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图片 » 旗袍女人礼仪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旗袍女人礼仪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8-05 05:37:20

❶ 古代女人旗袍走姿

古代女人不穿旗袍

古代这个词的定义,起码是1911年满清覆灭以前了,而旗袍,是在1911年满清覆灭后才发明的。

旗袍真正的发明原因实际上并不那么光彩。1911年民国建立,满清八旗没有了铁杆庄稼(固定的每月下发的生活补助)。

没有任何劳动技能的满清八旗子弟迅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为了谋生,八旗女子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家改装成窑子,开门接客。

但是,旗人女子普遍并不像满清辫子戏里面那么漂亮,大多数旗人女子的相貌实际上很一般。为了招徕客人,旗人女子们于是设计制造出了旗袍。

旗袍确实是伟大的时装发明,穿上旗袍再加上一双高跟鞋,能够轻易的将普通女子装扮成美女,美女装扮的国色天香---------于是,旗人的窑姐们成功的招徕了生意。

不过,其实这也算不得什么丢脸的事情,事实上,胸罩、三角蕾丝裤、女用高跟鞋、晚礼服这些现代主流服装,全部来自于19世纪欧美高级妓院的发明。

最后,在中国历史方面,古代、近代、现代的分别如下:
1840年以后一般被称为近代(国际历史上则大多以法国大革命为分界线);
1911年以后一般被称为现代;
1949年以后一般被称为当代;
而古代一词,起码是指1840年以前。

而1911年后才发明并推广的旗袍,肯定在古代没有女人穿着的。

❷ 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礼仪

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在近代,它融合了欧美服饰的风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范式。由于其线条明快流畅,可最大限度地展现女性曲线美,如今,旗袍做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最适合东方女性身体特征的服饰,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的喜爱。

那么旗袍的穿着礼仪又有哪些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选旗袍

旗袍的面料、花色应与着装的场合相协调。普通棉布和真丝织锦缎做出同样款式的旗袍,其风格会截然不同:一个朴素雅致,一个华丽高贵。购买旗袍时,一定要考虑穿着的场合因素,选择相应风格的面料和花色。

旗袍剪裁

旗袍是挑人的,所以在穿着旗袍时,一定要选择剪裁合身的旗袍。旗袍不管是领口、胸围、袖口还是臀围都要合身,任何一处过于紧绷或过于宽松,都会使整体的美感大打折扣。



旗袍开衩不宜过高

庄重的性感,才是旗袍给人最好的感受,所以在穿旗袍时,不能过多的追求性感妩媚的效果而忽略了旗袍得到高雅之处。日常工作或休闲场合所穿的旗袍开叉都不要高于膝盖边缘以上10厘米。一般只有在正式的晚宴或演出场合,对于服装有特定要求时,女士才能穿开衩开在大腿中部以上的高开衩长旗袍。

盘扣要扣好

在穿旗袍时,旗袍所有的纽扣都必须全部扣上。任何一粒纽扣不扣,都会给别人留下难以抹去的“轻浮”印象。

穿着旗袍之前检查所有纽扣,如有缝线松动的纽扣,在穿之前一定要再次加固,保证在穿着时纽扣不会脱落。

注意身姿体态

穿旗袍时,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仪态。因为旗袍的造型非常贴近女性自然的曲线,所以不雅的站姿、坐姿都会在众人面前完全展露出来。旗袍很修身,所以最忌讳弯腰驼背。

入座的时候尽量注意轻、慢,同时注意用手捋一捋旗袍后面,避免出现褶皱。坐下之后双腿合拢,再稍微斜一点,无论坐在椅子上还是沙发上,都不要占满位置,留下三分之一即可。即使累了也尽量不要靠在椅子上或者沙发上,这样会显得特别懒散,让旗袍的气质大打折扣。

穿旗袍用餐

无论站着还是坐着,双臂都应该紧贴身体,用餐需要做任何动作时,也只是文雅地使用肘之前的小臂,避免因为幅度过大而露出下腋(这在穿无袖旗袍时更要当心)。

内衣不外露

穿旗袍时一定要避免内衣不外露。在内衣的选择上,要选择与旗袍相配的内衣款式,颜色上也要精心选择,要求妥帖、舒适且内衣轮廓无痕。

❸ 我想知道有关穿旗袍的坐、站以及手的摆放方面的礼仪!

坐下时,两手从后上方慢慢的把裙脚敷平,慢慢的坐下,让裙的后面做在屁股下面,没有一点皱,两脚倾泻45度,两手交替轻轻的放在大腿上即可.
站起来的时候,两手交叉握住放在肚子上右边一点,抬头挺胸!记得面带微笑哦!

❹ 当时尚新元素碰上中国旗袍,怎么搭配才能更加美丽

如今,旗袍通常用作小礼服,在公司的年会,婚礼,交响乐等一些正式场合中穿着。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妇女慷慨地穿着旗袍,因为很多人都想到旗袍。 日常穿着有点太夸张了吗? 但是,您必须知道,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妇女都穿着旗袍。 旗袍是当时最常见的服饰。 无论是年轻的女学生还是年长的女士,她们都穿着旗袍,走在街上。

即使在今天,张凡纳的出色街拍也是如此。 实际上,只要您将旗袍看作是一条普通的修身连衣裙,就不难穿。 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旗袍的搭配似乎越来越随意。 只要发型和配饰做得很好,就没有大问题了。 以下是旗袍或改良旗袍的一系列街拍。 您可以非常时尚,聪明,或者非常休闲和友善。 关于旗袍作为常规服装,款式取决于发型和鞋子。

