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搜索風景樹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搜索風景樹鞋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04 05:27:05

㈠ 珠海車道旁的風景樹「有一種結菜豆狀果實的樹叫什麼名字

有 那應該是鳳凰樹
鳳凰樹,別名 :紅花楹樹、鳳凰樹、火樹、紅花楹 、影樹、金鳳一種豆科(Fabaceae)喬木,學名為Delonix regia。原產馬達加斯加。高10-20米。速生。葉羽狀分裂,長30∼60公分(1∼2呎)。花艷麗,鮮紅色至橙色。已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的無霜地區。花紅葉綠,滿樹如火,富麗堂皇,遍布樹冠,猶如蝴蝶飛舞其上。由於「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故取名鳳凰。 常見於庭園或為行道樹。原產非洲 。台灣、海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有引種栽培。
外形特徵:小葉密生,細小,長圓形,長 4-8毫米,兩面被絹毛,頂端鈍。傘房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大,直徑7-10厘米;花冠鮮紅色至橙紅色,具黃色斑。夏季為開花期。莢果微呈鐮開形,扁平,長30-60厘米。種子秋季成熟。鳳凰木屬蘇木科鳳凰木屬的落葉喬木。高15-20米,胸徑1米。樹冠平展成傘形,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花期5-7月,果期11月。花瓣五瓣,花色艷紅且帶黃暈。
作用:
1、行道樹:行道綠化樹在夏季具有降溫增濕的小氣候效應
2、遮蔭樹:在盛夏7–8cm胸徑的鳳凰木最大冠幅可達8m2–10m2,其遮光率在50%–70%之間,鳳凰木分枝較多,樹冠中間與邊緣相差不大,遮蔭效果比較均勻且通風條件較好。樹冠內相對溫度比外界裸露處低3oC,最大低6oC。夏季栽植地一般維持在23-28℃左右,樹冠內相對濕度比外界裸露地高10—20%,比較適合茶花生長發育。
3、增肥改土:根系有固N根瘤菌,可節省肥料的施用,鳳凰木每年落葉量比較大,以胸徑7–8cm的樹木為例,每年落葉約3.1kg,大量的落葉為地栽茶花提供良好的覆蓋物,起到保濕保溫、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結構、增加土壤肥力。
4、葯用:
功 效:平肝潛陽。主 治:用於肝陽上亢,高血壓、頭暈、目眩、煩躁

㈡ 朱道能風景樹閱讀答案

風景樹是各地專門用於城市建設,公園綠化,市政綠化等工程中使用的,用於美化風景,綠化環境的苗木。下面是我整理的《風景樹》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風景樹》閱讀原文
當二貨提著兩瓶好酒,去看幾年沒有來往的么爺時,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鵝似的。

「砰——砰」,么爺院里突然傳來兩聲玻璃的爆響。

不一會兒,二貨跑出門,臉紫得像茄子:「你個老東西,就跟樹過一輩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爺倆一定是為賣銀杏樹的事杠上了。

據么爺講,這棵銀杏樹是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栽下的。只聽這銀杏灣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風景了。

夏日,鬱郁蔥蔥的樹冠,猶如一把綠色大傘,撐起一片陰涼。一村老少,便愜意地坐在樹下,大人隨意閑聊,小兒繞樹嬉戲。

待到深秋,樹下便是一地金黃。村人就撿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長癬生瘡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暈眩的,泡茶一飲……於是,常有人謝么爺。他聽了,一擺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價,要買么爺這棵銀杏樹。誰呢?就是村長大軍。

大軍原本在城裡開公司,當老闆。後來作為有經濟頭腦的能人,被招賢回鄉,當上了村長。

大軍一上任,立即帶來一個致富專案:賣風景樹。

所謂風景樹,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樹、柏樹、杉樹什麼的。只要連根刨起,纏上草繩,運到城裡一栽,就變成城裡人的風景了。

一時間,寂靜的山林里,野雞驚飛,山兔亂竄。

再聚到銀杏樹下,村人的話題便出奇地一致:誰誰又賣了多少棵樹,誰誰又掙了多少錢……正說得熱鬧,一直悶坐一旁的么爺,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敗家子!」

村人面面相覷,然後訕著臉,散去了。

銀杏樹下,便陡然冷清了許多。

大軍卻常來,盡管問候十句,么爺也難「嗯」上一聲。

一天,大軍神秘地壓低聲音:「么爺啊,有人想買銀杏樹,給你出這個價——」他張開巴掌,五個手指伸得直直地。

么爺吧噠著煙,望著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么爺!」大軍把手掌伸到么爺臉前。

么爺吧噠著煙,又去看天。

「這樣吧,再加一千……」

么爺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麼樣?不能再高了!」

么爺終於開口了:「先回家問你爹,看你有沒有祖宗。再去問你娘,看你是吃奶長大的,還是***長大的!」

大軍狠狠地朝銀杏樹踹去,旋即又齜牙咧嘴地抱腳亂跳。

這事讓二貨老婆知道了,腳跟腳地趕到大軍家裡。講好一萬元的價錢後,她一個電話,把在外打工的二貨連夜叫了回來……

這一天,么爺正坐在樹下打瞌睡。大軍來了,板著臉說:「我代表村委會正式通知你,咱們村最近招商引資了家化工廠.,需要拓寬進村公路——這棵銀杏樹在規劃線上,要限期移走,否則將採取強制措施……」

么爺「霍」地站起身:「你敢——」

大軍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級領導敢。招商引資是頭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為它讓道!」

沒幾天,施工隊果真開進山來。

看著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一村人熱血沸騰。就連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樹棍,在地上劃拉著征田補償款的數目。

至於么爺有多少天沒出院門了,恐怕只有村醫才清楚。

等再出門時,一向硬朗的么爺,竟然拄起了柺杖。他鎖上大門,顫巍巍地出了村子。

幾天後,么爺回來了。

再過幾天,么爺又走了。

當公路一步步向銀杏樹逼近時,么爺回來了,身後還多了幾個陌生人。

他們徑直來到銀杏樹下,又是測量,又是拍照,一臉的興奮。

村人先是疑惑地張望,恍然後便一下子圍過來:哈,么爺要賣銀杏樹了!

正在打牌的二貨老婆,把麻將一推,反穿著鞋跑過來,嘴裡直嚷:「賣多少錢?賣多少錢啊?」

來人笑了:「多少錢?無價之寶!我們是文物局的,專門來登記保護這棵活化石的……」

氣喘吁吁趕來的大軍,張著嘴巴,半天沒換過一口氣來。

么爺走的時候,正是深秋。

村醫像往常一樣,背著葯箱,過來給么爺掛葯水。因為化工廠刺鼻的怪味,么爺一直咳嗽不止,遠遠就能聽見。今天卻異常安靜,安靜得讓人心慌。

村醫喊著么爺,急急地推開院門……

當二貨老婆打著哈欠過來時,村醫拿出一張紙,是么爺提前交給他的遺囑:死後遺體火化,骨灰撒在銀杏樹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來了許多人,有領導,有記者。因為么爺是全縣第一個自願火化並樹葬的農民。

銀杏樹下,面對鏡頭,大軍侃侃而談,談在自己的帶領下,銀杏灣取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涌現出了田有根***么爺的大名***這樣的村民典型……最後,領導把裝有獎金的紅包,遞給死者家屬。就在二貨還在發愣的當兒,二貨老婆從後面伸手搶過來,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翹。當發現鏡頭正在對准自己時,便用手捂著臉,大聲悲號:「我的親爹啊,您咋捨得拋下我們走了啊……」

