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啥手機屏幕會是復古風格
方法 1、手機拍攝的最大優勢在於隱秘,很多人在相機面前會顯得做作,但是你用手機記錄時,就會放鬆警惕,表現的更加自然。所以選擇人文、街景和一些小品類的題材,用手機拍攝更容易出彩。但是手機比相機輕,拍攝時更要保證畫面的穩定。另外,使用App修片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適當使用App可以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通過修改照片的色調、紋理以及添加漏光和暗角,讓照片更有個性。 2、調整前 這里我們主要推薦兩個軟體,分別是Snapseed和iPhoto,前者可以對照片整體進行翻天覆地的調整,而後者除了全局調整外,還可以利用觸屏,調整照片局部的明暗、銳度和飽和度等選項。還有一些社交類照相軟體的圖片調整也很好,如Instagram和Path,都能立刻把一個簡單的場景變得很“小清新”或者“重口味”。 3、調整後3個步驟 使用Snapseed修飾照片 4、 基本調整 在程序中打開圖片, 選擇屏“TUNE IMAGE”,之後上下滑動手指,選擇亮度、對比度、陰影等選項,左右滑動來增減效果程度。這里增加飽和度和陰影的值,點擊對勾應用。 5、復古膠片效果 然後選擇“VINTAGE”,點擊下方的五角星來選擇風格,這里我們選擇“風格1“。之後也可以通過上下滑動來調節紋理強度和中心大小等選項。認為合適後,點擊對勾來應用。 6、加入邊框 最後點擊“FRAMES”圖標,點擊屏幕下方的相框圖標來選擇邊框,多次點擊同一個相框可得到不同的隨機效果,選擇好之後,通過雙指開合調整邊框大小。
Ⅱ 求手機屏幕破掉的圖片
Ⅲ 天價不再 也許你我用得上4款主流折疊屏手機盤點
縱觀手機市場,近年來的手機形態已不再像早年間千奇百怪,全面屏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模式,手機市場就宛若大眼瞪小眼,不是你挖的孔比我大,就是我的屏佔比比你高。雖說在這其間也出現了諸如採用了升降式攝像頭的真全面屏手機,但最終都銷聲匿跡,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終究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市場接受,成為了 歷史 ,而非主流。然而在這其中,折疊屏的一枝獨秀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自2014年柔宇 科技 在全球第一個發布了業界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後,折疊屏這一概念也正式成為了手機形態的一種可能,隨著各大廠商多年來的不斷努力,折疊屏手機的技術也愈發成熟,成為了當今隨波逐流中的「異類」,受到了不少商務人士的追捧。雖然總有人詬病其為平板不平板,手機不手機的「四不像」,但是在筆者看來,折疊屏手機並沒有沒落就已經充分地說明了其潛在的市場以及未來的可能。今天,筆者就拿市面上最常見的四款全面屏手機,和大家聊一聊,主流柔性屏手機誰做得更出色。
作為一款延續了MIX精神的續作,小米MIX FOLD的問世是伴隨著光環的,不少米粉都對其飽含了期待。9999元的起售價說便宜也不便宜,但是在折疊屏手機中算是能夠接受的存在了。作為今年3月才發布的新機,小米MIX FOLD的配置堪稱豪華,2K解析度的內屏,高通驍龍888+LDPPR5+UFS3.1的頂級配置,配合上67W的有線快充以及最大可選16GB的運存,經典的水桶機一般的存在。
