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临沂大学费县校区有没有女生宿舍图片啊,
有的,下图就是,宿舍条件还是不错的,校园内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是有的,水果店,理发店,快递店,卖衣服,卖化妆品,各种生活用品超市应有尽有,还有各种打球的场地,吃饭直接在食堂吃就可以了,非常实惠。
宿舍四人一间寝室,上床下桌;床型是2m*0.9m,桌子很宽敞;宿舍空间也很大,可以放下饮水机、洗衣机之类,每个人还有一个大衣柜;每间寝室有一个阳台或者两间寝室共享一个大阳台,阳台上有铁丝可以晾衣服。
宿舍里有独立洗漱间,两个水龙头,可以两个人并排洗漱而丝毫不拥挤;阳台上还有独立卫生间,空气比较流通;另外,宿舍有空调只不过是要钱的。
另外,大多数楼栋每层都是有浴室的,隔间浴室,刷卡按水流量计费,夏天错峰洗澡并不会很拥挤,但是高峰期的话就不免等一会才能洗澡。
学校相关:
学校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教学、实验、音美、图书、办公以及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等23幢楼房;设有400米国际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建有高质量的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高标准的网球场。
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建有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微机室、语音室、演播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数码钢琴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控制。 学校图书馆藏图书10万余册,订有400余种报刊杂志。
其他教学和管理附属用房配套齐全。拥有小班教室95口,合堂教室21口,可容纳100个班4500名学生同时在校学习和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❷ 那位能帮忙看下图中的小女孩是谁,那部动画里的
这个是Black★Rock Shooter 黑岩
介绍看这里
http://ke..com/view/1783448.htm?fr=ala0_1
黑岩的动画跳票了 要下个月才会出
❸ 郑州大学男生女生宿舍内部图片环境怎么样及条件
郑州大学男生女生宿舍内部图片环境怎么样及条件大部分童鞋过来还是会选择住寝室的,
❹ 2020年燕山大学新生宿舍环境内部图片,男生女生宿舍条件(图)
我们学校分为东西北校区,西区是后来新建设的,东西之间有一个燕虹桥连接。
下面是我们的差距:
1、西区每个宿舍都是新建的,我们东区是八十年代的老建筑,屋门都是旧的长铁锈的门,男生这边六舍和女生的四舍五舍都是木门,(今年暑假倒是把六舍的木门换了铁门,但是女生的没换)。
2、西区宿舍里面的桌椅板凳都是新的,铁制框架的,我们是木制的,一动都要散架的。
3、西区的阳面都是有阳台的,宿舍宽敞,我们东区没有,每个楼层只有一个阳台可以晾衣服,还是室内的阳台,衣服很多,夏天的时候都是好多天不干,衣服都馊了。
4、西区宿舍的床都是有梯子的,我们只有焊了一个小的铁的镫子,很不方便,极容易摔倒,尤其是女生那边,据说很多女生上床都是踩着桌子才能上去,经常摔倒。
5、西区的宿舍网络接入是光纤的,我们是普通的电话线最快就2M,,但是网费却是一样的(这个跟网通说)。西区每个宿舍底下都是配备热水房,全天供热水,我们东区是只有一个水房,还是限制时间的,而且打水对于六舍,一舍,二舍,三舍都很远,在宿舍又没有办法用电热水器,因为限制了功率。
6、最可恶的是,西区的供电线路有问题,学校不修理,西区是全天供电的的!我们是限时的,只有阴天下雨或者法定节假日才能全天供电!
