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大草原什麼樣子
位置:位於我國北邊中部,東經97°12』至126°04』,北緯37°34』至53°23』,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個)。
氣候:內蒙古屬半干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東部為半濕潤地帶,西部為半乾旱地帶。最主要的特點是晝夜溫差較大,一般可達10度左右,所以到這里旅遊要多帶衣服。內蒙古的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
內蒙古從東至西可分作兩大氣候區:
草原氣候區,從東端呼倫貝爾草原至陰山河套平原一帶,冬季冰天雪地,歷達半年之久,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28°C左右。夏、春、秋幾乎相連,五月至九月氣候溫和,是旅遊草原最佳季節。
沙漠氣候區,從陰山以西阿拉善沙漠高原至巴丹吉林沙漠,春日(四月中至五月底)多風暴,夏日酷熱,冬日奇寒,
最佳旅遊時間: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約40天)氣候溫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節。
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 約占國土面積的12.3%。
人口:2362萬(1999年底),佔全國總人口的1.88%。
民族:目前內蒙古有49個民族,主要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此外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行政區劃: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省級自治區。全區現設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4個省轄市;呼倫貝爾、興安、哲里木、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巴彥淖爾、阿拉善8個盟;16個縣級市、17個縣,52個旗,其中包括鄂倫春、鄂溫克、莫力達瓦達斡爾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
概貌:內蒙古自治區北鄰蒙古和俄羅斯,與我國八省相鄰,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其地圖形狀形似一隻昂首的草原之狐,境內草原遍布,包括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等,是中國最大的天然牧場之一。西部是黃沙浩瀚的戈壁荒漠地帶,高原上的大漠駝影,與草原的翠綠草色相映成趣。
景觀: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集寧、錫林浩特、通遼、海拉爾、二連浩特。
· 呼和浩特
· 呼倫貝爾盟
· 鄂爾多斯
· 烏蘭察布盟
· 海拉爾
· 烏海
· 阿拉善盟
· 赤峰
· 包頭
· 錫林郭勒
· 興安盟
· 通遼
· 伊克昭盟
· 巴彥淖爾
內蒙古位於蒙古高原東南部,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沒有黃土高原的深溝、墚、峁等地貌。除了大興安嶺和大青山山脈之外,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
大青山山脈的南面一帶,黃河自寧夏北上,流經鄂爾多斯高原的旁邊斷層地陷帶,形成黃河的前套和後套,為內蒙古提供面積遼闊的大糧倉,亦因此在內蒙古高原增添兩片平原,後套平原和前套平原(又名土默川平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內蒙古大草原的真實寫照。著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航空:有呼和浩特至北京、上海、廣州、烏蘭巴托、海拉爾等區內外18條航線和2條國際航線。
鐵路:現有19條國有鐵路干線、12條支線、5條地方鐵路,與北京、西安、海拉爾、蘭州、銀川等數十個城市均有火車通行。
公路:先進的呼包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已實現了各旗縣通公路,許多世代閉塞的農牧區和邊境地區也建起了公路,並開辟了與蒙古、俄羅斯邊境省區通車的6條客運班車路線。
市內交通:以市區為中心辟有近二十條公共汽車線路,通往城區各地。在火車站有1路公共汽車通往舊城,7路公共汽車通往新城。有數千輛計程車,遍及城市公共場所及大街小巷,晝夜服務。
旅遊內蒙古,除多條航空線,還有八條陸路路線可供選擇:
第一,沿黑龍江濱洲鐵路(由哈爾濱至滿洲里)入蒙,直抵海拉爾,全程七百四十多公里,車程約十五小時;或從北京乘坐「草原列車」,沿赤峰、通遼
、齊齊哈爾,途經多個內蒙草原區,扎蘭屯,直抵海拉爾。
第二,走吉林長白鐵路,經白城中轉白阿鐵路,至內蒙阿爾山新旅遊點止,全程六百七十多公里,車程約十六小時。
第三,沿京秦鐵路,由錦州中轉公路車往內蒙錫林郭勒草原,全程四百九十多公里,一天可達。
第四,由北京沿京包鐵路,抵張家口中轉公路汽車入蒙,首程鐵路二百多公里,次程公路七十多公里,抵察汗淖爾草原。
第五,自山西大同出發,沿京包鐵路入蒙,至呼和浩特,全程二百八十多公里,車程約五小時。
第六,自京包鐵路入蒙,至包頭轉旅遊車至烏梁素海,瀏覽河套平原一帶;此外,還可由包頭往成吉思汗陵園。
第七,自銀川往西走,經賀蘭山入蒙,進入阿拉善沙漠區。
第八,自甘肅酒泉入蒙,至額濟納旗,可一睹巴丹吉林的沙丘奇觀。全程三百九十多公里,一天可達。
內蒙古自治區賓館飯店建設迅速,各主要城市都建有星級酒店、涉外酒店,以及各種檔次的賓館、旅館、等等。在草原上旅遊還可住近牧民的蒙古包。
近年來,內蒙的旅遊基礎設施、旅遊接待條件明顯改善。目前已有涉外飯店近百家,其中星級飯店幾十家,包括三星級3家、二星級8家;還有數十家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以滿足眾多遊客不同層次需求。
到相對偏僻的地方旅遊,你也可以選擇到牧民家中住宿,牧民民風淳樸,豪爽好客,定會熱情招待。當然,你最好送些紀念品之類以示友好和謝意。
內蒙古的餐飲,野味十足,風味獨特,這里用餐十分方便,城內城外既能遍嘗兼具南北風味的菜餚,又可大嚼草原野味。