樹葬的小坑挖好了,裝骨灰的布包緩緩開啟。大軍搶在鏡頭前捧起一把骨灰,邊撒邊念叨:「么爺啊,咱銀杏灣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噼噼啪啪……」為么爺送行的爆竹,在銀杏樹下,驟然響起。一樹的銀杏葉,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紙錢,飄撒在么爺的骨灰上…」

***選自2008年《小小說選刊》第24期,有刪改***
《風景樹》閱讀題目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野雞驚飛,山兔亂竄」生動形象地呈現了野生動物們受到驚擾慌亂逃竄的景象,以小見大,表現了「賣風景樹」這一專案給當地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

B.村醫是小說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視,他在么爺生病期間對么爺的悉心照料,與二貨夫婦對待么爺的無情無義形成了鮮明對比。

C.在么爺的葬禮上,二貨老婆「捏了捏」獎金紅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翹」,看到鏡頭對著自己,馬上又「悲號」起來,這些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她的見錢眼開、冷漠虛偽。

D.病重的么爺獨自一人生活,死在家裡也沒人知道,生前寂寞,臨終凄涼,葬禮上卻熱鬧非凡,這種對比有力地諷刺了與會領導和記者的作秀行為。

E.小說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從二貨游說么爺賣樹,到大軍利誘、威脅么爺賣樹,到么爺找來文物局保下銀杏樹,到么爺去世、大軍表功等,事件繁多卻有條不紊。

***2***小說中么爺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銀杏樹」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4***村長大軍是小說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請結合他的種種表現,談談你對他的看法。***8分***
《風景樹》閱讀答案
***1***答C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答D、E不得分。

***B項「悉心照料」理解不當,村醫給么爺看病,是醫生的職責,他對么爺有關心,但談不上「悉心照料」。D項「有力地諷刺了與會領導和記者的作秀行為」理解錯誤,小說並沒有諷刺大軍之外的「與會領導和記者」之意。E項「小說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錯誤,小說前半部分採用的是倒敘的手法。從「這事讓二貨老婆知道了……」這一段可知,二貨被老婆叫回來勸說么爺賣樹,發生在聽說大軍利誘么爺賣樹失敗之後。***

***2***①倔強剛直,意志堅定。么爺堅決守護古老的銀杏樹,面對兒子的情感拉攏和村長的利誘威逼,沒有絲毫的動搖妥協。

②有眼光,有遠見。么爺為鄉村環境被破壞而痛心,斥責村長的見利忘祖,斥責村人賣樹求富的「敗家子」行為。

③冷靜睿智。在施工隊強行推進,銀杏樹面臨毀滅之際,么爺藉助文物局的力量,保護了銀杏樹。

④思想開明。么爺是全縣第一個自願死後火化並樹葬的農民,是一個摒棄了傳統喪葬觀念、有環保意識的人。***6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3***①銀杏樹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小說從二貨提酒去么爺家游說賣銀杏樹一事寫起,以村長大軍與么爺圍繞銀杏樹展開的較量為主要情節,以銀杏樹葉飄落在么爺骨灰上收尾,銀杏樹貫穿於小說始終,是各方矛盾的焦點。

②銀杏樹是小說抒情的載體。小說五六七三段對銀杏樹的描寫,具有濃郁的抒 *** 彩,突出了銀杏樹在村人生活中的意義;小說最後一段描寫銀杏樹葉如漫天紙錢飄撒在么爺骨灰上的動人景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表達了對么爺的哀思。

③銀杏樹襯託了么爺的形象。銀杏樹古老而充滿生機,用自己的陰涼和金黃的樹葉給村人以庇護,就像么爺年高而睿智,為守護銀杏樹、守護鄉村的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而斗爭不止。

④銀杏樹是鄉村傳統文明的象徵。銀杏樹歷史悠久,是先人給予後人的蔭庇,也是質朴、和諧、寧靜的鄉村文明的象徵。***6分;答出一點給2分,其中點明作用1分,結合文字內容具體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點、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4***①在城裡開公司當老闆的大軍被招賢回鄉當了村長,為村民帶來賣風景樹這一專案,還招商引資興建化工廠,帶領村人走上致富之路,這說明他有經濟頭腦,善於發現商機,能幫助村人致富。

②但為謀取眼前的經濟利益和彰顯個人政績,大軍不惜犧牲鄉村的自然環境和村民的健康,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威脅到村人的健康,這說明他唯利是圖、目光短淺。

③大軍在利誘么爺賣掉老銀杏樹遭拒後,就用「上級」「招商引資是頭等大事」,不移走就「採取強制措施」等壓服、威脅么爺,把么爺逼得生了病,他處理矛盾的方式可謂簡單粗暴、蠻不講理。

④在么爺的葬禮上,大軍不顧當初利誘威逼么爺賣掉銀杏樹、不惜毀掉銀杏樹這些事實,在媒體面前故作姿態,吹噓「政績」,可謂虛偽矯情、厚顏 *** 。***8分;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㈢ 請問校園里一般有哪些比較常見的木本植物 急。。。我想知道我們學校里一種樹的名字但是不能貼照片。。。

S001螞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落葉灌木,菊科。北京地區非常有特色的植物。通常菊科植物都是草本,螞蚱腿子比較特別,它為木本。高80厘米左右,枝、根均極脆。葉互生,基本上位於一個平面上。頭狀花序,生於葉腋。雌雄異株。兩性花(雄花)花冠略傾斜,白色,瓣片末端通常2裂,雄蕊5,不結實。雌花花冠淡紫色,花瓣5,反卷,柱頭4-6個,頂端有小的2叉分支,結實。在北京,4月初開花。

S002河蒴蕘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落葉灌木,瑞香科。莖直立,高50-7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花被筒狀,黃色,裂片4。北京、保定、延安均有分布。有毒,可驅蟲。但黃色小花上通常有許多小蟲子,顯然它們不怕它的毒性。

S003木本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
落葉亞灌木,唇形科。高1米左右。莖上部多分枝,葉對生,邊緣具粗鋸齒。輪傘花序,5-10朵,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長約10厘米,不對稱。花冠淡紫紅色,外被白絨毛,二唇形。雄蕊向外伸出。植株可提取香料。北京見於延慶松山、門頭溝百花山等地。
同科植物有許多種均有特殊氣味,如薄荷、紫蘇、荊芥等。

S004榛,Corylus heterophylla
又名平榛、榛子,落葉灌木,樺木科。株高100-140厘米。雄花序圓柱狀,長約4厘米,簇生。總苞葉狀,無剛毛。堅果。東北、華北、陝西等常見,果仁香脆可食。同屬中的植物毛榛(胡榛子)也常見,果實稍大,果苞外被剛毛。

S005火炬樹,Rhus typhina
灌木或者小喬木,漆樹科。奇數羽狀復葉,秋季火紅。圓錐花序,外形酷似高粱,「火炬」之名也可能來自於此。核果球形,深紅色,有毛。原產於北美東部,1629年從野生狀態轉入馴化,1959年引入中國,由於耐乾旱,適應性極強,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有學者認為,中國大量種植火炬樹並不一件好事,它有可能變成為一種外來有害物種。目前北京的京昌高速路兩側大量種植此植物,四環與五環之間、虎峪溝、鳳凰嶺、北京市植物園等也都大量種植。電影《紫日》有一個鏡頭中竟然出現了此種植物(長在湖邊。這一鏡頭大概是在北京或者東北某個水庫附近拍攝的),而電影描述的是20世紀世紀30-40年代的事情,那時中國沒有此植物。