但是我们东西区宿舍费都是一样的,都是800一年(本科)。
❺ 2020年五邑大学新生宿舍环境内部图片,男生女生宿舍条件(图)
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实行4人一套间的公寓式管理,有校园宽带网独立接口、独立的冲凉房、卫生间和阳台,住宿条件好。食堂
学生食堂饭菜品种多样,每餐都有20多个品种可供选择,价格适中、合理。平均伙食标准人均月伙食费在450元左右。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学校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设有17个教学院(部),拥有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45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现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名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全国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等。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和台湾省招收本科生,面向国内外招收研究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8万余人,研究生300余人。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40%,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80%。
❻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图片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
学生宿舍BCD栋公寓楼群建筑面积32641平方米,共有宿舍772间,设室内卫生间,水电均为智能控制,网络和监控系统完备,宿舍内24小时提供热水。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长学姐眼中的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条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哥们,住宿一般是8人一间,住宿环境不怎么样。网线的话。。。学校禁止学生上网,平时晚上要查房,就是为防止学生外出进网吧上网,你认为还给你们在宿舍装网线。
哎...失望得很,别想了
学院不大,环境很差。住宿条件差的恼火6个人1小间好像寝室插座也没得,晚上6点开灯,11点左右熄灯洗澡什么的都没那个条件,厕所离宿舍还有点远(我是今年7月份刚走水电系毕业出来)想来这个学校读,住宿就算了,有条件的话自己在外面租个单间吧。
不行得,没得意思。。
是由一个倒闭的水校建起的你说能好到哪去但现在既然已由职院接管那就差不到哪去了
教学,老师其实还是教的好哩,就是环境条件差点。
❼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图片和环境空调及分配方法
学校共有四栋寝室楼
124号楼为男寝。4号楼为四人寝室,带独立卫生间,其余为八人寝,不带独立卫生间。
3号楼为女寝,分为四人和八人寝,都是独立卫生间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宿舍条件,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学长学姐眼中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北校区没有4人寝
只有六人寝了亲,大概提前来一天,早晨赶早一定要赶早,就有六人寝啦
四人寝有网站,八人寝有无线网,全天有电,11点准时断网
有电有网,不过只有男生4人寝有网线,到时间断网
早点来,我是南校区的,男生4人的有网线,有阳台,有独立卫生间,八人寝没有,但有无线网,人多热闹,北校区有6人的和10人的,没有独立卫生间
女生寝室楼一栋都是8人寝,男生寝室楼3栋,1栋4人寝室,其余都是8人寝室,8人寝室有灯有插座,4人寝室有卫生间、插座、阳台、网线接口、每个床位下有一张桌子,一个凳子!4人寝室相对8人寝室好很多,价格上也贵些,但住哪个寝室不是选的,得看你是什么专业!
宿舍有四人的,六人的在寝室有网线没有有线的线,宿舍时不错的有电脑桌
;❽ 2020年东北电力大学新生宿舍环境内部图片,男生女生宿舍条件(图)
东北电力大学宿舍条件:
1、学校有17个学生宿舍,包括学生1―15舍、研究生公寓、成教公寓;
2、住宿条件,本专科生住4人间或6人间,研究生住宿2人间,设施有床铺、计算机台、书架、椅子等。
3、住宿费:2人间(研究生)600元/人・学年;4人间800或1200元/人・学年;6人间370-800元/人・学年。
4食堂:学校有6个食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第一食堂、第二食堂(在学校西门外)、新校区食堂(新校区院内)、以上3个食堂分别可容纳2千人,另外2千人以下食堂2个、回民食堂1个(学校院内),食堂基本实现操作规程流水化,售饭系统管理微机化,餐具设备白钢化。
5平均伙食标准:伙食标准因人而异,平均240元/月。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东北电力大学宿舍条件宿舍条件,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东北电力大学的学长学姐眼中的东北电力大学宿舍条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宿舍没有空调的,电扇都很少见,也基本上用不到的~
