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可爱图片 » 可爱扶贫的人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可爱扶贫的人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0-09 09:02:30

1. 2020脱贫攻坚有哪些经典的人物事迹

1、张保才

张保才,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员工,农学硕士。他扎根农村八年,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蔬菜产业规划,给当地群众传授蔬菜培养技术知识,指导田间生产;

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主动利用各种资源联系蔬菜销售,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保才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种都高科与简阳市(现东部新区)董家埂镇深洞村村委会共同建立了约40亩的蔬菜展示园区。张保才和同事们一起,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摸索每季蔬菜的最佳播种期、定植期。

为克服新建园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他们在蔬菜大棚内育苗,自己动手铺设电热线,首次在深洞村通过电加热的方式育出健壮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幼苗。

张保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联系村委会,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会议和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种植户、附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已先后开展了30多场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超过4000人。

张保才不仅向村民们详细讲解各茬口蔬菜安排特点、不同蔬菜大类管理细节和要点等技术知识,还多次深入种植户的田间地头,实际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张保才的积极争取,种都高科入驻深洞村后全部聘用贫困户担任生产工人,并按季节进行人员轮换。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每年平均可以增加收入26800元,有力地助推了深洞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金马镇桤木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25人。吴志成牵头成立金马镇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模式,在桤木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助推全镇贫困户家庭增收致富,在吴志成的建议下,金马镇在成立双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在各村建立分社,就近提供长期就业岗位和短期用工岗位。3年时间内,合作社安置1000余人就业,惠及近200个家庭近2000余人次,真真正正帮助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 支教老师抓拍微笑女孩走红,背后的故事为何引人关注

一位支教的老师抓拍微女孩意外的走红,而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在宁夏西吉县,大坪小学有了新的校舍。还引入了对于他们来说十分新型的多媒体教学。学生们的视野宽阔了。眼睛里,除了流露出的天真无邪,还多了自信的灿烂。照片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赞美,都觉得这些孩子太可爱了。

这名走红的孩子叫铁嘉欣,今年7岁了,是一位一年级的学生,铁嘉欣是一位特别乐观,也很爱笑的孩子,这视频是老师当时无意之间拍下的,那一天的天气有一点冷,铁嘉欣两手冷得搓着,看起来十分可爱,老师就给拍了一段视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可爱美丽的小女孩,也没想到会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共鸣。

3. 关于一些人无私帮助贫困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 要有图片

小周,我是彭,看看我的!!

1
近两年,我市涌现出一批热心希望工程的爱心人士,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崔志魁主任回忆这位刘先生第一次来捐款的情景:“2004年4月15日,刘先生第一次出现在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捐款2000元,提出想帮助贫困儿童上学读书。他大概30多岁,穿着朴素,态度和蔼,而且话不多,当我们要求留下他的姓名和地址等联系方式时,他却微笑着谢绝了,只留下刘先生这个称呼。”

经过团市委的推荐,丰宁黄旗镇中心小学的宋佳怡成了刘先生资助的第一个孩子。

自此之后,刘先生先后13次捐款:2004年捐款23000元,2005年捐款24000元,2006年捐款9000元,共资助大学生9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4名,小学生16名。

“每次刘先生都是来去匆匆,不愿意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团市委多次想通过媒体报道他的感人事迹,也曾被他婉言谢绝。刘先生是目前个人捐款最多的一位,而且他做善事不留名的精神非常让我们感动。”崔主任告诉记者。

承德县的徐晶晶、徐硕姐弟俩是刘先生资助最多的贫困孩子。2年里,刘先生先后资助姐弟俩上学费用18000元。2003年,姐弟俩的父亲因车祸离开人世,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在饭店打工,每个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对维持正常的生活来说已经是捉襟见肘,再供两个孩子上学更是难上加难。“要不是刘先生资助我们,我们姐弟俩早就辍学在家了。”徐晶晶对刘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没有刘先生的联系方式,2004年8月份的时候,徐晶晶曾经给刘先生写过一封信,通过团市委转交给刘先生,对他的资助表示感谢,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但刘先生并没有回信,也拒绝了徐晶晶的见面要求。目前,徐晶晶已经从白求恩医学院毕业,正在寻找工作。“我希望我在找到工作以后,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或者方法当面感谢刘先生。”