S006栗,Castanea mollissima
又名板栗,落葉喬木,殼斗科。花單性,雌雄同株。堅果2-3個生於總苞(殼斗)內,苞片針刺狀,像刺蝟的刺。種子是重要營養食品,糖炒栗子、栗子雞、栗蓉月餅等,原料都來自此植物的堅果。山東、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同科植物如蒙古櫟、青岡等外形與它相似,殼斗結構明顯。

S007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落葉灌木,虎耳草科。株高1米左右。葉對生,邊緣有小鋸齒。花稀疏。花瓣5,白色,表面不平整。與同屬的小花溲疏(D. parviflora)的主要區別在於花少而大。

S008紫枝忍冬,Lonicera maximowiczii
落葉灌木,忍冬科。花冠二唇形,紫紅色。小枝帶紫色。漿果,紅色。忍冬科植物非常多,它是其中不太常見的一種,但在植物園中還比較常見。

S009淡紅莢(艹迷),Viburnum erubescens
落葉灌木,忍冬科。葉對生,邊緣具細鋸齒。花冠白色或者帶粉紅色,高腳碟狀,裂片5。

S010探春,Viburnum farreri
又名香莢(艹迷),落葉灌木,忍冬科。葉頂端尖,基部楔型,葉緣有鋸齒,嫩葉葉脈凸起明顯。圓錐花序多花,花先葉開放,十分芳香。花含苞是淡黃色,開時為白色。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區別於其他同屬植物的重要特徵是有濃香,距離60米外就能聞到香味。北京潭柘寺、頤和園、中科院香山植物園等有栽培。

S011皺葉莢(艹迷),Viburnum rhytidophyllum
又名枇杷葉莢(艹迷)、山枇杷,落葉灌木,忍冬科。葉對生,多皺,葉脈清晰。聚傘花序。花白色或者淡黃色,花冠5裂,雄蕊5,花絲較長,伸出花冠,花葯黃色。

S012天目瓊花,Viburnum sargentii
又名雞樹條莢(艹迷)、薩氏莢(艹迷),落葉灌木,忍冬科。葉常3裂。聚傘花序組成復傘形花序,邊緣具不育花,淡黃色。核果,紅色。秋季葉火紅,可觀葉和觀果。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S013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落葉灌木,芸香科。奇數羽狀復葉。有皮刺,木質堅硬。聚傘狀圓錐花序。蓇葖果,球形,熟時紅色。莖葉及果皮有香氣,可作香料。春季花椒芽可淹制、油炸而食用。華北地區有一道家常菜叫油炸花椒芽,春季在北京周邊景區農家均能吃到。花椒樹易成活,全身均可利用,在華北一帶,如果家裡有空地可以試栽一株。

S014柘樹,Cudrania tricuspidata
又名柘桑,落葉喬木,桑科。莖具少量極堅硬的皮刺。葉全緣,雌雄花序均為頭狀。聚花果,球形,肉質,紅色。見於北京潭柘寺、中科院香山植物園等,據說潭柘寺的命名就與柘樹有關。一定要小心此樹堅硬的皮刺,在中科院植物園,我穿著厚底旅遊鞋還曾被重重刺中腳心過,格外疼痛。

S015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又名續骨木、馬尿騷,落葉灌木或喬木,忍冬科。枝具皮孔。莖中空,小時候我們曾用其莖製作「水槍」噴水玩,能噴出20-30米。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7枚。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淡黃色。漿果狀核果,紅色。《本草綱目》記載,可治折傷筯骨。

S016龍牙楤木,Aralia elata
又名刺嫩芽、刺老鴉、鵲不踏,落葉小喬木,五加科。葉互生,大型,2-3回羽狀復葉。葉柄、葉軸和小葉軸均有刺。春季嫩芽生於枝頂,為東北著名野菜之一,可用鹽淹漬。也可用開水焯後炒食、裹面油炸。可活血、袪風、補腎益精。
我大約從六七歲開始隨母親到山上采山菜,記得刺嫩芽屬於最好的山菜,其次是大葉芹、槍頭菜等,但刺嫩芽最不容易採下來,弄不好會被莖上的老刺刺著。有一次自己上山,遇到好大一片刺嫩芽,帶有小筐裝不下,最後想了個辦法,把褲子脫下來,用山核桃樹皮扎住口,兩只褲腿裝滿後杠在肩上,路上不斷休息,總算運到了家。後來每年我都到那一帶采刺嫩芽,從不落空。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園中能夠見到幾株,中國科學院香山植物園中也有。另外我曾在陝西華山見到野生的。

S017桑,Morus alba
又名家桑、白桑,落葉喬木,桑科。單葉互生,葉緣鋸齒的先端不具刺芒尖(依此可與蒙桑區分)。雌雄花均柔荑花序。聚花果稱桑椹,成熟時黑色或白色,可食。食用部分其實是肉質化的花被(萼片)。葉可養蠶。民間有一種說法:「前不栽桑,後不栽柳。」其實是忌諱「喪」字(諧音),這根本沒有道理。在北京,房山區周口店、昌平區虎峪均有大片野生桑樹,每年6-7月份,到哪裡可以吃個夠。

S018紫藤,Wisteria sinensis
木質藤本,豆科。奇數羽狀復葉,互相。小葉7-13。花冠紫色。莢果,種子狀若圍棋中的黑棋子。莖右手性(按數理科學中手性的定義),即呈現右手螺旋向上生長。為優質綠化用樹,中山公園、北京大學校園等均有栽培。區別於多花紫藤(見於新街口科影廠院內、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葯用植物園)主要有兩點:(1)多花紫藤莖左手性;(2)多花紫藤小葉更多些,堇青色。
許多植物園不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紫藤屬植物,看了這里的說明,但願我們大家都能嚴格區分開。提一個小問題:是不是同科同屬植物,均有相同的手性?答案是:通常如此,但有例外,如薯蕷科薯蕷屬植物兩種手性均有?

S019多花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
木質藤本,豆科。纏繞莖呈現左手性(按數理學科的定義)。奇數羽狀復葉。總狀花序,下垂,花堇青色,較紫藤(W. sinensis)的花稍稀疏。花序較長,上下近均勻,往往根部已經敗落,前端(朝下的一端)還沒有完全開完。通過花、莖纏繞方式及小葉個數等,可以與紫藤區分開來。對照紫藤XX。在北京,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園中、北京市植物園中均可見到。

S020衛矛,Euonymus alatus
又名三棱茶、鬼箭,落葉灌木,衛矛科。枝具木栓質翅。葉對生。花黃綠色,花萼4,花瓣4。蒴果,紫紅色。秋季著名觀葉植物,顏色火紅,非常好看。東北、華北、華東、北美均有分布。嫩葉可製作山茶。
1998年訪美時,我們在所租的房屋前面有一個停車場,周圍栽種了許多衛矛,深秋時節葉子像血一樣紅。隨著天變冷,紅葉一點一點掉落,整個過程能夠持續一個多月。北京昌平虎峪、延慶松山、門頭溝百花山均有分布。北大哲學系四院也種了一株,但長得較緩慢,也許是水土不服。

S021山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又名小皂莢,落葉喬木,豆科。樹干與老幹上略有扁刺。偶數羽狀復葉,3-4枚叢生,小葉10-22枚。莢果,帶狀。與皂莢的主要區別在於樹幹上刺較少,豆莢不平直。對照皂莢XX。在北京大學未名湖北岸,有數株較大的山皂莢樹。