独立卫生间也没有,有大水房,呵呵~现在寝室快要供热水了,你们也就不用去外头打热水了~
化学院的男生都在老校区,女生在老校区的只有电气院的了~
电脑是可以带的,不过网线能不能用就要看导员了~
南方菜也有,食堂的饭有时好有时坏的,一般新生刚来的那几天都会很不错的~旁边的小饭馆也很多
宿舍一般吧电气专业的话不出意外的话宿舍在老校区,床位不够才安排在新校区了,上下铺的就是桌子在下面的宿舍一分二左边三个右面三个呵
;❾ 属于十二星座的女生房间图片
白羊
住宅应充分利用自然的美,且冬暖夏凉。你不适合居住在嘈杂之处,应选择四周静谧优美的地方或四季变化明显之处。门窗应朝南向或东向,这样会带来幸运,保持家庭和睦美满。居住地应当交通便利,视角开阔,能充分地吸收风和阳光,水电供应良好。选址在山顶也无妨,室内条件无关紧要,但周边的环境应当好,且远离繁华街道。门窗应朝向东南偏南向或东北偏东向,客厅和书房应尽量宽敞,这样会引来幸运之神的光顾。
❿ 求一张图片 一个女的坐在一个很大的十字架上面 哥特式风格的
论基督教教堂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的不同
圣凯法师
内容提要:教堂作为神在地面上的宅第,是基督教信仰生活的重要场所,它是是基督教建筑的精华。我们主要通过比较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在建筑风格上的不同,罗马式用内部空间来象征宇宙,体现一种静态的安宁与凝重;哥特式则用外部结构的急剧上升来象征向天国无限升腾的意象,表示出一种动态的张力。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堂阐明了基督教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同时也显示了基督教的历史沿革。
一、教堂在基督教艺术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是领悟无限的主观才能,他说:“宗教是一种内心的本能,或气质,它独立地、不借助感觉和理性,能使人们领悟在不同名称和各种伪装下的无限。没有这种才能,也就没有宗教,甚至连最低的偶像崇拜和物神崇拜也没有。”[1]他认为无限观念是整个人类信仰历史发展的根基,是全部宗教观念的基础,是人类的感觉提供给人们它最原始的形式。但是,人们不仅需要在心灵感悟这种无限的存在,还需要在现实活动中证实这种存在。因此,神需要有可以感性地、直观地把握的现实象征,对于基督教来说,这就是教会和教堂。在教徒们看来,教堂是建立在现实的世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第,应该象天国一样尽善尽美,尽可能地神圣和富于超灵验性。因此信徒们不惜在教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富。
建筑是时代精神的焦点,而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所以教堂便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与追求。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都十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离开人的情感体验便无所谓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和对世界的宗教的态度。[2]所以,教堂建筑更是如此,它体现了人们对上帝的理解与感受,以及人们对心灵的追求。正是由于人们的理解及追求的不同,所以形成了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
众所周知,早期基督教艺术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十分显着的影响。但是,在教堂建筑上由于教堂与古希腊神殿在功能上的区别,因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神殿的结构与风格,古希腊神殿重视的是外部装饰和宏伟风格,而基督教教堂最重视的却是内部装饰。[3]同时,四世纪以前,基督教受到罗马帝国的压迫,而在地窟来进行传教和祈祷,这种原始时期的地下活动决定了教堂外部的含而不露,而所有的艺术装饰只能表现在内部。即使到了“米兰敕令”公开后,但是地窟时代的“巴西利卡式”建筑特色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所以,在早期教堂建筑中,内部空间的精心安排与装饰仍然是艺术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唯一场所。对教堂内部着意修饰的主要用意就是要创造一个神圣空间,作为通往天国的“中介”,当信徒踏入教堂,就能在心灵上感受到上帝及天国的存在,从而与外面的现实世界分离开来。
对于基督教艺术,经历了从早期的“巴西利卡式”到中期的“拜占庭艺术”、“黑暗时期”、“加洛林艺术复兴”、“罗马式”、“哥特式”,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时期、殖民化时期、后殖民化时期。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来说,以“罗马式”与“哥特式”最有代表性,而且这两种风格对后来教堂建筑艺术的影响也最为巨大。所以,我们试图对这两种艺术风格进行比较,阐明基督教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基督教思想方面的变化。
二、罗马式教堂的风格
