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一张卡通画、简笔画都行 上面是只老鹰 翅膀一定要张开 图片请发给我 谢谢 今晚就要 外加翅膀的含义
OK?
② 老鹰怎么画
1、先画出老鹰的头部,然后再画出老鹰的眼睛,并再在头部的上面再画出老鹰的嘴巴,如图所示:
③ 他画了一只老鹰,卖出2.7亿元天价,放大5倍后,专家说了什么
他画了一只老鹰,卖出2.7亿元天价,放大5倍后,专家:越看越逼真
我们最熟悉的画家就是张大千、齐白石等人,齐白石出生普通,从小劳作,因此对田间的花、鸟、虾观察得特别细致,画得栩栩如生。有一个人和齐白石的成长轨迹很像,但是绘画的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异,他之前花了一只老鹰,结果买了2.7亿,专家说,越看越逼真。
他就是潘天寿,1897年出生于浙江,他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没有受过教育,但他们不想让孩子步他们的后尘,因此省吃俭用送他上学。不幸的是,母亲在他4岁那年去世,他每次想母亲了就会将她的样貌画出来,画画渐渐成了他的爱好。
潘天寿天资聪颖,再加上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学习之余,他也会进行绘画,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指导,但他很有天分,就连老师也很支持他。1915年,潘天寿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毕业后留在学校当了一名美术老师,闲暇时间依旧坚持画画。
潘天寿本来就擅长画动物以及山水,他画的这只鹰看起来严峻,好像在看着猎物一般,这就是所谓的下笔如有神,短短几笔就勾勒出了它的神态。专家也对他的画非常感兴趣,因此放大了5倍看,越看越逼真,根本就不是画,而是真实存在的景象。
这只鹰仿佛是活得,连它身上的羽毛都看得清清楚楚,细节也很到位,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副真实存在的场景。有些人可能会说,画画这么简单,那我也买画笔和颜料开始画了,这些东西当然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了,他被代表的是作家想要表达的东西以及多年的艺术结晶以及整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而不单单只是一幅画。
④ 有没有一些老鹰的图片用来画画,要好看一些的,要真实的不要画出来的
⑤ 求老鹰图片,多多益善,什么样的都行
⑥ 素描老鹰画法步骤
第1步,我们先绘制一个椭圆,这个椭圆大致是这个老鹰身体的主要部分,
⑦ 老鹰风筝怎么涂色
一、风筝的美化
美,是自古以来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在风筝上也不例外,除了它的主要方面--能飞以外,人们总希望它更美一些。而且飞中也有一种动态的美。对于不同类型的风筝,美的重要性也不同。或者说,美的含义也不同。富兰克林用来测雷电的风筝,马可尼用来代替天线的风筝和韩信用来把张良带上天空吹奏楚歌的风筝等,都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至于它们的形状:色彩都是次要的。也可以说,在人们的眼里,它们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就是最美的。可操纵的花样风筝,或进行“战斗”的战斗风筝,是用灵巧神奇的飞行来体现它们的美的。至于造型和色彩是第二位的,或者说是为完成技巧飞行服务的。
1.风筝的轮廓造型:
一个风筝,不论它的图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飞得远了,我们从地面望去,往往只能看到它的外轮廓的剪影。即使飞得不远,图案和造型都能从地面看清,但这时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外轮廓的形状。因此,风筝的外轮廓的形状,在风筝的艺术效果里,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风筝的轮廓造型,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选择最有表现力的造型。例如要做一一只老鹰风筝,选择什么样的造型呢?北京的鹰风筝、天津的鹰风筝、山东潍坊的鹰风筝,形状各不相同。如果以真鹰的形象为标准来衡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因为鹰的品种很多,飞行姿态又千变万化,这就要按风筝制作者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选择他们认为最美的品种,最美的飞行姿态,来确定他们的鹰风筝的外形。在处理人物、昆虫、器皿等各种风筝的外形上,也要注意同样的原则:突出它们的特点,表现它们最生动的形象。例如钟旭拍子、各种蝴蝶、蝉拍子、钟拍子、瓶拍子等风筝,都是在外形处理上成功的例子。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字形风筝,它们主要靠其外轮廓形状来表现主题的。放起来,一字高悬天际,艺术效果很好。
