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图片 » 古代蒙古族女人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古代蒙古族女人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0-08 07:09:17

⑴ 元朝被朱元璋的起义军荡平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那些蒙古女子的呢

元朝被朱元璋的起义军荡平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那些蒙古女子的呢?这个问题大答案大概是:

1,没有好脸,主观态度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元末是一个基层出身的强悍义军人,而其人受到历史局限,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朱元璋义军,在那时的大用的政治口号!所以,对于朱元璋义军,以及后面的明军来说,蒙族女子,在当时的夷夏之分的观念下,其待遇能好到哪里去!

同时我们也知道,毕竟封建时代下,除了所谓的华夷观念。还有将”夷“族女俘,使用优选的实用主义的存在!那就是很多漂亮年轻的,有政治身份蒙族女子俘虏,会被当成战利品,送给达官贵人,战争英雄,不是为妻妾。 而壮年的常人之色的女犯,则会变成奴役,或者被人杀掉,故此,朱元璋是怎样对待那些蒙古女子态度。其实是多个方面的!

⑵ 蒙古女子长得那么丑, 为何清朝前期4位皇帝还娶了17位蒙古后妃

海兰珠(宸妃)是汉译姓名,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名叫哈日珠拉,生于约明万??7年(1609年),是孝庄的亲姐姐,她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分现已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但与皇太极的感情很深。

有意思的是,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先后有四后、十三妃出自蒙古科尔沁等部。那麽,清帝为何爱娶蒙古族女子呢?专家解说了其间的因素。

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步分红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各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喀各部;蒙古草原东部、大漠以南的“漠南”各部。

“漠南”与努尔哈赤树立的后金国接壤,其地理位置坐落后金右翼,对后金进入辽沉区域有牵制的作用。为免除后顾之虑,努尔哈赤以武力逐个降服了“漠南”各部。而“漠南”的科尔沁部,是努尔哈赤最先降服的目标。通过屡次的比赛,科尔沁部撤兵请盟,联婚结好。

明万?阉氖?辏?612年)正月,努尔哈赤以科尔沁蒙古贝勒明安之女“颇有风韵”为名,“遣使欲娶之”,明安所以将女儿送给太祖。努尔哈赤以礼亲迎,大宴成婚。所以明安贝勒成为蒙古王公中第一个与清联婚的人。

明万?阉氖??年(1615年),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郡王孔果尔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妃。努尔哈赤不只自己娶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同时指令他的儿子们纳蒙古族王公的女儿做老婆,其间包含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第十子德格类、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等都娶了蒙古族王公的女儿为妻。这也是贯穿清王朝始终的“满蒙联婚”的初步。

清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起兵征明,科尔沁部二十三位贝勒率领部众跟随,为击败明军立下战功;天聪五年,科尔沁部随皇太极攻击大凌河,大北明将祖大寿。可见,军事意图也是满蒙联婚的一个重要因素。

⑶ 内蒙古历史上的十五位美女明星,分别是谁呢

1、王丽坤

王丽坤(Claudia),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本科班。2004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七剑下天山》,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5年,在家庭伦理剧《河流如血》中饰演陆保珍。2006年,主演谍战剧《五号特工组》。2015年,凭借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获得“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女演员奖;同年,主演都市职场爱情喜剧《漂洋过海来看你》。2016年,主演古装玄幻剧《天泪传奇之凤凰无双》;同年,主演古装玄幻武侠剧《武动干坤》。

14、郏捷

15、哈琳

哈琳,7月21日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蒙古土尔扈特部第十五代公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毕业,蒙古族歌手。在1997年,哈琳成功报考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族舞系。为了在音乐技巧和专业素养有进一步的提高,哈琳在2006年又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在2003年,哈琳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蒙古人之歌》。

⑷ 百年前,晚清时期的蒙古是什么样子的

蒙古人是清朝皇权建立的一大助力,所以清朝建立以后清朝的皇帝对蒙古也是照顾有加,虽然清朝注重满汉平等,但是蒙古在当时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从清朝皇帝的皇后有不少都是出自蒙古就可以看得出来,就在今年大火的两部同题材同时期的宫斗剧里面都出现了来自蒙古的妃子,两部剧对比下来人们就会发现,如懿传里面很多细节都是符合史实的,就比如说里面嫁到蒙古的公主的行头。所以我也找了不少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来自晚清,里面记录了晚清时期真实的蒙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无论是哪个民族,贵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级,这张照片所记录的就是蒙古的一个大家庭,从这张照片来看人可真是不少,而这些女子的打扮完全就是蒙古贵族的打扮,虽然怪异,但含金量很高。