內蒙古大草原上有豐富的野味,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等佳餚,風味美食,品種豐富,隨您挑選。
其中風味佳餚有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扒肉和烤全羊,最為出色。其味獨特,令人垂涎。一邊嘗著美味佳餚,一邊再品著馬奶酒,真是過得比神仙還要逍遙。
特色菜
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倫貝招待賓客的一道佳餚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隻的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後腿,便經常割下羊後腿烘烤。單獨烘烤的羊後腿不但比烤整羊時間快,而且更加味道鮮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漸代替了烤整羊。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形、色、味、鮮集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被人們贊為「眼未見其物,香味已撲鼻」。
奶茶
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日常飲品,在蒙古包中常年彌漫著奶茶特有的醇香。奶茶是用磚茶和牛奶共同煮成的,煮沸後還要加入少許的鹽。食用時一般佐以餅等麵食。
手扒肉
手扒肉是呼倫貝爾草原游牧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也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食品。手把肉一般即指羊肉,吃法獨特,並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食。
到草原遊玩,除了策馬揚鞭之外,品嘗手扒羊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項目,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到了草原,才沒有虛此一行。
手把肉
手把肉是呼倫貝爾草原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游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羊、牛、馬、駱駝等牧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把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呼倫貝爾地區已成為一種定規。
涮羊肉
也稱「涮鍋子」,是風行呼倫貝爾的一種食肉方法。因呼倫貝爾草原無化學污染,水草豐美,溫差大,所產綿羊肉鮮細嫩,無膻味,是涮鍋子的上等原料。六七十年代北京「東來順」火鍋店專門從呼盟購羊,以張揚聲譽。現今呼盟各地飯店,餐廳幾乎都經營涮羊肉項目。涮鍋子的火鍋有多種,有銅質、鐵質、不銹鋼、瓷的;有多人合用和單個使用兩種,燃料也分木炭、液化氣、酒精、電等數種。
整羊席
整羊席是呼倫貝爾地區款待貴賓和祭奠及盛大節日宴會上的極貴重的名佳菜。色、香、味、形具佳,別有風味,軒宴席是整隻羊做成而得名。一般選用二歲左右肥羯羊整隻。
內蒙古自治區1991年「那達慕大會」決定 ,每年7月15日--8月15日為「草原旅遊節」。
每年7、8月的內蒙古大草原總是沉醉在鮮花綠草的戀情里,「那達慕大會」成為這里最重要的節日,這時,成千上萬的蒙古族牧民,穿起節日的盛裝,不遠旅途遙遠,雲集到綠海如茵的草原上,往日寧靜的草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那達慕大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遠古時期,蒙古族的祖先就在這一帶活動,摔跤、射箭、賽馬早已成為那達慕大會的主要內容之一。現在「那達慕大會」的比賽內容除了傳統的三項外,還增加了馬術、步槍射擊、柔道、摩托車表演、蒙古象棋等項目。
蒙民除了上廟趕會,敬神拜佛以外,每年還要家舉辦春秋兩季的「平安經會」。此「誦經會」規模大小依主人家的經濟情況而定,這種習俗一起延續到近代。
土默地區的蒙古族還有「祭敖包」的風俗。「敖包」是疆域地界的一種標志,有的利用突出地面的自然物,有的則是人工築起的土包、石包、柴包等。人們將所祭食品擺在敖包前一起跪下,祝願:「民族興盛、疆域安定,人畜兩旺,永保太平」。祭後則分食祭品,有的還邊唱歌,邊娛樂。
蒙古族禮俗
愛畜 如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與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
做客
乘汽車到牧民家做客者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車上是否拴著馬,不要貿然駛入,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和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坐時不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不要坐在門檻上。
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是表達草原牧人地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不必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獻哈達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讓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尊老慈幼
到牧民家做客,見老人要問安,須以「您」相稱。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對小孩不可斥責或打駕。不要當著家人的面數說孩子生理缺陷。
其他
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的禮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對迎面狂吠的牧羊狗僅可喝斥,不可打。解手須至蒙古包南方較遠處,不可到蒙古包東、西側(有羊圈)、北側(氣味會隨風刮入包內)。冬天不要到包北、西側亂踩,因那裡的雪是化水食用的。離開主人家須道再見並致謝意。
