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可波罗资料
● 王彼得(1323年)威尼斯报道
威尼斯闻人马可波罗去世了。这位
享年70岁的旅行家临终仍然坚持他有关
东方的所有叙述,都“童叟无欺”,完
全属实。
一名见到马可波罗最后一面的教士
说,老波罗气息奄奄地表明他没有欺骗
这个城邦的人。“他说,他只是没把另
一半所见所闻讲出来而已。”
教士尼希奥原是要马可波罗承认,
他那本游记全是一派胡言。
马可波罗17岁时离开出生地——威尼斯,游历了25年后,才在29
年前(1295年)带着一大堆财富和东方的故事回来。他告诉家乡的人,
他大半岁月在蒙古帝国生活、旅游甚至当官。
这个靠马匹和剽悍牧民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帝国,势力遍及整个
亚洲和东欧大片地区。但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对它所知有限。
教会的东方“观念”,不是那里空无人烟,就是说住的都是野兽
和妖魔。当然,在一般基督徒心目中,和妖魔打交道是灵魂的堕落。
马可波罗却带回了完全不同的版本。作为第一个足迹横跨亚洲大
陆的欧洲人,他告诉老乡们,蒙古可汗并不可怕,他还很希望直接和
欧洲贸易。而更为重要的是:可汗政权的根基地中国,拥有远远在欧
洲之上的文明。
这些东方故事,主要写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全书共四卷,问
世后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
着作。
当然,游记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
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
了。
圣马克广场附近卖水果的蓬皮耶里回忆说:“马可回到威尼斯时
,没人认得他,也不相信他的话。看他一身鞑靼人服装,还说他是冒
认的。不过,后来他掏出宝物,大家才不得不信。”
当时,马可波罗“东方博览会”的展示品有象牙、玉器、瓷器、
丝绸以及纸币等,消息很快地掀起轰动。他告诉威尼斯人:“任何人
,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
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不论有没有夸张,很多当地人确实对东方感到好奇,或有了致富
的梦想。
船夫佩拉林虽不识字,没读过游记,不过他说故事听到他心痒。
“如果我还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我一定到东方去碰碰运气。”
钦佩马可波罗的不只威尼斯人。随香料船抵步不久的一名阿拉伯
商人私下说,丝路的使用,是蒙古人给阿拉伯人的特权,威尼斯如果
和中国直接贸易对他们不利。不过,他说,自己对马可波罗的毅力,
和他冒险、进取的精神非常的敬仰。他说:“你要知道,从这里去到
中国,走一趟要好几年啊!”
特写
欧洲首个中国通
商人、官员、旅客、冒险家、军人、语言天才、讲古佬……你要
什么身分,马可波罗都有。
他生命的过程太精彩了,以至由他讲述,比萨作家鲁思梯谦笔录
的游记,轻易成了中古欧洲最畅销的着作。
这名游记的最原始版本《世界奇异录》作者,这样评论他的“故
事人”:“从上帝创造亚当到现在,从没有人,无论是基督徒、异教
徒、鞑靼、印度人或任何种族的人,像马可波罗那样到过世界那么多
地方观察和探险,知道那么多的奇风异俗。”
1271年,父亲和叔父开始他们第二回的东方之旅。那次告别威尼
斯的,还有17岁,对欧洲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的马可。
3人先到以色列,再穿过叙利亚、伊朗、阿富汗,翻过帕米尔高
原,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新疆,然后是甘肃……1275年才走到北
京不远的行宫上都,见到当时很渴望了解欧洲的元顺帝忽必烈。
旅途中,马可波罗曾因高原缺氧而病了一年多。其他必须克服的
凶险包括沙暴、雪崩、干旱以及土匪等。他们也多次在瘟疫区,以及
十字军和伊斯兰教徒的冲突地带死里逃生。
忽必烈很钦佩3人的毅力。对聪明、好学,懂得东方风俗和语言
的马可波罗更是器重。在元帝国生活的10多年里,马可波罗最高做到
扬州总督,也出使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
1292年夏天,利用护送蒙古公主到波斯(今伊朗)的机会,波罗
家3人从泉州出发,花了3年多时间,才奇迹般的回到威尼斯。
带回许多东方珍宝的马可波罗成了富豪,人称“百万君”。但同
时也得了“百万谎言的人”的称号,因为很多威尼斯人认为他的“天
方夜谭”不可尽信。
他的游记说,前南宋首都杭州,有10个庞大市集、房屋160万栋
、工场14万4000家……
欧洲人视胡椒为奢侈品,杭州人每天却消耗4740公斤,这简直是
“人间天堂”嘛!另外,他说城内石桥有1万2000座之多,桥下都可
通大船!试想,水乡威尼斯的人,怎咽得下这口气?
