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秘的黄河捞尸人:善待死者,不信鬼神,为何最不愿遇到花季少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山东……等九个不同的省区,全长5464公里,在秦汉以前,黄河一词并没有出现,而是以“河”作为专称,如《山海经》记载: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
而且打捞起来非常麻烦,一不留神,自己还有可能掉入水中,陈松更加怕看到家属哭,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碎了,由于长时间捞尸,陈松跟岸边上的人很少交流,想找人吃饭都找不到,只有,有人落水,他们才会来找他,但是陈松已经习惯了,他认为自己是在行善积德。
Ⅱ 黄河里的尸体都是从哪来的
捞尸人:黄河里的尸体都是从哪来的?黄河为什么多死尸?
由于我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土葬和火葬相对更常见,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水葬的方式除了撒灰式和漂尸式,还有一种叫做投河式。会首先将死者的遗体进行肢解,然后再将用布匹包裹好之后的尸块连同大石头一起抛入大河中。这种水葬方式完全不同于将火化之后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那样洒脱,也不同于将死者的遗体放置在死亡之船上任其漂流,而水葬的盛行主要是古代中国和如今西藏地区。
Ⅲ 黄河浮尸的介绍
综合黄河兰州段公安、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捞尸者的叙述,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黄河兰州段约80公里的水域,飘荡过至少一万具浮尸,而且,仍以每年200至300余具的规模增加。“黄河又没盖子,你去跳啊”——在大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人们在激烈的争吵之余,偶尔会冒出这样一句骂人的话。久而久之,“黄河盖子”成为兰州俗语,其潜台词是:你想跳,就跳去。数十年间,坠入“盖子”的尸身成千上万顺流而下……在这些浮尸中,一部分浮尸被河岸的捞尸人捞起运走,一部分被移交亲属或民政部门火化,而一些无名的浮尸则被随意弃之,继续在千里黄河间漂荡。多年来,地方公安、民政、环保部门与水电企业和捞尸人之间,围绕浮尸污染、随意打捞、挟尸要价、善后处置的纷争不断,凸显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治理困境,也拷问人道人伦的依归。
Ⅳ 十宗罪黄河浮尸原型
贵德县杀人案。
犯罪嫌疑人张某交代,他与被害人韩某是同乡。有一次两人聊天,他得知韩某吹唢呐一年能挣好几万元,并且多年来有一定的积蓄,生活窘迫的张某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并将其杀害。
Ⅳ 黄河里打捞上来的尸体,最后如果没人认领,都会怎样处理
近60年来,黄河兰州段80公里水域内漂浮过至少上万具浮尸,如今,每年仍然能在黄河兰州段水域发现至少200具浮尸。
黄河兰州段水域的地方公安,民政,环保,水电企业不定期的都会在这80公里水域内捞到浮尸。同时,这段水域周边还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捞尸这个行业的人,他们每年也会从黄河里捞出多具浮尸。
每年捞上来的大部分浮尸都会有亲属领回去火化安葬,但仍然会有一部分浮尸无人认领,那么这些无人认领的浮尸最后会如何处理?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说一说黄河上这些浮尸的来源?以及这些无人认领的浮尸最后的归宿。
前几年,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就因为和父母发生了争吵,被父亲打了一耳光,一气之下跳进了黄河,两天后,在下游的闸口处发现了早已死去的女孩。