2. 誰知道關於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的相關資料!!!!!如草的詩、老老舍
1 草原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朴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並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後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像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流於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朴,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後,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雲,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像到那草地毛茸茸、蓬鬆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生:我發現了,是「綉」!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
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像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麼?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作為牛馬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麼呢?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嚮往之。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
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正是作者這些優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於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
3. 飯桌上怎麼敬酒怎麼說話給大家
飯桌敬酒語如下:
1、領導,感恩他的栽培。酒桌上講究「端杯要有詞」,在向領導敬酒時,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做自我介紹:「王總,我是XX部門的小李,感謝您對咱們員工工作的支持鼓勵,我先敬您一杯。」如此,雖然不能讓領導印象深刻,卻也能在大眾面前有個好形象。
2、敬同事,感謝他們的支持日常工作中,我們免不了要與同事進行工作上的交接或者合作,如果能與同事處的好,進行工作時也能順利一大半,所以在飯局上我們一定要給足同事面子,給同事敬酒時,你可以著重表達他們對自己的幫助與支持,比如:「多些大家平時的幫助,在先敬大家一杯,以後仍要向大家學習。」
3、敬長輩,多說祝福家庭聚會時,如果有長輩在場,我們務必要擺正自己晚輩的位置,切忌不可喧賓奪主,畢竟長輩們的人生閱歷比我們豐富的多,在他們面前低調一些也會讓自己有個好形象。
4. 描寫草原上的河的佳句
1. 【描寫草原美景的好詞佳句5句
莽原 曠野 沃野 無垠 無際 遼闊 廣闊浩瀚 遼遠 寥廓 豐饒 富饒 肥沃 恬靜沉寂 荒涼 貧瘠 荒蕪 河漢縱橫 平疇千里 沃野千里 一馬平川 一望無垠 水草鮮美 無邊無涯 橫無際涯 寬闊無邊 一望無際 莽莽蒼蒼 高低起伏 千溝萬壑 坎坷不平 墨線勾勒好句無邊無際的平原平坦、廣闊,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墨綠色的大翡翠圓盤,蒼茫浩渺,氣魄攝人.一片連綿不斷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沒有山丘,像風平浪靜的日子裡的海一樣平靜.那霏霏的雨絲,宛如一片朦朧的煙霧,遮掩了綿延千里的淮河平原.高原的氣候,真叫人無從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風滿天,忽而平靜得紋絲不動.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閃便不見了.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還有一條細細的河,袒露在陽光下,遠遠看去,像一條發光的銀項鏈.雨後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也都是五顏六色的了!一片遼闊的大草原,大得無邊無際,微風扶著泥土散發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莊稼吹得如漣波盪漾.夜幕籠罩著草原,一盤圓月從魚鱗般的雲隙中閃出,草原上彌漫起朦朧的月光,像是升騰起來的一片淡淡的銀霧.草原多麼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靜;草原多麼像一幅沒有框子的畫,廣漠得望不到邊際.遠遠地眺望,草地上有團團白雲在蠕動,原來這是牧場的羊群,一隻只白生生的,肥壯可愛,使草原更加生機勃勃.。
2. 描寫草原的好詞佳句,很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川草色青裊裊,繞屋水聲如在家。悵望美人不攜手,牆東又發數枝花。
草原(老舍)
自幼就見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類的詞句。這曾經發生過不太好的影響,使人怕到北邊去。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象沒骨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勾勒,於是,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與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紫塞,紫塞,誰說的?