游记中提到的亚洲城市超过100个,叫欧洲人吃惊的描述还很多
,例如他说看到了喷油的泉(巴库的油田)、可燃烧的石头(煤)、
用轻巧的纸张来作货币(钞票)……
铁匠奇劳洛说,他打死也不信。“大家卖命工作,都为了铜币或
银币,给一张纸,谁肯收呢?”
但自称看过马可波罗拿出珠宝的船主佐罗说:“如果不是鞑靼的
国王,谁能给这么多财富?”
评论
如果中国也有“西游”记
马可波罗骗了当时的威尼斯人?
大概没有一本游记能引发如此多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还有怀
疑者如英国图书学者伍德所说的:“故事太精彩了,但……就像很多
伟大的历史传奇,记载的都是神话。”
她说:“如果马可波罗真到过中国,为什么最重要的事物如长城
、茶、筷子、方块汉字、女人绑小脚……全给漏掉了?”
也有学者翻查了中国文献。他们的最大疑点是:中国史官的记录
,就像记流水帐那样详尽,可是马可波罗连名字都没出现过。
扩大了欧洲人地理和心灵视野
不过,这些意见,改变不了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的正统看法,
更改变不了游记扩大了中世纪欧洲人的地理和心灵视野这一事实。
在马可波罗之前,威尼斯人认为他们是地中海甚至是整个基督教
世界中最富裕的城邦;都叫“地中”海了,不是世界的中心是什么?
但这位伟大旅行家却指出,在东方,还有一个更大的文明和权力
中心,加上了一些夸大的叙述,他的游记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
的东方情意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变革
,在科技、工业、军事上开始出头时,他们对世界的所知,远胜过所
有竞争对手。
事实上,欧洲人拥有的第一张精确亚洲地图,便是参考马可波罗
游记制作的。有人因此认为:帝国主义和东方学是同一天诞生的!而
马可波罗是这一切“单向学习”的启动者。
这里有两个奇想。一是:如果马可波罗看到的,不是“马上得天
下”的蒙古帝国,而是较早文弱的宋朝,或稍迟封闭、僵化的明朝,
西方是不是不必等到船坚炮利了,才来打一场鸦片战争?而中国近代
史的进程,是否也将大为推前?
二是:千年不遇的马可波罗不是威尼斯人,而是出生杭州或北京
。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最远也只到了非洲。假设在欧洲人搞文艺复
兴、大航海事业或工业革命时,就有“中国的马可波罗”写了一部真
正的“西游记”告诉天朝大国,并激励中国人走出闭塞,走向全球,
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史也许也要改写。
少了自己的马可波罗是中国的遗憾
总之,没有自己的马可波罗是中国的遗憾。等到大炮打到门前,
才有魏源的《海国图志》来“以夷制夷”是太迟了。
从马可波罗开始,东西方文明的天平上,倾斜角度开始倒转。不
管威尼斯以至整个欧洲有没有受骗,他们“哥伦布改变地理,马可波
罗改变历史”的说法是绝对真实的。
拾遗
马可波罗带回眼镜和冰淇淋?
