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蛙发育过程
卵->胶膜膨大的卵->初孵出的蝌蚪->有两对外鳃的蝌蚪->外腮被鳃盖掩没的蝌蚪->长出后肢的蝌蚪->具发达后肢的蝌蚪(逐渐长出前肢)->变态前的蝌蚪->变态中的蝌蚪(尾部逐渐萎缩)->完成变态的小蛙
② 青蛙的生长过程是什么
卵→小尾巴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带尾巴的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带尾巴的蝌蚪→去掉尾巴的小青蛙→长大的青蛙。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横裂,由上下颌组成。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
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两眼后各有一圆形鼓膜(蟾蜍的鼓膜较小。在眼和鼓膜的后上方有1对椭圆形隆起称耳后腺,即毒腺)。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
(2)青蛙的发育过程图片可爱扩展阅读
形态特征
1、黑斑蛙,体长约70-80mm,雄蛙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吻棱不显;鼻孔距眼较距吻端为近,眼间距窄,为上眼睑宽之1/2;鼓膜大,为眼径的2/3-4/5,犁骨齿两小团,左右不相遇。
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长顺序3,1,2,4,指侧有窄的缘膜,第2指的最显着。关节下瘤明显。后肢较短而肥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趾间几为全蹼,第5趾外侧缘膜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外跖突小,内跖突窄长,有游离的刃状突出。
2、金线蛙,体长50mm左右,雄蛙略小,头略扁,头长宽几相等,吻钝圆,吻棱不显,眼间距小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鼻孔在吻与眼之间;鼓膜大而明显,几与眼径等大,紧接在眼后;犁骨齿两小团。
③ 青蛙的幼体是什么样子
1、蝌蚪的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尾巴长而扁。
化石记录
尽管蝌蚪的身体柔软不易保存,仍然有发现上中新世的蝌蚪化石,其长度达10厘米(3.9英寸)它们以生物膜的形态保存了下来,并留有硬质的下颚和骨头。
西班牙利夫罗斯发现的蝌蚪化石还保存有碳酸钙形式的脑壳、磷酸钙的神经索,肠子里还有岩石碎屑。
④ 青蛙的变化过程
青蛙的发育过程大体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蛙。
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 000—6 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4)青蛙的发育过程图片可爱扩展阅读
青蛙呼吸方式的变化:
早期的小蝌蚪,体态成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头下有吸盘,可吸附在水草上。头的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部保留一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
当蝌蚪用内鳃呼吸的同时,在其咽部靠近食道处生出两个分离的盲囊,向腹面突出,成为肺芽。肺芽逐渐扩大形成左右肺,其前面部分互相合并,形成气管。
随着肺的初步形成,变态时期的小青蛙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此时一直藏在胸前透明袋中的前肢会伸出,挡住用鳃呼吸的出水孔,使刚变态的小青蛙自然而然地放弃鳃呼吸,完全改用肺及皮肤呼吸。
⑤ 青蛙的生长过程
卵→小尾巴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带尾巴的蝌蚪→长出两条前腿的带尾巴的蝌蚪→去掉尾巴的小青蛙→长大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