罗马式教堂萌发于加洛林王朝、成熟并流行于11-12世纪西欧、北欧及部分东欧地区,被称为中世纪“第一次国际性时代”的教堂建筑风格。实际上,罗马式建筑艺术反映了从古代地中海世界(罗马帝国)到西欧中世纪社会(加洛林王朝)的过渡,代表着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世界的确立和巩固。[4]其实,在罗马式的前期还存在着“前罗马式”时期,是从8世纪末到10世纪的酝酿时期。由于10世纪以来的克吕尼修会运动、赴西班牙圣地亚哥的圣雅各朝圣浪潮及十字军东征等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各地“前罗马式”教堂建筑风格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化流行风格。
10世纪初,克吕尼修会发起改革运动,强调信仰的神圣性与虔诚性。[5]克吕尼修会提倡创建宏伟壮观的修道院教堂,追求内部陈设富丽堂皇,将隆重繁缛的礼仪作为重要的传教手段。所以,罗马式的教堂便模仿了古罗马凯旋门、城堡及城墙等建筑式样,采用了古罗马式的拱券结构,所以称为“罗马式”。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首先,为了对付中世纪的强盗横行,乡村隐修院常常和堡垒结合在一起,所以筑有高大围墙、坚固厚实的大门和碉堡式的钟塔。钟塔的建立在现实意义上是为了召唤信徒礼拜,但是在战争频繁时期也常兼作了望塔用;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塔象征着神灵,象征着基督救世的本怀,当悠悠的钟声从高高的塔顶上传出时,人们又何尝不觉得这是神在召唤呢?狭小而少的窗户总是给人们无限的遐思及神秘感,总是有一种诱惑力在吸引着人们。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罗马式建筑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那就是半圆形的拱券结构,罗马式教堂在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这种结构,甚至屋顶也是低矮的圆屋顶。这样,整个建筑让我们感到圆拱形的天空一方面与大地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现出它与现实大地分离,于是我们看到,古老的基督教地窟内部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基督教宇宙观,在罗马式建筑中被展开为立体的三度空间。在教堂的平面设计上它仍然保留了面向祭坛长平面的巴西利卡式,它使整个教堂在结构上获得了双重的象征效果。
在内部装饰上,以石制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这样也给人一种类似天空的幻想。然后,再用大面积壁画装饰,雕塑多附属于建筑被普遍用于教堂的大门、门券、门楣、额板、柱头、柱基、祭坛和座椅上,尤以朝圣大教堂的门楣浮雕最富盛名。这些壁画与浮雕的动物与植物,在“天空”下,仿佛是“上帝”创造的所有生灵。当置身于教堂之内,人们恍惚感觉置身于一个缩小了的宇宙之中,站立在大地上,头顶则是蓝天白云。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为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蒂埃圣母堂和阿耳大教堂,德国的沃姆斯和美因茨大教堂,以及英国的达拉姆大教堂等。它们虽各有特色,但都给人一种外观厚重、内景幽暗神秘的感觉。
三、哥特式教堂的风格
罗马式教堂是以乡村修道院为中心而发展起来,哥特式教堂则是以城市“主教座堂”为核心而发展起来。欧洲的城市化是在哥特式时代开始的,是由朝圣运动而形成的。
12世纪以来,在法国北部最先出现“哥特式建筑”。此名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这种建筑艺术风格贬义的称呼,“哥特”本为日耳曼部族名,他们借此表示“野蛮人的”意思。[6]但这种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神学意趣和美学情趣而被人接受,逐渐流行于西欧各地。13世纪是其主要发展时期,随着西欧经济复苏,哥特式城市主教座堂也伴随城市化运动而得以发展。15世纪随文艺复兴的兴起而衰落,但在北欧则一直延续至16世纪。
基督教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渐渐地在欧洲建立了它的统治地位,于是一种精神信仰慢慢变成了世俗统治的权力。这是基督教的成功,同时又是它的堕落。因为宗教是通过赋予社会制度终极有效的本体论地位,即通过把它们置于一个神圣而又和谐的参照系之内,从而证明了它们的合理。这正如彼得•贝格尔所指出的那样:“宗教合理化的目的,是把人类解说的实在与终极的、普遍的、神圣的实在联系起来。于是人类活动的内在不稳定和转瞬即逝的结构,就被赋予了最终的可靠性和永久性的外表。换言之,人造的法则被赋予了一种宇宙地位。”[7]所以,宗教应该体现出一种神圣的价值。当教会变成了政权同时,也就意味着它精神上的纯粹性受到了玷污和破坏。所以,失落了的精神意蕴就希望重新得以回归,而哥特式教堂就是给基督教建筑带来的福音。
哥特式教堂建筑风格诞生于法国巴黎北郊圣丹尼斯隐修院教堂。1140-1144年,隐修院院长苏哲(Suger,1081-1151)在其主持重建的教堂歌坛部位,为体现新柏拉图主义的光、高、数三个理想,系统运用了尖肋拱技术,并以明亮的彩色玻璃取代了罗马式的持重墙。此后,这一建筑体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在13世纪中叶达到成熟,并推向西、中欧各地。
哥特式教堂建筑是从罗马式教堂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摆脱了罗马式教堂的沉重感而朝向轻巧、雅致甚至矫饰的方向发展。它遵循中世纪经院哲学高度理性化的规范,旨在制造出一种灵魂腾越的升华感应而引发出一系列技术革新。
哥特式教堂型制基本采用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平面。通常东端半圆形后堂部位小礼拜堂较多,布局复杂。西立面有一对很高的钟塔。西立面典型形式是:一对塔夹着中厅的山墙,中央大门和上方栏之间是圆形的玫瑰窗。三座门洞都有周围的几层线脚,并刻着成串的圣像。