這是個翡翠的世界。連江南也未必有這樣的景色啊!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的牧業公社。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至為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迂迴的,明如玻璃的一條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陣風吹來的,遠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馬疾馳,襟飄帶舞,象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馬飛過了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我們約請了海拉爾的一位女舞蹈員給我們作翻譯。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陳旗的人,鄂溫克族。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我們用不著水晶花同志給作翻譯了。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都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正是: 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兒,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人的生活變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隨著變。就拿蒙古包說吧,從前每被呼為氈廬,今天卻變了樣,是用木條與草桿作成的,為是夏天住著涼爽,到冬天再改裝。看那馬群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馬,也有高大的新種三河馬。這種大馬真體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龍馬精神」這類的話兒,並且想騎上它,馳騁萬里。牛也改了種,有的重達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並非浮誇。羊群里既有原來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種的短尾細毛羊,前者肉美,後者毛好。是的,人畜兩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氣象之一。
載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報》
3. 描寫草原的佳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春天:小草綠油油的,像一快淡綠色的毛毯。
2,夏天:夏天,小草長得十分茂盛,在烘熱的風的吹拂下,就像一層層的漣漪 3秋天:秋天,小草變黃了,從遠處看,就像一塊黃色的布 4冬天:冬天,小草都枯死了,像發霉的布。 回答者: becky123345 | 一級 | 2011-2-17 17:09 1. 冰雪剛剛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從大地母親的懷抱里調皮地伸出一個個嫩綠的小腦袋,那麼細弱,那麼嬌小,但它們不畏嚴寒,迎著春風跳起歡樂的舞。
2. 一棵棵小草從酣夢中醒來,它們破土而出,舒展著它那幼嫩的綠葉。 3. 含羞草發芽了,長出了幼苗。
那幼苗又嬌又嫩,被風一吹,搖搖擺擺,像個剛學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長沒大人的腰了,長沒了我的頭頂了,黃狗進去,連個影也看不見了。
5. 凜冽的寒風把可怕的冬天請來了,小草的身軀被寒風吹萎縮了,但是,它的根部卻像一條條蚯蚓似的,深深地鑽進泥土裡。 6. 風吼著卷來,雨劍一樣射來,小草絕不向狂風暴雨低頭、彎腰,迎著暴風雨,不屈不撓地俯伏著。
7. 秋天,野草被風吹得漸漸變黃,草地變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給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機,增添了新的光彩。
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上,還是在高山上、石縫中,都能見到它翠綠的身影。 9. 沙崗上長滿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時節,草勢少了鋒芒,開始枯衰冷黃,在風中更顯得柔軟無力。
10. 春天,小草從那枯黃、死去的母體旁站了出來,嫩綠嫩綠的,又短又細,像是幾根很短的綠絲線簇成,彷彿那麼弱不禁風,一口氣都會吹倒一樣。 1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人們贊美小草,是因為它紮根在大地上,給大地增色。 12. 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直達天際,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絨毯。
13. 那小草的顏色豐富多彩,一片片連起來,賽過巧手編織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諧。 14. 小草也在微風的吹拂下晃動著,好像隨著晨風在清請地唱歌起舞。
15.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人們贊美小草是因為它有頑強的生命力。 16. 小草用自己星星點點的綠色,織成了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
17. 小草兒悄悄地綠了整個山野,給故鄉編織著春天的衣裳。 18. 小草在絢麗的鮮花面前顯得很單調,在參天的大樹腳下又顯得很弱小。
然而,颶風雖能把大樹連根拔起,將鮮花颳得粉碎,卻奈何不了紮根大地的小草。
