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修圖 » 度搜索農用工具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度搜索農用工具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8 16:24:39

A. 農用工具名稱和圖片

常見的農用工具有:犁、耙、鐮刀、磨和風車等等。

下面是詳細的圖文介紹:

犁是一種耕地的農具,是由在一根橫梁端部的厚重的刃構成。其通常系在一組牽引它的牲畜或機動車上,也有用人力來驅動的,用來破碎土塊並耕出槽溝從而為播種做好准備。

現在經過改良,除了手搖式而外還有一種為電動的風車。

B. 唐代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唐朝發明的農業工具:

1、曲轅犁,是唐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的耕犁。其轅曲,因以名,區別於直轅犁。因其首先在蘇州等地推廣應用,又稱為江東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唐朝農業生產工具又有新的進步。曲轅犁就出現在唐朝。還出現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車和筒車。唐朝前期,僅見於記載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達一百六十多項。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絳岩湖、鏡湖等。天寶年間,唐朝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糧食產量也有提高。天寶八年,官倉存糧達九千六百萬石。長安洛陽米價最低時每斗僅十三文,青州、齊州每斗僅五文。唐朝後期,由於人口南移加上土地開墾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C. 中國古代各時期耕種工具和灌溉工具

1、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周易·系辭》說神農氏「揉木為耒」,而《世本》則以為黃帝時「始作耒」。

現在所知,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中,已發現有保留於黃土上的耒痕。甲骨文中耒字作方,刻畫出商代木耒的大致形象。

雙齒之上有一橫木,表明使用時以腳踏之,以利於耒齒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說的「跖耒而耕」。耒在戰國文獻中也很常見,據《考工記》,耒通高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銅耒是從木耒發展而來的,後來又發展到鐵耒,並演化到犁。

2、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形制為扁狀尖頭,後部有銎,用以裝在厚實的長條木板上。

木板肩部連接彎曲而前傾的長柄。柄與耜頭連接處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橫木。使用時,手執橫木,腳踩耜頭短木,使耜頭入土起土。

3、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

7、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呂氏春秋》:「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

8、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9、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杵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在「版築」這種中國傳統土木建築施工法中,通過把土搗實,來修築牆壁或打基礎。而杵就是把土搗實的工具。

(3)度搜索農用工具的圖片擴展閱讀:

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遠遠早於農業發明的歷史。在原始的漁獵採集時代,人類就發明了木石工具。最初用於挖掘植物塊莖的木棒逐漸演變成「耒」,經過改進後成為「耜」。這就是原始耕作工具的雛形。

中國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有很強的連續性,犁的發展演進的連續性更加明顯。從耒耜到石犁,再到青銅犁、鐵犁、直轅犁、曲轅犁,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一種形制的發生發展伴隨著與其它形制共存、發展高潮到逐漸被新的形制所取代。

D. 有一種農用工具,是人工脫粒用的,主要是用於敲打作物,如豆子, 名字叫鐮揪(發音),有沒相關圖片。

雙節手上一節長敲打那頭短可以繞著長節頂端釘子做的軸做360度旋轉。

E. 現代農業工具有哪些越全越詳細越好!謝謝!

花生聯合收獲機

現今我國花生種植面積非常廣,以前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工收獲,不僅收購效率低、勞動強度高,而且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打個比方來說一個正常的勞動力者,每天按照8小時的工作量來算,一天可收獲0.5畝,但使用花生聯合收獲機則可以完成花生種植的所有收獲工作,節約勞動力,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玉米收獲機

我國玉米種植具有種植地塊小、種植行距不統一、收獲期籽粒含水率較高等特點,而玉米收獲機是在玉米成熟期,根據玉米種植方式用機械對玉米一次性完成莖稈切割、摘穗、剝皮、摘穗、堆集、莖桿一次還田及收割後旋耕土地等生產環節的作業機具。

小麥播種機

在小麥春耕生長中,各種型號的播種機機械設備是農民種植生產所必須的生產工具,而小麥播種機就是通過播種機械繫統將小麥種子種植在土地中的一種機械設備,主要有拖拉機配套帶動實行播種,並且伴有施肥機械,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12行、14行、16行、18行、24 行、36行機械播種,適用於平原和丘陵地區小麥的施肥和播種,具有通用性能良好,適應范圍廣,播種均勻等特點,從而達到節約種子,增加產量的目的。

大蒜播種機

大蒜播種機由種子箱、傳送器、平溝器、開溝器、錐形輪、傳動鏈條、齒輪、接地輪、支架和牽引架組成,牽引架後面設置支架,支架上面設置箱,支架下面設置接地輪,接地輪同軸設置齒輪。箱下面內部設置傳送器,傳送器下面設置有開溝器,箱一側箱體上設置有錐形輪,錐形輪的輪軸穿過箱體和傳送器相連,錐形輪通過傳動鏈條和齒輪相連。開溝器正後方設置有平溝器,平溝器用來對播入的大蒜種進行掩埋。

F.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谷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