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可爱图片 » 藏传大悲咒男女生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和渣男搞笑图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长什么样图片 2023-08-31 22:06:10

藏传大悲咒男女生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19 23:22:07

㈠ 观音看着时男时女,观音由男相变女相是什么历史原因

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1)藏传大悲咒男女生图片扩展阅读

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

正因为观音普遍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民间也就出现了以观音菩萨为题材的小说,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观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传奇小说。

这部小说的内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个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一个武驸马,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仁孝贞洁,慈悲爱物,舍己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

这个故事并不为正统佛教典籍所载,也不被佛教所承认。其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师《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其中提到他曾经听说观音过去是妙善公主。《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13完整记载了这一传说。

㈡ 藏传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据经文所载,十一面观世音在无量劫以前,从“百莲华眼顶无障碍功德光明王如来”受持此咒,即证无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诚清净如法持诵,必可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感应,且获得十种殊胜的利益:
一、身常无病
二、诸佛摄受
三、财宝衣食受用无尽
四、能伏怨敌而无所畏
五、能令众生皆生慈心
六、蛊毒鬼魅不能中伤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烧
十、不受一切横死
若能依教相应、如说修行,即能除灭重罪,所求如愿,并积聚无量功德,由此可见本咒之大威神力。
早在千年以前,十一面观世音的神咒已经传入中国。在大藏经中,此咒有北周耶舍崛多译《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及唐不空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三种不同的译本。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约在西元561至577年间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并开始流传。当时,修行此咒且获得法益的人非常多,其发展约在西元656年间,并由玄奘大师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达到顶峰之后,此咒在中土就渐渐没落了。相传梁武帝时期,宝志和尚(公元418至514年)即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化身。

㈢ 藏传大悲咒的介绍

藏音大悲咒,或是藏传大悲咒则是十一面观音的咒语,这两者本来就是不同的咒语,称之为藏音大悲咒原是出于商人的包装。汉传佛教,也就是我们一般熟知的大悲咒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咒语,来源是大藏经里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观世音菩萨不管是化身为十一面观音或是千手千眼观音,都是大悲观世音,所以要将两个咒语都称为大悲咒,也不是不行,但是还是要知道不同之处。

㈣ 大悲咒的祈祷文和大悲咒有什么区别

这个咒其实应该称作圣十一面观音根本咒俗称藏传梵唱大悲咒,与汉传的大悲咒的出处是有区别的。

简单的介绍如下:

此真言有多种称谓,十一面观音根本咒,圣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等,俗称藏传大悲咒。这首《梵唱大悲咒》的曲辑,是以西藏的梵唱方式,表现出空灵柔美的质感,而每个音符都宛如天籁之音。

十一面观音(梵名Ekadasa-mukba),六观音之一,在六道中主救度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光普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名号,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为“十一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

根据《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记载:“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名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众生无忧恼故,欲除一切众生病故,为一切障难灾怪恶梦欲除灭故,欲除一切横病故,欲除一切诸恶心者令调柔故,欲除一切诸魔鬼障难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广大功德势力殊胜的利益。

据经文所载,十一面观世音在无量劫以前,从“百莲华眼顶无障碍功德光明王如来”受持此咒,即证无生法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诚清净如法持诵,必可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感应,且获得十种殊胜的利益:

一、身常无病

二、诸佛摄受

三、财宝衣食受用无尽

四、能伏怨敌而无所畏

五、能令众生皆生慈心

六、蛊毒鬼魅不能中伤

七、一切刀杖所不能害

八、水不能溺

九、火不能烧

十、不受一切横死

若能依教相应、如说修行,即能除灭重罪,所求如愿,并积聚无量功德,由此可见本咒之大威神力。

现在很多人把“圣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咒”与84句的“大悲咒”搞混了,究其原因在于台湾的音乐制作人,据说此“圣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咒”是宗南嘉楚仁波切最先以唱颂的方式普传于台湾的,后来台湾的音乐出品商也把此咒制作成歌曲,因为说“圣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咒”很少人知道,所以就改了个名“梵唱大悲咒”,再则84句“大悲咒”在汉地很普遍,一说“大悲咒”谁都知道,这样有利于他们销售,以至于使很多人搞混“圣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咒”与84句的“大悲咒”。

十一面神咒的传译:

“十一面神咒”约在公元564年间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并开始流传。要比84句415字的千手观音的“大悲咒”(公元650~660)早约一百年。当时,修行此咒且获得法益的人非常多,其发展约在公元656年间,并由玄奘大师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达到顶峰之后,此咒在中土就渐渐没落了。相传梁武帝时期,宝志和尚(公元418至514年)即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化身。

此咒汉字音译所出自的经典有四种:

1《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北周耶舍崛多与阇那崛多共译。(公元564年;北周武帝)

2《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阿地瞿多译。(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3《十一面神咒心经》,唐玄奘译。(公元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

4《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唐不空译。(公元746-774年;唐玄宗;天宝年间)

