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民海軍成立73周年之際,會有哪些新裝備亮相
亮相的新裝備有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主戰艦艇裝備,在人民海軍成立的73年以來,他們不斷的推進主戰裝備的建設,發展成為了能夠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到海上強大軍隊。
㈡ 中國海軍建軍日的由來
海軍建軍日是基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建軍日的。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奉中央軍委命令,到達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鄉,建立渡江戰役指揮部,接受國民黨起義投誠艦艇,組建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部隊。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委。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里出現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
1989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批准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
(2)海軍節手機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海軍建軍歷史背景
近代史上兩次鴉片戰爭等外國侵略者都是從海上侵略中國的;由於清政府的腐敗,中國沒有強大的海軍,這也是導致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之一;我們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海空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已成為現代世界軍事發展的潮流,對中國而言,保衛領海和領空,創造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和安全環境,需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和空軍。
基於當時國共兩黨的形勢,國民黨退居台灣後,基於台灣地理與當時的形勢,如果要統一全國,需要海軍作為戰略補充。
在此歷史背景下,中國的人民海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和中華民國海軍起義艦隊的基礎上組建起來。
㈢ 海軍節是哪一天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白馬廟鄉成立,人民海軍從此誕生。
㈣ 4月23日是什麼節日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和中國海軍節。
一,世界讀書日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我國的全民閱讀日。
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 其目的是向大眾推廣閱讀和寫作,以及宣揚跟閱讀關系密切的版權意識。
二,中國海軍節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節,是指中國海軍前身華東軍區海軍成立的紀念日,時間為每年4月23日。中國海軍節是以中國海軍建軍60周年為契機設立的。
(4)海軍節手機圖片擴展閱讀:
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
4月23日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每到這一天,加泰羅尼亞的婦女們就給丈夫或男朋友贈送一本書,男人們則會回贈一枝玫瑰花。
二,中國海軍節的來歷
人民海軍誕生於1949年4月23日, 但令人遺憾的是,到2008年為止,人民海軍卻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軍隊人大代表、海軍裝備部政委王登平建議,將每年的4月23日設為中國海軍節。
王登平代表認為,海洋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世界很多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朝鮮等,都有海軍專有的節日,體現了對海軍發展的重視。
建議成立海軍節,就是要以宣傳中國海洋海島文化、展示海軍建設發展水平的形式,進一步增強國民的海洋國土意識和海洋權益意識,進一步增強海軍全體官兵的使命感和榮譽感,進一步增強國民支持海軍建設的積極性。
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把每年的4月23日設定為海軍節。