S022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落葉喬木,豆科。偶數羽狀復葉。枝刺粗壯,分枝,柱狀圓錐形。莢果,挺直,長20-30厘米。對照山皂莢XX。

S023國槐,Sophora japonica
又名槐,落葉喬木,豆科。奇數羽狀復葉。圓錐花序,花黃白色。莢果,念珠狀。果皮肉質不裂。從果的形狀易與洋槐區分。這種植物極常見,北京大學南大門進去,馬路兩側行道樹便是。我也曾在美國堪薩斯城見過此植物。對照洋槐,參見XX頁。

S024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又名刺槐,落葉喬木,豆科。小枝葉柄基部有2個托葉刺。奇數羽狀復葉。總狀花序,下垂。花冠白色或者紫紅色,長10-20厘米,芳香。莢果,條帶狀。原產於美國東部,我國普遍栽種。但我在多處發現,成片的洋槐林長到一定年頭(直徑約20厘米),便集體從樹梢開始死亡,如北京百望山後山和保定望龍湖附近的洋槐林,原因還不清楚。對照國槐,參見XX頁。

S025檉柳,Tamarix chinensis
又名檜檉柳、山川柳、西河柳,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檉柳科。檉音讀作「成」。葉披針形,鱗片狀。總狀花序,花小,花瓣5,粉紅色或白色。蒴果。原生於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地,常生於鹽鹼土上,可固沙,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植物。

S026蕤核,Prinsepia uniflora
落葉灌木,薔薇科。生長在陝西、山西等地。在陝西延安,當地人稱之「馬茹」、「茹茹」,名字十分動聽。有枝刺,果實非常好看,外被有蠟粉。本頁照片2002年7月11日攝於延安革命聖地楊家嶺的山坡上。樣子很像東北野生的扁核木(當地人叫扁擔核子),兩者同科同屬。兩者的區別在於蕤核外形更圓一些;扁核木嘗起來味道更酸一些。對照扁核木XX。

S027扁核木,Prinsepia sinensis
薔薇科。落葉灌木,枝具刺,葉互生。核果扁球形,核扁而堅硬,核表面有突起。果肉酸甜可食。東北常見,當地人稱「扁袋骨子」,北京有栽培。與蕤核同科同屬。
小時候,我家(在通化四道江壩壕的板廟溝)房子旁的一條山路邊有一大片扁核木,秋天樹葉差不多已經掉盡,紅黃色的累累果實成排掛滿細細的枝條,那風景確實好看。近幾年也偶爾見到一些扁核木,但均不成規模,看起來一般般。對照蕤核XX。

S028醉魚草,Buddleja lindleyana
灌木,馬錢科。高1-2米,葉對生。樣子與互葉醉魚草相似,但葉明顯不同,後者的葉互生。花序穗狀,長達20厘米,頂生,開花時能吸引大批蝴蝶和蜜蜂。分布於江蘇、浙江等地,北京多處有引種,但《北京植物志》沒有收錄。對照互葉醉魚草XX。

S029互葉醉魚草,Buddleja alternifolia
灌木,馬錢科。高達3米。枝弱,葉互生,披針形。圓錐花序,簇生於細枝中間。與醉魚草
明顯區別是葉著生方式不同,醉魚草的葉是對生的;花序的位置不同,醉魚草的花序是頂生的。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香山植物園有幾株。對照醉魚草XX。

S030梣葉槭,Acer negundo
又名復葉槭,落葉喬木,槭樹科。小枝綠色,羽狀復葉,小葉3-7。雄花聚傘狀花序,雌花總狀花序,下垂。花絲細長,花葯紫紅色。翅果。原產於北美,我國東北、華北廣泛栽培。小的時候,曾把其翅果成把地摘下,拋向天空,看著翅果旋轉著下落。

S031平基槭,Acer truncatum
又名元寶槭,落葉喬木,槭樹科。葉對生,掌狀5深裂。花黃綠色,萼片5,花瓣5。春季樹干可採集楓糖漿。優質綠化樹種,秋季可觀葉。種子盟發能力很強,容易繁殖。但不知為什麼,中國很少以同屬植物為行道樹的,而在美國和加拿大,多以此屬植物為行道樹,秋天非常漂亮。

S032 雞爪槭,Acer palmatum
落葉小喬木,槭樹科。小枝紫色或淡紫色。葉近圓形,7-9掌狀深裂,裂片先端銳尖,邊緣有重鋸齒。產於東北、華北,江蘇、浙江等地。

S033三花槭,Acer triflorum
又名擰勁槭,落葉喬木,槭樹科。高10餘米。樹皮褐色,有薄片脫落。幼枝有疏柔毛,老枝紫褐色。復葉,小3小葉組成,紙質,邊緣有鈍齒。木材堅硬。分布於東北,北京植物園有栽種。

S034花楸樹
又名馬加木、百花花楸,落葉小喬木,薔薇科。奇數羽狀復葉,小葉4-8對。復傘房花序生於枝端。果實近球形,橙色或紅色。產於俄羅斯、中國東北和華北等地。北京見於懷柔喇叭溝門和門頭溝百花山。有一次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旅遊,我們下塌的旅館門口所用的行道樹就是花楸樹,當時是8月份,橙色的果實格外吸引人。也許我國北方的城市街道可以考慮採用它來做一種行道樹。

S035番木瓜,Carica papaya
又名木瓜,軟木質小喬木,番木瓜科。莖一般不分枝。葉大,生莖頂,7-9深裂。漿果,矩圓形,長達30厘米,著名熱帶水果,可直接食用或者榨汁。果肉可提取木瓜素,助消化。果肉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原產美洲熱帶,我們南方廣泛栽培。這里的圖片攝於越南和南寧。注意,薔薇科中的一種植物的果實有時也稱「木瓜」,兩者完全不同。
我原來以為番木瓜是非常珍貴的水果,產量不高,但在雲南和越南旅遊時發現,每株小樹上就能結幾十個、幾百個果子,而且可以不斷地結果子,才知道北方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對的。

S036銀杏,Ginkgo biloba
又名公孫樹、白果,落葉喬木,裸子植物,銀杏科。葉片扇形,有長柄。雌雄異株。種子核果狀,橢圓形至近球形。外種皮肉質,有白粉,熟時黃色。中種皮骨質。內種皮膜質。胚乳豐富,加工後可食,稱白果。種仁及葉可入葯。我國白果產量每年在8000-10000噸。銀杏可稱作「活化石」,我國特產,堪稱「國樹」,在國際范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國有許多千年以上樹齡的銀杏樹,其中山東莒縣浮來山定林寺有一株3000歲的古銀杏。《中國植物志》和《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各卷的封面均採用了銀杏圖案。

S037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落葉灌木,豆科。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全緣,9-25枚。密集穗形總狀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莢果,月牙形,上面有瘤狀腺體。當年生枝條細長,常用來編筐等,通常每年秋季割去當年生枝條。生長力強,保持水土、固沙的優良植物。原產於美國,東北、華北多有栽培。種子極多,一般用種子繁殖。
我小的時候曾用它的當年生枝條編過「土籃」,雖然技術不算好,但那籃子盛土或者其他東西是沒問題的。

S038旱榆,Ulmus glaucescens
又名灰榆、黃青榆,落葉喬木,榆科。一年生枝紅褐色,無毛。葉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鈍鋸齒,側脈8-12對。北京大學靜園草坪北端有幾株。