2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初二辍学,后进入某银行担任出纳,带薪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后到广州闯荡,两年后来到深圳。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进入深圳市人民医院治疗。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报记者 周勇 深圳报道

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病房内的白墙上,留下斑驳的树影。一位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人静静地坐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书。

这是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一间病房,两个月前他被诊断为胃癌。

在动手术的时候,医生发现他胃部的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们决定将伤口立即缝合。

刚刚做完第三个化疗疗程,他的头发掉光了,疾病已经压迫到他的声带,他的嗓子嘶哑,疼痛。

他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而现在,他的名字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按媒体报道,自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现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于资助孩子散光了家财,人们纷纷为他捐款,医院也决定免收治疗费。

手机响了,是最让他无奈的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所以暂时没法付款。”“什么时候病能治好?”

对这个问题,病人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

“我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真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助学之举。

爱唱歌的“大崇”

丛飞,1969年10月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1年前,他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南方闯荡,11年后,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东北农村。

现在,村里的乡亲们还记得当年那位爱唱歌的“大崇”(丛飞昵称)。“有时我回家,就看见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疙瘩当麦克风唱歌呢,”丛飞的母亲李彩凤回忆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大家都说他唱得好。“

对于丛飞的这项爱好,老俩口并没有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几经周折,丛飞当上了银行的一名出纳,并且点钞点得“特溜”。

但丛飞的兴趣还是在唱歌上,后来他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

现在儿子散尽家财资助贫困儿童,母亲虽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养了一名孤儿———大丛飞两岁的姐姐。“其实他爸也这样,老把乞丐往家里领,”

李彩凤说,有时她一回家就看见满院子晾着脏乎乎的垫子、衣服,一进屋,“妈呀,全是乞丐。”

丛飞从小就开始和时不时来“拜访”的乞丐打交道,“这孩子和一个山东的乞丐关系特别好。”李彩凤说,丈夫不仅一次次把乞丐领回家,还让儿子给他们端茶倒水,乞丐们逢年过节就来家里拜年,“大崇就把手头的饺子、点心主动给人。”

桥洞里走出的歌手

1994年,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广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经历,“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李彩凤非常心疼,“我是后来才听他说起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都没有和家里联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么事情。“李彩凤说她当时常常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就出起神来。

据丛飞的一位左姓朋友讲,1996年,丛飞在广州时,有个人发现丛飞有演艺才能,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当年在深圳的一次大型演出中,他们赚了不少钱,但那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当时身无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顿。这位朋友说,丛飞曾从深圳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这段距离坐车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因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演出的机会。

而据丛飞的朋友李雄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这个年轻人卓越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很惊讶,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李雄说,在一次大剧院搞的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他唱得非常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挣80元,到渐渐涨到几百元。当时丛飞已经开始模仿名人的举止神态,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李雄说,渐渐地,有人开始注意丛飞,并邀请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气了。

滚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气的丛飞经常有演出机会,但朋友们发现,本来不该缺钱的丛飞却总是显得囊中羞涩。“后来才知道,他把钱都捐给山区的孩子了。”丛飞的一位朋友说。

丛飞资助贫困儿童的义举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丛飞病情的关系,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丛飞在重庆参加的一场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坐的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丛飞当时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现金放进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诉丛飞:“你捐出的这笔钱,可以使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

丛飞当时感觉到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先后二十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当地失学儿童筹集学费。

李雄说,丛飞也曾经询问过他们,该不该资助那么多孩子。“我们说这是好事,一定要坚持,”并劝丛飞尽量收养少数民族的孩子,“集齐56个民族的孩子最好。”

据官方消息称,现在丛飞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除了汉族外,还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