可惜的是,雖然看似配置豪華,小米MIX FOLD在不少方面的縮水也遭到了不少米粉的質疑,比如內屏僅有60Hz的刷新率,Type-C介面也僅為USB 2.0等都是實打實的槽點。雖然搭載了其自研的澎湃C1晶元和液態鏡頭,不過這個自研的含金量要是和麒麟晶元比起來,那可真是差太多了,因而不買賬的米粉並不在少數。
摩托羅拉在去年推出了moto razr 刀鋒5G手機,對當年經典的刀鋒V3進行了致敬,頗有重回翻蓋手機年代的感覺。作為一款縱向折疊的手機,moto razr 刀鋒的小巧輕便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經典的外觀也讓不少人直呼「爺青回」。
在配置方面,moto razr 刀鋒搭載了高通驍龍765G晶元,配備了一塊 6.2 英寸2142 876 的屏幕,2.7英寸的外屏,後置指紋與其logo合而為一,支持15W的快充,搭配2800mAh的電池,整體參數在這個「參數為王」的時代算不上多好,甚至可以用差來形容。不過其採用的自研星形轉軸技術使得屏幕並不會出現摺痕讓不少同行也為之側目,可以說是整部手機最具賣點的部分了,12499元的國行售價,真可謂是情懷之作。
三星作為大眾最為熟知的折疊屏手機製造商,其早年推出的試水作Galaxy Z Fold因為「這是我獨享的moment」為世人所熟知,由於技術的限制,其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折疊處會出現明顯的摺痕,因而大多數時候只能供起來,實用性不強。而Galaxy Z Fold2作為第二代產品,其實用性無疑是更強了,至少三星解決了明顯摺痕這個問題,僅在開合時的特定角度能夠清晰感知。
在配置方面,作為去年的產品,三星Galaxy Z Fold2搭載了高通865+處理器,支持最大12GB+512GB的存儲,後置1200像素的三攝模組,以及25W的快充。其內屏支持最高120Hz的刷新率,採用側邊指紋識別。總的來說,參數很豪華,充電速度作為三星一貫的問題,想必選擇三星的消費者都不會在意。其全新的鉸鏈技術使其可以做到隨意調節開合角度,同時也更加耐用。總的來說,並沒有丟失三星應有的水準。
柔宇作為折疊屏手機的開山鼻祖,其手機缺乏市場和其專注於科研有著不小的關系。在2018年10月31日,柔宇發布了全球首款可折疊屏手機——柔派,一舉斬獲國內外不少極具含金量的獎項,可以說是半路殺出的一匹黑馬。柔宇FlexPai 2作為升級之作,在不少方面都進行了升級。據了解,柔宇FlexPai 2採用了柔宇第三代的蟬翼全柔性屏,機身的厚度比上一代薄了近40%。在經過中國計量科學院的測試後發現,這一塊屏幕可以承受180萬次的從0 到180 的反復彎折,並且仍然不會有損壞,也不會有摺痕的出現,這對於廣大難以接受摺痕的消費者而言,可以說是福音天降。據了解,這塊蟬翼全柔性屏還可以做到僅為1mm的彎折半徑,再加上無論多少次折疊,依舊平整如新的特點,真可謂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鉸鏈設計方面,柔宇FlexPai 2採用了全新的3S全閉合線性轉軸,該技術可以實現在折疊時的隨意懸停,不管是0 還是180 ,都能輕松任你選擇。在材質選擇上,鉸鏈的核心部分選用了航空級的鋁鈦合金和液態金屬,作為以輕薄耐磨出名的金屬,航空級的配置值得信賴。
配置方面,雖然柔宇FlexPai 2是去年發布的手機,但是其硬體方面並不落伍。驍龍865處理器,LPDDR5+UFS3.0的組合,7.8英寸,1920x1440解析度的2K屏幕,支持雙模5G,WiFi6等技術,4450mAh的電池在現在也能算是極為夠用。後置6400萬像素主攝+3200萬像素人像+1600萬超廣角+800萬長焦的四攝組合,同樣也是極為能打的存在,即便是在攝像頭神仙打架的今天,也能排的上號。