据统计,黄河上的浮尸85%都是来源于自杀,很多人遇到感情不顺,事业不顺,家庭不顺,甚至学业不顺的时候往往就会有轻生的想法。在兰州有一句俗语叫“黄河盖子”,意思就是黄河又没有盖子,你想跳就去跳。,周围如果有人产生了轻生的想法,黄河就是首选的地方。
去年河南黄河岸边一个19岁的姐姐带着7岁的弟弟在放风筝,弟弟牵着风筝线在不停的奔跑,姐姐坐在边上玩了一会手机。没多会就发现弟弟不见了,当时就怀疑失足掉进了黄河里,但是在周围打捞了很久没有任何发现。一直到20多天后,弟弟的尸体才在山东的黄河滩边被发现。
同样的,也有一些人自认为游泳技术高超,体力耐力又好,所以不听别人劝阻而在黄河里畅游,最后却因体力不支而命丧黄河。据统计,黄河里的这些浮尸有10%的来源就是失足和游泳而溺亡的。
前几年,有一对情侣,男方总是喝酒打牌,女孩忍无可忍提出了分手。但是男方不愿意,并对女孩展开死缠烂打,要求恢复情侣关系。因为女孩不愿意恢复情侣关系,最后,男方将女孩伤害后丢进了黄河里。
数天后,女孩的尸体被发现,因有明显外伤,所以警察便已凶杀案展开了调查。在身份确定之后,很快就有线索指向了男方,没多久男方就被捉拿归案,女孩也被父母领回老家安葬了。
据统计,5%的黄河浮尸来源于凶杀,很多人以为杀人后将其丢进黄河就没人会发现,殊不知犯罪必留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以前我看过一篇关于叙述黄河捞尸人的文章,说是在黄河兰州段流域,有一些专门从事打捞浮尸的专业捞尸人,这份工作可以给他们带来很不错的收入。
捞尸人在黄河上看到漂浮的浮尸后,先将他们拖至岸边的阴凉处,然后往上面上报,最后,那些自杀或者失足落水的家属就会赶来,给捞尸人一些钱财后就能领回去火化下葬了。
对于黄河里属于凶杀的浮尸,当地的警察和法医会先搜集线索保存证据,然后寻找浮尸的身份正明,最后,根据线索来侦破案件。等到案件侦破了,家属就可以将浮尸领回去火化安葬。
听黄河捞尸人说还有一些无人认领的浮尸会一直随着河水飘荡,然后慢慢的全部溶解。所以黄河周边的一些居民就抱怨黄河的水都给污染了。也确实是这样,浮尸要远远比生活垃圾对河水的污染更严重,近些年来,对于治理黄河浮尸也投入了很多,希望黄河的水质能够越来越好。
在黄河下游的有一个贫穷的小庄子,村里有一个年近60岁的老刘,老刘和他唯一的儿子相依为民,生活过的异常艰难。老刘的儿子今年也有 三十好几了也一直没有找到对象,这件心事可算吧老刘愁坏了。
其实老刘的儿子找不到对象在老刘看来完全就是自己的责任,由于自己从事着一项特殊的职业-打尸人,老刘自己也托熟人给自己的儿子介绍 过对象,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老刘自己的儿子之前是在省城里面打工,一直从事着装修的工作,由于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在工作上经常骚扰其 他女同事,女同事对老刘的儿子,也特别的厌烦,经常见到小刘直接绕道就走了。久而久之小刘在单位也不就待见小刘,小刘只能每天孤生 一人来来往往。
有一次小刘直接喝多了,跑到女同事家里骚扰女同事去了,吵着闹着要与女同事发生一些关系才肯离去。无奈女同事只能报警求助,被带到 警局因没有正式发生一些什么,好在小刘酒醒后,态度比较诚恳,在警局只是被批评教育了一下小刘。就释放了。
犯事后的小刘正在去公司上班时,就糟到了全体公司的白眼。这个事情被公司老板知道后,把小刘直接从公司开除了,失去工作的小刘,在 所在的城市找了一些同行业的工作,但是小刘感觉,自己当初喝酒犯的傻事,都不愿意收留小刘,好像小刘的事情被公众了一样,被同行业 的人全部知道了
小刘在找工作无果以后,只能暂时回家,跟随老刘一直从事尸体的打捞工作。老刘这个时候,也联系一些人给自己的儿子。介绍过几个对象 。但是因为老刘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最终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相亲失败的小刘只能跟随父亲从事尸体打捞工作。
咚咚咚,一大早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有经验的老刘从睡梦中醒来,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就知道“来活了”老刘起床后,刁了一支烟,披 上了一件外套就打开了房门。