❺ 求中国古代女子结婚的凤冠霞披(图)和礼仪

中国婚礼按照礼制文化与历史地域不同大体上分为:汉式、满式、藏式、回式、蒙式、苗式,而现在流行的的中式婚礼往往是,身着凤冠霞披和状元服、或者身着秀和装与长衫,所行的礼仪是按照明清婚礼习俗为主旋律进行的婚礼仪式。当然,也许不少人会认为中式婚礼是汉婚的一种,或者认为中式婚礼就是明制汉婚,其实身着凤冠霞披和状元服只是穿着明制服装行满式婚礼礼仪。因为目前全国上下除了西式婚礼以外,满婚普及率很高,所以基本上所有人都习惯的称满婚为——中式婚礼,意思是说,中国人的婚礼。 汉婚与中式婚礼的主要区别是以下这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文化不同:汉婚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黄河流域——黄帝部落(即:华夏部落),有着5000年以上的伟大历史;中式婚礼起源于——中国——宋末元初——黑龙江流域——女真族(即:满族),有着3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及以前任何朝代的婚礼仪式均统称为汉婚,他要求新人身着汉服作为婚礼仪式的礼服:明末清初到明国时期,是中式婚礼取代汉婚的年代,他要求新人身着满装作为婚礼仪式的礼服。 其次,行礼方式不同:汉婚无论是何朝代均以入座行礼(即:新人彼此相对几案而跪),而中式婚礼是以新人站着行礼,并且不需要几案。汉婚无论何朝何代新人入喜堂必然是由掌灯者负责开喜门,象征喜从天降;而中式婚礼是以新人在婚礼通道中跨火盆、跳马鞍,上台后揭开红盖头象征红红火火、平平安安、称心如意;再次,汉婚同牢合卺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要求新人喝三杯盛在匏瓜和瓠瓜当中的美酒,吃三口盘中的食物,象征着同吃一锅饭、同为一家人、同甘共苦之意,最后一杯酒杯必须互换对方手中的酒杯,因此中国的交杯酒最早起源于此;而中式婚礼在喝交杯酒的时候,没有同牢仪式的环节,不需要吃任何食物,第三口交换酒杯后直接绕过对方脖子一饮而尽,其寓意是:交欢和好、白头到老。最后文化底蕴不同汉婚在夫妻交拜、敬拜天地、朝亲父母时都采用四拜仪式,因为汉文化讲究的是拜活人一律四拜,拜死人和鬼神一律三拜;而中式婚礼作为满文化的代表讲究的是婚礼诸多环节均采用三拜仪式,因为三在满文化里面属于吉数,象征着三阳开泰、三权鼎立等。 最后,影响意义不同:汉婚和汉服作为汉文化的精华在盛唐传入日韩和世界各国,形成了目前日本的国婚——烛光婚礼、以及韩国的国婚——韩婚;当然,汉服也先后形成了日本现在的国服——和服、以及韩国现在的国服——韩服。同时,汉婚的很多程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融入到他们本土的婚礼当中;正所谓:世界婚礼源汉婚。中式婚礼作为目前中国本土举行最多的婚礼仪式,在世界上声名远扬,代表中国新娘的旗袍、喜庆鲜艳的马褂(又名唐装,其实是满装的褂子演变而来,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真正的唐装其实是汉服),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美国的旧金山唐人街的大多数华人,都身着唐装旗袍,举行中国传统的的中式婚礼仪式。 无论是汉婚还是中式婚礼,其实都是中华文化伟大的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近年来汉婚慢慢被很多新人复兴,中式婚礼慢慢走出国门;汉服被很多中外朋友喜爱、旗袍唐装被很多当代的年轻人追捧。中国文化在以华夏文化汉民族为主体的基础上,通过无数次的民族大融合。吸收了满、藏、回、蒙、苗等各族之精髓,其婚礼也透视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境。所以汉婚和中式婚礼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婚礼,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应当爱我中国、爱我中国婚礼! 现将汉婚和中式婚礼的视频奉上,以供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准备举办中国汉婚或者中式婚礼的新人们观摩,根据自己的不同条件,选择自己喜爱的婚礼仪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因此望广大新人和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❻ 穿旗袍做礼仪应该注意什么

旗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给人的印象是端庄典雅。长发卷起,精致的立领,曼妙的身姿,柳叶般纤细的腰肢,白皙修长的玉腿,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你想穿出旗袍本身的味道,你必须坐直,多注意一些细节。旗袍女人一直很温柔,甚至更谦虚。让我们看看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如果夏天阳光太强,那么戴着折叠的花伞,就会增加戴望舒《雨巷》中手持油纸伞的紫丁香般女孩的朦胧美。还有一件事特别重要,那就是穿旗袍的时候必须带包,但是不能把包背在肩上。旗袍强调整体美感,背在身上非常难看。如果你穿旗袍,你就需要选择优雅漂亮的手袋。

❼ 穿旗袍时应如何行礼旗袍的来源

旗袍虽有“旗”但与满清八旗无必然关联,是中国几千年的女性袍服文化在清代的续接而已。中华服饰长河流淌到了近代,历经两千多年流变的中华袍服,进入“旗袍”时代。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大变革时期,也是传统袍服向旗袍演变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南方或是北方,各种改良旗袍纷纷在女装舞台上亮相。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有三个推动旗袍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一是“满汉交融”,存在着满汉文化融合的社会环境。第二是“提倡女学”,有女性解放、女性教育的时代背景。第三是“西风东渐”,原有的穿着习俗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民国初期由于满清政府的下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衣着观念发生明显变革,民间服装进入了新旧更替的时期。穿满清服装的人大大减少,汉族传统女装重新被大众青睐。正如张爱玲所言:“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原有的汉服经过改装和演变,流行起加长马甲和大袖衫的套装。这种汉服的结合套装进一步合成,演变成民国初期的旗袍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