㈤ 中國人民海軍成立73周年,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有一些高光時刻,是永遠值得被銘記的。
人民海軍成立73周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彰顯出了我國的實力。
大規模的閱艦式,也讓大家對於中國海軍有了一個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隨著海軍的日益強大,海軍的戰略定位也完成了一次轉變,將會以更加積極的狀態走出去,海上力量走出去這是必然的。
這一次的表演大會有非常多豐富的交流活動,也是讓大家有更多的遐想空間,萬分期待。
㈥ 聖彼得堡舉行「俄羅斯海軍節」主閱兵式,這個國家的海軍戰鬥力如何
聖彼得堡這個國家的海軍戰鬥力只能說一般,畢竟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裡面,很多發展國家的軍事實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聖彼得堡這個國家雖然海軍軍事力量都是俄羅斯一手幫助成長的,但是俄羅斯畢竟不會把先進的海軍裝備和先進的技術傳給聖彼得堡。
根據國際媒體報道,聖彼得堡這個國家舉行了盛大的俄羅斯海軍節,說是一個節日其實就是指的一個演習,就是聖彼得堡和俄羅斯兩國的海軍進行一個軍演,其目的就是加大這兩個國家的海軍協同作戰能力,同時也是聖彼得堡這個國家向俄羅斯討教海軍戰術。而這個海軍節裡面的亮點其實也是如出一轍,無非就是幾手驅逐艦幾艘護衛艦在海上進行遠目標攻擊,從而實現了一個反胃的作用。
㈦ 海軍新兵連國慶節發手機嗎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通信手段越來越多,部隊的管理也越來越實際,不象幾十年前了,現在允許新兵入伍後,一到部隊就給家裡打電話,而且是連隊幹部催著新兵打,但一般都是統一組織的,用IP電話打,有的單位還集體為新兵打電話付錢。 進入新兵入伍訓練後,控制往外打電話。
《內務條令》第一百一十一條除工作需要並經師(旅)以上單位首長批准外,軍人不得使用行動電話、尋呼機等通信工具。經批准持有行動電話、尋呼機的軍人,在辦公場所或者參加會議、訓練以及其他集體活動時,應當將行動電話、尋呼機關閉。
(7)海軍節手機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目的在於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內部關系、正規的生活秩序,培養嚴整的軍容、優良的作風、自覺而嚴格的組織紀律,鞏固和提高戰鬥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務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
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按照軍隊的條令、條例統一內務建設的各項工作和規范軍人的行為,實施正規的嚴格管理,增強軍隊的組織性、計劃性、准確性、紀律性,保持軍隊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
㈧ 秘魯太陽節及秘魯主要節日介紹
秘魯太陽節及秘魯主要節日介紹
秘魯太陽節
世界上有五大太陽崇拜和太陽文化發源地,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臘和南美的古印加帝國。
現在舉辦太陽節的國家很多, 最著名的是秘魯的太陽節。
6月24日是秘魯印第安人-克丘亞人最重大的節日,在庫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遺址薩克薩瓦曼城堡舉行慶典,祭奉太陽神,也稱為太陽祭。克丘亞人的祖先是印加人,他們崇拜太陽,“印加”意即太陽的子孫,他們的國王也叫“印加”。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首都。
拓展
秘魯主要節日介紹
1)、元旦(1月1日)
根據不同的歷法,許多國家有自己的元旦。這兒指的是公歷元旦。一年之始謂之“元旦”,元旦又稱新年。公歷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它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規律而制定的,最早叫太陽歷。公元前46年,羅馬帝王儒略·凱撒協助改革了太陽歷,稱為儒略歷。公元158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召集學者又將儒略歷改革,稱格列歷。該歷將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作為公元元年,沿用至今。秘魯政府規定,元旦全國放假一天。
2)、康德拉利亞聖母節(2月2-15 日)
是秘魯的的喀喀湖地區民間歌舞的大匯演。節日期間,大湖附近的安第斯山脈中的各高地的民間藝術團體薈萃於普諾市,爭奇斗艷。僅民族服裝就多達150種,演出舞蹈多達90種。
3)、情人節(2月14日)