开门一看原来就经常给老刘介绍活的老李,老李说道。有一具38岁的女性尸体,因感情问题自杀,老刘一听到女尸,一下子提起了精神,介 绍人说,听说尸体家里人还是挺有钱的,这次的介绍费可要比上次要高一些哦。老刘笑道,没有问题,打捞只要能打捞上来尸体,打捞费用 全部给你。
简单吃过早饭后,老刘就收拾着自己的皮划艇,带着自己的儿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往黄河的边缘走去。只见老刘把皮划艇熟练的往水里面 一推,一个健步就直接跳上了皮划艇上面,然后拿着棍子把儿子也拉上了船。
由于当时的环境比较差,打捞一件尸体是谈何容易的一些事情,在打捞过程一般非打捞尸体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说一些,猪牛羊的尸体,都 会在河边的杂草堆里面被发现,由于长期无人处理,所以只要一靠近这些区域,都会有一些腐烂变质的味道。
老刘在经过二天的打捞之后,还是没有找到目标尸体,按照这个行业规定,如果未打捞上岸后,则需要退还尸体主人一般的费用,爱财如命 的老刘才不会这么轻易地放弃,再说自己的儿子都30岁了,还没有结婚,老刘正准备用自己赚的钱,给儿子娶媳妇用,更何况打捞的尸体还 是个女性的尸体,女性的尸体是最值钱的。
所以老刘就恳求,尸体的主人给自己多给一些时间,自己也会加班完成这个打捞的工作,打捞费用也从之前的300-500元一天,降成现在的 200元一天,因为老刘知道,他是不靠这个200多能发家致富的,就是因为对方是个女尸,他才能降低自己的打捞费用。
在尸体的主人同意后,老刘只能和儿子小刘没日没夜的工作,寻找尸体,按照他们以前的打捞习惯会在黄河最窄的位置处,设立一道网,就 算尸体顺着水流一直往下游走,也就会档在自己的拉的网里面,并不会一直往下走。
老刘再次与寻尸人确定了尸体坠河的时间,地点等等对老刘来说有价值的信息。经过老刘的推算,尽可能地在自己经验的范围内,展开捕捞 工作,在捕捞的过程中,寻尸人则就住在附近的宾馆内,等待老刘的好消息。
在冬天的时候,晚上夜特别的黑,小刘和老刘穿着大衣。拿着手电筒,划着自己的制作的皮划艇在河里面漂着。他们在晚上打捞的时候,往 往会带上一些馒头,等到自己肚子饿的时候,方便食用。
他们负责从这些腐烂变质的尸体里面,经常翻转着一些其它动物的尸体,看能不能从这些尸体里面找到他们需要找到的尸体,小刘常常被这 些难闻的尸体的味道,臭到呕吐,希望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对于其他尸体的处理,也是老刘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关于老刘对尸体的处理重要有以下几点。
1、只见他用钩子翻转着这些其他的尸体。忍受着尸体发出的味道。寻找着其他尸体上值钱的东西 ,重点会检查一些手腕、脖子、耳朵上有没有金银首饰的存在,如果有的话,老刘立即就会占为已有。
经过老刘的“搜刮”后尸体就会被老刘抛弃。后来没有人要的尸体,也会残留在水中,任由微生物的分解,最终变的尸骨无存,随水流流向别处。
2、对我经验老道的老刘来说,这时老刘会吧尸体从河里拖上来。只见老刘的儿子已经在岸边挖坑了。随着船的靠岸,老刘和小刘把这些尸体搬上岸后,时不时的用脚踩一踩尸体的衣服口袋里面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利用的物品。
如果口袋里面有其他值钱的东西,老刘就会忍受着尸体腐烂的味道,从兜里掏出来后,占为已有。尸体也会随即被推进岸边挖好的坑里面,用土进行埋葬。
3、一些与老刘同行的打尸人,这个时候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把尸体放在岸边的草丛里面,经过尸体上面的水分流失到差不多的时候。
也会直接打电话报警,让警方过来处理寻找尸体的家属。在找到家属后,家属也会给这些捞尸人相应的报酬。这也是他们最常见的尸体处理的方式。
4、对于那些报警了,也联系不上的尸体家属的人,通常这些尸体捞上岸后。进行被埋葬或者火化。
我想说,这些无人处理的尸体,先都是被这些专业的捞尸人“处理”过之后。然后在通过埋葬或者火化的形式处理掉这些尸体。近年来,黄河中的尸体也在慢慢减少。这些所谓的捞尸人也即将面临着失业,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了。你说是吗?