S039大果榆,Ulums lamellose
又名黃榆、山榆、毛榆,落葉喬木,榆科。枝常具木栓質翅。翅果長2.5-3.5厘米,兩片和邊緣被毛。分布於東北、華北、陝北。細枝條可編筐;幼果可食。

S040懸鈴木,Platanus acerifolia
又名法國梧桐、二球懸鈴木,落葉喬木,懸鈴木科。株高20米,樹上光滑,片狀剝落。葉闊卵形,3-5裂,秋葉有強烈氣味。果枝有球形果序,通常2個,也有1個或2個以上,下垂。據我觀察,南京、上海、大連、上海、北京等經常用作行道樹,一些城市小區也不斷栽種,清華、北大、語言學院校園也有許多,似有過濫之嫌。以北京為例,應當多考慮把當地野生樹種馴化作為行道樹來栽培,以豐富城市景觀,苦木、平基槭、花楸、山核桃楸、甘肅山楂、野酸棗、暴馬丁香、柿樹等等,都可以在考慮之中。當然,側柏和銀杏等優質並有深遠文化內涵的樹種,應當永遠保留。

S041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
又名華北珍珠梅,灌木,薔薇科。株高2米左右。奇數羽狀復葉,小葉披針形,全緣。大型圓錐花序,花白色。叢生,公園、庭院常栽培。作用綠化,有一個缺點,長幾年後易老化,老枝應當剪除。

S042白鵑梅,Exochorda racemosa
又名金瓜果,灌木,薔薇科。總狀花序,6-10朵。花瓣5,白色,倒卵形。蒴果,具5棱脊。原產於河南、陝西、江蘇等地。我在陝西華山山頂上見過野生種。北京市植物園和中科院香山植物園均有栽培。

S043紅花錦雞兒,Caragana rosea
又名金雀兒,灌木,豆科。小枝有棱。托葉宿存,硬化成針刺。小葉4枚,假掌狀排列。花冠黃色或者淡紅色,龍骨瓣凋謝變為紫紅色。莢果,圓柱形,先端尖。

S044朱槿,Hibiscus rosea-sinensis
又名扶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錦葵科。葉闊卵形或者狹卵形,不分裂。花單生葉腋。副萼6-7,線形,綠色。萼5裂。花冠鍾狀,紅色,直徑7.5厘米,花瓣5。雄蕊柱超出花冠,花柱5裂,柱頭呈頭狀。蒴果。原產我國南方,為馬來西亞和斐濟國花。

S045木槿,Hibiscus syriacus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錦葵科。花單生,顏色通常為粉紅、紅、白等。單瓣或重瓣。副萼6-7,線形。雄蕊柱不甚超出花冠。蒴果,長圓形,具毛,鈍頭。原產我國中部,適應性強,各地均有栽培。花可食用,我曾用它做過湯,味道還不錯。

S046梧桐,Firmiana simplex
又名青桐,落葉喬木,梧桐科。樹皮光滑,灰綠色。葉掌狀,3-5裂,基心形。圓錐花序頂生,花黃綠色。蓇葖果,葉狀,種子球形,著生於心皮基部的邊緣上。可作行道樹,不耐寒。北京一些公園有栽培。

S047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又名山核桃、楸子,胡桃科。樹皮光滑,老時淺裂。奇數羽狀復葉,小葉9-17枚,小葉與葉柄具毛。雌雄同株。大型核果(實為假核果),內果皮(核殼)硬骨質,種子腦狀。果實略尖,比核桃略小。在東北農村,人們常從春季幼枝取皮,晾乾,當細繩用(用時需要用水泡,再撕成細條),用來為捆綁黃瓜、西紅柿苗。種仁黃色,可食,味道好於華北的家核桃仁。在東北、華北野生分布極廣。其中北京昌平十三陵碓臼峪的雙龍山一帶分布極廣,但山核桃長得稍小。木材平直,可製作傢俱、滑雪板等。對照核桃XX。

S048核桃,Juglans regia
又名家核桃,落葉喬木,胡桃科。奇數羽狀復葉,無毛,小葉5-11枚。雄性柔荑花序,雌性穗狀花序。核桃仁營養價值頗高。果實近圓形,比山核桃略大。在華北一帶廣泛栽培。對照胡桃楸XX。

S049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
又名麻柳,落葉喬木,胡桃科。羽狀復葉,多數為奇數。葉軸具翅。柔荑花序。果長橢圓形,具翅。果序下垂呈總狀。北京市植物園黃葉村(相傳為《紅樓夢》作者之一曹雪芹的故居所在地)有大量種植。另外,我在西安植物園也見過。

S050梅,Prunus mume
又名干枝梅,薔薇科。著名觀賞植物,我國十大名花之首。品種繁多。歷代詠梅詩極多,北宋詩人林逋,隱居孤山,種梅養鶴,無子無妻子,人稱「妻梅子鶴」,他在《山園小梅》中寫道:「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古杭紅梅記》中曾引一首劉元載妻詩《早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憑丈高樓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闌干。」末兩句說,梅花宜雅不宜俗。麻九疇有《紅梅》詩:「一種冰魂物已尤,朱唇點綴更風流。歲寒未許東風管,淡抹濃妝得自由。」 其中「冰魂」指梅花,「朱唇」指紅梅花瓣。

S051榆葉梅,Prunus triloba
落葉灌木,薔薇科。單瓣5,粉紅色。北京有野生。各地有栽培,但通常是其重瓣變種。華北一帶街心公園和城市小區多栽培此植物,每年均修剪。所結果實外表類似小桃子,但不能食用。對照重瓣榆葉梅XX。

S052重瓣榆葉梅,Prunus triloba f.Plena
落葉灌木,薔薇科。葉與毛櫻桃葉相似。公園與城市小區多種植,多種重瓣變種。在北方的春天,緊接著迎春、連翹、玉蘭而開放。對照梅XX與毛櫻桃XX。

S053毛櫻桃,Prunus tomentosa
落葉灌木,薔薇科。產於東北、華北、西北均有野生。花瓣5個,白色。「落英繽紛」可用來極好地描寫大片毛櫻桃的花瓣隨風而落的場面。子房密被短柔毛。核果,近球形。果食鮮食,果肉雖不及市場上出售進口大櫻桃,卻也別有風味。北京海淀金山、櫻桃溝有大量野生。對照榆葉梅XX,梅XX,櫻桃XX,日本櫻花XX。

S054日本櫻花,Prunus yedoensis
落葉喬木,薔薇科。株高可達14米。原生日本。品種很多。花5-6朵成總狀花序。花梗較長,達2厘米。萼筒被柔毛。賞櫻在日本是一文化盛事。北京玉淵潭有大片栽種,頤和園也有幾株,每年我都要去觀看。風吹櫻落是一種特別的場景,不可不看。對照毛櫻桃XX,櫻桃XX。

S055櫻桃,Prunus pseudocerasus
落葉喬木,薔薇科。株高達8米。北京等地有栽種。花3-6朵成總狀花序,先葉開放。花梗長1.5厘米。子房無毛。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約1厘米。對照毛櫻桃XX,日本櫻花XX。

S056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
又名紅葉李,落葉小喬木,薔薇科。花梗長1.5厘米,一般不結實。作為觀葉植物,已有泛濫之勢。不過,我個人認為此植物實在不值得推廣,它既不結實,葉也不夠美觀,只是開花時稍有觀賞性。對照山杏XX。

