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色的鱼钩的原文欣赏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他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佐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您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多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我们都着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鱼越不上钩。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总算钓上来一条两三寸长的小鱼。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Ⅱ 金色的鱼钩 故事的背景
《金色的鱼钩》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期间过草地期间。
《金色的鱼钩》故事简介: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拓展资料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
Ⅲ 小学六下语文书《金色的鱼钩》,10处批注,急需!!!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解析:这是临走时指导员交给老班长的任务,指出老班长肩负三重责任。意思是:你既要领导好,又要全心全意地照顾好三个小病号走出草地。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解析: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吃这些草根和鱼骨头是非常困难、痛苦的。“不由得呆住了”反映出这情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解析: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解析:觉得碗有千斤重是因为“我”已经知道老班长搞到这么点吃的很不容易,而且知道老班长把能搞到这么点儿吃的都给伤员吃,自己咽剩鱼骨充饥。“千斤重”,准确地反映了“我”此时此刻不忍心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佳句赏析】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篇末这一句点题,深化了主题。
【句式变化】
一、缩句
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泪珠落在鱼汤里。
二、扩句
老班长奄奄一息了。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三、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
班长留下的鱼钩被我小心地包起来。
Ⅳ 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的时候,由于补给不足,我和两个小战士的身体,变得十分的虚弱。连长为了照顾我们,派炊事班长去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他高高的个子,40多岁,头上的颧骨尤为的突出。由于他的年纪比较大,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老班长。
老班长一路上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随着草原的路程越来越长,身上的两袋青稞面很快就吃完了。我和两个小战士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老班长急得直掉眼泪。
有一天,他在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鱼儿跳出水塘。他惊喜万分,拿出自己的缝衣针,在火上烤弯了,做成了一个鱼钩。当天晚上,我们就吃到了鲜美的鱼汤。以后老班长尽量找在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我们晚上也可以吃到新鲜的鱼汤。有一次我好奇的问,“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呢?”
老班长笑了笑说:“我,我吃得比你们早多了,鱼刚出锅我就吃了。”两个小战士不以为意,而我却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我偷偷的跟在老班长身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老班长拿着一个陶瓷碗,碗里面是我们吃剩下的鱼刺,还有一些草根。
他费力的咀嚼着,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当他咽下去的时候,鱼刺或许划疼了他的喉咙,他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老班长,你怎么...”,我再也说不下去了。
老班长说,“我看着你们没有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你不要说了,我什么都知道了。”老班长过来拍了拍我的头,说道,“小梁,我们是党员,这个秘密一定要保持住。”
后来有一天,老班长去钓鱼的时候,我们再也没有等到他回来。当我们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饿晕在一个水塘边了。我拿起老班长的鱼钩,在水塘边静静的念叨着,“鱼儿,鱼儿,快上钩吧,救救我的班长。”
当我把做好的鱼汤放到老班长的面前的时候,老班长费力的睁开眼睛,小声的说,“别浪费了,没用了。”我哭着说,”不,老班长,你快吃下去吧”,老班长笑笑说,“离草原还有二十里地,剩下的事情就靠你了。”说完后,老班长永远地闭上了他的眼睛。
我擦干净眼泪,把这个鱼钩放在我胸膛最贴近心脏的地方。我暗自发誓,等有一天我离开这个地方,一定要把鱼钩放在革命博物纪念馆里面,让后来人知道这个闪闪发光金色鱼钩的故事。
(4)金色的鱼钩简单批注图片扩展阅读
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与赞颂。
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写出了老班长发现同志生病后的关心,及他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精神,给三位生病的同志吃鱼肉,自己只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最后英勇牺牲的事。
Ⅳ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是什么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课文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故事的主要人物。红军过草地的路上,很多同志生了病。炊事班长即老班长接受要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人物。
接着文章写他们一行人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自己却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以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最后老班长倒下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金色的鱼钩》赏析
本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三层。先讲钓鱼。因为带的青稞面吃完了,只好用野菜、草根充饥,但光吃野菜草根不行啊,老班长脑子里经常考虑给病员补充营养,看到鱼跳出水面,立刻就想到可以钓点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再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鱼,他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回味”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吃这些是多么困难、痛苦。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从老班长的朴实的话语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和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然后写鼓励病员喝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准确地形容了“我”心情的沉重。“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是老班长对“我”的批评,也是提醒“我”不要影响两个小同志的情绪。
Ⅵ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批注怎么写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两鬓都斑白了。
批注: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2、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批注: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3、眉头拧成了疙瘩
批注: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4、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批注: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批注: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 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 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6、“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批注: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 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Ⅶ 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
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Ⅷ 金色的鱼钩10处内容赏析
《金色的鱼钩》句子及本文重点解析
1、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这是指导员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指明了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是“上级”,因此要负责领导三个病号走出草地;是“保姆”,指三个小战士又年轻,又是病号,对他们的照顾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周到;是“勤务员”,指照顾病号要全心全意。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解析: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吃这些草根和鱼骨头是非常困难、痛苦的。“不由得呆住了”反映出这情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篇末这一句点题,深化了主题。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这句话是当“我”知道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物,是老班长为了救我们忍饥挨饿弄来的后,我不忍心自己喝鱼汤。“千斤重”是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我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不忍心自己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重点精析
本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三层。
先讲钓鱼。因为带的青稞面吃完了,只好用野菜、草根充饥,但光吃野菜草根不行啊,老班长脑子里经常考虑给病员补充营养,看到鱼跳出水面,立刻就想到可以钓点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再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鱼,他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回味”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吃这些是多么困难、痛苦。“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表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从老班长的朴实的话语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和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然后写鼓励病员喝鱼汤。“觉得碗有千斤重”,“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准确地形容了“我”心情的沉重。“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是老班长对“我”的批评,也是提醒“我”不要影响两个小同志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