即西方的“聖瓦倫丁節”。這一天,情人們互相交換表示鍾情的賀信、卡片,互贈禮物。瓦倫丁是公元3世紀時一位殉教的聖徒,他於2月14日被處死。以後,為了紀念聖瓦倫丁的逝世,年輕人就在2月14日這天選擇情人,因而這一天就演變成“情人節”。在秘魯,人們常送花與賀信。報紙則選登一些情侶故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烘托節日氣氛。
4)、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會的重大節日,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第三天復活。根據西方教會傳統,在春分節(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節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根據東方教會傳統,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1周。因此,復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由於計算方法不同,東方教會的復活節有時與西方的復活節一致,有時則要遲1周、4周乃至5周。
復活節是僅次於聖誕節的重大節日。西方的大學由復活節開始放春假,多則三四周,少則一二周。在春暖花開之際,有的地方幾乎是傾城而出,驅車郊遊或去外地旅遊。節日里,家人團聚,准備傳統的食品,有各式各樣的火腿、小羊肉、十字餅等。而吃復活蛋(過去在節前大齋期間禁止吃蛋)是最流行的活動,寓復活再生之意。復活節到來時,父母則為自己的孩子購買他們喜歡吃的用巧克力糖製作的蛋形、小兔形等糖果。
節日期間,大家見面時互相祝賀,給親友寄送賀卡,祝賀節日愉快。
秘魯政府規定,復活節放假一天。
5)、國際勞動節(5月1日)
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團結戰斗的節日。1866年,第一國際日內瓦會議提出8小時工作制的口號。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的工人舉行大罷工。那一天,以芝加哥為中心,美國全國約30萬工人參加了罷工和遊行,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8小時工作制。工人們面對當局的鎮壓,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美國工人的斗爭得到全世界工人階級的支援,終於迫使資本家接受了工人實行“每天工作8小時”的要求。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以象徵工人階級團結、斗爭、勝利的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許多工業城市的工人舉行了巨大的示威運動。
秘魯政府規定,5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
6)、母親節
秘魯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規定為母親節。在節日前夕,子女們紛紛到商店購買禮品,為的是在節日這天將禮品饋贈母親,以表孝意。送母親的禮品多為家用電器和化妝品。
母親節前後,秘魯的華僑組織也舉辦各種節慶活動。
7)、父親節
秘魯把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規定為父親節。在節日前夕,子女們紛紛去商店購買贈送給父親的禮物,為的是在節日這天,顯示子女對老人的孝意。送給父親的禮品多為服裝、鍾表之類。
8)、向國旗宣誓效忠日(6月7日)
1879年2月,智利出兵佔領原為玻利維亞領土的安托法加斯塔,以便取得當地盛產的硝石的開采權。秘魯與玻利維亞締有同盟條約。秘魯遂出兵援助玻利維亞。於是秘魯、玻利維亞同智利進行一場長達4年的戰爭,史稱“硝石戰爭”或“太平洋戰爭”。1880年6月,秘魯與智利激戰於秘魯的阿里卡。6月7日,上校弗朗西斯科·博洛涅率部與智利軍隊展開激戰,弗朗西斯科·博洛涅在保衛祖國的戰斗中犧牲。以後每年6月7日秘魯軍隊的.新兵都在這一天向國旗宣誓,表示誓死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向秘魯國旗宣誓效忠日”,或“宣誓效忠日”。有些年,參加宣誓活動的不僅有軍人,還有政界人士和平民百姓。
9)、聖彼得和保羅日(6月29日)
它是秘魯、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聖馬利諾、梵蒂岡、委內瑞拉等國的宗教或民族節日。基督教會為紀念所謂最高聖徒彼得
和保羅——最早傳播基督教義者而規定的節日,起先流傳於羅馬,後因羅馬主教(教皇)自稱聖彼得的“繼承人”而迅速傳播開來。目前主要盛行於秘魯農村地區。
10)、太陽節(6月24日)
6月24日是秘魯印第安人-克丘亞人最重大的節日,在庫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遺址薩克薩瓦曼城堡舉行慶典,祭奉太陽神,也稱為太陽祭。克丘亞人的祖先是印加人,他們崇拜太陽,“印加”意即太陽的子孫,他們的國王也叫“印加”。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首都。
