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类的始祖是谁
人类的始祖----类人猿
7月10日晚,在乍得外交与合作部会议大厅,法国—乍得考古队举行新闻发布会,向1000多名与会者宣布:在乍得朱拉卜沙漠发现的700万年前的头盖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次日,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考古队的报告。
这块被命名为“图迈”的化石令世界考古界振奋。哈佛大学教授利伯曼认为,“图迈”对人类进化研究的影响无异于“一颗小型原子弹”。华盛顿大学教授伍迪认为,它是1924年首次发现人类化石以来最重大的成果。
在乍得发现“图迈”
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米歇尔·贝鲁内领导的法国—乍得联合考古队,从1993年起在乍得沙漠考古。2001年7月18日晚,考古队的4名成员冒着五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在沙漠奔走了3天后,在一个沙丘下搭起帐篷休息。19日凌晨,其中两位走出帐篷,欣赏着沙丘上空的月亮,爬到山丘的那边。他们突然看到好多黑乎乎的“石块”。在沙漠里,往往是风儿引导挖掘:风吹动着沙丘,有时会把你想寻找的东西从地底下掀出来,有时又会把它们覆盖起来。当两名考古队员将这些“石块”拾起后不禁欢呼起来,这正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化石!
考古队将一大堆化石带回设在恩贾梅纳的办公室,一一辨认,发现其中有一块头盖骨化石,还有三颗牙齿、两块颌骨化石。贝鲁内教授将化石复制品带到美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研究所,同那里的化石作比较。经过几个月的研究,确认它为700万年前的人类,将它命名为“萨赫勒乍得人”,并起了个别名:“图迈”。在乍得的戈兰语中,“图迈”意为“生活的希望”,是当地人为在旱季到来之前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
贝鲁内教授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时说,虽然“图迈”的头颅比较小,仅在320至380立方厘米之间,接近黑猩猩,但是仍然比上个世纪非洲发现的头盖骨大;其眉弓突起较高,下颌突起不明显,脸部比较平,这些特征接近原始人。另外,“图迈”的牙齿比较小,其形状及磨损情况与人类相似。教授甚至猜测“图迈”的性别为男性。
贝鲁内推测,700万年前,“图迈”生活在乍得湖畔及沙漠边缘,湖中与湖畔有大量动物。7月19日,在同一个沙丘处,考古小组还发现了约10种鱼化石,以及龟、蜥蜴、蛇等化石,为“图迈”的年代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打破了“东边霸权”
上个世纪在非洲发现了许多人类化石。1924年在南非发现首个猿人化石,1928年又在南非发现了17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1974年、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相继发现了距今320万年、440万年的人类化石;1999年、2000年在肯尼亚先后发现350万年、6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由于这些重大发现,位于东非大峡谷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成为“人类的摇篮”。1982年,法国着名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提出了“东边故事”理论,认为由于环境变化,猿猴开始离开树木站立行走,猿人首先在那里出现。正是在大峡谷的东边,大猩猩与猿人分道扬镳,各自走上演变的道路。
1995年,贝鲁内在乍得的艾比勒发现了35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当时他激动极了,相信人类的起源不止于东边。他率考古队深入乍得沙漠寻找,终于发现了“图迈”。“图迈”打破了“东边霸权”,从时间和地点两方面扩大了对人类早期进程的认识。它把人类起源的时间提前了100万年,地点往大峡谷以西移动了2500公里。考古学上公认,1000万年前猿猴走下树木,500万年前猿人向原始人演进。而700万年前的“图迈”的出现,向考古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在人类的系谱树上,“图迈”占什么位置?它是猿人与猿最后的共同祖先,抑或是人与猿分手之后,人类的始祖?人类学的历史可能因“图迈”改写。
“图迈”的消息公布后,科庞多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赞叹“图迈”这个有700万年历史的小脑壳真是可爱极了。他倾向于接受贝鲁内的观点,认为“图迈”是人而不是猿。考古学界目前对“图迈”还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图迈”是古猿,第二种认为是类人猿,第三种认为是处于人类与猿分叉、演变成为人类前夕的猿猴。目前还缺少“图迈”能站立行走的证据,考古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有舆论说,一旦“图迈”的“身世”确定,乍得就成为“人类的摇篮”了。但贝鲁内说,他们的发现是扩大了摇篮。考古学上命名的乍得人、埃塞俄比亚人、肯尼亚人在同一摇篮里,都写进人类曙光初露时期的历史。
乍得政府对这个发现极为重视,正在南非出席非盟组织首脑会议的代比总统提前回国,出席这个非同寻常的发布会。在会上代比激动地宣布:“‘图迈’是乍得的始祖,是人类的始祖!”乍得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对于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图迈”的发现,无疑是一剂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兴奋剂,将使它的民族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② 类人猿的相关
1937年,荷兰杂志《Het Leven》发布了神秘“类人猿”照片,他长着较大的嘴唇,紧锁眉头,类似猴子的笨拙步态。
2012年11月,互联媒体网站再次发布这些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很快这些照片的点击率骤增数百万次。一些观察者指出,照片中所谓的类人猿具有很明显的化妆迹象,这个类人猿很可能是一位令人同情先天性缺陷的畸形者,利用修补化妆使其呈现出类人猿的特征。还有一些人则热衷于相信这是人类进化历史的奇迹。
③ 质疑历史:类人猿真的存在吗