走访14世纪的威尼斯,最惊讶的发现是当地已经有了眼镜的生产。
据父老说,这种“玻璃”,也是马可波罗从东方带过来的。
噢,又是马可波罗。
顺便一提,眼镜的问世,对后世影响非同小可。其中一个观点是
:它确保了“世界不被40岁以下的年轻人统治”。(得)
欧洲人要感谢马可波罗的,看来还很多。
例如,威尼斯人从没见过像中国颜料那么缤纷的作画材料,是马
可波罗让他们见识到的。
中国人是最先使用纸币的民族。还在用宝贵的金、锡、铜矿铸币
的威尼斯人,也大表诧异。
还有,要不是马可波罗把中国人的配方带回去,现代意大利人差
点就无福消受面食(pasta)和冰淇淋的美味。
未来人语:东西方两大洲距离靠拢
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带给欧洲人一片全新的知识天地。游记打
破了很多猜疑和宗教谬论,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自此两大洲的
距离,才开始拉近。
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欧洲后世不少
伟大航海家,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
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是一个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
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当时欧洲人相信,中国东面是一片广
阔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欧洲老家了。
B.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74集 马可波罗与中国(解说词)
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
当今世界已联为一体,这是人类进步的突出表现。然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段,东方、西方,此疆彼界,往来较少。13世纪出现的蒙古铁骑,纵横驰骋,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壁垒正逐渐瓦解。尤其是一名叫马可波罗的的意大利人和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向中世纪后期相对落后的西方展现了神奇的东方文明。世界酝酿着巨变,人类新时代的开启,不再是渺茫的梦想。
蒙古人通过扩大军事管理范围,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忽必烈开始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了元朝。13世纪末,忽必烈统治下的中国,政治稳定、军事强大、商业繁荣、科学技术发达,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收藏了很多元朝的珍贵文物。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中国人已经会制造丝绸、瓷器、软盘和火药。元朝人发明了第一门为炮,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枪管火铳,出土于中国黑龙江,保存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
于宝东 内蒙古博物院 副院长:火铳是元代发明的,这点是确定无疑的。至于谁发明,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一般认为它是在宋人的土火枪的基础上一步步改进过来的。至于火铳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它和现代的一种火枪使用方法一样。我们看到火铳这里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一般都是用纸捻子或者里面有药,然后把这个纸捻子放好以后,把火药填充到这里面。
火铳,是第一种一个人就能远距离杀死很敌人的武器。这支金属火铳,可装填100颗铅质子弹,一旦点燃,能杀死很多人。
事实上,正是蒙古人的西征导致许多中国发明与先进技术传播到西方。而马可波罗描述了更多发明和技术革新。正是这些,使13世纪时期的中国, 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此时在西半球西方文明的中心,是现在的意大利北部。虽然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在当时还不存在,但是,佛罗伦萨、威尼斯、比萨和热那亚等城市,因为地中海周围的贸易,而已经非常繁荣。这些城市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就像一个个国家一样。阿尔贝托索费是一位作家、历史研究者,他对威尼斯的历史和马可波罗深有研究。
阿尔贝托索费 作家、历史研究者:当时在西半球,没有人知道中国及其文明,只有一个人,他是威尼斯人,叫马可波罗。当时被囚禁在热那亚监狱,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业之间局势紧张。在1298年,热那亚人进攻威尼斯,并取得全面胜利。威尼斯人成为了囚犯和人质。在监狱里,狱友伞让他讲讲他的旅行见闻。
马可波罗扮演者:忽必烈大汗真的是一们非常伟大的人,因为他能通过这种工序造钱,他把桑树皮剥开,随后再把它放入石臼中捣碎,直到变成纸浆,然后就可以做成纸张了,但是颜色有点暗。然后在纸上盖上大汗的印章,这样就能当作钱去买东西了。
狱卒:热那亚人不会因为这种纸币而释放你,这里只流通纯金。
马可波罗:不用担心,我的家人会用黄金赎回我的。
虽然被其他犯人嘲笑,但是马可波罗所说的纸币,是真实存在的。中国人创造了一种纸币,可以同白银交换,也可以购买同行价值货物的金融系统。