S057垂柳,Salix babylonica
落葉喬木,楊柳科。枝細長並下垂。葉條狀披針形。通常用作風景樹行道樹。有詩雲:「落霞反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宋代詞人周紫芝《踏莎行》詞曰:「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其中「游絲」指細長的柳枝。「飛絮」指柳絮。「閣定」,靜止不動。據文獻,柳葉有毒,但在農村有道菜涼拌柳芽,吃起來也不錯,可能是在加工過程中去掉了一些毒素。

S058連翹,Forsythia suspense
又名黃壽丹,小灌木,木犀科。葉對生或三輪生。小枝中空。花瓣4,花先於葉開放。春季緊接著迎春開放。蒴果,果皮可入葯,有清熱消腫之效。

S059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is
又名山萸肉,落葉灌木或喬木,山茱萸科。單葉對生。花小,開葉開放。花萼裂片4,花瓣4。核果,長橢球形,熟時紅色。

S060四照花,Cornus kousa var. chinensis
又名山荔枝,落葉小喬木,山茱萸科。葉對生,頭狀花序近球形。具4個白色花瓣狀總苞片。花瓣4,黃色。果序球形,熟時紫紅色,可生食。

S061北美鵝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落葉大喬木,木蘭科。葉先端截形。單花頂生。萼片3,淡綠色。花瓣6,金黃色。翅果。優質綠化樹種,此屬僅剩下兩種,一種在北美一種在中國。兩者的外在區別僅在於葉的不同,北美鵝掌楸葉在每側多出一兩個小裂片。對照鵝掌楸(馬褂木)XX。

S062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又名馬褂木,木蘭科。葉先端截形,整體呈鏟狀。與北美鵝掌楸的區別在於兩側圓滑,缺少一個或者兩個小的裂片。北京市植物園兩種鵝掌楸都有種植。在中國,現在最常見的是中美兩個種的雜交種。對照北美鵝掌楸XX。

S063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
又名銀柳,落葉小喬木,胡頹子科。幼枝及葉被白色鱗片。葉似柳葉。花銀白色,芳香。核果,似棗,長圓形。果實甘甜可食。我曾在山西大同的一個寺院中觀賞並品嘗過沙棗。

S064新疆楊,Populus alba
落葉喬木,楊柳科。側枝一律向上伸展,樹皮光滑。長枝上的葉3-7深裂,上面光滑,下面密生白色絨毛。在北京,京昌高速路旁沙河北段,中科院香山植物園中,均有栽種。

S065毛白楊,Populus tomentosa
落葉喬木,楊柳科。幼樹皮灰白色,老樹皮褐色,縱裂。長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基部葉稍心形。雌雄異株,柔荑花序。雄花序10-20厘米,苞片三角狀,先端撕裂。在北京廣泛栽培。

S066黃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又名黃波蘿、黃柏,落葉喬木,芸香科。樹皮厚,木栓層發達。內皮黃色。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5-13。漿果狀核果,徑約1厘米,成熟時黑色。木材花紋美麗,可做傢俱,樹皮為重要葯材,這也是它經常被盜伐的原因。

S067山刺玫,Rosa davurica
又名刺玫果,落葉灌木,薔薇科。高1米左右。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5-7。萼片5,宿存。花瓣5,粉紅到深紅,有香氣。果球形或卵球形。花淹制後做餡,而製成美味食品。果富含維生素C。對照月季XX,玫瑰XX。

㈣ 一種風景樹,結出的果實像山楂,這是什麼樹

沒有圖片,按照果實的特徵描述,果實像山楂,應該是~~紅寶石海棠。紅寶石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植物~海棠的一種,為賞花綠化用的樹種。

㈤ 土家族的吊腳樓的特點 完整點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依山的吊角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卧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從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當蓋頂的,現在,鄂西的吊腳樓多用泥瓦鋪蓋。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備齊木料,土家人稱「伐青山」,一般選椿樹或紫樹,椿、紫因諧音「春」、「子」而吉祥,意為春常大,子孫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稱為「架大碼」,在樑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堅柱」,主人選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堅柱之後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台木欄。 土家人還在屋前屋後栽花種草,各種果樹,但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吊腳樓的形式多種多樣,其類型有以下幾種:
單吊式,這是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有人稱之為"一頭吊"或"鑰匙頭"。它的特點是,只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相撐。雙吊式,又稱為"雙頭吊"或"撮箕口",它是單吊式的發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單吊式和雙吊式並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經濟條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單吊式和雙吊式常常共處一地。
四合水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樓部分的上部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為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
二屋吊式,這種形式是在單吊和雙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一般吊腳樓上再加一層。單吊雙吊均適用。平地起吊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也是在單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吊、雙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徵是,建在平壩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腳,卻偏偏將廂房抬起,用木柱支撐。支撐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齊,使廂房高於正屋。
【特點】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人還在屋前屋後栽花種草,各種果樹,但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
【結構】 依山的吊角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卧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有的吊腳樓為三層建築,除了屋頂蓋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鑿眼,柱與柱之間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連在一起,盡管不用一個鐵釘也十分堅固。房子四周還有吊樓,樓檐翹角上翻如展翼欲飛。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開槽密鑲,講究的里里外外都塗上桐油又干凈又亮堂。
底層不宜住人,是用來飼養家禽,放置農具和重物的。
第二層是飲食起居的地方,內設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內。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裡設有火塘,一家人就圍著火塘吃飯,這里寬敞方便。由於有窗,所以明亮,光線充足通風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側有一道與其相連的寬寬的走廊,廊外設有半人高的欄桿,內有一大排長凳,家人常居於此休息,節日期間媽媽也是在此打扮女兒。
第三層透風乾燥,十分寬敞,除作居室外,還隔出小間用作儲糧和存物。
吊腳樓是分布在鄂、渝、湘、黔交匯山區土家族的獨特建築形式,它是結合當地山多嶺陡、木多土少、潮濕多雨、夏熱冬冷等生態特點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態適應性特徵的傳統山地建築,它同時也是土家族民風民俗、藝術審美等多種文化取向的具體實物載體。深藏於鄂西恩施州宣恩縣大山中
以鄂西彭家寨的吊腳樓群為例,在建築實地測繪基礎上,從建築選址、空間布局、建造技術、文化傳承等角度對土家族吊腳樓這一獨特而優美的傳統建築形式進行描述。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湘西、鄂西、貴州地區的吊角樓也很多。吊角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角樓屬於干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角樓為半干欄式建築。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從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蓋頂的,現在,鄂西的吊角樓多用泥瓦鋪蓋。吊腳樓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備齊木料,土家人稱「伐青山」,一般選椿樹或紫樹,椿、紫因諧音「春」、「子」而吉祥,意為春常大,子孫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稱為「架大碼」,在樑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圖、荷花蓮籽等圖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樑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豎柱」,主人選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樑前要祭梁,然後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豎柱之後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富裕人家還要在屋頂上裝飾向天飛檐,在廊洞下雕龍畫鳳,裝飾陽台木欄。

特點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結構

依山的吊角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上層通風、乾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後面作卧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有的吊腳樓為三層建築,除了屋頂蓋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鑿眼,柱與柱之間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連在一起,盡管不用一個鐵釘也十分堅固。房子四周還有吊樓,樓檐翹角上翻如展翼欲飛。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開槽密鑲,講究的里里外外都塗上桐油又干凈又亮堂。
底層不宜住人,是用來飼養家禽,放置農具和重物的。
第二層是飲食起居的地方,內設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內。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裡設有火塘,一家人就圍著火塘吃飯,這里寬敞方便。由於有窗,所以明亮,光線充足通風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側有一道與其相連的寬寬的走廊,廊外設有半人高的欄桿,內有一大排長凳,家人常居於此休息,節日期間媽媽也是在此打扮女兒。
第三層透風乾燥,十分寬敞,除作居室外,還隔出小間用作儲糧和存物。