丛飞曾这样解释他捐助的动机:“在山区时,我被他们的贫寒所震撼,看到他们穿不上衣,吃不上饭,我心里就难受,而当我听到这些孩子有书可读时我就高兴。”他说,他最主要的愿望是让孩子有书读,让社会少几个文盲,少几个法盲。正因为他爱上了这些质朴、憨厚、勤劳的山民,他的捐献才像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其实他就是在滚雪球,不知不觉中雪球就越来越大,然后就慢慢开始觉得累了,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妻子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贵州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惨境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有义演,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

17万元外债

2004年,丛飞在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认养了32名孤儿和贫困学生,资助的孩子总数达到178人。

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副乡长徐习文是丛飞在贵州捐资助学的承办人,徐习文说:“丛飞对贫困山区人民的那颗赤子之心,常常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来贵州扶贫助弱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少,但没有谁能像他这样达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来织金县和安顺市为贫困生送学费,走时不但捐光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钱物,还要向随行的朋友借钱捐,有几次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脱下来捐了,大冬天只穿着一件短袖内衣返回了深圳。”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丛飞的朋友李雄说。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对健康的丛飞来说,完全可以承担。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

按《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李雄说:“有次他向我们借了1000元钱,还死活要用录像机来抵押,到现在这个录像机还在我家里。”

从2004年春天开始,丛飞的胃部经常剧烈疼痛,还时常吐血、便血,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说,当时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丛飞拒绝了,只在门诊开了些口服药维持。2004年7月,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去了下学期的学费。只是,这笔学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从朋友们手中借来的。当时,丛飞已经背负上了17万元的债务。

李彩凤说,丛飞当时还安慰她说:“只要我多联系一些商业演出,还这十几万元钱不难。”但没想到的是,丛飞的胃痛日渐严重,嗓音也渐渐不如往昔,他再也无力靠演唱为孩子们挣得学费了,欠下的债务无法还上,成了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

“为什么没有能力了还要坚持资助孩子呢?”家人朋友对此都不能理解:“助人为乐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钱捐助别人?”丛飞这样向他们解释说:“我曾向孩子们承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们到毕业,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人们眼中的丛飞

在捐助山区贫困孩子的同时,丛飞还是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的五星级义工,义工编号2478.杨华女士是丛飞进入义工联的引路人。1996年底,杨华在深圳团市委举行的一个“帮困助乐”基金义演中认识了丛飞,杨华感觉到丛飞是个敬业、热情、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因此在1997年初她就请丛飞加入义工联,并由他着手招募人员创建一个义工联自己的艺术团,由丛飞担任这个艺术团团长。丛飞马上就答应了,然后就开始组织人员培训,经过半年多将这个业余的艺术团创建起来。义工联艺术团在深圳的表演反响非常强烈,每年要演十多次大型演出。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丛飞的名头去的,而去了之后又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在这些观者眼中,丛飞是一个开朗、敬业、从不耍大牌,对观众很亲切的表演者。”杨华说。

现在深圳某网络公司任职的封女士也是义工联的成员,她与丛飞是在莲花北残疾人康复站中的义演活动中结识的,康复站在每年的春节、元宵、中秋等重大节日举办的活动,丛飞总是会过来参加,从来没有缺席过。他善于模仿名人,神态真实传神,让人惊叹,极受康复站的残疾人喜欢。在封女士眼中,丛飞是一个给身边的人带来太多快乐的人。

对于丛飞长期资助贫困孩子的行为,封女士认为,丛飞并没有图什么。他将这种行为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虽然他仅仅只是个普通的外来打工者,但资助孩子们时间久了,慢慢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他这个人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丛飞的朋友左先生说。

丛飞一开始并没有告诉大家自己资助了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左先生说,丛飞做事不爱张扬,所以当很多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时,他也懒得解释,只是笑笑。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1998年3月10日至16日,丛飞为了资助深圳的贫困孩子读书,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丛飞义演晚会”,将5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参加商业演出的丛飞接到深圳有关方面打来的电话,问他能否参加次日举办的“情系灾区抗洪救灾”大型义演,丛飞立即推掉了多场商业演出,自掏腰包买机票返回深圳,还把自己在湖南演出所挣的2万元全部捐献了出来。