4. 關於草原的好句好段
1. 冰雪剛剛融化,小草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從大地母親的懷抱里調皮地伸出一個個嫩綠的小腦袋,那麼細弱,那麼嬌小,但它們不畏嚴寒,迎著春風跳起歡樂的舞。
2. 一棵棵小草從酣夢中醒來,它們破土而出,舒展著它那幼嫩的綠葉。
3. 含羞草發芽了,長出了幼苗。那幼苗又嬌又嫩,被風一吹,搖搖擺擺,像個剛學走路的小姑娘。
4. 一到夏天,蒿草長沒大人的腰了,長沒了我的頭頂了,黃狗進去,連個影也看不見了。
5. 凜冽的寒風把可怕的冬天請來了,小草的身軀被寒風吹萎縮了,但是,它的根部卻像一條條蚯蚓似的,深深地鑽進泥土裡。
6. 風吼著卷來,雨劍一樣射來,小草絕不向狂風暴雨低頭、彎腰,迎著暴風雨,不屈不撓地俯伏著。
7. 秋天,野草被風吹得漸漸變黃,草地變成了金色的海洋。
8. 小草給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機,增添了新的光彩。不管是在貧瘠的土地上,還是在高山上、石縫中,都能見到它翠綠的身影。
9. 沙崗上長滿了茂密的茅草,已是初秋時節,草勢少了鋒芒,開始枯衰冷黃,在風中更顯得柔軟無力。
10. 春天,小草從那枯黃、死去的母體旁站了出來,嫩綠嫩綠的,又短又細,像是幾根很短的綠絲線簇成,彷彿那麼弱不禁風,一口氣都會吹倒一樣。
1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們贊美小草,是因為它紮根在大地上,給大地增色。
12. 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直達天際,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絨毯。
13. 那小草的顏色豐富多彩,一片片連起來,賽過巧手編織的花毯,活生生,自然而又和諧。
14. 小草也在微風的吹拂下晃動著,好像隨著晨風在清請地唱歌起舞。
15.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人們贊美小草是因為它有頑強的生命力。
16. 小草用自己星星點點的綠色,織成了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
17. 小草兒悄悄地綠了整個山野,給故鄉編織著春天的衣裳。
18. 小草在絢麗的鮮花面前顯得很單調,在參天的大樹腳下又顯得很弱小。然而,颶風雖能把大樹連根拔起,將鮮花颳得粉碎,卻奈何不了紮根大地的小草。
5. 描寫草原的好詞好句好段
你好!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古詩歌——樂府·(敕勒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
3.一川草色青裊裊,繞屋水聲如在家。悵望美人不攜手,牆東又發數枝花。
4.黃毯悄然換綠坪,古原無語釋秋聲。 馬蹄踏得夕陽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5.極目青天日漸高,玉龍盤曲自妖嬈。無邊綠翠憑羊牧,一馬飛歌醉碧宵。
6.斜陽無睹看斜陽,山包林蔭俱染黃。莫道老牛歸去飽,牧人爐下正生香。
7.七律·烏鴉·和塞北草
羽色深深何眾嫌?真言諍語反誣讒! 相依福禍隨君往,無妄災殃任客冤。
鴉噪樹低無絕唱,烏啼月落有餘篇。 俗清風雅本難定,大智如愚乃巨賢。
8.塞北草原詩:
出語真實惹眾嫌,一身烏色更招讒。 預知福禍殷勤報,反被智愚顛倒冤。
銜肉唱歌留笑柄,投石喝水作佳傳。抑揚褒貶由他去,依舊枝頭暢所言。 好詞:
綠茸茸 綠油油 綠茵茵 綠瑩瑩 碧油油 碧幽幽 青茵茵 毛茸茸 軟綿綿 黃燦燦 黃澄澄 綠汪汪 青幽幽 一片片 一叢叢 一團團
青草繁茂 水草豐茂 水草茂盛 芳草萋萋 奇花異草 綠茵遍野 綠氈鋪地 綠草如毯 鋪青迭翠 草木欣榮 花紅草綠 綠草如茵 一碧千里 生機盎然 綠草茸茸
雜草叢生 草色青青 百草凋零 草枯葉黃 疾風勁草 草長鶯飛 草浪起伏 綠草如氈 草木蒼翠 草木萌生 爭榮競秀 天涯芳草 草茂林深 草翠林綠 枯黃遍野
精句:
當春的長笛在天地間奏響第一支歌時,綠地上冒出來一簇簇嫩綠的小草,在微風中搔首弄姿,可愛極了。
每一根幼小的草葉都顯得那樣的豐滿、水靈,好像你一捏,就會擠出一股清清亮亮的水似的。
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水靈靈、翠滴滴的,特別惹人喜愛,平添了一種醉人的美。
嫩綠的小草扭動著纖細的身軀,從地下鑽了出來。
最會跳舞的是小草,起風時,它們跳著輕鬆快活動舞曲,風止時,它們肩並肩,搖擺出草原柔柔的綠意,令人忍不住駐足在它們的舞步中,掏一把欣然的綠意在身上。
小草也在微風的吹拂下晃動著,好像隨著晨風在輕輕地唱歌起舞。
茸茸的綠草,隨著地形的連綿起伏,直達天際,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絨毯。
露珠一個個在草叢中閃現,是忽明忽暗的一點銀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個個在那裡跳動。
草地是碧綠的,綠得含煙,綠得滴翠,彷彿一塊無暇的綠氈,輕盈地躍然紙上。
佳段:
草兒不再像鑽出地面時的那樣嬌嫩;也不像夏天那樣的旺盛;更不像冬天的那樣無精打采。秋天的小草一般是枯黃的;它們在風雨中掙扎,好像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向秋天告別。清風吹拂,像遠眺整個大地,像穿了一件金色的衣裳。
含羞草那密生的小葉片,怯生生的,靦腆得很,它不禁羞見暮色,就是在白天觸動它,也會馬上自動合攏,對葉相閉,因此得名含羞草。
野草上生命力可謂強也,野草地意志可謂堅也!在白雪皚皚的雪地上,你同樣頑強地生長著,迎著凜冽的寒風,抵抗著極度的嚴寒。當春風把雪水淙淙地拂下去的時候,你又萌發了幾株嫩綠的新芽……
是它——小草,第一個送來了春天的信息。清晨,打開門一看:堤坡上冒出了星星點點嫩嫩的淡黃的小芽,一個個像剛落地的娃娃,擠眉弄眼地打量這個世界。不幾天,再看,它們一個個又像魔術師玩魔術似的變多了、綠了、高了,在微風的吹動下,歡快地抖動著身子向你點頭微笑呢!散在這草叢的各種各樣的花,像星星一樣調皮地朝你眨著眼睛。早晨,翠綠的葉片上凝著幾滴晶瑩的露珠。陽光下,顯得特別耀眼。彎下身,掐來放在嘴裡嚼嚼,清涼中還有點甜味呢!