我有一个亲戚家离黄河岸边很近,小时候暑假去他家玩,亲眼看到黄河的河面上漂浮着一具浮尸。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害怕,跟着周围的大人一起站在岸边看热闹,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具女浮尸,因为上衣已经被河水冲刷掉了。
看见浮尸之后就有人打电话报警了,后来警察带着家属来认尸,在确认尸体身份之后,家属围在周围不停的哭泣。我听周围议论的人说这个女孩是跳河自杀的,好像是因为谈恋爱被男朋友给甩了,然后就跳河自尽了。
家属还在痛哭着,殡仪馆的车辆已经来了,有人协助将浮尸搬到了殡仪馆的车上,家属也被亲戚给扶着离开了。
听亲戚家的一位长者说经常能在黄河的河面上看见浮尸,尤其是70年代的时候更多,下游的一个村里有一位50多岁的老人,每天划着一个羊皮筏在黄河的河面上寻找浮尸,只要找到拉到岸边后,有家属来领走,就能得到一笔捞尸费。如果没人认领的浮尸,老人就会继续让它顺着水往下游流去。
现在黄河岸边也有专门的免费捞尸队,捞到浮尸之后会联系当地的警察,来查看一下是不是失踪或是意外落水的人?如果发现是自杀或者意外落水的就会交给家属领回去安葬。如果没有家属认领的浮尸,就会交给当地的殡仪馆先行保存,如果一直没人认领,就会在规定的时间之后进行火化。
保护黄河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这里也想劝一下那些想要轻生的人,和命比起来,其他都是浮云,我们应该努力的活着,只有活着才可以改变。
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策源地,今日才知道竟还有这么多浮尸漂流存在。
我想说的是:生命无价,即使困难与挫折再大,请尊重生命。
自从建好大峡小峡水电站,老魏就成了黄河捞尸人有20多年了。靖远县北湾一带农民,不吃黄河水,自己打井,他们把黄河水叫“黄肉汤”……
?
Ⅵ 男女浮尸脸朝向不一样吗
按玄学来讲:男性属阳,即乾,对应天,天是俯察万物的;女性属阴,即坤,对应地,地是承载万物的。(因此,传统房中术的思想会推崇男上女下式(俗称“传教式”),这样更合乎自然。)当人溺毙或死后落水后,如无人为影响,在水中有如浮于混沌,会体现出原始的属性,也就形成了男俯女仰的状态(怪谈中使游泳者溺毙的多是女水鬼也是这个原因)。男人的肺部比之女性较大,所以里面的空气也就更为多,所以会朝上, 但是也不是绝对,有时候也会朝下。
据我在黄河边亲眼目睹的洪灾遇难者的尸体,是男浮尸的脸朝上,而女浮尸的脸朝下。这是因为男尸能浮起时腹腔里已开始充气,因此身体的重心偏向身体的后半部,而使尸体中最轻的部分在上面,即脸朝上。而女尸虽然也已开始腐败,腹中也已开始充气但女人一般腹部较大也重、乳房较重,使女性的身体重心偏向前半部,因而使女浮尸的脸朝下。往往用鱼网打捞时会连尸体下的三、四十斤重吃尸体的黄河大鲤鱼也一块捞起来。偶然一次机会在煤矿见到井下突水事故淹死已在水中浸泡了很长时间的尸体,尸身早已泡发肿胀成极大的尸体,极易破碎,只能用木板托起尸体搬运,尸体才不会散架。当时抢救人员是用门板从尸身下面向上托起后,再从井下抬上来的,因为井下工人都是男性,凡用门板托出矿井的尸体都是脸朝上...