(2)利用多变的“软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状基本不变的“硬造型”以外,在风筝上还有一些可以随风而动的“软造型”。如鱼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飘带、旗穗等。这些能动的部分给风筝增加了无限的活力,加强了艺术效果。在设计风筝时应充分加以利用。
(3)不忘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上的需要。如果在考虑风筝的外轮廓造型时忘记了风筝空气动力性能和结构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会在试飞时造成麻烦:因不平衡或不稳定而不能飞行,或因强度不够而空中解体,或因重量过大而飞不起来。因此,处理好造型与空气动力和结构强度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也是风筝外形设计需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2.风筝的构图:
构图和外轮廓造型一样,对风筝的艺术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而且,风筝的外轮廓造型
往往是和构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统一考虑的。这里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将它们分开。
(1)风筝构图的种类。风筝的构图,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写实的:例如鹰、燕、蝴蝶、靖蜒以及其它各种鸟类、飞虫类。都是越真实越好,取其自然的美。
装饰性的:这是指那些从装饰美出发,对那些自然物做了适当的加工和变形的构图。
如蝙蝠风筝已与真实的蝙蝠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强烈的装饰图案味道。沙燕风筝更不像真实的燕子,它完全是一幅人们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装饰性构图在中国风筝上使用很多。
烘托性的:在风筝上,为了突出主题图案,往往加一些烘托性的构图,如软翅或硬翅人物风筝上的行云,就是烘托性的
寓意性的: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寓意性的图案很多。如象征幸福的蝙蝠,象征长寿的桃子,象征富贵的牡丹花等。有些风筝上这些寓意性的图案构成了风筝的主题,而在另一些风筝上,它们则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2)中国风筝构图的特点。在中国风筝的构图形式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对称:中国风筝大多是对称的,因此,多用对称形的构图。只是人物风筝的构图往往是不对称的,还有些侧脸的乌形风筝也不对称。
镶嵌:在中国风筝上,有些图案是镶在其他完整的图形之中的,如沙燕风筝的膀窝里有时镶着蝙蝠、荷花等。
丰满:中国风筝的图案构图都十分丰满充实,即使留白,也让人感到白而有物,这种丰满的构图是中国风筝的艺术特点之一。
3.风筝的色彩:
(1 )风筝色彩的特点。风筝色彩的特点,决定于风筝与一般绘画在观赏上的不同条件。
远。
除了大型壁画以外,人们观赏一般绘画的距离大都在几米以内,而放飞着的风筝与观
赏者的距离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或几百米。因此,在决定风筝的色彩时,这个“远”字是首先要考虑的。为了满足远效果的要求,风筝上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色块要大。
动。
风筝是在飞行中观赏的东西,虽有人把美丽的风筝当作装饰品挂在房间里,但我认为
这不能做为我们考虑风筝艺术的出发点。飞是风筝的生命和灵魂,它真正的美是与飞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考虑风筝的色彩时,必须首先从“飞”字出发。这样,除去“远”之外,就是“动”了。必须以飞行中的效果为出发点来设计色彩。这与远效果的要求是统一的,也要求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色块大。
透光。
还是从“飞”字出发,风筝在空中,经常遇到光从背面射来的情况。这时,不同颜料、不同材料的风筝就有不同的透光效果。处理得好,可以增加风筝的美。处理不好,就很难看。
有一次,我在法国的南特市,碰到了几位年轻的风筝爱好者,其中一位女士拿着一个用旧报纸作的风筝,开始我不以为然。当她把这风筝放上去以后,正好是逆光,报纸基本上成了黑色。原来她在报纸上挖了两个洞,糊上桔黄色的玻璃纸,这时这两个地方就像两个眼睛,放出美丽的光彩,动人极了!这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深感到在风筝的美术处理中,应很好地利用自然透光的效果。
为了达到透光效果,必须选用鲜明、大块对比强烈的透明颜色。中国传统方法绘制风
筝时使用“品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其透光性好的优点。
以天空为背景。
飞行着的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在考虑风筝的色彩时,不能忘记这个因素。