⑸ 蒙古族女孩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大方,开朗,会骑马的有点野。

⑹ 古代蒙古的一夫多妻制,妻妾为何能长时间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是社会的常态,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一夫一妻制逐渐取代了一夫多妻制。说起一夫多妻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尔虞我诈的后宫争宠,似乎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就必须与阴谋诡计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同样实行一夫多妻制度的古代蒙古,多位妻子之间反而能长时间保持十分和谐融洽的关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绝大多数蒙古女性对于这种婚姻现状还是能接受的,正因为此她们才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会向中原地区的女子一般一心想要争夺丈夫的独宠。

⑺ 蒙古妇女戴的“姑姑帽”起源于何时呢

“姑姑”一词,因译写之故又写作“罟罟”“顾姑”“固姑”等,是指古代蒙古女性的头饰或帽子,其蒙古语又称之为“孛黑塔”。

十三世纪中期,欧洲有一个叫威廉•鲁不鲁克的旅行家在蒙古草原上见到了蒙古族妇女几乎都戴着一种称之为“鲍卡”的帽子,十分特别而新奇,让他十分感兴趣。便在自己着的《行记》中记载:“鲍卡”用自然界中的桦树皮、柳枝以及铁丝等物制成骨架,高约一臂(约是一尺半左右),帽顶制成四边形,上面插着一根用草杆或翎羽或细苇做成的“枝条”,也有一臂高。

但看这些资料眼前很难出现准确的“姑姑”帽的形制,还好,一九七四年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南面的王梁古墓中出土了一批“姑姑”帽,这些“姑姑”帽呈长筒状,高约一尺左右,用桦树皮制成,外面包裹着花绸子,嵌缀着各种珍珠,插着蓝色孔雀羽毛。其中一个比较特别,顶上安了一根三四寸高的木棍子,上端连着一个圆球。

“姑姑”帽,是元朝蒙古族妇女最流行的帽子(头饰),具体这帽子始于何时,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但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十分普遍,并且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习俗。

⑻ 为什么古代蒙古人没“那么重男轻女”

不同的地域环境以及风俗习惯,最终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就蒙古族而言,最终成了与汉族具有较大差异的文化特色。仅仅就重男轻女这个观念而言,古代的蒙古族对于女性是相当尊重的。而在古代的中原地区,重男轻女思想则由来已久,很多女子都深受该思想的禁锢。那么究竟为什么古代蒙古人对于重男轻女思想不那么看重呢,这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古代蒙古人对母亲的热爱



古代蒙古族女子也有着与男性共同参与政治以及军事活动的权利。这在古代中原地区是不可想象的。古代的中原女子被要求在闺房中从事女工等等活动,并且不可以轻易踏出自己的房门。长期生活在自己孤独的小天地里的中原女子,她们的一生与古代蒙古族女子截然不同,要知道在古代,蒙古族的女子可以与男子一起参与政治事务成为官员,更加有与男子一同上战场打仗的权利,就女子打仗而言,蒙古族女子也一样,英勇强壮如同男儿。

但是古代中国女子行军打仗被认为是不合规矩的。而且中国古代也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观念,一个女子如果处理政治事务被认为是谋反甚至权力僭越会受到严格的责罚甚至迫害。不同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两种不同性格以及命运的女性,古代中原女子与古代蒙古女子最终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由于在社会事务处理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蒙古族女子群体并没有受到社会的歧视,相反她们处于一定尊贵的身份。从古代蒙古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软文化以及规范要求来看,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并不苛刻,整个社会上上下下流行着尊重女性、热爱女性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相反在古代中原地区,女子地位卑微,不得不成为男性的附庸以及生育的工具。

古代蒙古族对于女性还明文规定了特权保护,在着名的古代蒙古族法典《卫拉特法典》当中就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于古代蒙古族女性的权利和地位予以了规定。甚至赋予了中原女子所难以想象的蒙古族妇女特权。譬如在该法典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那就是如果古代蒙古族妇女在自己的蒙古包里辱骂客人,甚至做出一些侮辱客人的行为,任何人都不得冒犯她。此时蒙古族妇女的身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仅仅就这一则记录,也可以窥见蒙古族人对于妇女地位的重视。

⑼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蒙古女英雄

蒙古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所以蒙古的英雄大多数都是男人,女英雄很少,但是也不能说没有。

像成吉思汗的母亲就是一个伟大的女英雄,成吉思汗的母亲是在抢婚制度下被强行许配给成吉思汗父亲的,但是尽管是这样,成吉思汗的母亲仍然尽到了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辛苦的抚养着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兄弟姐妹,并且在其丈夫死之后她就一直艰难的维持着蒙古国的秩序,在成吉思汗称帝之后,他都感慨自己的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

蒙古的女英雄还有就是成吉思汗的女儿阿刺合别吉,在成吉思汗率领军队出去打仗的时候,成吉思汗把守护国家的重任就交给了她,并且她也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出嫁之后还成为了自己丈夫民族的灵魂人物,可以说是非常英勇的一位蒙古女英雄,值得我们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