Ⅶ 黄河边上的捞尸人,终日与尸体打交道,为何害怕遇到花季少女呢
但正如《荀子.哀公》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生命之源,但可以是终结生命的杀手。同样,作为母亲河的黄河,也曾主动或被动地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黄河之水气势磅礴,“奔流到海不复回”,生命在湍急的河水中逝去,要想入土为安,找到尸首并不容易。所以,自五六十年代,就衍生了一类特殊职业——捞尸人。
选择从事捞尸人职业的通常是生活艰难的农村人,毕竟黑色事业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从事的行业,是被逼无奈才会做出的选择。捞尸人只要选择从事了这个职业,就会一直做到老。因为任何一家单位都不愿意接受有过捞尸人职业经历的员工。
《河神》剧照
黄河捞尸人在打捞的时候,通常会先用工具将尸体周围的杂物清理掉,再进行打捞。将尸体打捞上岸之后,立即用白布盖住尸身,接着用狗毛制成的麻绳绑在死者腰间。再将尸体背阴挂在悬崖边,等候死者家属前来认领。经认领核实身份的尸体,才可以搬走。
Ⅷ 黄河“捞尸人”一年有几十万的收入,溺水的尸体很难捞吗
黄河“捞尸人”真实存在,他们不惧“鬼魂”,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特殊职业,这些捞尸人也被称之为“黄河水鬼”,意思就是专门打捞水中的尸体,因为对死者的敬畏,所以捞尸人人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死者的家属需要请运送尸体的船夫吃饭,不计报酬,这是世代流传下来的,这部分人可谓是大善人。
溺水的尸体很难捞吗?
救援: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发生紧急危险情况,组织机构和行为人,冒着生命安全去积极采取伸出援手去施救,从危难时刻去拯救生命安全和挽回经济损失,是一种不惧怕危险、不怕流血牺牲、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管“自杀”和“弱水”,采取救援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冒着生命安全,去拯救生命!站在法律责任的角度看,所有属于政府行为责任的部门,尤其是专业的救援队伍,他们对于被救援者的身份、地位、遇险原因等,不能看人论事,只能应用专业技能一视同仁。
Ⅸ 陈喜妹的神话人物黄河女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然而,由于黄土高原的树木植被,经过了历代的砍伐破坏,成为疏松裸露的黄土地,黄河流经这里时带下了大量的黄土泥沙,成为黄浊浓稠的黄河水;到了潼关转向东流,经过豫西山区,便流到河南东部的大片平原上,由于这里地形平坦,黄河水流变得缓慢,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慢慢沉积在河床中,日积月累,渐渐形成河床高于四周平地的奇特现象,全依靠着两旁不断增高加固的堤坝来维持着黄河水顺河道而流。
然后,每到夏秋之间大雨连绵之际,洪水奔腾而下,常常会冲垮儿段较薄弱的堤坝,肆无忌惮地冲毁村庄土地,造成洪灾;因而,人们把这片地区称为“黄河泛滥区”主要包括开封府附近的十几个郡县。 陈家村就是黄河泛滥区中的一个村落,紧畔黄河,土地倒是宽阔肥沃,可人们年年都担心堤坝决口,每到夏秋之际便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由于当地人重视修固堤坝,还算平平安安过了几十年。陈家村村头上住着一个七口之家,主人叫陈开洪,年龄五十开外,以在黄河里打鱼为生,家中也种着几亩旱地,日子过得还算顺畅。妻子郑氏是个善良宽厚的老妇人,勤俭持家,使全家吃穿丰足、融睦和乐。
