖農管局圍墾漢南垸,建立漢南農場(即今漢南、銀蓮湖農場)。
1978年3月,東城垸農場劃屬武漢市,與漢南農場聯成武漢市漢水南部的農場區,設立武漢市漢南農場管理局,以長江北岸、東荊河以南,劃屬漢南農場管理局管理。將原東城垸農場東荊河北岸的長江分場(現更名為桐湖農場)劃屬漢陽縣(現蔡甸區),將東荊河南岸的南豐、東荊、王家寨三個分場合並成東城垸農場,將紗帽、烏金兩個分場合並為烏金農場,將漢南農場分為漢南農場和銀蓮湖農場。1979年,境內的漢陽縣鄧南公社劃入代管,設陡埠、大咀、鄧南、水洪4個公社。
1984年政社分開,設立漢南區(1985年2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政府駐地為紗帽,與漢南農場管理局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成立漢南區後,將烏金農場的紗帽鎮(自然鎮)和程家山、朱家山兩個大隊合並設立紗帽鎮。
1984年5月,陡埠、大咀、鄧南、水洪4個公社改設鄉制。
1985年在4個農場設立區政府辦事處。1986年,撤銷陡埠鄉,所轄村劃入紗帽鎮;撤銷鄧南鄉,設立鄧家口鎮,政府駐地為鄧家口鎮。1997年12月撤紗帽鎮,改設紗帽街,街辦事處駐地為原鎮政府駐地。
2001年6月,撤銷大咀鄉,將大咀鄉轄域並入紗帽街;撤銷水洪鄉,將水洪鄉轄域並入鄧家口鎮。
2005年1月17日,設立湘口街道辦事處,駐地湘口,管轄范圍為原漢南農場和銀蓮湖農場轄域范圍;設立東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荊,管轄范圍為原東城垸辦事處轄域及原烏金辦事處的部分區域;原烏金辦事處東至長江干堤,南到紗帽河,西至螞蟻河,北到漢南區與蔡甸區交界處的部分區域劃歸紗帽街道辦事處,餘下的區域與原東城垸辦事處合並設立為東荊街道辦事處。
2006年6月12日,撤鄧家口鎮,改設鄧南街,駐地仍為南庄。2007年至今,漢南區行政區劃未調整。 2012年,全區醫療機構13家、床位510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病床位數5張,病床使用率為88%。全區門診人次數265702人次,入院16188人次,診斷符合率95 %。全區醫療單位在職在編785人,其中,碩士畢業生1人,本科學歷80人,專科學歷288人,中專及以下學歷416人;正高級職稱1人,副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198人,初級職稱498人,技術工人67人,享受區政府和衛生局頒發特殊津貼13人,其中:區管專家1人,區管拔尖人才2人,學科帶頭人10人。
㈣ 康熙通寶滿漢南草書滿文南價格
康熙通寶
滿漢南小平銅錢
存世稀罕
本品為大開門傳世真品無疑
市場參考價
一千元人民幣
㈤ 武漢漢南有什麼景點
好評率:100% 武漢動物園 武漢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武漢 中山公園 武漢江漢路 廣武漢墓 廣武漢墓群 武漢「八七」會議會址 武漢卓刀泉 武漢古德寺 武漢蓮溪寺 武漢墨水湖 武漢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武漢咸寧溫泉 武漢赤壁古戰場 武漢荊州古城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龍泉山風景區 武漢晴川閣 武漢長春觀 武漢寶通寺 武漢古琴台 武漢龜山 武漢歸元寺 武漢東湖 武漢動物園 武漢木蘭山 武漢黃鶴樓 武漢完全小吃手冊 火辣辣的武漢市井文化 武漢夜生活指南 武漢市酒吧集中營 春遊武漢攻略 江城武漢——武漢印象 武漢三山小記(珞珈山,小洪山,龜山) 武漢賞櫻攻略 武漢的感覺 去武漢一定得吃的四樣東西 武漢是位於長江、漢水交匯之處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湖北省省會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國6大中心城市之一。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地形屬於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形狀酷似一隻翩翩起舞的彩蝶。全市東西最大橫距為13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為155公里,面積8467平方公里,1996年底人口716萬,其中城區面積3963.5平方公里,人口486萬。市以下設9個城區、2個郊區、2個縣。城區有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郊區胡東西湖區、漢南區,市屬縣為黃陂縣和新洲縣。武漢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寒。每年7月氣溫最高,日均溫28.8℃;1月氣溫最低,日均溫3.7℃。每年3~6月和9~11月,是旅遊的最佳時期。 武漢也稱為"江城"。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詩中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成為武漢的代稱。 武漢襟江帶河,交通便利,又譽為"九省通衢"之地。在幅員遼闊的祖國版圖上,武漢位於東半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中心,南北東西方向的廣州、北京、上海、重慶、西安等特大城市,均距武漢約1200公里。這種居中的地理位置,加上黃金水道長江與南北鐵路大動脈京廣線在這里交叉成"十"字結構,再加上不斷完善的公路網和航空港建設,使武漢成為了我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在全國國土開發和建設布局的基本框架中,武漢處於沿江主軸線和京廣二級軸線的結合部位,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維系四方的作用。 武漢通常被稱為「武漢三鎮」,「三鎮」指的是武昌、漢口、漢陽這三塊被長江和漢江隔開的地方。漢口是武漢最繁華最熱鬧的商業區,也是華中地區商品集散的中心;武昌是武漢高等學府集中的文化區,是武漢現代城市文化的體現;漢陽則是市政府重點發展的開發區,凸現著武漢的未來。武漢的絕大部分景點都集中在武昌和漢陽,向中外遊客展現「江城」風情萬種的迷人風采和魅力。 武漢市旅遊部門整合全省的旅遊資源,開發了「一絕、兩特、三精」(一絕品即武當山,兩特品即楚文化、清江民俗風情,三精品即長江三峽、神農架、三國文化)特色旅遊項目,讓旅遊者在山、水、民風之間體驗楚文化的獨特風韻。 悠久的歷史文化,給這座美麗的城市留下了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全市有名勝古跡339外,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商朝盤龍城遺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和中共"八七"會議舊址3處。 武漢城區周圍有大小湖泊100多個,且沿長江兩岸對稱分布,就像串串晶瑩的珍珠,把江城點綴得更加美麗。著名的湖泊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東湖和墨水湖、蓮花湖、月湖等。市境內還有大小山嶽70餘座。這些自然景觀和體現武漢歷史文化的文人景觀,構成了有地方特色的3大類旅遊資源,山水園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武漢現已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