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奏和韵律是什么(侧重美术里的)
节奏与韵律,节奏原是指音乐中节拍的长短,这里指在装饰图案设计中各元素(如点、线、面、形、体、色)给观者在视觉心理造成的一种有规律的秩序感、运动感。
它们可以是大小、轻重、虚实、快慢、曲直的变化所带来的秩序感;韵律原是指诗歌中抑扬顿挫产生的感觉,这里指在图案设计中要求各元素之间风格、样式在统一的前提下存在一定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下有一定的反复存在。
如图,画面中的元素都向有风吹拂一样朝着画面的右方飘浮,主体的花样和叶子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感,几片点状的小叶子以弧线型秩序感反复出现,体现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关系。
(1)节奏与韵律的简单图片扩展阅读
绘画是通过视觉元素,和形象的组合排列顺序而形成视觉上的韵律感,节奏感,来传达审美信息,我们通过粗壮树木的重复排列能清楚看到强烈的重复节奏感,能够通过观察田地不同块面形状和不同块面的组合能感觉到变化的节奏感。
通过山峦的连绵起伏、风吹草地的波浪能看到柔和的韵律感,自然界中所有的存在都自然而然的产生着各种韵律和节奏的对比关系,这里包括前面提到的方向、虚实、主次、轻重、动静等各种对比。
这些通过对比产生的节奏和韵律美,都会无余呈现在我们的视觉中,并且不断变化、消失又重组的反复中,就看我们是否带着审美的眼光发现和捕捉。
比如高天流云不但通过本身形状的变化形成各种视觉上的节奏,与山峦树木又形成动和静的对比,比如风吹柳叶在秋天池塘里排列出不同疏密对比秩序感,随时有可能随着风的变化改变样式。
有时正是由于我们观察到的一种秩序感、韵律感的消失,会对同一景物的审美兴趣和表现兴趣同时消失,这可以证明韵律及秩序排列对比所产生的美感在一幅风景画的审美中是多么重要。
2. 分享一幅具有节奏美的立体形态作品图片,说说运用了哪些类型的节奏表现方式
可以是自然形态或人工形态,也可以是抽象形态或具象形态
节奏与韵律来自于音乐概念,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被现代版面构成所吸收。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性连续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高低等排列形成。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的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
在平面设计中,节奏和韵律包含在各种构成形式中,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表现在“渐变构成”和“发射构成”两种形式中。下面我们将详细地学习这两种形式,从这两种形式中去体会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3. 什么是节奏,节拍和速度
在音乐术语中:
1、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2、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比喻有规律的进程。在音乐中,指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在计算机术语中指一个CPU时钟周期。在运营管理理论中指在一个工作站上完成相邻两个产品的实际时间;
3、速度:“tempo”是借用了意大利语的“时间”,源于拉丁语的“tempus”。现代音乐通常以“拍每分钟”(beats per minute,简写为bpm)作为速度的单位。
(3)节奏与韵律的简单图片扩展阅读:
在音乐中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是密切相关的。所有的节奏都是都存在于节拍之中的,所有的节拍中也都离不开节奏的要素;而所有的节拍与节奏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速度,同样,无论怎样的速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节拍、节奏之上的;节奏离不开力度、节拍也离不开力度,而不同的节拍与节奏总是表现出不同的力度对比。
因此,节奏、节拍、速度与力度共同构成了音乐的骨架,它们对于音乐的表现、塑造音乐形象、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当然,它们四者还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它们的共同和不同之处,并在音乐的演奏、演唱中遵循它的规律,演绎出优美的音乐。
不同的节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有一定表现功能的“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有着自身特殊的表现作用,如果在音乐中把握住了节奏型的特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如果能依照所呈现出的特点来演奏、演唱,就会使你的表演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能够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
4. 版式设计图片-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来自于音乐概念,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被现代排版设计所吸收。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高低等的排列构成。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5. 为什么画册设计一定要有节奏与韵律感呢
画册是一本册子,我们所说的节奏感韵律感是指的统一性,整体性,这比较符合我们目前的审美感。
画册与单页不同,在画册的中每个篇章的内容均不相同但为了让所有篇章看起来比较整体与统一,那么就只有在设计上下手。而单页,是一张一张的也就不需要这个整体感。
画册的整体性,一般体现在2个方面:
1、设计感(风格)
2、色调
比如上图的这本册子,整体都是使用的蓝色(冷色)作为主色调,其他颜色使用的也均是冷色,因此看起来比较统一。
如果一边使用蓝色,一边使用红色,这可以形成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6. 能体现”节奏与韵律“以及“比例与分割”的平面设计作品。有什么图片
写节奏与韵律比例分割的平面设计作品
7. 在构图中,节奏与韵律有什么区别
过去有人简单地把中国画看作是单线平涂,一条线的一笔和写一个“一”字的一笔就有很大的区别;一条线只是普通划一条线,但“一”字的运笔就要体现出一波三折。波是起伏,折是变化,欲左先右为一折,右往为二折,尽处收回为三折。绝不同于平拖横扫的一条线。“三”字的三横和“川”字的三竖,每一横笔或竖笔的写法忌犯雷同。这些道理是与画面的构图法则相通的。金石篆刻也是如此。白石老人的印章,所以觉得好看,叫人喜欢,就因为他很注意形式结构。中国画在笔墨运用上,是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的;常常通过行笔的刚或柔、粗或细、枯或润等等,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并达到艺术上的多样与统一,达到画面上具有音乐的节奏感。我们主张通过书法、篆刻的锻炼来逐步解决这些有关问题,就因为可以通过这样的锻炼来理解下笔之道,来重视下笔之功;忽略了一笔之功,等于忽略了千笔万笔之力,因为中国画不但是从一笔一笔组合而成的,而且要做到一笔不苟,这就不能不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
8. 什么是韵律构成图
韵律构成图是美术专业用语,说的是将节奏与韵律法构成富于节奏与韵律的图案。是通过大与小、强与弱、虚与实、疏与密、明与暗、曲与直、方与圆等图形有规律地的组合来实现的。
如图:
拼音:yùn lǜ 词性:名词 释义:平仄和押韵规范。
详细解释:
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叶圣陶《倪焕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韵律地波动着。”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常见有《诗品》、《词品》、《曲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