11)、雅瓦爾節(7月下旬,1780年)
“雅瓦爾”是克丘亞語“血”的意思,故又稱“血的節日”或“血的狂歡節”。一年一度的雅瓦爾節的主要活動是兀鷹鬥牛。這是當地印第安人想到百鳥之王大兀鷹,把復仇的願望與兀鷹的勇猛聯系起來,興起了兀鷹鬥牛的“雅瓦爾節”。大兀鷹象徵英勇頑強的印第安人民,而大壯牛則代表殖民主義。每次鬥牛總以兀鷹勝利告終。
按照當地風俗習慣,男女青年都喜歡選擇鬥牛這一天舉行婚禮。雅瓦爾節一般歷時10天,到7月28日秘魯國慶日達到的最高潮。
12)、獨立日(國慶日)(7月28日)
秘魯是印第安人公元12世紀至16世紀時期建立的印加帝國的所在地。153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建立了秘魯總督區。獨立軍同西班牙殖民軍進行了近300年的英勇斗爭。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此後,秘魯政府就把7月28日這一天定為獨立日,即國慶日。
獨立日這天,在首都利馬有盛大的遊行和閱兵式,由秘魯總統主持這一活動。
13)、利馬玫瑰節(8月30日)
是紀念南美洲女守護神的節日。
14)、游神節(10月)
10月全月的“游神節”是秘魯一個歷史悠久的宗教節日。在節日期間,教徒們將教堂里的神像抬出遊街,後面跟隨著成千上萬的信徒。他們手拿蠟燭、花束,在鼓樂聲中緩緩前進。同時舉行鬥牛、斗雞等活動。
15)、萬聖節(11月1日)
為紀念有名的和無名的一切聖徒。
大約在公元九世紀,基督教會考慮到許多聖徒還沒有自己的節日,遂把11月1日定為萬聖節。由於它與自古沿習下來的鬼節(10月31日)僅相差一天,後來人們就將其合二為一,這就是萬聖節又稱鬼節的來歷。以後,這一節日又逐漸從歐洲傳到北美、拉美及世界其它地區。
秘魯全國均過此節。
16)、萬靈節(11月2日)
如該日是星期日,即改為11月3日。這個節日是為紀念已逝世的信徒即生前受過洗禮但有輕微罪過而被認為是在煉獄中進行滌罪的亡魂。根據天主教教義,在世信徒的祈禱有助於亡魂滌罪,使他們得以有資格覲見上帝。
天主教國家的人民都相信在萬靈節的夜裡,死者一定返回家中,享受生前喜愛的食物,於是在這一天的夜裡,有些人家會准備糕餅,備死者靈魂回來享用。
17)、普諾建城節(11月4日-5日)
普諾是秘魯南部的的喀喀湖畔的一座城鎮,是普諾省的省會,也是印第安部族——克丘亞人聚居的地區之一,素有民族歌舞之都的美稱。據克丘亞人的傳說,世界和人類都是一位叫比拉查科的神,從的的喀喀湖水中升起創造的。他們的第一位印加王曼科·卡帕克也是一位從的的喀喀湖水中走出來的神。他自的的喀喀湖北上,在庫斯科建立了印加帝國的首都。11月4日,據說就是曼科·卡帕克從湖水中走出到達普諾的日子,亦即普諾的建城節。這是普諾的一個大節,每年都要舉行盛大歌舞慶祝活動。
18)、陸軍節,即阿亞庫喬戰役勝利日(12月9日)
19世紀20年代,南美大陸遍燃獨立戰爭的烽火,西班牙殖民者最後被迫退縮到秘魯境內。1824年12月9日,西班牙殖民者在秘魯中南部阿亞庫喬一帶集中優勢兵力,欲一舉殲滅起義軍。獨立軍與西班牙軍浴血奮戰,以少勝多,擊潰西軍,俘虜了西總督何塞·德拉塞爾納、4個元帥、10個將軍及士兵等2000餘人,秘魯全境解放。
19)、聖誕節(12月25日)
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故名“聖誕節”。從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
聖誕節源自耶穌降生的神話故事。人類從耶穌誕生這天起便開始了新的紀元,這就是世界通用的“公元”。
4世紀前,羅馬人以冬至為紀念太陽神的節日,因為北半球從這一天起開始白晝變長,黑夜變短,人們感謝太陽神從這一天起賜給他們日益增多的光明與溫暖。這可能是基督教會之所以把聖誕節定為冬至之後的12月25日的重要原因。羅馬的基督教徒是從公元336年(一說是354年)才把12月25日作為耶穌的生日來紀念的。
秘魯政府規定聖誕節放假一天。
20)、軍隊和警察節日
除第18條介紹的陸軍節(12月9日)之外,軍隊節日還有,空軍節(7月23日),武裝力量日(9月24日),海軍節(10月8日,即安加莫戰役紀念日),國民警察節(12月6日)。
;㈨ 中國海軍節是哪一天
海軍節是每年的4月23日。
4月23日是人民海軍一年一度的海軍節,按照慣例,海軍在這天都會搞些非常有意思的活動,諸如新艦下水或者服役,諸如閱艦式與開放日,再諸如各種媒體上的集中宣傳與曝光來給自己慶生,每到這時候,就是集中了解海軍近年發展的最好的機會。
中國海軍節屬於紀念日,世界上不少國家的海軍都是有節日和紀念日的,中國海軍現在有紀念日沒有節日。
海軍節的舉辦意義
海軍節的舉辦是為了銘記歷史,歷史的教訓表明,海軍的重要性是必須經常被提起的,而海軍節這個形式,可以用一種適當的方式提醒納稅人,不要忘了海軍的重要性。也因為這樣,各大海軍強國也都有自己的海軍節,或者所謂的軍艦開放日。
海軍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或許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但是海軍強國的概念,在世界大國的民眾心裡卻是如常識一般的存在。這樣的理念通過海軍節,在一代代人心中紮根,而中國的海軍節,或許也是這個國家走上海上強國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