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屈原的香草美人喻作用
“香草美人”意象是作为屈原抒发自我情感的基础意象。
屈原的《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它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并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洁身自好,一心想追求开明民主的政治,然而事与愿违,他只好借助“香草美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同时也是屈原自身高洁品质的真实展现,是屈原对其“理想国”的构想和无限向往。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香草”代表了屈原的美好心灵,代表了他的洁身自好,代表了他的高尚情操,表明了誓死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自己人格清白的决心。古代的文人,特别是乱世的文人,其本身就是一种悲。
“香草美人”本来就是一种向往美好却不能实现的依附。因此,屈原在挫折中不由自主的表现出一种“香草美人”情结,以“香草美人”自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体现自身品质的高洁,情操的高雅。
(1)香草女人图片可爱扩展阅读:
屈原的香草情结:
屈原作品中提及的香草名目很多,如兰、蕙、芷、芙蓉、杜若、木兰、薜荔、荃、菊、辛夷等,都是楚地的植物,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之地还广泛地生长着。
兰草:《楚辞》中提及的有春兰、秋兰、幽兰、石兰等,或以生长的环境、或以季节而名之,都是香草。
蕙:也是一种香草,经常与兰、若、茝等香草并列,如《离骚》“岂维纫夫蕙茝”、《招魂》“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惜往日》“谓蕙若其不芳”。
白芷、芳芷、茝:都是在水泽边生长的香草。《离骚》中说“杂杜衡与芳芷”,《招魂》中说“菉苹齐叶兮白芷生”,《九歌》中说“沅有茝兮澧有兰”。
芙蓉:《楚辞》中的芙蓉,是指生长水中的荷花。《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说“荷叶为衣、荷花为裳”的意思。《九歌·湘君》中说“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中的芙蓉,也是指荷花而言。
杜若、杜衡:都是香草,《离骚》中说“杂杜衡与芳芷”,《九歌》中说“采芳洲兮杜若”。
木兰:是一种香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的句子,现在还是一种观赏林木。
薜荔:是一种缘木而生的香草,可能有芳香的气味,具体所指学者说法各异。
荃、荪:都是香草,有人认为是石菖蒲之类的植物,在屈原笔下则多用来寓意君王。
《楚辞》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修辞手法,因而香草在自然本义之外,又具有了比兴象征的意义。用香草比喻忠贞之士,比喻高尚的节操,比喻美好的事物。
美人情结: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都是指湘水之神。
屈原多以美人自喻或作为理想的美政。
屈原向往着如同舜妃的夫君一般的贤主,也忠诚的跟随着国君的脚步,即便不受君王赏识,也不改坚贞之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漫谈屈原
❷ 和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一样都是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还有哪些
自然的美好景物比如山川流水云朵,花卉植栽比如莲花玫瑰垂柳榕树,比较可爱无害的小动物比如小猫小兔,象征宏伟浩瀚的有太阳明月星空苍穹海洋。
❸ 如何理解离骚中香草美人之喻
《离骚》中,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也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1、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出处:战国时期楚辞《离骚》。
2、《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3)香草女人图片可爱扩展阅读:
1、《离骚》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2、《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还有,从《离骚》开始,中国诗歌形成了一种“悲秋”主题。
3、《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4、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❹ 高一必修二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比喻什么
《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均见游国恩《〈离骚〉纂义》)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刘献廷在《离骚经讲录》中说:“当屈子立志之日,岂为独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泽遍薰天下,与天下之人共处于芝兰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高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
❺ 名词解释 香草美人 (要求专业一点的)谢谢
香草美人是屈原提出来的,在他的 诗作里经常可以看到。
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均见游国恩《〈离骚〉纂义》)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刘献廷在《离骚经讲录》中说:“当屈子立志之日,岂为独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泽遍薰天下,与天下之人共处于芝兰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高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歌德谈话录》)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淫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离骚》中多处提到美女。前人大多认为美女代指明君贤臣。王逸说:“女以喻臣。”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均见《〈离骚〉纂义》)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并非抽象的,而是具体渗透并表现在诗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上。通过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诗人的人格立体化了。屈原的人格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❻ 离骚 原文中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的是
香草美人有好几句,
名句有: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最有名的也算是这句了)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