中国传统的风筝“黑锅底”,只有黑白两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还有穿着红袍的钟尴,黑色膀窝里镶嵌着大红蜕幅的“瘦沙燕”等等,它们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时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但天蓝、灰蓝等色彩,在风筝上就很少应用,因为放上天空很不明显,飞得远些就看不见了。
(2)中国风筝用色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中国风筝几乎只使用品红、槐黄、品绿和“锅烟子”(黑色),这四种颜色。但画出来的风筝却琳琅满目,绚丽多彩。这就是风筝制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的结果。他们用色的基本原则是:鲜艳、对比强烈、色块大。
品红、品绿、槐黄和黑,这儿种颜色大部分都很鲜艳,它们之间的对比是较强烈的,再加上黑、白线条的运用,就可以更加强对比的效果。大色块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使用大色块;二是把一些同样的小色块加在一起,从远处看就是一个大色块。这几种颜色在蓝天上都很鲜明,只是对绿色的应用要稍加注意,最好不用绿色与蓝天直接相接,而是给它加绘上其它颜色的边框,使轮廓更加突出。
除上述的美化问题之外,“绘”艺中还包括:
色、底、描、染、修五个方面,现分述于后。
二、颜色
现在制作风筝有很多颜色可供选择,因此,大家都没有把解决颜色问题看得很重要。
但是,过去没有这么多价廉的化学染料和机制颜料,风筝作坊里所使用的颜色有很多是自
己制作的,它们不只价廉,而且物美——色艳而耐久。在此笔者想借本书的一点篇幅,把以前老艺人传下来的几种颜料制配法介绍给大家,一来可以帮助了解历史背景,二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许还有一定的用处。
1.取黑烟子法:
以前绘风筝时,黑色不用墨,而用锅烟于。因为用锅烟子制的黑色,不但自取臼用很少花钱,而且黑色浓重乌黑不透明,这是墨所达不到的。用茅草、木柴做饭,日久锅底必积满厚厚的一层黑烟。用管帚轻轻扫下(切不可用铁器刮),再兑人事先熬好的牛皮胶水,调匀后放在温火上熬熟,再用水解匀,放在杯内,等杂质下沉后,漂其上面的净膘即可使用。木板印刷所用的黑色不用胶兑,而用淀粉煮成稀粥状,然后下锅烟于搅匀,即可刷版。用这种黑色印画,即不粘纸,又不掉色。
2.煎胭脂法:
先将采得的紫草梗(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椭圆形互生,叶面粗糙,夏天开小白花,其根皮紫色,干后可用)杵碎,去其木梗,每50克可得约35克,加上叶子七八片,用雪水放在砂锅里煮开后,用文火轻煮到紫梗软,捞起按碎,再熬至六七次发出气泡为止,然后将紫汁滴在瓷碗内,滤去渣滓,再放火上熬于,则成紫膏。
3.煎槐黄花法:
将槐树花去梗晒开,加石灰在锅中炒碎,再将煎好的矾水倒入锅中,用棒搅出黄水汁(此汁可用来配制其他颜色),剩下的粉质黄色可加姣或浆糊绘制风筝用。
4.制蓝靛法:
采蓝靛草(又名寥蓝)放人缸中,加水沤渍,待发酵后,加石灰用木棒搅烂,成靛水,再滤去杂质,制成膏状称“花青”或“靛青”。这些“膏”用时加水溶开即可使用。
5.三绿:
先用乳钵将色研细,或用手蘸水捻细,然后加稀胶水,胶不可浓,浓则不娇艳。用时取表层细膘,底下沉色可再研制。中国传统制色法只举以上5例可见一斑,现将合胶矾法记下,供读者参考。
6.合胶矾法:
将白矾研成细粉,用开水冲成矾水,澄清去碴,将好胶入锅熬化,用水冲稀,倒人矾水中,用舌试尝,如味太涩则是矾多胶少,如味淡则是矾少胶多,舔其味发酸则正好。夏天用要矾多些,冬天则矾少些。若中国市场上可以买到化学染料以后,绘风筝就多用“品色”了。这是一类水溶性的染料,能完全溶于水,没有不溶的颗粒,因此使用这些颜料可以不加胶,所以在一些纸上涂刷以后,干燥时并不收缩,重量增加极少,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更好。用品色绘的风筝逆光时格外鲜艳明丽,是其他不溶性颜料所无法比拟的。常用的品色有品红(大红)、品绿、槐黄、湖蓝、青莲、玫瑰精(紫红色)、酸性桃红、碱性橙黄等。“品色”的缺点是有几种颜色(如黄、绿等)耐久力差,时间一长会褪色。
现在有了更好的透明色,那就是给水彩色加色的“彩色墨水”,如北京制笔零件二厂生产的三环牌彩色墨水,十二色一盒。它的鲜艳程度不亚于“品色”,但耐久力比一般品色强得多。但价格也比品色高多了。此外国画色,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在绘制风筝时都可使用,只是最好不大面积使用。黑色除墨和锅烟外,还可用碳素墨水等。对于用尼龙绸,锦丝绸,无纺布,塑料膜和其他新材料制作蒙面的风筝,美化时所用的色彩也有新的要求,例,。用丙烯颜色和塑料油墨可以用在这些材料上。此外在尼龙绸和锦丝绸上还可以用印染的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底的处理
有很多风筝在绘画之前,要先上底色,这节就讲底色的处理。例如制作靖蜒或蝉风筝的翼在绘制纹理之前,就必须先上底色。红靖蜒用红底色,绿靖蜒用绿底色,蝉一般用黄底色。
这种底色一般在未糊之前上好。因底色上大面积着色,要求均匀或渐变,往往先把纸
或矾绢铺在桌面上,在表面先用板刷刷上一层水,使其湿润后,再用板刷均匀地涂上透明