5. 草原一課主客敬酒時的祝酒詞簡要的寫下來
主人說:「歡迎你們來到蒙古族做客,既然你們來到這個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那我們就是家人。來!乾杯。」 我們說:「謝謝,草原真美,在這個人間天堂里喝酒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人教版新課標五年級下冊第1課和教育部統編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課。文章主要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主客聯歡圖這三幅生動的畫面 。
草原的生活習性
1、飲食
草原人的傳統飲食比較粗獷,以羊肉、奶、野菜及麵食為主要原料。烹調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以烤最為著名。崇尚豐滿實在,注重原料的本味。特色美食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乳酪、馬奶酒、莜麥面、資山熏雞、肉乾、哈達餅、蒙古餡餅、蜜麻葉、德興元燒麥等。
2、草原的敬酒文化
草原斟酒敬客考究,酒是最能表達朋友之忠誠的珍貴食品。主人將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哈達上,唱起祝酒歌,表達自己的真誠與感情,此時客人應隨即接過酒,能飲則飲,不能飲則品嘗少許,然後將酒歸還主人,不可推讓。
6. 草原上迎客的圖片有哪些
1、草原風光圖: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2、熱情迎客圖: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通,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3、飲酒聯歡圖: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
(6)草原上冬天在雪地敬酒的圖片搜索擴展閱讀:
《草原》課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了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
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
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 老舍《草原》寫作背景以及去草原途中的見聞
1.課文簡說。
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朴、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朴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綠。「千里」指草原的范圍遼闊無邊。「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說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這句話寫出草原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句話也是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渲染」「勾勒」均是繪畫用語,「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塗抹畫面,以取得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指用線條勾畫出輪廓。「翠色慾流」是指青草鮮嫩,顏色青翠,似在流動,富有生機。老舍將草原擬為一幅揮毫潑灑的寫意畫,突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小丘線條的柔美,整個草原猶如巨幅中國畫那樣讓人賞心悅目。置身於這充滿詩情畫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會驚嘆、並產生舒服之感,因此,既願久立欣賞,又想吟誦詩篇。
③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回味」,細細地回憶,品味。這里是駿馬和大牛的天然牧場。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風光如詩如畫,有著無限樂趣,因此連靜立的牛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樣在享受和回味。這種擬人的寫法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增強了草原風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是寫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鮮艷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將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涯,邊際。天涯,天邊,大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餘地。從迎客、聯歡到話別,處處洋溢著「蒙漢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舉目皆是詩情畫意,所以才讓人流連不已,難分難舍。
(2)對詞語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達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鮮,一碧千里,翠色慾流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麼危險。
迂迴:迴旋,盤繞。文中指河像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①在中國版圖上找到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並初步了解有關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例如,服飾特點、生活特點。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③通過展示圖片和請去過草原的同學作介紹,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後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要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本文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要加強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邊讀邊想像畫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風光;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的場景;敬酒聯歡的熱鬧場面。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將大家帶進草原,並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4.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樣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作家在描寫草原風光時,處處流露出感嘆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直抒胸臆,如,「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第一次見到草原的驚喜、贊嘆和離開時的留戀之情,溢於言表,流於筆端,將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二是精筆細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慾流的中國畫;羊群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馬疾馳的迎客隊伍像一條彩虹,這些描寫細致入微,形神兼備,生動鮮活,傳達出作者滿心的喜悅與贊嘆。三是寫實清新質朴,不露雕飾的痕跡,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種紀實的描寫,更能表達出蒙古族同胞的純朴熱情和民族間的團結互助。
5.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後,教師可相機組織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資料,訪問老師、家長,與西部地區的小學生建立聯系等方式,為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備。
6.生字、生詞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教師在檢查時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讀作「měng」,「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似乎」中的「似」讀作「sì」;「毯」的最後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優美語句
師:找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雲,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將草原比作綠毯,可以讓我們想像到那草地毛茸茸、蓬鬆松而又軟綿綿;而羊毛也是這樣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綠毯上的大花,簡直太形象了。
師:同學們再反復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字作者用得最為巧妙?