支持进化论的科学家与各界人士往往会拿出猿人的例子说明进化论的正确性。现在一般人一提到“史前时代”脑海中会浮现一个画面:一群毛茸茸的人,用兽皮遮掩着身子,男的拿着长矛,女的手里抱着小孩,在山洞旁边,中间生着一团火堆;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很原始的社会。 这个刻板的印象几乎在每一本生物学教科书或是每一个历史博物馆都可以见到,大部分的博物馆甚至还将这个场景制作成蜡像呢。不过这究竟是不是人类历史的真相呢?由前一章的资料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不符合这个固有概念的证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支持人类是从猿人这样的生命体进化而来的证据也是相当相当薄弱的。 经过一百多年的考古发现,如果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从类人猿到今天人类的各个阶段历史时期,都应该有其特征的证据……包括各阶段的化石和相应的文化遗址、工具等。可是类人猿时代的化石找到了,人类的化石找到了,而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中间阶段的化石却没有。如果这样的话,所谓人从类人猿进化来的假说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一八九二年“嘉伯人”的例子曾经轰动一时。考古学家杜波瓦在嘉伯发现了一块很像猿的头盖骨的骨片,在四十英尺以外又发现了一块大腿骨。所以他说,显然这是属于同一个生物的。这个生物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又具有猿一样的头骨,这一定就是那个过渡环节。但后来证实这分别是属于一百万年前一起生活在嘉伯的一个猿和一个人。由唐纳德·乔汉森在东非大裂谷发现的“露西”,曾被认为是早已消失的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定其为一种绝种的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 再举个例子,在长达三十八亿年的化石记录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Life's Explosion)或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炸”(Cambrian Life's Big Bang,指绝大多数动物门类在寒武纪就像“爆炸”般地突然出现)。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纽惟恭的报导《澄江化石生物群研究成果瞩目》,他指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全球生命演化史上突发性重大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能动摇传统的进化论。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又发表《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一文。作者丁邦杰指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论点是:生物种是逐渐变异的。但是距今五·三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 “中国澄江化石群”的考古发现引起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震惊考古、生物学界。澄江化石群属于早寒武世化石(五·五亿年前),此外在加拿大布尔吉斯发现中寒武世的页岩(五·三亿年前),其中也有生命“爆发”的大量地质资料。可见,在寒武纪(约五·七亿~五亿年前),几乎所有的已知动物门类都有了各自的代表。而在寒武纪之前,不仅多细胞生物化石非常稀少,而且在以埃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迄今所发现的新元古代的各种化石中,尚无一种可以确认为已知动物门类的祖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动物门类是在寒武纪突然出现的,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寒武纪出现多细胞动物之前必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然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在这个中间演变过程的证据。是化石记录不完全吗?但是要知道化石记录是随机的,为什么单单就漏掉了中间环节呢?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教授詹腓力(Phillip Johnson),被誉为是最有资格批判进化论的人。因为他曾任美国大法官华伦(Warren)的助手,他的专长是分析明辨律师在辩论时所用的词藻和逻辑。当他读到进化论的文献时,随及意识到里面充满着许多逻辑上有问题的雄辩与遁辞。所以他以法官的身份,多次质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进化论’是真实的?确凿的证据何在?”他在自己写的一本书《审判达尔文》(Darwin on Trial)中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迹象……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 事实上我们还发现关于猿人的报导,很大部分是投机和欺骗多于事实。下面这个爪哇人(Java Man)的事例足以说明之: 您可能不知道爪哇人被认为是猿人,其基本证据仅仅只有一根腿骨、三颗牙齿和一部分头盖骨。腿骨像是人的,而头骨却像是类人猿的。但是这两部分化石是在同一水平的岩石上相距十四米(四十五英尺)的地方发现的,现场也有真正的人头骨,而后一部分事实却被隐藏了许多年。这些化石的发现者都波士(Dubois)于其晚年才宣布它们并非猿人的遗骨,而更像是一只巨大的长臂猿的骨骼。然而,进化论者拒绝接受他所说的,于是,建立在荒谬可笑并少得可怜的证据上的爪哇人仍旧被拼凑起来,作为确实存在过的生物出现在教科书里。 以上所述分析了人由猿人进化而来的说法不但薄弱且漏洞百出,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许多考古学家的发现都直接地反驳了进化论支持者的论点,例如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远古不同时期人类的直接证据,从几万年前至几亿年前的人类脚印到人体的骨骼化石。以下列出部分已被证实的发现。五·四亿至二·五亿年前的人类鞋印 三叶虫是五·四亿至二12五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美国科学家米斯特(William J.Meister)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竟然发现一只成人穿着便鞋踩上去的鞋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长约一○·二五英寸(二十六公分),宽约三·五英寸(八·九公分),嵌在岩层中,就在一只三叶虫的化石上面。经犹他(Utah)大学着名的化学家Melvin A. Cook 鉴这的确是人的鞋印。二·七亿年前的人类脚印 一八一七年,考古学家Henry R. Schoolcraft和Thomas H. Benton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长约一○·五英寸(二十七公分),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似。