雖說誰都想爭做安卓手機中的真機皇,但是折疊屏手機作為較為特殊的手機形態分支,其較少的產品數量和受眾使得其在現階段與機皇無緣。話雖如此,大部分的折疊屏手機都有著成為機皇的潛質,不論是價格,還是配置,抑或是屏幕尺寸。可以發現,過高的售價讓折疊屏手機成為了少部分人手中的玩具,而非引領手機形態進步的產品。在筆者看來,折疊屏手機唯有產生性價比,把價格降下來,才有全民普及,大放異彩的可能。在如上的幾部折疊屏手機中,柔宇FlexPai2憑借5999元售價從小米身上奪過性價比的稱號,成為了即便是大眾也用得起的旗艦級折疊屏手機。
單說售價,可能還無法一窺柔宇FlexPai 2極具性價比的全貌,筆者想從硬體參數,軟體適配,技術含量等多個角度來進行評判。
首先,我們來說說屏幕。要說折疊屏手機的初衷,筆者認為用「將平板裝入口袋」一言即可概括。折疊屏技術的出現,讓便攜和大屏這兩個概念有了結合的可能,折疊屏手機由此應運而生。
在如上所述的四部手機中,小米MIX FOLD憑借8.01英寸的展開屏幕尺寸拔得了頭籌。畫幅設計方面,柔宇FlexPai 2和小米MIX FOLD都採用了4:3的寬畫幅設計,三星Galaxy Z Fold2的屏幕解析度並不是典型值,換算下來會比4:3更寬一些。而moto razr刀鋒作為縱向折疊屏手機,其選用了21:9的超寬屏設計,不過過寬的屏幕對於某些視頻的瀏覽會有所局限,兩側會留下一定的黑邊,觀感不是特別好。在上述的四款手機中,moto razr刀鋒作為縱向折疊屏手機,因而難與其他幾部手機爭鋒。而小米MIX FOLD和三星Galaxy Z Fold2由於都採用了內折的方式,因而還搭載了一塊額外的副屏。而柔宇FlexPai 2的外折設計則是能在折疊後將主屏分為5.5英寸和5.4英寸的兩個副屏,整體使用體驗相對來說會更好。
在其他配置方面,小米MIX FOLD作為今年的新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如果僅按紙面參數來看,小米MIX FOLD排第一,三星Galaxy Z Fold2第二,柔宇FlexPai 2第三,moto razr刀鋒墊底。不過從細節而論,驍龍888的功耗問題會成為小米MIX FOLD的累贅,雖說小米對此進行了特別的優化,不過8.01英寸屏幕的耗電量可不是吃素的,續航方面雖有5020mAh的大電池進行填補,不過實際體驗應該不會很好。雖然三星Galaxy Z Fold2和柔宇FlexPai 2在硬體方面有所吃虧,不過驍龍865+和驍龍865這兩款處理器倒是沒有什麼槽點。作為驍龍家族中僅次於驍龍870的存在,日常使用不成問題。至於moto razr刀鋒的驍龍765G,那就不用多說了,雖然不差但是和旗艦SOC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在紙面參數部分,小米MIX FOLD排在第一梯隊,三星Galaxy Z Fold2和柔宇FlexPai 2排在第二梯隊,moto razr刀鋒排在第三梯隊。
然後,我們來談談軟體適配。雖然同為手機,但是在屏幕尺寸大升級後,折疊屏的生態已然在向平板靠攏。不僅如此,折疊時的切換也使得其軟體適配需要與普通手機與眾不同,要能夠支持多種軟體之間的無縫銜接和同屏顯示。
在這一方面,小米MIX FOLD在發布會上表示將支持掌上PC模式、拖拽功能、平行視界等多種體驗,不過從實測來看,這些功能還沒有正式適配,而在視頻播放環節,不管是內屏還是外屏,小米MIX FOLD都僅僅只是視頻畫面進行了簡單的拉伸,並沒有完全適配,實際體驗並不過關。不僅如此,相較於三星Galaxy Z Fold2來說,小米MIX FOLD的主屏並沒有攝像頭,這也就是說,當我們需要進行自拍,或是視頻聊天等操作時,唯有將手機折疊,使用副屏才能夠實現,麻煩到了極點。