家中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一岁一个,长子最大,今年二十岁,幼女最小,也已十六,都尚未婚嫁。幼女名叫喜妹,虽是个女孩家,却不喜欢和长她三岁的姐姐一起纺线绣花,而常常跟着父亲和哥哥出船打鱼、下地耕种,所以身板子特别结实,性格也象男孩子般豪爽。喜妹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并不恃宠生娇,反而十分勤快,每天清早都是她最早起床,先把院子内外打扫干净,再去叫醒家人。 景泰七年初秋,黄河上游一带连日暴雨不断,黄河水位猛涨。终于,一日清晨,阴郁的天际刚刚露出一丝晨曦,离陈家村不远的中牟附近黄河堤坝决口,奔腾浑浊的黄河水从天而降,转眼间就冲进了溃口附近的七十余座村镇,陈家村也在所难免。刹那间,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村镇被吞没在一片黄色的汪洋之中,许多人还在晨睡中没有睁眼,就被洪水卷得无影无踪。
这本,陈喜妹照例起了个大早,正在清扫大雨冲涮过的院子,突然,耳边响起沉闷的轰鸣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洪水已象猛兽一般,推倒土院墙,冲进院来。陈喜妹根本来不及去唤醒仍在屋中酣睡的亲人,洪水就迅速淹没了土砖屋,陈喜妹也已被洪水浮起来,她只看到自家的屋顶在洪水中晃了晃就散开了。急烈的洪水中,她来不及悲痛,只有恐惧和死亡紧紧缠住她,好在她谱熟水性,飘在洪水中,她本能地抱住了一棵远处冲来的大树。这时,她发现二哥陈乐顺出现在水面上,离她距离不远,她竭力大呼一声,二哥似乎听到她的喊声,奋力地游向她,很快也攀住了大树。就在此时,歇了一天的大雨又开始从天际倾注下来,连着洪水,天地一片迷朦。陈喜妹无法与同在一棵树上的二哥搭话,也无法考虑失散的家人,在翻滚汹涌的黄色泥浆中,她既要抱紧大树,又要不断避开水中不断撞击而来的各种杂物,瓢泼大雨更冲得她无法思考。
陈家兄妹随着大树忽沉忽浮,随波飘流,大树在洪流中不断与其它漂浮物碰击,随时都有把他俩震脱和撞死的可能。陈喜妹觉得十分乏力。突然心头一亮,她想出了个主意,于是用一个手解下自己的腰带:把自己的身体牢牢地绑在树干上,接着,又使出吃奶的力气,折下大树上的一根枝干拿在手中,随时撑开其它的漂流物,多次化险为夷。因为大雨滂沱,她无法把这个办法介绍给哥哥陈乐顺。 就这样漫无边际的飘流着,天地昏暗中,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辰,渐渐地雨小了些,陈喜妹猛然发现,原本附在大树另一端的二哥早不在树上,定是哪阵巨浪把他卷走了,到底把他抛到了哪里,陈喜妹无法知晓,她欲哭却已无泪。天色逐渐亮了一些,陈喜妹已能辨清撞向大树的漂浮物的形状,有树木、家具、淹死的牲畜和各种男女老少的尸体,令人怵目惊心,惨不忍睹。一具浮尸漂到陈喜妹身边,她用树枝去拨开,意外地发现那人还略能颤动,并没有死,于是她设法把那人拖到树杆旁,在慌乱中,用自己的肩膀抵住那人的腹部,借着洪水的冲击,挤出那人腹中的积水,慢慢地那个奄奄一息的人竟苏醒了过来。陈喜妹心生惊喜、用力撕了自己身上的一块衣服作成布索,把那人绑在树杆上,使他的头部露出水面,不再吞喝那黄色的泥浆水。这时,陈喜妹才定睛看清那人的模样,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男子。
有了开头,陈喜妹居然又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几个被洪水呛昏而尚存气息的人,也就采用同样的方法,一连救起了五个人,有老的、小的,有男的,也有女的,一个一个象是蚂蚱一样被绑附在树杆上,而陈喜妹的外衣也已撕尽,只剩下一件单薄的内衣在身上。