丛飞住院后,来看望他的人有很多是素不相识的市民。一位张姓市民说:“我以为宣传报道太夸张,跑过来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真的,他真了不起,是真正有爱心的人。”

“这和他小时候带我回家吃一碗饺子,分一块大饼的行为,其实一样,并没有什么大区别,”在丛飞小时候的同学赵先生眼里,丛飞资助贫困儿童读书的行为并非不可理解。“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除了比其他人多些爱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家事

丛飞的家在深圳罗湖区翠竹路东的新港鸿花园,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间内半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奖状与照片,CD架上摆放着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族歌曲,“虽然小点,简单点,但还是很温馨的。”妻子邢丹说。

这位24岁的漂亮空姐现在理解了丛飞所做的一切,她认为丛飞是位有责任感的男人,并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丛飞的第一任妻子是个缅甸人,在两年前与他离了婚,留给他当时年仅二岁的女儿睿睿。

实际上,结婚之初的邢丹对丛飞的做法有时难免也不理解,会发些牢骚。2004年夏,丛飞带着她去贵州黔南贫困山区为所资助的孩子送衣物和学费。“那些孩子家里的贫困程度让我震惊,他们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还要掺上秸秆吃。许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当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搂着丛飞的脖子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家长拉着丛飞的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丛飞的付出。”

邢丹此后辞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顾着年幼的女儿睿睿,当起了全职的家庭主妇。

邢丹说她现在心态很好。“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用就可以了。”

对社会上人们对丈夫的种种评价,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回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吧。”

邢丹说,丛飞爱看电影,他们每个月都要去看好莱坞大片的首场,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他因为生病已经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在住院后,丛飞曾向好友留下了三方面内容的遗嘱:“邢丹嫁给我,一直跟我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还陪着我跋山涉水去贫困山区捐资助学,她为我吃的苦头太多了。如今她怀有4个多月的身孕,以后她一个人可怎么扶养这个孩子?请大家一起做通她的工作,拿掉这个孩子,以利于她以后的生活;我奔波多年,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积蓄,很对不起父母家人。我死后,让我的父母带着睿睿回辽宁乡下,那里的生活水平低,容易过活;我资助的一百多个孩子,有很多还是小学生,如果他们不能继续读书,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望的未来,你们一定要多想想办法,让他们继续读书啊……”

《深圳特区报》记录了邢丹对丛飞遗嘱的反应:邢丹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制:“在这个世界上,他除了这个孩子,已经一无所有了,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而将这个孩子打掉呢?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来……”

愿你幸福

在病床上的丛飞每天仍能收到各地儿女们寄来的信,看信读信是他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爸,我要告诉您一件事,我从小就没有见过大海,我很想去看大海,等您病好了,等我大学毕业,我要和您一起去看海。爸请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的,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贵州省织金县罗燕艳信中的话。

她正在织金县一中读高二。

“丛飞的资助让我懂得了上帝在最起初并不薄待任何人,他总是给人相同质量守恒的人生,关键在于你的需要,你要多一点世俗的幸福,那么精神的愉悦就会酌情递减,反之亦然。”湖南省汉寿县《沧浪》主编胡诗词这样评价丛飞。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诗词累计接受丛飞捐助达到八万四千元,使他实现了上大学、当作家的梦想。他得知丛飞患癌症住院治疗,专程从汉寿县前来探望。

病榻上,丛飞仍然惦念着贫困山区的那一百多个孩子,惦念着他们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交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吃力地给贵州的“儿女们”录下了一段话:“孩子们:爸爸不能亲自来看你们了,但爸爸很想念你们,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5月15日,丛飞手术后第二天,他向前来看望的有关领导交了一份写于一年前的入党申请书:“我是一个自由歌手,没有单位,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一直没交,现在,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请您把它交给党组织,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5月27日上午,丛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6月15日,丛飞在病榻上开了个家庭会,向父母家人提出了两点愿望:身后捐献眼角膜、有用器官造福他人,并将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拒绝接受深圳市住宅局送他居住的一套四房两厅住宅,家人何时何地都只能向社会奉献而不能向社会伸手。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丛飞轻轻哼起他自己作词的《愿你幸福》这首歌,脸上充满笑意。

