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氂牛的品種介紹
分布:四川省九龍、康定等地。
主要特性:分為高大和多毛兩個類型,毛多型產絨量比一般氂牛高5~10倍。額寬頭較短,額毛叢生捲曲,公母有角,角間距大。四肢、胸前、腹側裙毛著地,全身背毛為多(3/4)黑色,少數黑白相間。頸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胸極深,背腰平直,尻欠寬而略斜,尾根著生低,尾短。四肢相對較短。3.5歲公牛體高114厘米,母牛為110厘米,公牛體重為270千克,母牛為240千克。成年閹割牛屠宰率為55﹪,凈肉率為46﹪,骨肉比為1:5.5,眼肌面積為88.6平方厘米;公牛分別為58﹪、48﹪、1:4.8和83.7平方厘米;母牛分別為56﹪、49﹪、1:6.0和58.3平方厘米。馱載60~70千克。泌乳期5個月,產奶量為350千克,乳脂率5~7.5﹪。公牛產毛量為13.9千克,母牛為1.8千克,閹牛為4.3千克,絨、毛各半。母牛初配年齡為2~3歲,公牛為4~5歲,一般3年2胎,繁殖率為68﹪,成活率為62﹪。 主要產於西藏自治區東部高山深谷地區的高山草場。以嘉黎縣產的氂牛最為優良。西藏自治區東部、南部山原地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濕潤草場上均有分布。
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唇薄,絕大多數有角,角形向外折向上、開張,角間距大,母氂牛角較細。公、母均無肉垂。前胸開闊,胸深,肋開張,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較窄、傾斜。尾根低,尾短。四肢強健有力,蹄小而圓,蹄叉緊,蹄質堅實。前胸、臂胸腹體側著生長毛及地,尾毛叢生帚狀。高山氂牛產乳高峰期為每年的七八兩月牧草茂盛期,以第二胎的產乳量最高。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毛和絨的比例為1:1~2。經調教的閹氂牛,性溫馴,馱力強,耐勞,供長途馱載貨物運輸。一般參100~200千克,邊走邊放牧採食,日行15公里左右,可連續馱運數月,往返行程一二千公里。高山氂牛對其分布區高海拔、低含氧、溫差大牧草生長期短的不良環境適應性很強,是當地人民生產、生活所不可缺的重要畜種。
產肉性能:經草地放牧不同,11月上旬在嘉黎測定的成年閹牛之頭,達中等瞟情,平均體重379.1千克,平均體重208.5千克。
役用性能:經調教的閹氂牛,性溫馴,馱力強,耐勞,供長途馱載貨物運輸。產毛性能:西藏高山氂牛每年六七月份剪毛一次(帶犢陽孕後期母氂牛,只抓絨不剪毛)。 產於青海南部、北部兩高寒地區,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兩個州的十二個縣,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澤庫縣和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縣和格爾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連縣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興海縣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米,甚至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
體型外貌上帶有野氂牛的特徵。體態結構緊湊,前軀發達,後軀較差。頭大,額寬。角粗;皮鬆厚;耆甲高長寬,前肢短而端正,後肢呈刀狀;體側下部密生粗長毛,猶如穿統裙,尾短並生蓬鬆長毛。公氂牛頭粗重,呈長方形;,頸短厚且深,睾丸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氂牛頭長,眼大而圓,額寬、有角、頸長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狀,乳頭短小,乳靜脈不明顯。毛色多為黑褐色,佔71.8%,嘴唇、眼眶周圍和背線處的短毛為灰白色或污白色。 主要分布於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的吉爾吉斯東南部地區。蔡立認為是氂牛在中國青藏高原被馴化後,越過昆侖山脈,經由帕米爾進入吉爾吉斯的。
㈡ 氂牛是哪個地區的特有
氂牛是中國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等省特有的。
除了中國,與中國毗鄰的蒙古、原蘇聯中亞地區以及印度、不丹、錫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家均有少量分布。中國是世界氂牛的發源地,全世界90%的氂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及毗鄰的6個省區。
其中青海490萬頭,佔全國氂牛總數的38%,居全國第一;西藏390萬頭,佔30%,居全國第二;四川310萬頭,佔23%,居全國第三;甘肅88萬頭,佔7%,居全國第四;新疆17萬頭,佔1.3%,居全國第五;雲南5萬頭,佔0.4%,居全國第六。
氂牛的介紹
氂牛能充分利用高寒草地牧草資源,對其生態環境條件具有極強適應性,耐粗、耐勞,在空氣稀薄、寒冷、牧草生長期短等惡劣環境條件下能生活自如、繁衍後代。氂牛頭大,角粗,皮鬆厚,髻甲高長寬,前肢短而端正,後肢呈刀狀,體側下部逆生粗長毛,尾短並著生蓬鬆長毛。
公氂牛頭粗重,呈長方形,頸短厚且深,睾丸較大,接近腹部,不下垂。母氂牛頭長,眼大而圓,額寬,有角,頸長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狀,乳頭短小,乳靜脈不明顯。
氂牛的形狀如水牛,氂牛體長2~3米,尾長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體重約1000千克。軀體強健,頸短,頭大,額長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天祝白氂牛是氂牛中最特別一種,全身呈白色。
㈢ 氂牛的氂牛簡介
氂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氂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氂牛生長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一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氂牛爬高的極限。氂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氂牛分為野氂牛和家氂牛,野氂牛又叫野牛,學名Bos mutus(Poěphagrt mutrs),英文名wild yak,藏名音譯亞歸。偶蹄目,牛科,牛亞科、氂牛屬。是家氂牛的野生同類,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種,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野氂牛體形笨重、粗壯,但比印度野牛略小,體長為200—260厘米,尾長約80—100厘米,肩高160—180厘米,體重500—600千克,雄性個體明顯大於雌性個體。野氂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飢、耐渴的本領,對高山草原環境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