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中国是世界上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其中北宋初年发行的交子,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朝建立后,1260年,也就是中统元年,开始发行一种全新的纸币,也就是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这种纸币是以桑皮纸制成,面额分十等,以白银为本。当时规定,每白银一两,可以兑换二贯文省的中统钞。南宋灭亡后,这种纸币推向全国。
最开始货币都是珍贵的金属做成的,纸币视为欠别人钱的意思,承诺偿还写在纸上的等值的黄金或白银,然后,纸币又代表着一种信用货币,意思是政府会返还和纸币等值的金钱。
马可波罗时期,意大利人用的是金制的弗罗林,一种在佛罗伦萨发行的金币,因为很多佛罗伦萨银行在欧洲都有分行。弗罗林很快就成为了西欧地区主要的贸易货币。在欧洲,瑞典是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时间在1661年,比中国纸币的出现晚了六百年。
马可波罗扮演者:在中国,有一种黑色的石头,是从山里挖出来的。这种黑石头燃烧起来,和木柴没有什么差别,但它的热度优于木柴。如果夜间燃烧,等到第二天早晨,石头的火也不会熄灭。在中国,人们一周至少洗一次澡,每一人肯地位或有财富的人家里都有一个浴室供自己使用。木柴储量不够支撑这么大的耗费,而这些石头储量丰富,价格低廉。
狱友:你想让我们相信这些废话,我不相信你。你想愚弄我们,是骗人的,是骗人的。
狱友:我相信你,我相信你。
阿尔贝托索费 作家、历史研究者:相信马可波罗的人是来自比萨 城的鲁斯提契洛。没有他,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将永远不为人所知。当时鲁斯提契洛和马可波罗被囚禁在同一个地方。他相信马可波罗,并郑重承诺,他会写下马可波罗经历,并让它流传于后世。监狱竟然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还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
就这样,热那亚监狱里的所有人,随着马可波罗的回忆,开始了遥远的中国之旅。而鲁斯提契洛,则是这一口述历史 的记录者和写作者。震撼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以传奇的方式诞生了。
斯特凡尼娅*丝塔芙蒂 意大利汉学院:知道《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的普通人不是很多,但是,当时的普通人对所有的书籍,也不是很了解。然而,马可波罗成为了口头遗产的一部分,被作为口头故事流传下来了,而且成为了一种娱乐节目讲故事的人,都愿意在市场乡村聚会的时候,讲述他的故事。当然,这些要在时候,会添加、夸张、改变或创新书的内容,和原始内容相差甚远。告诉人们这本书叫《百万君》。当然,这里的百万并不是指数字百万,而是指书里的故事被夸大了。
马可波罗于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童年很少有父母陪伴。马可波罗六岁时(公元1260),他的父亲尼古拉、叔叔马菲奥决定离开威尼斯去开发亚洲市场。马可波罗由他的母亲养大,他被教育以后成为一位像他父亲那样的商人。当马可波罗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巨大的财富和数不清的神奇故事回到了家乡——威尼斯。可以想到对于父亲和叔叔描述的东方,马可波罗是何等向往,他要去东方。尽管路人管无比艰险,他尤其想去中国,因为父亲告诉了他,关于中国的财富和其统治者大汗。
1271年,尼古拉和马菲奥决定再次前往亚洲。这次,他们带上了马可波罗。此时,马可波罗十七岁,能讲四国语言,精通一位商人应该掌握的所有技能。13世纪出现的蒙古铁骑曾令整个世界震惊。成吉思汗兴起后,随着蒙古政权的不断对外扩张,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开始出现。在东起太平洋,西至多多瑙河广袤土地上生活的众多民族都成为其统治下的臣民。
1260年蒙古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宣布即大汗位,并于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大元。忽必烈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对疆土的征服,也体现在成功地执政。在他之前的许多统治者疯狂扩张疆土,对被征服者非常残忍。然而,在忽必烈统治初期,便采用了中原的政治和文化模式。忽必烈包容新臣民的宗教信仰,因为他的宽容,他和他的人民之间,建立了一条沟通的纽带。
李治安 中国元史协会 会长:忽必烈时代,整个元朝绝大多数时间是开放的。它对多种文化采取包容,不搞太严苛的文化专制。
关于马可波罗的游记,最古老的书是手写的。当时,西方还没有打印机。马尔恰那博物馆的图书馆收藏着1300年左右,鲁斯提契洛手写的关于马可波罗旅行的书,名字叫《马可波罗眼中的奇妙世界》。这本书是一位法国国王翻译的法文译本,还配有丰富的图解。马可波罗跟随他父亲和叔叔出发时,他们先去参见了教皇。因为大汗要求他们带100名传教士到中国。但是由于蒙古人的名声,教皇不敢让他的人陷于危险,于是,写了一封给忽必烈大汗的信件,并派了两位修道士和他们一起出发。当他们到达亚美尼亚时,才知道亚美尼亚已经被外侵者占领。同行的两位修道士对这种情况很害怕,他们决定不再往前,转而回去了。
尼古拉、马菲奥和马可波罗,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行。他们途经波斯各地,翻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进入今天新疆的南部地区。在经过喀什噶尔(喀什)、鸭儿看(叶尔羌)、忽炭(和田)等地后,开始穿越令人生畏的罗布泊沙漠。
