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过年吃饺子中秋吃月饼
1.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3.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⑵ 丹东金元宝4楼谁家衣服好一些,有特色,质量好,有保障
都挺好的,三楼也不错
⑶ 珍惜水资源作文
水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人们生活的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正是因为有了水,人类才会生存,世界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地球上的水资源似乎取之不尽,其实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部分才能被人们使用,淡水原本是一种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可是随着工作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量水资源被污染;有的国家为抽取河水在上游建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资源遭到严重的影响,就哪中国来说吧!中国水资源总量居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量却是全球的四分之一,也被称为全世界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污染,另一种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资源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导致,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如珠江三角到处都是水,可是却不能饮用,我国淮河流域也不多,在上海一一个水乡水网的地区,一平方公里的河道长度都是8——10公里,这么高的水份密度,而如今却因为工业、农业和生活弃物排倒于水中,导致本身紧缺的水更加稀少了。
你知道吗?
在我国666个城市中,有444个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1个,不但如此,仅每日缺水就达到600万立方米,就拿广东省来说吧!目前在农村有几十万的人和几千万牲畜饮水困难,在城市也有三分之一的人饮水不干净,如果我们可以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随手关紧水笼头的话,一年一个家庭就可以节约几百吨水,相信这笔宝贵的财富可以重新回来。
因而,作为公民,我们更加应该积极参与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在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一旦人们都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问题呀,人们啊!醒悟吧!不要让眼泪成为我们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遥望自己的家园时,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更应该称作水球,因为在目前已知的星球中,地球才是唯一 一颗由蔚蓝色的水包围着的星球。蔚蓝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种希望、意味 着一种生命,而地球正是一颗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星球。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 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0.36%,在世界 排名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然而, 我国每年至少要消耗1000万立方米的木材用于造纸,大约相当于2亿棵10年生的 树木。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我们每年就可以少砍伐158万棵树。 “158 万”这是多么惊人数字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约用纸,也就是再造森林。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存靠环境,环境的维护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今天 在这里,举行凤泉区“节约纸张 保护环境 寄语未来”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一 名教师,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今后 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 做一个“节能减排”的传播者,以“保护环境”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 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节 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 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同时我们更要做一个“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践 行者,切实做到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大力倡导文明的生活方 式,坚决杜绝奢侈浪费的行为,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我们这颗充满希望、充满生命的星球,为了我们凤 泉的蓝天碧水,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 寄语未来” “节约纸张 保护环境 寄语未来”倡议书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渴望干净的地球,渴望健康的地球,渴望环保的家园,渴望绿色 的家园,那么,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在此,我们耿庄小学全体同学发 出以下倡议: 1. 学习环保方面的科学知识,主动增强环保意识,人人争当环保知识宣 传员。 2.保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积极倡导废旧纸再利用,不要随地乱 扔垃圾。 3.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 4、不随意践踏或攀折花草树木,保护绿色生命,保护学校和社区的公 共设施。 5、不乱扔废旧电池,少用一次性制品,积极进行再生资源分类回收。 6、保护水资源,使用节能用具,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美化环境、再 造环境,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凤泉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绿色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为了使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 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根据上级下发的《全国环境宣传 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 》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 校全面开展了“节约纸张 保护环境 寄语未来”绿色主题教育活动。并把环保 教育列入学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将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融入到师生们的 心中。 在“节约纸张 保护环境 寄语未来”绿色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始终重视 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中倡导绿色文明,落实“节约纸张” 环保行动。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班队活动、社会 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此次绿色主题教育活动的 开展,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积累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把环境教育列入重要议事内容。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小组,由田桂萍校长主抓环境教育工作,负责活动方案 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周国芳主任负责校园环境的保护和绿化美化工作;耿金荣 主任负责课堂教学渗透;大队辅导员张保勋老师负责环境保护宣传、组织环境 教育实践活动和资料档案。环境教育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环境教育 活动主题,组织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因此,学校环保工作开展得扎实有序, 受到了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因地制宜,课堂渗透,切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创建“绿色环保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 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使学生在 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了丰 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 保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教学研究,在校内积极组织教 师开展环境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三) 、注重宣传,因势利导,积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使 他们具有“绿色头脑” 。为使学生尽快具备“绿色”意识,学校积极创造良好的 舆论氛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有计划的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尽快实现 环境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少先队大队部将黑板报作为宣传环保的前沿阵地, 经常组织各年级之间开展以环保知识为主题的板报评比,通过评比促使让“绿 色”走进班级; “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环保在我身边”专栏,每当有关环境 的活动日: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来临,就积极进 行环保宣传,并号召各班针对节日主题认真撰写环保广播稿。通过这些活动的 开展,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把环境放在心上。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月21日,学校组织了“我与自然共成长”的志愿者行动,到凤泉广场清除 白色垃圾,护理绿地,向路人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号召人们“倡导绿色消费, 保护美好家园” ;学校开展了“环保手抄报”评比和“我爱我的家园”环保征文 大赛。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很好地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能 力、锻炼意志和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五)自觉环保,从小做起,创建绿色环保和谐校园。 学校注重教育师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全校师生尽量做到 不使用涂改液;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物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纸杯盒 和餐巾纸;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用的罐装材料;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 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购买“绿色”无磷洗涤 剂;节约用水、用电,用水后拧紧水龙头,教室没人时及时关灯;爱护绿化设 施,不践踏绿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快板)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快板) 爱山爱水爱花鸟,爱护自然很重要。护林护花护木草,草木胜过金元宝。 自觉保护大自然,污染水源是凶兆。然而不少大工厂,垃圾废水河里倒。 减少废气排放量,莫让废气闹云霄。少开汽车多走路,别让灰尘来舞蹈。 排放废气要减少,臭氧空洞是警告。放出甲烷氟利昂,好比地球穿棉袄。 节约用电应提倡,少交电费又环保。约有煤炭千万吨,每年发电做燃料。 能源日益在减少,石油消耗创新高。源源不断石油来,油田总会变空窖。 从古至今空气好,莫让地球毁容貌。我们都是青少年,环保思想别动摇。 做到爱护大自然,节约能源少消耗。起到作用可不小,山清水秀花鸟俏。 从我做起(快板) 节能减排 从我做起(快板) 爱山爱水爱花鸟,爱护自然很重要。护林护花护木草,草木胜过金元宝。 自觉保护大自然,污染水源是凶兆。然而不少大工厂,垃圾废水河里倒。 减少废气排放量,莫让废气闹云霄。少开汽车多走路,别让灰尘来舞蹈。 排放废气要减少,臭氧空洞是警告。放出甲烷氟利昂,好比地球穿棉袄。 节约用电应提倡,少交电费又环保。约有煤炭千万吨,每年发电做燃料。 能源日益在减少,石油消耗创新高。源源不断石油来,油田总会变空窖。 从古至今空气好,莫让地球毁容貌。我们都是青少年,环保思想别动摇。 做到爱护大 ------------徐