形式

吊腳樓的形式多種多樣,其類型有以下幾種:

單吊式

這是最普遍的一種形式,有人稱之為"一頭吊"或"鑰匙頭"。它的特點是,只正屋一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相撐。

雙吊式

又稱為"雙頭吊"或"撮箕口",它是單吊式的發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單吊式和雙吊式並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經濟條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單吊式和雙吊式常常共處一地。

四合水式

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樓部分的上部連成一體,形成一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為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

二屋吊式

這種形式是在單吊和雙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在一般吊腳樓上再加一層。單吊雙吊均適用。平地起吊式,這種形式的吊腳樓也是在單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吊、雙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徵是,建在平壩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腳,卻偏偏將廂房抬起,用木柱支撐。支撐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齊,使廂房高於正屋。

傳說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鄂西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遍地都是。土家先人們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獸襲擊。人們為了安全就燒起樹蔸子火,裡面埋起竹子節節,火光和爆竹聲嚇走了來襲擊的野獸,但還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脅。後來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小夥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再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傳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們都按照這個辦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後來,這種「空中住房」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吊腳樓。

文化內涵

吊腳樓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築注重龍脈,依勢而建和人神共處的神化現象外,還有著十分突出的空間宇宙化觀念。土家族的吊腳樓不僅單方面處於宇宙自然的懷抱中,宇宙也同時處於宇宙自然的懷抱之中。這種容納宇宙的空間觀念在土家族上樑儀式歌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上一步,望寶梁,一輪太極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兩旁,日月成雙永世享……」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著宇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土家族吊腳樓在其主觀上與宇宙變得更接近,更親密,從而使房屋、人與宇宙渾然一體,密不可分。

苗族吊腳樓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築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築形式。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築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
吊腳樓的形成有歷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據建築學家說,苗族吊腳樓是干欄式建築在山地條件下富有特色的創造,屬於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欄式樓房。從歷史來看,苗族的建築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團肇始於環太湖地區,他們參與了環太湖地區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創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發現證實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欄式建築。
這些充滿了苗族藝術意象的吊腳木樓,給苗族人民艱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恆的生命激情。
修建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保坎。建房時,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吊腳樓採用穿斗式結構,每排房柱5 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路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徵祖先靈魂的聖樹。
按傳統,祖宗聖靈的神龕要設在二樓的中柱腳。苗族人民認為在吊腳樓里有祖先的聖靈日夜庇蔭,闔家方能興旺發達,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樓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裝。每間的窗欞子用木條拼成形狀不同的圖案。各間的房門均為獨扇,惟有堂屋大門為兩扇。富裕人家還在大門上刻有龍鳳浮雕。大門上方,兩頭安裝有兩個門當木雕,門當的另一頭成牛角,俗稱「射門錘」。
大多數吊腳樓在二樓地基外架上懸空的走廊,作為進大門的通道。堂屋外的懸空走廊,安裝有獨特的s形曲欄靠椅,苗語叫「嘎息」(ghab xil),民間有一美稱叫「美人靠」,這是因為姑娘們常在此挑花刺綉,向外展示風姿而得名。其實「嘎息」還用作一家人勞累過後休閑小憩、納涼觀景、講述傳承苗族神話和遷徙歷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涼台。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板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聖靈的神龕。神聖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卧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卧室。廚房安置在偏廈里。建築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聖靈神龕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聖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築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侗族吊腳樓

吊腳樓是一種極富侗族特色的住宅建築。 山居侗族的住宅多為外廊式二三層小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樓上前半部光線充足,是一家休息或手工勞動之所;後半部為室,其中設有 「火塘」,這是「祖宗」之位,也是取暖、炊飯的。第三層樓上設卧房。一般一家一棟,也有的村寨,如廣西三江縣的苗江、八江、林溪一帶,多聚族而居,將同一房族的房子連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喜慶佳節,聚集於此,設宴接待賓客。平壩侗族,如天柱、新晃、榕江縣的連江一帶,大都是兩層樓房,樓下住人,樓上存放糧食雜物。堂屋中設有「神龕」,兩側為卧室、廚房,豬牛圈都在屋側房後。
湖南省通道侗族的住房,仍保留了百越民族「干闌」式建築的特色,多為三屋以上的干闌式木樓,底層為豬牛等養牲雜屋,樓上住人,木樓都有走廊伸出,並裝飾有欄桿,欄桿邊備有固定式長凳供人休息,俗稱「吊腳樓」。這種木樓,有高達五六層的,結構謹嚴,不許用一顆釘子,全系卯榫嵌合,顯示了侗族建築工藝的高超。
室內布局,二層樓有火塘,是做飯和待客的場所。他們還保留了越人"坐皆蹲居"的古俗,飲食用矮腳幾案。坐的是原始木凳,很難找到高腳桌椅。做飯時柴火要由西方放進。因為傳說西方是侗族發源的地方,火種是祖先從西方帶來的。 侗族是個愛美的民族,喜歡把環境打扮得十分美麗,如房屋的柱頭,喜把它雕成竹子的形式,木樓喜配上走廊和雕花欄干。寨里的水井,喜用雕花的青石板砌個小屋蓋起來,井內還要放些紅、白、黑相間的花魚。寨前寨後都有古樹遮蔭。就連寨里的道路也以青石或卵石鋪砌時,人們總是把它砌成各種圖案,十分美觀,故稱「花街」。所以,進入侗鄉,使人有如進入畫廊之中。

