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家三毛自殺的原因是什麼
三毛是非常有才華的台灣女作家。她的作品《夢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駱駝》、《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等等,曾經風靡一時,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
1991年1月4日凌晨,在台灣的醫院里,三毛選擇了自殺,年僅48歲。當廣大讀者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不相信是真的,但是,這個消息又是千真萬確的。
1991年,三毛又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了醫院。雖然在醫院里做過了手術,要准備出院了。但是,她對自己的病沒有信心。
三毛內心非常孤獨,沒人為她排解心中的痛苦和絕望。在這多重的壓力下,三毛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她選擇了解脫。用她的話說,就是:她累了。
❷ 三毛自殺之迷
《三毛的最後一封信》可解三毛自殺之謎。台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有憂鬱症,有種解離的狀態。三毛手術時是要注射麻醉葯的,裡面含有安眠成分,她又吃了安眠葯,可能是葯量太大了。
有一位殘疾的作家告訴她安眠葯只吃半顆就好,而三毛吃到了兩顆。可能是後來安眠葯量太大,又心情抑鬱,最後導致心肌梗塞。
(2)搜索張景九零圖片擴展閱讀:
美籍華人作家馬中欣在他的《三毛之謎》中說出新說——三毛自殺並非故意,而是吃過安眠葯後發生的意外。
新書中,馬中欣拋出對三毛「因病厭世」、「自縊而死」等自殺說法的質疑,並通過對三毛身邊眾多親朋好友的采訪佐證自己的觀點——三毛並不是故意自殺。
馬中欣透露,三毛的初戀情人叫舒凡(筆名)曾再三強調三毛不是自殺的。他的理由是,三毛「因病厭世」之說不存在。
因為,三毛沒有生病,雖然她當時住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里,但檢查結果並沒有她擔心的癌症症狀。馬中欣說,盡管警方的結論是自殺,但三毛的母親當即就說三毛不會自殺。舒凡後來也去醫院調查詳情,根據種種跡象判斷,三毛不會自殺。
馬中欣還表示,瓊瑤曾向他透露,三毛吃安眠葯吃得很兇,她說有一回三毛吃葯睡覺,凌晨醒來後發現自己竟然坐在五樓陽台的圍桿上,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從四樓的卧室床上走到五樓上的。
可見三毛不是有意識自殺,而是吃了安眠葯後,在非清醒的無意識狀態下,以絲襪勒住脖子掛上鐵鉤,或掛上鐵鉤勒上脖子,得不到適時救援以致昏迷死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毛自殺之迷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美籍華人作家:「三毛之死」是服安眠葯後的意外
❸ 作家三毛真正死亡的原因
自縊身亡。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
三毛在離世的前幾天,寫給了眭澔平最後一封信,在這封信中,三毛寫到「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等話語,已經表達出了去意已決。
(3)搜索張景九零圖片擴展閱讀
散文成就
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其記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敘述哀情的散文如《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鬱,淡泊,更具耐讀性。
❹ 作家三毛為什麼要自殺
作家三毛是因為重病在身而選擇自殺的。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程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卻夙願。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
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凌晨2時。
(4)搜索張景九零圖片擴展閱讀:
三毛,紅塵中的一粒土:
我比三毛大3歲,我們姊弟中只有小弟陳傑是到台灣後才出生的,我在上海出生,三毛在重慶出生。父親與伯父在重慶都做律師,所以抗戰後回到南京也是開事務所。在南京,我們家住在鼓樓頭條巷附近,那時候,我讀小學,三毛在讀幼兒園。
南京的夏天非常熱,我和三毛常會躲到教會的受洗池邊,一起吃馬頭牌的棒冰。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倆曾把雪放進鐵罐子埋在山洞裡,想到了夏天可以拿出來吃,但夏天一看,雪都化成水了,鐵罐子也銹了。
我們全家1948年搬來台灣。
三毛在小學還好,當時,學生受體罰很常見,也不敢反抗,多半就接受了。但她就是不接受,她的思想就比我們復雜。家裡只有三毛一個人敢打破傳統。她的自尊心很強,說不願上學就不願上學,真的不去。
三毛對一切循規守律的事都覺得很累,自己在家反而看書更多,父母最後只能接受、認同。三毛不上學後,先和邵幼軒學畫,她學畫的天分非常高,隨手畫花、兔子都很生動。和顧福生學畫後,她的人生就改變了,但如果她一直從事學畫,應該是不錯的畫家。
妹妹寫文章也是無意的,她以前也沒想過要當作家。當然,她從小作文就很好,文字堆砌的能力當然好,更重要的是思想,她的感情流露在筆尖,從文章到家信,其實都相當自然不造作。
其實家人過去很少讀她的書,最近我才開始全部看一遍,看了一直哭,想到她的真誠、愛心,當時家人相處的時候,大家都有類似的特質,沒有什麼感覺,現在看她的文章,感觸卻很深。
❺ 張景岳有著哪些醫學著作,講述了什麼醫學理論
張景岳是明代著名醫學家,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類經》、《景岳全書》、《類經圖翼》、等中醫學經典著作,其學術思想對後世中醫學有著重要影響。
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有言“此天之制命於人也。”由此可知張景岳的醫理突出了人在掌握自身壽命上的能動作用,得出了“後天之養,其為在人”的結論,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