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扶贫

1、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2、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

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张玉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3、王继才、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4、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5、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英雄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

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5. 37岁的第一书记满头白发,这些为扶贫牺牲自己的人你佩服吗

我特别佩服,因为他们真的是心中有大爱的人,因为有一种人他们的努力是为了使别人脱贫,不追求自己的荣华富贵,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希望更多的人过的好,他们淳朴善良,世界上这么多人,大多都是在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奋斗,那么努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脱离贫困,唯有这类扶贫人士,他们是凡人,亦是英雄,做好事不求回报,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意志,值得我们所有人致敬,道一声辛苦了,也希望这样的精神能传递下去。

最后我想说,他们真的太棒了,是大英雄,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敬,我们应该由衷的感谢,而不是吐槽他们怎么就那么一件衣服,啥时候见都穿那一件,他们只是不在乎,没有那么在乎外在形象,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们去做,他们不屑于这些小结,他们终究是要干大事的人。

6. 陈贝儿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她怎样的颁奖词

香港无线电视(TVB)的主持人陈贝儿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对于一个媒体人来说,能够以这样的真实镜头去反应很多正能量的事情,是非常好的。所以陈贝儿是配得上感动中国这个奖项的。希望获得这番殊荣的陈贝儿依旧能够保持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的初心,多多的制作这样的纪录片,向所有观众展示我们内地的进步与发展。

7. 陈贝儿获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她是凭借什么让广大观众喜欢的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中有一个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陈贝儿。陈贝儿是TVB女主持人,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主要是拍摄了纪录片《无穷之路》。在这个纪录片,陈贝儿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带领这个团队走访了内地的各个贫困地区,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扶贫生活,并且依靠自己的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扶贫的故事。所以就是凭借这样的奉献精神,让陈贝儿可以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总结

好的创意都是要有好的立足点的,陈贝儿能够凭借纪录片获得奖项也是因为自己的出发点好,所以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8. 《山海情》扶贫干部原型因车祸殉职,这对你有什么触动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些扶贫英雄们致敬,现在的西北大地上,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衣食无忧的,但是这些衣食无忧的生活都是无数扶贫干部以及无数先人们,通过自己的辛苦付出为大家创造出来的。

三、《山海情》中的张树成

《山海情》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虽然在开播之前没有做太多的宣传,但是开播之后却大受好评,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因为这部电视剧特别的正能量,里面有许许多多可爱的人。

这些可爱的人当中,大家最惋惜的就是张树成了,因为张树成一直从事着一个又苦又累的工作,他刚刚上任的时候,很多人对他都是不满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让群众们认可了他的工作,但是没想到就在马上要过好日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去世了。于是观众们痛骂编剧,吐槽编剧为什么要给张树成写一个这么让人伤心的结局。但是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原来张树成是有原型的。

9. 脱贫攻坚优秀模范人物有哪些

1、毛相林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生,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

路修通后,他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15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

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2019年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10. 黄文秀父亲听到女儿名字眼中含泪,扶贫工作者有多伟大

在脱贫攻坚战这条道路上,有许多人的奉献和牺牲,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脱贫致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黄文秀的父亲在参加一次大会的时候,听见女儿的名字,偷偷抹眼泪,这中间包含着父亲对女儿那伟大的爱。

扶贫工作者每天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如此,有些地方比较偏远,扶贫工作者可能要很久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亲人,偏远地区条件也不是很好,以前就有扶贫工作中,每天都在山中穿梭。这其中的艰辛不是常人能够体会到的。黄文秀的去世,让许多人都感受到非常遗憾,这样伟大的一名扶贫工作者,就因为工作原因而遭受洪灾死亡了。扶贫工作者才是那最伟大的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