渐渐地,雨停歇下来,天色也开始变暗。他们在水中已漂浮了整整一天,个个虚弱无力,根本不能交谈,只是拼命地搂住树杆,挡开冲来的漂浮物,苟延着残存的生命。浑浑沌沌中,长夜也过去了,当曙光初透时,他们的树搁浅在一处高坡边,于是六人奋力挣扎着离开洪水,躺在洪水尚未淹没的高坡上喘息。六个人中有四人已经因受伤而不能动弹,只有陈喜妹和那个首先被救起的男青年稍微好些,但也已是精疲力尽,为了能勉强活下去,他们不得不拖着沉重的双腿去寻找食物。
洪水滔滔中,根本没有粮食的影子,他们只好捞些肚皮翻白的鱼虾,水中飘浮着的死鸡和野果,没有火种,六个人只有生吞活剥,勉强咽下些生食来填充饥肠漉漉的肚皮。
素不相识的六个人,这时已形成一个生死与共的集体,陈喜妹因为是救命之人,无形中成了核心,大家都对她十分信服。那个首先被救起的青年叫刘阿贵,因年富力强,此时身体情况较好,寻找食物和探视水情的担子主要落在了他身上,他也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大雨虽然停歇,洪水却仍在上涨,时时威胁着他们赖以栖身的高地,可他们丝毫无力改变天命,只有不停地祈求上苍保佑。陈喜妹毕竟是个女孩子家,一天一夜泡在水中,已是心力交瘁,四肢又开始浮肿起来,身体不适,命运无着落,陈喜妹精神也快垮下来了,她想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的亲人,想起同抱住一棵树却又失落的二哥,怎不伤心欲绝。可大伙儿这时都眼瞪瞪地看着她,她不敢哭,她怕大家的精神都随之崩溃,只有拖着病体到远处寻食物时,她才敢偷偷哀位,这时幸亏有了刘阿贵给了她不少安慰。
有一位腿受伤的老汉,躺在一堆乱石旁,竟扒拉出了一些干草,他心机一动,拾起两块石头,夹上干草不停地摩擦,居然真的磨出火来,这样既可以烤干大伙的衣服,又可以把捞来的食物烤熟吃,因而每个人都恢复了不少体力。
有了火,似乎有了希望,大伙儿的兴致也高涨了不少。又是一个星光闪烁的夜晚,六个人围在火边开始聊天,一个四十来岁的大婶问刘阿贵可曾结婚,又问陈喜妹可曾嫁人,两人都回答:“不曾。”于是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个念头,而由那个取火的老汉首先提议道:“这岂不是天赐良缘吗?”
陈喜妹与刘阿贵同时羞红了脸,但其他四人一致起哄,让刘阿贵向陈喜妹求婚。刘阿贵忐忑不安地抬头看了看陈喜妹,陈喜妹也正好抬眼看她,目光一相遇,又非常不好意思地分开,刘阿贵不知如何开口才好。老汉又在一旁出主意了,他让刘阿贵跪下感谢陈喜妹的救命之恩,然后再求婚。刘阿贵果然直挺挺地跪倒在陈喜妹面前,口中哺哺道:“感谢姑娘的救命之恩,让我照顾姑娘一辈子作为报答吧!”
众人都称赞他说得好,可陈喜妹羞涩得不肯表态,刘阿贵就跪着不肯起来,大家又是一阵鼓动,陈喜妹终于满面红晕地点了点头。
于是一桩婚姻就在这么奇特的情况下定了下来,大伙儿只说,现在困在水中,生死难卜,不如趁早成了夫妻,也不枉这一生!既然大家有这份热情,一对有情人也不便推脱,当夜便在高坡上,面对着四周无际的洪水,拜了天地,大家又草草地为他们搭了茅棚,就充当洞房,在洪水和星星的见证下,俩人结成了夫妻。
三天以后,洪水逐渐退去,就在陈喜妹与刘阿贵双双准备去寻找亲人和家园时,竟意外地见到了陈喜妹的二哥陈乐顺和刘阿贵的父亲与妹妹。 原来,陈乐顺被一阵巨浪冲离大树后,并没有死,凭着他良好的水性,离开大树后他徒手游了一阵又抓住了一根竹竿;竹竿浮力有限,他游得十分吃力,眼看体力不支时,幸而遇到了一对父女,合力把他拉向他们抱着的一棵大树,说来也巧,这对父女竟是刘阿贵的父亲和妹妹。
洪水退后,刘氏父女和陈乐顺四处寻找失散的亲人,于是,在高坡上找到了已成夫妻的刘阿贵与陈喜妹。劫后重逢,恍如梦中,彼此抱头痛哭,不知是悲是喜。刘阿贵把自己与陈喜妹成亲的事禀报了父亲,刘父十分高兴,当即也宣布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陈乐顺,如此一来,五个人成了一家子,真是大难之后的喜事啊!
因两家的家园都已被洪水冲毁,所以索性五个人在一个地方重新安家。刚刚拾掇出点眉目来,陈喜妹的浮肿病开始恶化,刚回家不到二十天,她就抱憾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