土家族吊腳樓

吊腳樓建築是土家人民智慧的體現。
土家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差瓦,只許益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準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歸流」後才興蓋瓦。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據地形,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跨峽過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畫棟,檐角高翹,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的詩畫之意境。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正房有長三間、長五間、長七間之分。大、中戶人家多為長五間或長七間,小戶人家一般為長三間,其結構有3柱 2瓜、5柱4瓜、7柱6瓜。 中間的 l 間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賓客和辦理婚喪事用的。堂屋兩邊的左右間 是「人住間」,各以中柱為界分前後兩小間,前小間作火房,有 2 眼或 3 眼灶,灶前安有火鋪,火鋪與灶之間是 3 尺見方的火坑,周圍用 3至5 寸的青石板圍著,火坑中間架「三腳」,作煮飯、炒菜時架鼎罐、鍋子用。火坑上面 1 人高處,是從樓上吊下的木炕架,供烘臘肉和炕豆腐乾等食物。後小 間作卧室,卧室為防潮都有地樓板,父母住大里頭 (左邊 ), 兒媳住小里頭 ( 右邊 ) .兄弟分家,兄長住大里頭,小弟住小里頭,父母住堂屋神龕後面的「搶兜房」。
不論大小房屋都有天樓,天樓分板樓、條樓兩類。在卧房上面是板樓,用木板鋪的樓板,放各種物件和裝糧食的櫃子,也可安排卧房;在火房上面是條樓,用竹條鋪成有間隙的條樓,專放包穀棒子、瓜類,由火房燃火產生的煙 可通過間隙順利排出。正房前面左右起廂房的吊腳樓,樓後建豬欄、廁所。建吊腳木樓講究亮腳 ( 即柱子要直要長 ) ,屋頂上講究飛檐走角。吊腳樓往往為三層,樓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樓堆放糧食、農具等,上樓為姑娘樓,是土家姑娘綉花、剪紙、績麻、做鞋、讀書寫字的地方。中樓、上樓外有繞樓的木欄走廊, 用來觀來晾曬衣物等,在收獲季節,常將玉米棒子穿成長串、或將從地里扯來的黃豆、花生等捆綁扎把吊在走廊上涼曬。為了防止盜賊,房屋四周用石頭、泥土砌成圍牆。正房前面是院壩,院壩外面左側接圍牆有個八字朝門,房屋周圍大都種竹子、果樹和風景樹。 但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
土家吊腳樓窗花雕刻藝術是衡量建築工藝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有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膩,內涵豐富多彩。有的象徵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現農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孫、有的記錄風情。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歌舞競技、神話傳說,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印江現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帶的土家吊腳樓。
到了張家界,誰都想看看土家吊腳樓。土家族愛群居,住吊腳樓。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色古香。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篁,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屋,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康之家以三柱四棋為正屋,殷實人家有五柱八棋,還有七柱十二棋和「四合天井」的大院。兩邊配有廂房或轉角樓,有正屋配單轉角樓和正屋配雙轉角樓。正屋中間叫堂屋,正上方板壁上安有神龕,是祭祀祖先、宴請賓客之所。堂屋兩邊的左右房叫人間,人間又以中柱為界,分成兩間。後面一間卧房住人,前面一間叫火堂。火堂中有一火炕,內架三腳架,作煮飯、炒菜、熱水之用,是一家吃飯、取暖、休息之所,客人來了也坐在火炕邊。火炕上吊一個木架,供炕臘肉或烘烤實物之用。
由於歷代朝廷對土家族實行屯兵鎮壓政策,把土家人趕進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條件十分惡劣,《舊唐書》說:「土氣多瘴癘,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並樓居,登梯而上,是為干欄。」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懸崖陡坡上修吊腳樓。
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蓋瓦,只許蓋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準蓋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後才興蓋瓦。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據地形,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跨峽過澗吊,富足人家雕梁畫棟,檐角高翹,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的詩畫之意境。著名土家族詩人汪承棟寫道:
奇山秀水妙寰球, 酒寨歌鄉美盡收。
吊腳樓上枕一夜, 十年作夢也風流。
現在,如果想觀看張家界土家吊腳樓和民俗風情表演的話,最佳去處是土家博物館——土家風情園和秀華山館。

瑤族吊腳樓

在南嶺深處,處處都可以看到這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藍天碧水之間,群山掩映之中,一座座別致的木樓依山勢而居,在陡峭的山地營造出一塊平坦的人類生息空間。這就是瑤族民居吊腳樓。
瑤族是一個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與自然和諧而居的吊腳樓。瑤族人多居住在山區,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於是他們便選擇坡度較為平緩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據山勢用長短不一的杉木柱頭支撐,架木鋪板,與挖平的屋場地合為一個平坦的整體,再在此整體上建房。山區氣候潮濕多雨而且炎熱,為了通風避潮和防止野獸。
這些吊腳樓,以分散的、朦朧的、隱蔽的方式呈現在你的面前,像一曲淡雅美妙的音樂,像憨厚純朴的瑤家漢子,像恬靜害羞的瑤家女兒,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以和諧統一、渾然一體的內涵之美感染著人們。
記得19世紀的美學家、藝術家們都曾不約而同地把建築叫做「凝固的音樂」。如果把我國源遠流長的各種人文景觀視為豐富磅礴的交響樂,那麼我想,這瑤家吊腳樓便是植根於南嶺山脈中,橫亘千古、隱蓄已久的千古絕唱。它深沉凝重地吟唱牧歌、月光曲、搖籃曲,淡淡的旋律背後,蘊蓄著力度極強的動聽故事,所以它千年流唱,屹立不衰。
難怪,古今那麼多文人墨客、專家學者,跋山涉水、樂此不疲地紛紛來探訪吊腳樓,並為之留下了無數詩畫、美文和音樂。生於斯長於斯的瑤族畫家王孟義,一生與吊腳樓結下了不解情緣。他筆下的吊腳樓靜若處子,美似仙境。讀之似有生命在其中汩汩流動。他的成名作《邊寨》、《霜晨》,吊腳樓在他的畫紙上散發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肯定。我想,畫家興許也是這吊腳樓的知音之一,吊腳樓本身的文化藝術魅力在畫家心中激起了無限的創作激清與潛能,於是他下筆傳神。
當然,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如今新一代瑤民們有了新的追求,他們嚮往城市,走出了大山,融入到現代文明的城鎮居民行列中來了,他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吊腳樓,因此受到冷落。
走進瑤山我常常有感於這樣的景象,在一座座雨後春筍般撥地而起的現代磚瓦小樓之間,總有那麼幾幢破陋的吊腳樓,在斜風秋雨中默默守望,隱有幾分難以支撐的局促和飄搖。於是我的心中就不禁一陣酸苦;須知那一棟木屋就是一道歷史鐫痕,一個往昔的故事啊!你可以想像,當年它定然是一個溫暖的家,家庭成員們相依為命,一代一代,春播秋收,艱苦度日,有多少輝煌或黯淡,平凡或奇特的生命的第一個足跡就烙印在這里了呀。屋內主人即使年老了,也常常回憶起那段艱難而溫馨的生活,渾濁的眼神常常盯著那正在啼哭的生命,皺紋里便漸漸泛出了笑意,那是自己的希望啊。他們是被生活的風風雨雨剝蝕得如歷經滄桑的吊腳樓一樣蒼老了,然而,誰能否定他們那被歲月剝蝕得發黃的創業史呢?誰又能忘記那盛滿淚水和歡樂的搖籃曲呢?那兒是瑤族人民的血脈與靈魂。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祖先們遺留下了許多傳大的建築藝術作品,據有關專家指出,像瑤家吊腳樓這樣的優秀建築,是中華民族傳統建築在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適應性最強、風格非常鮮明的一個建築體系,人們應當對它有所認識。
誠然,吊腳樓的美學價值應是一種歷史的縱深和淵厚,應是古今的接續和延伸,沒有它的存在,就沒有今天瑤族建築的審美思路發展,它留給後人的是人類文明演變的足跡,是永恆的民族精神氣質。

㈥ 想請問在淘寶上可以賣樹這種東西嗎我家有一顆風景樹要賣,

當然可以啊 。淘寶上只要平常街上可以賣的東西 淘寶上就可以賣。

㈦ 南方的風景樹分別有什麼樹啊

南方風景樹以常綠者為主,其中近年以棕櫚科植物應用較多,如棕櫚、蒲葵、棕竹、散尾葵、華盛頓棕、呂宋糖棕、貝葉棕、瓊棕、箬棕、紅棕櫚、藍棕櫚、糖棕、霸王棕、桄榔、美麗針葵、加那利海棗、魚尾葵、大王椰子、油棕、聖誕棕、青棕、三角椰子、美麗直葉櫚、假檳榔、檳榔、亞力山大椰子、酒瓶椰子、棍棒椰子、象鼻棕等。 其他的還有:旅人蕉、露兜樹、團花、楸樹、藍花楹、美國白蠟、燈台樹、珙桐、喜樹、錦葉欖仁、橡皮樹、榕樹、木棉、荔枝、龍眼、紫荊花、刺桐、金合歡、廣玉蘭、菩提樹、麵包樹等。

㈧ 微信用什麼頭像好 風景樹圖片

萌寵 風景 美女 帥哥 卡通都可以啊 隨自己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