㈤ 藏传大悲咒的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在六观音之中,主救济、破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求福现世利益。总之为除恶向善,引导佛道之菩萨。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主要有二种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四之经,唐显庆元年(656)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此三种经其实都是出自《金刚大道场经》同本异译,唐慧沼还对玄奘译本作过《义疏》。唐不空译有三卷本《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北周译经后并未浒,初唐高宗、武周时仅三年间即出两经,而十一面观音画像亦现,如敦煌石窟就从初一直到西夏,都有此经变壁画流行。
关于观音十一个头面之寓义表征,一说以为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众生转明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藏传佛则有一说,罗刹鬼有十个脑袋,非常狂妄自大,观音变成十一个头,将其降服(《造像量度经》)。
经中说持诵此《神咒经》,现世可得十种果报,或如《念诵仪轨经》说可得十种胜利。即离诸病、如来摄受等。经中还说可得临终见佛、不堕地狱。不非命终,得生极乐世界四种功德。这些功德胜利,使十一面观音信仰迅即播扬。现陕西西安花塔寺(原宝庆寺)、天津蓟县独乐寺、河南洛阳龙门、山西太原天龙山、四川资中、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石窟为多。
十一面观音的造像标准,诸经描述极为接近。耶舍崛多、阿地瞿多、玄奘所译皆出一本,自然大同小异。其中皆说须用白旃檀作像,当前三面作菩萨容,左三面为忿怒相、右三面狗牙上出,后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慧沼释疏为: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面慈心,大慈与乐;左三面嗔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面,见净业者发希有赞,劝进佛道;后一面暴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改恶向道;顶上佛面,对习行大乘机者而说诸法,究竟佛道。
诸经中还对造像仪轨持物等作出具体规定。图样可见于《胎藏界曼荼罗》中。而藏传佛教中十一面观音多为八手,背后环列呈放射状。观音之头较大,层层堆逫叠形同宝塔,也是汉藏像式的区别处。敦煌壁画中十一面排列多种多样,细节不尽合经轨,初盛唐画中多仅菩萨面,中晚唐及五代像多有忿怒利牙面,而最后一笑面则难以表现。观音所执法器与手印中,澡瓶、柳枝和施无畏、与愿印皆有,中晚唐以至五代时不仅有托日精摩尼、月精摩尼,还有锡杖、宝珠、三叉戟、宝钵、数珠、羂索、莲花、骷髅杖,以及施财宝、施甘露、合掌等手印。这些画面细节并不合乎十一面像经轨,却是从别的观音经轨所来,其中体现出的规律性很有趣味。
此经变画中的眷属像亦是丰富。初唐仅有数菩萨,中唐有了日光与月光菩萨,晚唐出现有天王、忿怒尊、龙王、婆薮仙、功德天、毗那野迦与金刚面天。五代时眷属更多,多种菩萨如常精进、不休息、妙吉祥、延寿命还有弥勒。《普门品》中化现居士身、宰官、四众身等移入此经变中。晚唐时眷属像颇似千手经变,其中亦反映不同观音经变间的渗化现象。曼荼罗坛场在阿地瞿多译本中有复杂详细的描述,内外两院,数十身造像,仅有部分见于经变眷属之中,全部曼荼罗画未有表现。由柳洪平创建。
观音有六种,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一种。这十一面分为五层排列,第一层三面,第二层三面,第三层也是三面,第四层单面,最上一层是一个阿弥陀佛的头像。十一面中位于第四层的忿怒明王像。头戴骷髅冠,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发髻外突。

㈥ 佛家《大悲咒》歌词

大悲咒

演唱:齐豫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罗耶
菩提萨埵 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唵
萨皤罗罚曳 数怛那 写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罗楞驮婆
南无那罗 谨墀
酰唎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
萨婆 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 怛侄他
唵阿婆卢酰. 卢迦帝.迦罗帝.夷酰唎.
摩诃菩提萨埵. 萨婆萨婆
摩罗摩罗.摩酰摩酰唎驮孕.
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阇耶.摩诃罚阇耶帝.
陀罗陀罗.地唎尼.室佛罗耶.
遮罗遮罗.麽麽罚摩罗.穆帝隶.
伊酰伊酰. 室那室那.阿罗(僧)佛罗舍利.
罚沙罚(僧). 佛罗舍耶.
呼嚧呼嚧摩罗.呼嚧呼嚧酰利.
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苏嚧苏嚧.
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
弥帝唎夜. 那 罗谨墀.
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
娑婆诃.悉陀夜.娑 婆诃.
摩诃悉陀夜.娑婆诃.
悉陀喻艺.室皤罗耶.娑 婆诃.
那罗谨墀.娑婆诃.
摩罗那罗.娑婆诃.
悉罗 僧阿穆佉耶.
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
娑婆诃.者吉罗 阿悉陀夜.
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诃.那罗谨墀皤 伽罗耶.
娑婆诃.摩婆利胜羯罗夜.
娑婆诃.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 夜耶.
南无阿唎耶.婆罗吉帝.
烁皤罗夜.娑婆诃.唵
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