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挖掘所得的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监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二·七亿年的历史。二·三五亿年前的人类脚印 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上面发现有四个人的脚印。据考证,这些岩石已有二·三五亿年的历史。白垩纪(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人类脚印、手指化石和铁锤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Glen Rose的帕拉克西河(P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十二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趾恐龙脚印上。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后,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木头手柄还紧紧地留在铁锤的头上。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九六·六%铁,○·七四%硫和二·六%氯。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品质非常好,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铁锤的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不仅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经生活在同一时代。
左图:自一九六九年起Stan Taylor开始Paluxy River的挖掘,在移开数吨重的石灰石后,他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似人的脚印(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右图:在一九九九年的干旱季节中拍下河床上人与三趾恐龙的脚印清楚地交错而行,图片上通往人的站立处的脚印为人的,向右边的则属三趾恐龙的。 (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左图:同样在德州白垩纪地层发现的人造铁锤(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右图:经分析,铁锤制造纯度非常高且稳定,远远超出现在的炼铁技术(图片提供:Creation Evidence Museum)
下图:铁锤木柄上的黑色部分已经煤化,说明岩层固化时,锤子就在那儿了(图片提供:Creation Evidence Museum)
左图:古老岩层中的人手指化石(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中图:将手指化石切片后,观察到化石同样具有人的骨头的孔状组织 (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右图:Dr. Dale Peterson用电脑扫描观察手指化石的关节与其他组织。(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四百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一九六五年,考古学家Bryan Patterson和W.W.Howells在非洲肯亚的Kanapoi发现一件经监定为四百万年前的人类上臂肱骨化石。美国加州大学的Henry M.McHenry和Robert S.Corruccini教授称,此肱骨和现代人的肱骨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二百万年前的人类大腿骨化石一九七二年在肯亚的Turkana湖发现的大腿骨化石和现代人类形态十分相似,据估计年代是在二百万年前。三百四十万年至三百八十万年历史的人类脚印 一九七六年,着名考古学家玛丽·利基(Mary D. Leake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非洲坦尚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线,一个叫拉多里(Laetoli)的地方发现了一组和现代人特征十分类似的脚印,这些脚印印在火山灰沉积岩上,据放射性测定,那火山灰沉积岩有三四○─三八○万年的历史。脚印共两串,平行紧挨着分布,延伸了约二十七米。从这些足迹可以明显地看出,其软组织解剖的特征明显不同于猿类。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通过脚的足弓外侧、拇指球,最后传导到脚拇指,脚拇指是向前伸直的。而猩猩及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直立行走时,重力从脚后跟传导,但通过脚的外侧传导到脚中指,且脚拇指是向侧面伸出的。一百万年前的人类骨骼 一九一三年德国科学家Hans Reck在非洲坦尚尼亚Olvai峡谷发现一具完整的现代人类骨骼,它处在约一百万年前的地层中。三十万年前的人类骨盆化石、股骨 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在该国北部布尔戈斯省阿塔普埃卡山区,发现了三十万年前的史前人类骨盆化石、股骨及一些石制工具。二·六万年前的一百三十五个人类骨骼 一九九八年五月美国权威杂志《科学》报导,在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的Mungo湖、Willandra湖附近发掘出二·六万年前的一百三十五个人类骨骼、壁炉等史前古器物。
④ 人类的始祖
人类的始祖----类人猿
7月10日晚,在乍得外交与合作部会议大厅,法国—乍得考古队举行新闻发布会,向1000多名与会者宣布:在乍得朱拉卜沙漠发现的700万年前的头盖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次日,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考古队的报告。
这块被命名为“图迈”的化石令世界考古界振奋。哈佛大学教授利伯曼认为,“图迈”对人类进化研究的影响无异于“一颗小型原子弹”。华盛顿大学教授伍迪认为,它是1924年首次发现人类化石以来最重大的成果。
在乍得发现“图迈”
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古生物学教授米歇尔·贝鲁内领导的法国—乍得联合考古队,从1993年起在乍得沙漠考古。2001年7月18日晚,考古队的4名成员冒着五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在沙漠奔走了3天后,在一个沙丘下搭起帐篷休息。19日凌晨,其中两位走出帐篷,欣赏着沙丘上空的月亮,爬到山丘的那边。他们突然看到好多黑乎乎的“石块”。在沙漠里,往往是风儿引导挖掘:风吹动着沙丘,有时会把你想寻找的东西从地底下掀出来,有时又会把它们覆盖起来。当两名考古队员将这些“石块”拾起后不禁欢呼起来,这正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化石!