恶劣的环境使马可波罗一行已经受到了最残酷的考验。气温日升夜降,极其反常。风沙中他们和其他商旅一样产生了可怕的幻觉,以为沙漠是许多可怕的幽灵的住所。它们戏弄商旅,使他们产生幻觉,陷入毁灭的深渊。这些幽灵有时在白天,幻化成商旅同伴的样子呼唤他们的名字,并尽力引导他们离开正道。还有些人在经过此地的时候,看见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迎面而来,这也是幽灵们变幻的。为了不被抢劫,这些人夺路而逃,却因此迷失了方向,最后 悲惨地饿死。
1275年,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后,马可波罗一行终于到达元朝的上都。2012年,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作为元朝保存最好的,也是最早的首都城市,因其独特的城市结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魏坚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元上都宫城的南门的门道,就这个御天门。御天门正对的向南过去,就是正对的这个御街所对的位置,是明德门,这是元上都的一个中轴线。从明德门进来进御天门,从御天门进来到大安阁。当年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和叔叔,来到元上都的时候,恐怕就是从明德门进入,然后经过皇城,到了宫城的门前,御天门下,从御天门进来,然后可以到这个大殿里,就是大安阁里觐见忽必烈。所以,马可波罗就说那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宫室内皆涂金,会有种种鸟兽花木,工七之极,技术之佳,足以娱人心目,有很多关于大安阁的描写,就写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城里有一卒金碧辉煌的宫殿,所有的大厅和房间是镀金的,并绘有各种鸟、兽、花卉和植物。宫殿四周都是墙壁,墙内有喷泉、水渠、河流和草,有野生动物,但不是野兽。马可波罗在元上都,得到了忽必烈大汗的接见,并获得信任,他们因此受到了朝臣们的敬重。忽必烈派他去全国各地执行任务,甚至担任重要的官职,这些故事后来他都向鲁斯 提契洛口述了。他最先去的就是汗八里,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我们现在仍能从紫禁城的卫星图中,找到忽必烈当时建造的建筑。
1272年在立国号为大元一年后,忽必烈大汗宣布汗八里为首都,命名为大都,成为与目都并列的元代两大都城。
在汗八里期间,马可波罗见到了很多他从未见过的东西,最吸引他眼球的是商品的多样化和城市的设计。所有的房子都是四方形的,排列整齐,就像一个棋盘一样,任何词汇都表达不了它的壮观。
阿尔贝托*白达尼 意大利驻华使馆 大使:毕竟,马可波罗是历史上的一位先驱者,他不仅为同时期的人带来了关于新地方的信息和新的经历,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富有哲理和文明的新世界。所以,现在到中国的意大利人会感觉自己是小马可波罗。
这卒城市的一切都是在其他地方 很难看到的。和印度很像,这里有珍贵的石头、珍珠
各种药品和香料等。这里的商品数量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都多,每天都有超过上千匹马驼着货物,如丝绸、金器、各种手工艺品。
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最近的研究表明,马可波罗极有可能是大汗忽必烈身边的一位色目商人。这样的色目商人,在元朝有一种特定的称谓,叫斡脱。作为大汗忽必烈身边的斡脱,马可波罗会经常出使各地,为大汗赚取经济利益,同时,也担负大汗的一些特殊使命。
当马可波罗离开大都去南方时,他经过永定河看到了卢沟桥,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卢沟桥。此桥长300步,宽超过8步。即使10个骑马的人在桥上并肩而行,也不会感觉狭窄。这座桥有24个拱,由25个桥墩支撑着,建筑工艺非常高超。桥上还有雕刻石狮的美丽石柱,每根石柱之间都相隔1.5米,石柱之间有带有各种雕刻的大理石栏杆。
张帆 北京大学 教授:因为他是个商人,他又是那个曾经生活在威尼斯水城,桥很多。他到中国来呢,对于桥很关心。卢沟桥是他比较详细的描写地一座桥。他经常写到这个城市有多少座桥。而且有的数字都写多了,就是有点夸张,他可能记错了。
那么马可波罗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呢。
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马可波罗不懂汉语,这的确是事实。不过从他的游记来看,马可波罗应该通晓蒙古语、波斯语、突厥语乃至阿拉伯语。要知道在当时的蒙古上层社会,汉语并不是通用语言,许多蒙古人色目人到中国内地做官时,也往往要通过翻译这一媒介与汉人进行交流,所以这些对马可波罗来说不是问题。
下一个 地点是杭州。当时,去南方最快的方法是走大运河。灭亡南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南北地区联系,元朝在以前运河的基础上,陆续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使从杭州到大都的运河航道全线贯通。全程走过大运河的人很多,马可波罗却是第一个走完全程的外国人。他称,河中的水宽而深,就像大河一样,他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满载货物的大船,可以从瓜州,一直航行到汗八里城。马可波罗沿着大运河多次游览中国南方城市,对这些繁荣的城市和山水,发出了由衷的行吗。当他到达杭州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无比惊喜,这座城的庄严和秀丽的确是世界其他 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城内处处景色秀丽,让人疑为人间天堂。城内有一片方圆30里的湖,湖周围矗立着丽的宫殿阁楼,有着你从未见过的独特结构。城内不家十个大广场或市场,每天大概容纳四五万人到这里来。大街位于广场前面,街面宽40步,从城的一端笔直地延伸到另一端。马可波罗所说的广场前面的大街,实际上就是南宋杭州的御街。2008年3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驻中山中路,寻找南宋御街的踪迹。经过近20天的挖掘,在中山中路112号附近,地下2.2米处,两条尘封了数百年之久的南宋御街重见天日。