在這一環節,三星Galaxy Z Fold2和柔宇FlexPai 2給出了很好的答卷。其中三星Galaxy Z Fold2的內外屏都支持APP分屏,其外屏支持2個窗口單獨運行,內屏則是支持3個窗口同時運行。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將分屏模式存儲到側邊欄中,並且可以在同時運行的應用之間拖放文字或是文件進行跨應用傳輸,整體適配體驗不錯。由於三星Galaxy Z Fold2的內外屏都採用了挖孔屏,因而並不會出現小米MIX FOLD那樣需要折疊手機才能自拍的尷尬情況。
柔宇FlexPai 2採用了waterOS 2.0,相較於之前的系統有了很大的改動和升級。新增了觸碰兩次感測區域的息屏喚醒以及智能分屏功能,並且支持最多三分屏的同時操作,這使得那些有商務需求的用戶能夠極大程度上地實現辦公、查閱資料、視頻通話等多種操作同時進行,省去了不少麻煩,可以說是商務人士的辦公利器。而在拍照方面,由於採用了外折的設計,柔宇FlexPai 2能夠將攝像頭同時充當前置和後置攝像頭使用,在折疊狀態下更是能夠實現鏡像拍照,非常酷炫。在軟體方面,柔宇FlexPai 2可以針對不同折疊形態下的屏幕進行適配,能夠在4:3、16:9、18:9等不同比例間轉換,同時還為用戶提供了智能側邊欄,智能觸控等貼心功能,讓你無論是用左手還是右手,大屏還是小屏,都能輕松掌握。
至於moto razr刀鋒,由於其縱向折疊的設計,與大多數手機的差異不大,筆者認為其並不需要進行軟體方面的適配,因而不在比較范圍內。
最後我們來談談技術。都說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對於手機來說,技術就意味著競爭力。拿鉸鏈技術來說,三星Galaxy Z Fold2和小米MIX FOLD當屬同一類,雖然都採用了較新的技術以及更好的材料,但是這兩款折疊屏手機終究還是沒能夠擺脫摺痕帶來的遺憾,二者都會在使用後明顯地感知到摺痕的存在。在這一環節,柔宇FlexPai 2和moto razr刀鋒都採用了自研的技術,使得摺痕問題迎刃而解,雖然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就日常使用體驗來說很難感知。
從以上三點來說,這四款手機孰勝孰負還真不好說。其中小米MIX FOLD強在配置,和9999元的售價。然而第一次做折疊屏的經驗不足使得這款手機從軟體方面來看就像是一個半成品,因而使用體驗並不好。三星Galaxy Z Fold2作為第二代的產品,在上一代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升級,系統適配方面做得也是不錯,可惜的是技術並沒有關鍵性的突破,老生常談的摺痕問題依然存在,並且較高的售價讓大多數人都望而卻步。moto razr刀鋒作為這四款手機中最為與眾不同的,其縱向折疊的屏幕以及近乎無摺痕的技術讓人眼前一亮,可惜的是配置拉胯,售價過高,復古的造型註定了它的受眾面不廣。柔宇FlexPai 2作為柔性屏技術的老大哥,實現了近乎無摺痕的折疊屏技術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其超180萬次的折疊次數在意料之外。雖然配置算不上頂尖,但也是極為夠用,優秀的軟體適配使得其並不亞於三星Galaxy Z Fold2,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款手機的售價為8788元,是目前在售折疊屏手機中性價比最高的。
總的來說,折疊屏手機註定會成為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而柔宇作為浸淫柔性屏市場多年的行家,其技術的領先是毋容置疑的,這也是柔宇能夠一直堅持的底氣和優勢。就柔宇的這款FlexPai 2折疊屏手機上來說,柔宇不僅有硬實力,其軟實力也毋容置疑。waterOS良好的軟體適配性以及拓展功能,讓整個全面屏手機的體驗極為流暢。這讓筆者不禁期待,柔宇的下一款手機,又將會是什麼樣的驚天動地之作呢?