生:我發現了,是「綉」!羊群本來是因為吃草而隨意地走來走去,可在老舍的筆下它們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為草原這塊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這塊巨幅地毯上的圖案在不斷變換,真是美極了。
師:請同學們看著課件,也向老舍先生學習,想像一下羊群在草原上還可以比作什麼?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碧綠的湖面上飄著朵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是啊,這樣的仙境怎不令人驚嘆,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覺得這句寫得也很美,「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作為牛馬生活在草原,簡直就是進了天堂,它們一定在品味這種幸福的生活。
師:你體會得真好。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麼呢?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水草豐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無憂無慮。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鮮的空氣,沒有一點污染,真令我們心嚮往之。
生:它們可能在回味著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幅畫中!
師:生動的語言可以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正是作者這些優美的描寫,才給了讀者這樣豐富的聯想,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深深陶醉於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樣驚喜不已,贊嘆不已。請同學們反復讀一讀自己畫出的句子,並抄寫下來。
五、相關鏈接
課文摘選自老舍寫的《內蒙風光》。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二十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人民藝術家。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溫克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和黑龍江訥河縣等地。
陳巴爾虎旗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西部,海拉爾河下游,濱州鐵路經過南境。這里水草豐美,畜牧業發達;農產品有小麥、油菜籽、甜菜等
8. 去呼倫貝爾草原有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嗎
隨身裝備:
盡量不要帶行李箱子,多准備些實用的,盡量少帶些用不到的!
1.背包一男55-60升,女40-50升左右最好,如果沒有背包,帶個小箱子也可以
2.衣服一外套1件 ,快乾衣1-2件(草原溫差大)
3.褲子2條,寬松的休閑褲適宜,因為草原夜晚有蚊子,所以不要帶短褲。
4.鞋子1-2雙 以徒步、運動、休閑鞋最佳。
5.雨具、雨傘或雨衣,草原天氣多變、手電筒。
6.其它一洗漱用品、換洗內衣、襪子 、相機、頭燈、防曬用品、風涼油及個人葯品、雨傘等。
7.望遠鏡,有的一定要帶著,因為在室韋,中俄界河,口岸河對面可以看到俄羅斯小鎮,小村子。
提示:著裝適合穿寬松點的,上下馬也方便。
1、呼倫貝爾大草原
大家第一感覺應該是電視劇,電影上的畫面: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沒錯,真實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每年進入六七月份的旅遊旺季時就是這么的生動美麗。但絕對不是您想像中的騎馬放牧及隨處可見的蒙古包,那種鏡頭只會出現在古代,目前的呼倫貝爾城鄉與內地無異,房子都是磚瓦房,當然真正的牧民還是住蒙古包的。
2、草原上的蒙古包
很多人都會想到草原上一定到處都是蒙古包,實際上不是,由於人口密度很小,往往需要很遠的路程才能見到蒙古包。草原上看到的蒙古包景區通常是水泥建築,外麵包一層帆布,表面上看是蒙古包,實際入內後您會發現如果沒有外面這層布,就是一炮樓。所以見到此情景不要失望,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3、草原上的牧民
現在的牧民生活上太陽能、冰箱、液化氣,一應俱全;放牧也早已用摩托車代步,脫離了原始狀態,如果想體驗,就自己騎著馬兒沖進牛群羊群舞動手中的鞭子感受一下吧。(保證打不死你)