王征宇 杭州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任:当年马可波罗来的时候,他所看到的这段御街,当时他称之为大街,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发现的主要由石板砌筑的这部分特等遗迹。通过我们的发掘工作,我们发现,这段御街遗迹和马可波罗所记载的大街,它有几个相似的地方。第一是它的整个建筑的,所使用的这个材料,他讲道是由石头和砖块石头和砖块来砌筑的的。那么我们的发现确实整个御街主体部分,它是由这个石板砌筑的,两侧包边是由和砖块混合砌筑的。这么一部分,这一点都是相同的。
在发掘中,他们发现了一块完整的石头,但是根据马可波罗的描述,它是一块板石,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证据。
王征宇 杭州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任:整个御街遗迹,它的宽度大概有将近12米,两边的排水沟,这点也是和这个马可波罗所看到的是一致的,还有呢因为江南地带雨天比较多,排水需要特别考虑,那么,它的两侧正好有排水沟。两侧的排水沟这个水,最终是汇入到到中河里去的。这个呢,和当年马可波罗看到的也是一致的。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17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北至蒙古南至缅甸西至西藏。马可波罗的游记向欧洲人展现了亚洲的地理、人民、资源。虽然当时的欧洲人已经熟知很多来自亚洲的产品,但是,马可波罗是第一位能说出这些产品具体来自哪里,并能详细描述以及在什么样的文化下产生的这些产品。
由于常年在外,马可波罗,一行思乡心切,多次向忽必烈提出返乡要求,但没有获得批准,他们只好等待。1291年,机会终于到来,忽必烈的侄孙,统治波斯地区的伊利汗国君主阿鲁浑汗,在王妃卜鲁罕去世后,派遣三位使臣到元朝,请求迎娶一位与卜鲁罕同族的姑娘。忽必烈在卜鲁罕的同族中,挑选了一位名叫阔阔真的姑娘,并要派遣导媒把她带到波斯。马可波罗一行人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约好的机会。他们向忽必烈提出因为熟悉路径,他们愿意护送阔阔真。这一次,忽必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马可波罗一行开始了返乡之旅。他们从泉州港,马可波罗称之为刺桐城,扬帆出海。在他的书中,马可波罗也提到了刺桐城,元朝时期的灯塔——万寿塔。
1293年抵达伊利汗国霍尔木兹港。1295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威尼斯。他们已经离开了20多年,马可波罗这个时候已经41岁了。他们回来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两天后,马可波罗一家穿戴华丽的服装,在家中设宴款待他的亲友,他们拿出回来时所穿的破旧蒙古袍用刀子划开,所有的宾客都惊呆了,大量的翡翠、红宝石、石榴石和钻石像变戏法一样纷纷落下,堆满了桌子
阿尔贝托*托索*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学者:记录马可波罗回国故事的人是他的第一个编辑,乔凡尼马蒂斯 塔*拉姆西奥。1559年,在拉母西奥写作的《航行和旅游》中,把马可波罗回国的事情作为一个故事讲给他的家人和后代。拉母西奥说,热那亚监狱里的人看到马可波罗后,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做战俘看待,而是卸任一们受人尊敬的绅士。1299年五月,威尼斯和热那亚达成了和平协议,鲁斯提契洛被释放回家了。几个月后,这本书在意大利到处 可以买到。很快,这本书就被翻译成其他欧洲语言的版本。
当马可波罗从监狱回到威尼斯时,他和他的书都出名了。他不得不向威尼斯人不断地讲述着他的传奇经历。但是很多人对他是否去过中国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他撒了个弥天大谎。,一些人甚至嫉妒他并指责他撒谎。当时,没有人能证实他的故事,前往中国的路程太遥远,也很危险。
星移斗转,现在人们能亲自到中国来看看了。同时很多中国人也前往意大,喜欢到马可波罗生活过的城市威尼斯游览。人们能自己去判断,马可波罗书中提到的关于中国的部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马可波罗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更差。当人们想讽刺借此人吹牛时,就会用他的名字来形容。拉姆西奥,马可波罗的第一位传记作者这样写道,在威尼斯的嘉年华盛会上有一个扮作小丑模样的演员,他自称马可百万,总是对任何事物都夸大其词。在马可波罗波罗去世两个世纪以后,当打印版的图书出现后,马可波罗游记更是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并没有好转。那时候,书名更是被改为了《百万君》。此时的欧洲人,仍然记得成吉思汗的铁骑是如何疯狂地横扫世界,他们很难理解他的后代与臣民能创造出那么高度的文明,建造出那么伟大的城市,并且和衰落的威尼斯相比,商业如此繁荣。