里面的香草美人好多,但我就记得这么几句,但离骚里除了夸耀尧舜禹汤就没有写明君贤臣美政的了。
❼ 香草美人传统
香草美人是一种比兴手法,香草美人是屈原提出来的,在他的 诗作里经常可以看到。
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均见游国恩《〈离骚〉纂义》)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
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诗人种植了大片的香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其目的是“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刘献廷在《离骚经讲录》中说:“当屈子立志之日,岂为独善一身,只完一己之事而已哉?直欲使香泽遍薰天下,与天下之人共处于芝兰之室也。”屈原欲使多数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群体意识。“高尚正直则是促进和巩固个人和集体幸福的。”(《歌德谈话录》)可悲的是,这些经过诗人心血培植的香草,经不住淫风恶雨的侵袭而竞相变节变质。“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但是,诗人并不随波逐流,而是立志不变。“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离骚》中多处提到美女。前人大多认为美女代指明君贤臣。王逸说:“女以喻臣。”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均见《〈离骚〉纂义》)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屈原的人格美并非抽象的,而是具体渗透并表现在诗人的各种生活方式上。通过对香草美人的追求,诗人的人格立体化了。屈原的人格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❽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哪两句解释屈原离骚中常用美人香草做比喻+
摘要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❾ 以香草美人为手法写的诗
谢灵运的《江妃赋》
招魂定情,洛神清思。覃曩日之敷陈,尽古来之妍媚。矧今日之逢逆,还前世之灵异。小腰微骨,朱衣皓齿。绵视滕采,靡肤腻理。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颦,俱适华素。于时升月隐山,落日映屿,收霞敛色,迥飙拂渚。每驰情于晨暮,矧良遇之莫叙。投明填以申赠,觊色授而神与。
嗟佳人之渺遇,眺霄际而高语。惧展爱之未期,抑倾念而蹔伫。天台二娥,宫亭双媛。青袿神接,紫衣形见,或飘翰凌烟,或潜泳浮海,万里俄顷,寸阴未改,事虽假于云物,心常得于无待。况分岫湘岸,延情苍阴;隔山川之表里,判天地之浮沉。承佳约于往昔,宁更贰与再今。傥借访于交甫,知斯言之可谌。
兰音未吐,红颜若晖;留眄光溢,动袂芳菲。散云辔之络驿,案灵辎而徘徊。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虑一别之长绝,渺天末而永违。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四方。振绣衣,披裳,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邃。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鸳鸯赋》
飞飞兮海滨,
去去兮迎春。
炎皇之季女,
织素之佳人,
未若宋王之小史,
含情而死。
忆少妇之生离,恨新婚之无子;
既交颈于千年,亦相随于万里。
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
天下真成长合会,无胜比翼两鸳鸯。
观其弄吭浮沉,轻躯(潺)(涿)[chanzhuo].
拂荇戏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
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
许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
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
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
照镜赋
夜筹已歇,晓钟将绝,窗外明来,帷前影灭。荆王欲起,侍妾应还,前齐上幔,内阁除关。开屏易叠,卷廉难攀,握头敛髻,钗子萦鬟。阶边就水,盘中光映。讶宿粉之犹调,笑残黄之不正,欲开奁而更饰,乃当窗而取镜。台本王官氏姓温,背后铭文宜子孙,四面回风,若流水,句栏<匚盍>匝似城�。分明似无碍,影前弥可爱。近来颜色不须红,即时好眉犹约黛,世间好镜自无多,唯闻一个比�娥。曾经玉女照,屡被仙人磨。光明粉可怜。(缺五字。)论时不假着,法用自应须。夏天金薄漠,秋日宝茱萸。银缠辟鬼咒,翠厄护身符。空处宜应描,非是畏钗梳。
丽人赋
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
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
散麝,色茂开莲。陆离羽佩,杂错花钿。响罗衣而不进,隐明灯而未前。中步檐
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
出暗入光,含羞隐媚。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妆,去留馀腻。沾粉委露,
理鬓清渠。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❿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在诗歌创作中有哪些作用
一、比兴手法作用:
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比兴手法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二、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1、诗人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解释:把江离、辟芷、优兰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佩戴在身上),表示博采众长,多方吸取营养,因为江离、辟芷、秋兰都是芳草,众芳集于一身,意味着高超的才干。
2、用“朝搴陛之林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解释:清晨,我浴着晨曦去拔取坡上的木兰,傍晚,我背着夕阳在洲畔采摘宿莽来润德润身。)表示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蕴含经受得住考验的深意。这一段全用象征,“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香草均指人才。
(10)香草女人图片可爱扩展阅读:
《离骚》“香草美人”运用比兴手法的好处:
《离骚》中用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人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是由《诗经》中听比兴发展而来的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形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他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捻、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