4、草原上的景點
大家到呼倫貝爾大多是想觀賞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但呼倫貝爾近些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也建設了很多景點,那麼這么多的景點哪些值得去呢?就此分析下,呼倫貝爾自成吉思汗開始發生過很多歷史故事,英雄們在草原上留下了無數的傳說,但古時的草原人民住的都是蒙古包,人走家搬,很少留下什麼古城遺址。現在新建的眾多景點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上的景象與輝煌,但是都是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就選擇比較有代表性的金帳汗、呼和諾爾景區,做到不缺不濫。
5、草原上的景觀
草原上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漫山遍野叫不上名字的各種野草野花,白樺成林,長河落日,甚至是變化多端的雲彩在蔚藍的天空下也美得震撼人心。恩和、臨江、太平、老鷹嘴、月牙泡、水漠、九卡、八卡、七卡等擁有少數民族風情的小村子很是不錯,各有韻味,各具特色。其中景色以臨江最好,俄羅斯風格漂亮的木房子隨處可見(建一個木房子成本就要幾百萬,村民都是土豪哦),室韋是有幾百年歷史的中俄邊境口岸,尼布楚條約上的額爾古納河流經此地,在此可以游界河,眺望俄羅斯。
6、草原上的路
呼倫貝爾公路很發達(因為火車不發達的緣故),任何城鄉村鎮都有公路,但是有些景色好的地方如邊防公路路況就非常的差,只有小車才能通過,如果碰上下雨天,泥土路大車無法行走,如果人多包車千萬要注意。自駕的最好幾台車一起走,可以相互照應,也要根據天氣狀況決定行程。
7、呼倫貝爾的旅行社
當地旅行社很多,選擇也很多,常規景點的一日游兩日游跟旅行社還是劃算些,但切記要選擇信譽好的,否則給你扔進購物店不買都不行。目前網上有不少組織呼倫貝爾旅遊的,如果是之前一次都沒組織過或回來沒人評價的,千萬不要參加,這些多半是賣給了當地旅行社。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分辨清楚,以免上當受騙。 最簡單的分辨辦法就是看是否之前有組織過呼倫貝爾的活動以及大家回來的評價,如果沒有,就要謹慎了。
8、關於在呼倫貝爾騎馬
呼倫貝爾能騎馬的地方實際上不多,能騎的馬也不多, 景區一般都有馬匹,但只適合拍照,不適合野騎。臨江,恩和也都有馬,但是千萬不能選擇在室韋騎馬穿越11公里到臨江,因為那邊不是草原,全程都是在山路上或公路上,過往車輛都容易驚嚇到馬兒,每年騎馬出事故的都發生在這個地方。 另外拿金帳汗來說, 50元一圈(5分鍾) 騎一天要1000元,價格高的離譜,並且馬也不好,但騎下過過癮還是可以的,也總比在室韋穿越臨江一帶騎馬要安全。
9、關於跟團到呼倫貝爾注意事項
跟旅行社或一些打著戶外旗號的偽戶外出行,領隊拿回扣是在所難免的,怎樣避免呢? 就是除了行程所包含的景點項目以外,一切自費參加的景點及項目堅決迴避,就完全可以保障身上的銀子安全~嘻嘻!
最後祝大家在呼倫貝爾玩的開心盡興,呼倫貝爾歡迎您!
9. 草原的冬天
比起春之華,夏之絢爛,秋之韻,冬天更美。真的是冬天了,北方的寒冷自是不必說的。冷得路上的行人,或裹緊衣服、或行色匆匆、或摩拳擦掌。我以為冬天的代表作是雪,美的粉雕玉琢;美的雕欄玉砌;美的溫暖細膩!
凌晨醒來,懶懶倚窗,頓覺窗外的世界都泛著銀光,鵝毛般的雪片肆意妄為地搶占著每一寸的棲身之所。
記憶中兒時的雪天也是這樣的銀裝素裹。白了草地,白了樹木,也白了山峰。近處的樹上掛滿了冰花,晶瑩剔透又巧奪天工,到底什麼樣的巧手方可精雕而成呢?又或者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可以完成吧!遠處的峰巒為晴雪所覆蓋,起伏間像極了舞者的裙擺,妖嬈而多情。初融之地,零星的羊群慢慢地移動著,也就無所謂哪裡是羊群哪裡又是雪堆了罷!
從村莊走出了一個身材瘦削卻挺拔的男子,五官剛毅,稜角分明,一雙眸子烏黑明亮。肩上赫然端坐著一個包裹得圓滾滾的粉色團子,只露出一雙不安分的小眼睛,四處張望著,不時跟男子說著悄悄話。雪地上留下一串腳印,深深淺淺,兩個人的身影漸行漸遠。行至寬闊處,粉團子從男子肩上滑了下來,滾進了厚厚的積雪中,來回翻滾著,跳躍著。空曠的雪地上,咯咯的笑聲,咯吱咯吱的踩雪聲,男子溫和的勸慰聲,不絕於耳。滾了滿身雪的粉團子,像極了一隻撒歡的小羊羔,歡喜地奔向屬於自己的草場。
思緒翻飛間,眼前的男子頭發已然花白,瘦削的肩背也不再挺拔,有些滄桑的臉上笑容依舊溫暖。山不再是那山,草場也褪去了青綠,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可能是因為下雪的緣故吧!以往喧囂的城市彷彿少了些嘈雜,多了幾分靜逸。
城市的雪景美嗎?好像是美的吧!以我看來美不過草原雪景!草原雪景美嗎?好像也是美的吧!卻遠遠不及那雪中嬉戲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