李治安 中国元史协会 会长:它的信息量超过了所有的,就是在中世纪,在15世纪以前,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前的所有的游记,他对西方的震撼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在中世纪比较落后,比较黑暗落后时期的欧洲人来说震撼,因为他们从马可波罗游记里,也跟马可波罗感同身受一样啊,朦朦胧胧的看到了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另一个文明的天地。
在马可波罗去世之前,他仍然念念不忘他的中国经历。老年时期,他有时会穿上蒙古衣服,以回忆他在中国的日子。行走的大汗宫殿或者杭州繁华的街道。马可波罗结过一次婚,有三个女儿,他临终前留下的遗嘱,是唯一能证明他存在的文献。收藏在马尔恰那博物馆的图书馆里。
阿尔贝托*托索*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学者:当他感觉身体日渐衰弱的时候,马可波罗1923年一月九日起草了他的遗书,并在遗嘱上按下了手印。现在这是唯一能证明马可波罗存在过的原始文件。遗嘱上说,他的财产分别留给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从他的蒙古仆人彼得罗那里,我人得知了有关他的旅行的事情。一年后,马可波罗去年了,临终前,还有很多朋友劝他,如果想去天堂,必须删掉那些笔记中描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他自豪地说,我所写的还不及真正所见所闻的一半呢。
没有人怀疑马可波罗的遗嘱,但是,即使是现在,还是有人对他的游记持 怀疑态度。1995年,大英图书馆中国馆的馆长吴芳思出版了一本书叫《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书,她认为马可波罗中提到的关于他去中国的游记,是抄袭其他旅行家的记录。她的书在历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的讨论。例如,马可波罗写道,他参加了襄樊之战,帮助蒙古军队制作了抛石机,正是利用抛石机打败了南宋守军。但是襄樊之战结束于1273年二月。根据记录,马可波罗一行人,在襄樊之战结束一段时间后,才到达中国。
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至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提到,襄樊之战看的抛石机,则属马可波罗的杜撰,因为襄樊之战爆发时,马可波罗还没有来到中国。而且史书明确记载,抛石机是由西域人亦思马因、阿罗瓦汀等人制造的,与马可波罗本人无关,这无疑表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有不少自我吹嘘的成分。
《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很多失实内容,然而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等很多地方的描写又是非常准确的。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在西方似乎成为一个永远争论的话题。
阿尔贝托*托索*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学者:根据 我们现在所知,马可波罗对于中国的记载,对于物质生活和经济状况的记录,比对政治情况及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描述要准确得多。这可以被理解为,如他的蒙古统治者一样,他并没有真正融入汉族社会,或者是他根本没有见到他所说的事情,只是别人那里听说过而已。我们还得考虑,鲁斯提契洛的第一版手稿已经找不到了。古本的《百万君》就像这一本都是手抄本,这本是用拉丁语写成的,现存于圣马尔恰那博物馆的图书馆里。抄写的人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做些改变和评价。
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的几百年后,14世纪末,欧洲地图绘制者,才重新开始使用马可波罗的书,以获取信息。着名的亚伯拉罕*克里斯克家族为法国国王制作了一张地图,在这张加泰罗尼亚地图上标明了马可波罗提到的一些地方。由于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冲突,连接欧亚的陆地丝绸之路中断了。
斯特凡尼娅*丝塔芙蒂 意大利汉学院:当时,人们对中国的兴趣日渐增长,与此同时,葡萄牙人在15世纪发现了新大陆,14和15世纪人们对未知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所有描述其他世界的书籍,如马可波罗的书籍吸引了一批新的读者。这批读者带着新的以及更多科学眼光看这类书,不再认为这些书是编造的传奇,而是对新世界真实的描述。
为了商业贸易能够得到继续,欧洲人开始探索海上路线。在这期间,有一个人对马可波罗的传奇经历,深信不疑,他就是哥伦布。他从西班牙出发航行时,他带了两本书,一本是是《圣经》,另一本就是《马可波罗游记》。西班牙塞维利亚图书馆,有哥伦布手抄的马可波罗的书,并在上面做了笔记。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时,他坚持认为自己找到了中国,因为他希望找到马可波罗书中提到的钱财。
现在人们每天都能往返于欧洲和中国。威尼斯没有马可波罗的雕像,因为威尼斯人不想美化一个人。作为一座自治城市,威尼斯的成功是靠所有商人的,勤劳工作,而不是某一个人。但马可波罗对于威尼斯又极为特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威尼斯人把他们的机场命名为马可波罗机场。