哥特式教堂外部有许多造型挺秀、高耸入云的尖塔,堂身墙壁较薄,并以轻盈通秀的飞扶壁、修长灵捷的立柱或簇柱来增强建筑物的高度感,产生出一种令人惊异的框架效果,使人可从外观上来领悟、体会其玄奥、空灵之妙景。这些向无穷高处上升的尖顶,它引导人们的心灵尽可能地摆脱一切现实的羁绊,向着精神的天国而去;而同时众多的尖顶又象是尘世中向苍穹伸出的双手,它在向“上帝”呼吁拯救,呼吁圣灵重归人间,使人类得到精神上的复活。
教堂的墙体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往往能给人造成一种向上升华飞腾、触及天国神秘的幻觉。基督教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认为光是神不断放射出来的,而自然界的美是反射了神的光明,而艺术家是通过其心灵而创造出艺术,而心灵是由圣灵感动,因为心灵与圣灵最接近。同时,对于欣赏者与感受者来说,由于看到艺术而感动,这样也就是接近了圣灵。同时,从三扇大窗户射入的光线揉为一体,启示了三位一体的神秘,而从三个方面射入的光线则属于预言者、使徒和殉教者。[7]
在教堂内部,还有许多布局和谐的圆柱,壁上、柱身都装饰有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并能辅以从玻璃花窗射入的五彩光线之点缀和烘托,使人置身于内更感宗教的庄严、肃穆和神圣。因此,有人把耸入云霄的哥特式建筑称为一首屹立在空间的圣诗、一曲回荡在天际的音乐。
哥特式教堂的着名代表有法国的夏特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1320年完工,教堂本身尚保留有罗马式的一些特征,如崇大、厚实等)兰斯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德国最大天主教堂,1248年兴建,1880年最后完工,其双尖塔高157米)和乌尔姆大教堂(其单尖塔高161米,为世界教堂高度之最)、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1245年重建,1745年完成其最后部分两座钟楼)、林肯大教堂和坎特伯雷大教堂以及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哥特式教堂建筑代表着中世纪鼎盛时期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反映出西欧社会发展中上基督教影响曾经达到的登峰造极的地步。
四、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的不同
教堂的建筑与一般建筑不同,它要以某种内部和外部结构上的特征造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并且通过它来体现出某种观念性的内涵。造型本身就直接给我们感悟到精神的力量,它仿佛使教堂本身获得了生命力,我们可以通过直觉的体验方式与创造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所以,不同风格的建筑体现出不同的内涵,表现出不同的观念。
罗马式教堂内部空间提供的是宇宙的象征,而在外部则表现出饱满的力度和敦实的框架,给人以均衡、平稳等印象。这种印象提供给人们一种精神的归宿,意味着宗教情趣与现实人生的紧密关系。所以,罗马式教堂提供给人们一种安全与归宿,享受到神的安灵与祥和。
哥特式建筑由于急剧上升的尖拱,所以当置身于其中时,感到自身肉体的卑微和毫不足道,而向上升腾的诱惑力使人不自觉得体验到一种对至高无上的超验存在的精神向往。而彩色玻璃透进的光线,造成了神秘、崇高的感觉,仿佛那是“上帝”以超凡的力量把我们的心灵引入到充满光明的神圣天国,在那里获得了彻底的拯救和解脱。所以,哥特式教堂提供给人们一种心灵的冲动,人有一种体验的冲动,而神也有一种动的张力。
所以,中世纪教堂是宗教与艺术在高层次上的完美结合的典范,而罗马式与哥特式更是突出的代表。它们两个分别代表着基督教发展过程中,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增长,所以在教堂风格上也表现出一种力量的上升,由罗马式的静态而上升到哥特式的动态,而高高的塔尖恰恰说明基督教势力的登峰造极。
附记:作为一名佛教的出家人,却有缘能写一篇基督教的小论文,这也许是宗教对话时代的产物吧!而这份缘应该感谢何琦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教导,使我能够领略到基督教艺术的魅力。
2001年2月15日 圣凯于南京大学哲学系
注释:
[1]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金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页。
[2]何琦〈宗教艺术学ABC〉,《艺术学研究》第1集,第91页。
[3]傅谨先生认为基督教教堂与古希腊神殿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教徒们聚众祈祷之所,后者则仅仅是神的居所,凡人不得进入。见〈论欧洲基督教艺术〉,《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3期,第127页。
[4]卓新平《宗教理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40页。
[5]克吕尼改革运动见唐逸主编《基督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140页。
[6]卓新平前揭书,第540页。
[7][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页。
[8]傅谨前揭文,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