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搜索留中鵬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搜索留中鵬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09 00:14:30

⑴ 鵬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鵬字於字書之中,其形始見於《說文》鳳下古文。形構從鳥,表示與鳥類相關;朋聲,像鳳的形貌,也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古文或僅作朋,像鳳的形貌。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或另加鳥的偏旁以表示屬於鳥類,原來的朋遂成為聲符。篆文直承甲文,作從鳳(本為鳳的象形,篆文以形近之故,與鳥形同化)、凡聲。據《說文》的解析,「鳳」的本義指傳說中的鳳凰鳥,「朋」、「鵬」都是鳳的異體字。但是在古代的文獻里,「朋」、「鵬」兩字已經與「鳳」分化,以「朋」為朋黨字,如「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周易‧坤卦》)」、「怨及朋友(《詩經‧小雅‧雨無正》)」;以「鵬」為鵬鳥字,如「有鳥焉,其名為鵬(《莊子‧逍遙游》)」。直至今日,三字仍形異義別。楷書作鵬。規範字作鵬。


⑵ 傳說中的 大鵬長什麼樣(上圖)

[編輯本段]鵬
簡介
鵬,又名「鯤鵬」,「大鵬鳥」,「大鵬金翅鳥」,「迦樓羅鳥」(印度) 傳說中一種奇大無比的鳥類,在中國、印度和西方神話傳說、古代文獻中都有相關記載或相似描述。 Roc,[英][名]巨鳥,大鵬
鵬——中國傳說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大約就是大鵬鳥的別稱:「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這些從一些側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原來,從西昆侖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翅之間耳!
大鵬金翅鳥——古印度神話
古印度神話「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則是中國大鵬鳥的異名同質,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命名為大鵬金翅鳥,它的巨翅展開竟有336萬里;大鵬金翅鳥降生之時,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誤認為它是火天(梵Agni, 巴利名Aggi )而頂禮膜拜;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它在空中飛翔,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煽開海水,成為兩半,龍見這個陣勢,嚇得發抖,就失去知覺,等著被吞食;大鵬金翅鳥於一日之間可吃掉一個龍王及五百個小龍。
《西遊記》中的大鵬
因為莊周與印度神話對鵬的神異巨大描述,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鵬在中國文字中的記述進一步放肆,也進一步擬人化、神異化。 《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只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只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

⑶ 大鵬的外形與特點

大鵬的外形與特點:大鵬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其身肚臍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鷹喙,綠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齒。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頭戴尖頂寶冠,雙發披肩,身披瓔珞天衣,手戴環釧,通身金色。身後兩翅紅色,向外展開,其尾下垂,散開。

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



大鵬的起源:

大鵬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鳥崇拜在印度地區的體現阿拉伯的Roc,中國的大鵬,印第安人的雷鳥等等。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娜迦為食。」迦樓羅每天要吃一條娜迦王及五百條龍。等他臨終時,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在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初篇》中詳細地記錄了迦樓羅為了解除其母的奴隸身份而與龍族打賭,以奪取天界的甘露換來換取母親和自身的自由。最終成功地從天界因陀羅處取得甘露,從而在爭取到自由的同時終身以龍族為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