阿尔贝托*白达尼 意大利驻华使馆 大使:威尼斯很自豪马可波罗在这里诞生,把威尼斯机场命名为马可波罗机场的意义不止于此,还意味着威尼斯机场是人们走向未知世界的地方。每次我们离开威尼斯,即使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但是我们期待发现新的世界和新的事物。马可波罗当时到达中国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
最古老的马可波罗肖象藏在罗马主教巴迪亚的美术馆,这张肖像创作于16世纪早期,是一位艺术家创作的,他也没有见过马可波罗本人。
阿尔贝托*托索*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学者:现在还没有真的马可波罗的画像,是他在去世两世纪后创作,是艺术家根据想象绘制的,不能算是马可波罗的真实肖像。同样的问题,在他的陵墓上也出现了,根据他的遗嘱,我们一般推测他被埋在圣洛伦佐教堂。我们在教堂里和周围寻找他的陵墓,至今一无所获,只能推测他的陵墓已经随着历史消失了。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还是不知道马可波罗是何样貌,也不知道他被埋在哪里,只有他的书留下来了。尽管仍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然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纠缠于否到过中国没有太大意义,重要的是,马可波罗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由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对中国乃至世界跨入现代之门产生的极其深远的的影响。马可波罗的书写于700年前,但他的精神仍然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一个和谐世界。马可波罗不仅仅是中意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与人民友好的使者,他更属于全球全世界,属于全人类。
C. 美剧马可波罗这个女人是谁谁演的
1.
郑启蕙 加拿大华人女演员
2.
1969年2月14日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市一个广东移民家庭,父母早年均是的双语交换生。
《马可波罗 Marco Polo (1982)》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7PCDvs62zhZBT9pSue_BDQ
D. 马可波罗哪国人
是意大利人
E. 马可波罗生平简介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着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
马可·波罗各种画像与塑像(11张)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三年多,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
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F. 美剧马可波罗第三集这个女的是谁
Claudia Kim
根据该剧官 方 演员表查询,这位的扮演者是Claudia Kim。韩裔美国演员,韩名发音:Kim Soo-hyun,1985年出生
以上回答希望有帮助到你
G. 马可波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马可·波罗出生在13世纪的意大利,但是他的国籍却到现在都无法确定。马可·波罗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随父亲到处行商,这也让他喜欢上了这种一直“在路上”的生活。
不过,在学术界,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游记》没有提到中国的四大发明、筷子等明显具有中国特征的物品,加上书中存在许多历史错误,认为马可·波罗并没有来过中国,最多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但是,马可·波罗的这本书仍然导致了欧洲人文的复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对15世纪的欧洲航海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H. 美剧马可波罗第一集这个女子是谁谁演的
Olivia Cheng
根据该剧演员表查询,该女扮演者叫 Olivia Cheng。不过重名的人很多,百 度找的话,找不到,网络出来是其他人,在IMDB上才查得到,是为华裔加拿大演员,能说粤语和英文,贴一张图给你,
以上回答希望有帮助到你
I. 你见过最难看或是最好看的画作是什么样的
说一说目前让我印象最深的油画吧,它由美籍华裔画家张红年先生创作。本来我是一个对油画不太热衷的人,自从上次去了国家博物馆看艺术展,我改变了这个伴随我十几年的想法。
浅薄如我,一直以来油画给我的感觉都是“脏兮兮”的,颜色突兀的,甚至连享誉世界的知名画家的作品都无法让我喜欢。唯独这幅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纪游》却让我匆匆的脚步一滞!第一次看见这种调色的油画啊!那么明亮,那么调和,似乎有某种规律含在其中。红,蓝,绿,每种都细分出了多种色彩,就连水流都体现了无穷无尽的渐变与分层。好似一场涂在纸上的魔法,轻松击败了我对颜色的认知。
除了妙极的颜色运用,人物的体态,动作,背景明暗的处理都是那么自然而富于美感!主人公马可波罗衣着潇洒,面貌英俊!颠覆了以前所有形象!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词语匮乏,只能说俩字形容: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