Ⅳ 華為手機怎麼調。屏幕像照片那種復古的樣子了
該功能為濾鏡。相機個圖標功能如下:
在拍照界面,向右滑動屏幕,可進入拍照模式列表界面,選擇其他拍照模式。
在拍照界面,向左滑動屏幕,可進入相機的設置界面,進行更詳細的自定義設置。
Ⅳ 求一張最適合做手機屏幕的圖片,要超高清的,可愛點的,看起來很舒適的,不要有貓的,風景也可以 不過要有
Ⅵ 小屏機身圓潤設計,這款很有手感的jelly2,又被稱為果凍手機
近年來,隨著安卓機器人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的系統版本號越升越高,屏幕越做越大,相關體驗也日益精進。不過,大屏手機已經慢慢脫離單手掌控的范疇,變得接近曾經的pda觀感,回首來看,曾經的小屏手機何曾跟手和風光。本期,我與大家分享一款來自國外某品牌旗下的jelly2手機,它擁有極致的小屏和安卓系統,圓潤小巧機身又被稱為果凍手機,體驗很是自由。
外觀上,黑色版本的jelly2看著更有手感,畢竟是經典的顏色,搭配經典的小屏手機,實在合適。不過,單手握持之下,感覺機身真的太小了,像玩具一樣毫無分量。正面機身,依然是熟悉的三分布局,上邊額頭,中間屏幕,底部下巴,並且因為沒有超窄邊框和全面屏設計,使得機器看起來非常臃腫。jelly2的額頭部分,寬度在一個食指的距離,設計有前置攝像頭和聽筒,包括距離光感和指示燈;下巴稍寬,比大拇指還要寬半截,上面是傳統的三大金剛鍵,設計成了三顆圓,屬於改良操作。
與額頭和下巴處的熟悉設計比較,jelly2的屏幕區也是很成熟的設計,尤其是大邊框,看著非常別扭,亮屏之後完全難以忍受。好在機器是黑色,說難以忍受,看了幾個小時也就習慣了。jelly2的屏幕為3.0英寸,是一個久違的小尺寸,大概有近十年沒見過了,解析度854*480,326ppi精度,達到了視網膜級別,與現在手機的觀感反差不大。不過,由於機器解析度的原因,會導致部分軟體適配出現問題,以 游戲 APP居多。
翻轉到機身背部,一樣的黑色面板,且後蓋邊緣處的弧度過渡非常自然,使得整機看起來十分圓潤。後蓋上只有一個攝像頭模組,居中對稱設計,分為1600萬像素的單鏡頭和補光燈,還有一處指紋識別模組。三個功能配件做到了一處背板上,屬於很復古的設計,國內很多廠商就曾做過類似機身,好處是單手握持,拇指剛好可以解鎖,方便的同時對後蓋一體型的破壞最小。但這個設計也有壞處,一體的模組,非常怕摔,一旦摔裂口,不好意思,指紋、鏡頭蓋都要換,沒壞的部分也沒有保留的意義。
jelly2後蓋設計簡約,前面板也很常見,唯獨中框設計有些與眾不同,按鍵和介面布局另類。機器中框左側,只有一個音量加減鍵,右側是快捷鍵和電源鍵,在此下方有sim卡卡托,而卡托下面,還有typec介面。右側按鍵設計沒有問題,但電源口設計肯定不合理,連接數據線後必然無法使用手機,屬於一大槽點。除此之外,jelly2中框頂端是極為先進的3.5毫米耳機孔,旁邊還有紅外發射埠,底部是揚聲器和麥克風。外設功能上,jelly2也支持nfc,基本上做全套了。
開機進系統,看著jelly2有定製的字元出現,以為是改造的UI,但其實還是安卓10的原生系統。主菜單只有一級菜單,所有應用聚合到桌面,默認是4*3布局,搭配小屏幕,一股濃濃的老人機畫面,改成4*4圖標布局後,一下子正常起來。jelly2的默認圖標有點大,所以桌面放兩排後加一個時間插件,就滿了,又因為原生系統不支持批量圖標管理,所以自定義排序很磨人。再者,像全局搜索、全局主題、本地黃頁等國產rom很常見的功能,jelly2這套原生系統都缺失,使用略顯簡陋。
不過,雖然某些特色功能沒有,但在操作上,jelly2還是與時俱進了一回,最佳表現是加入了全局手勢操作。也就是說,jelly2在默認擁有三大金剛鍵且小屏操作很順暢的情況下,依然加入手勢操作,雙套方式自由選擇。這個設計真的很有節奏感,首先上手容易,很多時候會不自然使用,毫無違和感,也不會有bug產生。至於 游戲 體驗,由於jelly2內置的是聯發科helio p60處理器,綜合性能不如現在的驍龍,大型 游戲 不能玩,小 游戲 的話自便。
整體來看,這部jelly2手機,屬於一個主打復古的另類產品,無論設計還是性能,包括功能體驗都很不錯,是一款用心的產品。機器本身有16.5mm厚和110克重量,稍顯笨但不重,並且在加入2000毫安時的大電池後,綜合續航較為出色,輕松熬過三天時間。在手機同質化嚴重的今天,一款jelly2的存在,隨身攜帶,放入口袋,輕松抓起來打電話聊微信,還能掃碼亮碼,不得不說非常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