考古队将一大堆化石带回设在恩贾梅纳的办公室,一一辨认,发现其中有一块头盖骨化石,还有三颗牙齿、两块颌骨化石。贝鲁内教授将化石复制品带到美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研究所,同那里的化石作比较。经过几个月的研究,确认它为700万年前的人类,将它命名为“萨赫勒乍得人”,并起了个别名:“图迈”。在乍得的戈兰语中,“图迈”意为“生活的希望”,是当地人为在旱季到来之前出生的孩子起的名字。
贝鲁内教授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时说,虽然“图迈”的头颅比较小,仅在320至380立方厘米之间,接近黑猩猩,但是仍然比上个世纪非洲发现的头盖骨大;其眉弓突起较高,下颌突起不明显,脸部比较平,这些特征接近原始人。另外,“图迈”的牙齿比较小,其形状及磨损情况与人类相似。教授甚至猜测“图迈”的性别为男性。
贝鲁内推测,700万年前,“图迈”生活在乍得湖畔及沙漠边缘,湖中与湖畔有大量动物。7月19日,在同一个沙丘处,考古小组还发现了约10种鱼化石,以及龟、蜥蜴、蛇等化石,为“图迈”的年代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打破了“东边霸权”
上个世纪在非洲发现了许多人类化石。1924年在南非发现首个猿人化石,1928年又在南非发现了17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1974年、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相继发现了距今320万年、440万年的人类化石;1999年、2000年在肯尼亚先后发现350万年、6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由于这些重大发现,位于东非大峡谷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成为“人类的摇篮”。1982年,法国着名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提出了“东边故事”理论,认为由于环境变化,猿猴开始离开树木站立行走,猿人首先在那里出现。正是在大峡谷的东边,大猩猩与猿人分道扬镳,各自走上演变的道路。
1995年,贝鲁内在乍得的艾比勒发现了35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当时他激动极了,相信人类的起源不止于东边。他率考古队深入乍得沙漠寻找,终于发现了“图迈”。“图迈”打破了“东边霸权”,从时间和地点两方面扩大了对人类早期进程的认识。它把人类起源的时间提前了100万年,地点往大峡谷以西移动了2500公里。考古学上公认,1000万年前猿猴走下树木,500万年前猿人向原始人演进。而700万年前的“图迈”的出现,向考古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在人类的系谱树上,“图迈”占什么位置?它是猿人与猿最后的共同祖先,抑或是人与猿分手之后,人类的始祖?人类学的历史可能因“图迈”改写。
“图迈”的消息公布后,科庞多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他赞叹“图迈”这个有700万年历史的小脑壳真是可爱极了。他倾向于接受贝鲁内的观点,认为“图迈”是人而不是猿。考古学界目前对“图迈”还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图迈”是古猿,第二种认为是类人猿,第三种认为是处于人类与猿分叉、演变成为人类前夕的猿猴。目前还缺少“图迈”能站立行走的证据,考古学家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有舆论说,一旦“图迈”的“身世”确定,乍得就成为“人类的摇篮”了。但贝鲁内说,他们的发现是扩大了摇篮。考古学上命名的乍得人、埃塞俄比亚人、肯尼亚人在同一摇篮里,都写进人类曙光初露时期的历史。
乍得政府对这个发现极为重视,正在南非出席非盟组织首脑会议的代比总统提前回国,出席这个非同寻常的发布会。在会上代比激动地宣布:“‘图迈’是乍得的始祖,是人类的始祖!”乍得是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对于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图迈”的发现,无疑是一剂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兴奋剂,将使它的民族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⑤ 人猿骨架图片
(1)、如图,从骨骼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长于下肢.而人类的上肢比较短,下肢较粗长,具有粗状的股骨.
(2)、从行走方式看,类人猿和人类有明显的不同,类人猿的行走为臂行,而人类为直立行走.
故答案为:(1)上肢;下肢;短;下肢
(2)臂行;直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