⑷ 中国人学美国人容易,中国人学中国人难。指的是什么
中国人学美国人容易,是指中国学习西方外国的很多习俗,很容易学到,大家都乐于去学习发扬;中国人学中国人难,是指中国人在逐渐的忽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中国文化的迷失。 就是有崇洋媚外的感觉,社会的悲哀。 附: 【中国传统文化之关键词语】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传统文化之剪纸 ★皇宫官府★:宫廷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 ;仁、义、礼、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无为、逍遥)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 农家(《吕氏春秋》) 小说家 兵家 医家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歌、赋、《诗经》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四大名着。 ★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正旦、元旦、元日)为代表。 传统文化之皮影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粤剧、徽剧、汉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 ★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内家外家,太极八卦 传统文化之服装 传统文化之服装 传统文化之服装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 ★衣冠服饰★: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幞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维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鲜服、藏服、苗服、银饰(苗族)、旗袍(满族)、蒙古袍、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斗蛐蛐、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 ★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⑸ 绍兴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绍兴相关民俗:
1、大禹陵风筝节,时间:3月22日-4月15日,地点:会稽山;
2、会稽山樱花节,时间:3月25日至4月15日,地点:会稽山樱花林;
3、兰亭国际书法节,时间:每年农历3月初3到4月,地点:兰亭;
4、绍兴黄酒节,时间:每年10月;
5、公祭大禹,时间:清明节,地点:会稽山;
6、鲁迅故里过大年,时间:农历春节,地点:鲁迅故里风景区;
7、会稽美食嘉年华,时间:农历春节,地点:会稽山大禹陵景区;
8、吼山桃花节 ,时间:每年3—4月,地点:吼山;
9、柯岩香林桂花节,时间:金秋季节,地点:香林。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5)金元宝水乡衣服图片扩展阅读:
民风民俗曲艺:
越剧起源于绍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社戏源于该地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习俗。
先时,春社为祈求五谷丰登,秋社为庆贺一年丰收,后发展为以演戏酬神祈福,进而沿习为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绍兴演社戏风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风行一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绍兴
⑹ 中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吗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⑺ 汉族的传统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拥有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这就是礼乐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周礼,这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文化~
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金文中也记有乐官。周代乐舞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较完善教育制度,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就是周代贵族的文化教育内容,中国最早的经典如《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乐经》(已佚)、《春秋》都产生这个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诸子学说等。至汉武帝时(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2000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中国相邻的国家。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
⑻ 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有:
1、【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3、【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4、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⑼ 传统文化手抄报内容 急急急急急急急快快快快快快 告诉我吧 这是作业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p>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
娥眉汗马解围城;
父仇围难两湔雪,
千古流芳忠孝名。
<p>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p>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
登山望母泪流频;
身居相国犹怀孝,
不愧奉臣不愧民。
<p>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着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
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
又废肉刑惠后人。
<p>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p>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
乞酒奉亲尽礼仪,
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
满室春风不断吹。
<p>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p>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
一身被鬻亦依然;
情深跪动恕宽母,
纯孝并齐闵子骞。
<p>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p>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
不忧继母逐离乡,
母病回家侍药汤;
将弟视同亲手足,
母终悔恨变慈祥
<p>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p>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
看姑骂祖逆亲意;
入房跪劝悔前非,
示范儿孙行孝字。
<p>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p>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心。
<p>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p>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
父母育恩深似渊,
不尤被鬻孝犹虔。
弟兄争奉酒甘旨,
纯孝妯娌浑归贤。
<p>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p>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
留得卧冰模。
<p>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p>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
冰魄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
到墓绕千回。
<p>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p>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p>
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
<p>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着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
母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顿起心酸泪湿襟。
<p>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p>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
归里牧羊兼种田;
借以承欢滋养母,
复元欢乐事天年。
<p>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p>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p>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p>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线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p>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p>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
汤药必先尝。
<p>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p>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
天意招平安。
<p>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p>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身虎口中。
<p>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p>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p>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p>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
越山肩负步兢兢;
重重危难益坚忍,
孝更绝伦足可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