色,等稍晾一会,还未完全干时再刷一次,直到适度为止。待完全干后用熨斗熨平。如果没有渐变色的要求,则可用染色的办法处理底色。把溶好的色放入平盘中(如洗照片用的平盘)把纸或绢裁成小于平盘的宽度,用手拿纸(或绢)一端的两角,使它浸入色水中,然后沿盘边轻轻拉用,则纸被全部浸湿着色,等全张纸都拉出色水以后便轻轻地把纸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上,像晾晒被单一样,待干后熨平便可使用了。如能买到事先染好的彩纸、彩绢也可直接使用,不用自己染了。
四、描线
准备好有底色或无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绘画了。画前先要在白纸上用墨线绘好1/1 的“大样”,各细部花纹都要绘出,只是不用上色。把准备好的蒙面材料铺在“大样”上,用毛笔勾出全部线条来,根据图案的要求,有黑边的全用墨线勾出,大黑面用墨染好,个别图案是白边或色边的用白粉或颜色勾出。对于描线的要求是:准确,均匀,流畅,对称。
五、染色
指着色。对于没有矾过的“生纸”、“生绢”在勾画的图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色部分用笔上一遍胶矾水,待干后再上色。凡较大面积地着色,尽量多选用透明水色,小面积着色可用不透明的颜色。如在特殊情况下,要大面积地着不透明颜色时,一定不可上得太浓,太厚,否则会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缩,使整个蒙面无法使用。
六、修饰
指染完色以后的修饰和勾勒方法与绘画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七、糊与绘的先后
最后要提及的是“糊”与“绘”的先后问题。绘制中国风筝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先糊后绘:
这是民间艺人的传统做法之一。他们先用白纸糊在风筝骨架上,然后用调过胶的锅
烟,直接往风筝上绘画黑色的部分。图谱都是在他们头脑里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待黑色干后,再用色笔在适当的地方涂色。最后适当地修饰一下,风筝便绘好了。这种绘制像绘制民间粗瓷上的花纹一样,要有熟练的技巧。绘制出来的纹样滞洒奔放,是中国民间风筝的精品,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2.先印再糊,最后填色:
为了便于大批生产,中国风筝艺人把风筝的绘制方法与民间木板年画的制作相结合,形成了这种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条纹,再糊在风筝骨架上,最后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几条最见笔锋的线条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大批生产的民间风筝上。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柏家端口的风筝都是这样绘制的。
3.先绘后糊:
这是单件生产,制作精细的风筝可用的方法。近年来,中国的风筝爱好者和国内生产风筝的厂家,大都使用这种方法绘制风筝。绘制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风筝蒙面的展开图,并把设计好的纹祥用墨线画在上面。
(2)裁好蒙面纸(或绢等),放在展开图上,用铅笔把纹样勾描下来/
(3)根据纹样和颜色,分先后在蒙面纸上涂色,勾线和精绘。颜色干后,用熨斗熨平。
(4)把蒙面纸仔细地蒙在风筝骨架上。这里要特别注意接口部分的纹样,要拼准、对齐。
(5)最后修饰。
⑧ 凶猛的老鹰怎么画 儿童画老鹰的画法
关于家长怎样引导孩子画画,我一朋友曾经当范例般的描述说:“我从小可喜欢画画了,我就喜欢画我爱吃的东西。比如汉堡啊大鸡腿啊冰淇淋什么的,但是我妈妈总不让我画这些,她说你总画好吃的,拿到学校交给老师看,老师会认为你是个吃货,怪丢人的快别画了。”
“那我就开始画飞机、大炮,我妈又说我了,你就会画这些,不会画别的了啊?后来我就不爱画了,因为别的东西我也不会画,不知道从哪下笔。而且我妈总说我画这个不像画那个不像,所以我到现在连个直线都画不直,我都不好意思画画了。”
其实,不只是画画,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成年人一个不假思索的评判标准,却可能扼杀了孩子天才般的创造力,甚至于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那如何保护孩子那美丽又脆弱的创造力翅膀呢?
首先,儿童时期的绘画有着独特的特点,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对事物的理解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教育,不知道自己孩子画的好还是不好,不知道怎么去欣赏。那怎样才能更好地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曾给三个小朋友看了一段非洲动物生活的影片,然后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每个人画一幅关于非洲印象的画。
三个人画出来三幅截然不同的画,我最喜欢其中一个小朋友的那幅画。她画了一只长着斑马纹的狮子在吃草。她想让狮子和斑马做朋友,这样斑马就不会被吃掉,狮子也不会饿肚子了。这是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不是纯现实的描绘,充满了情感和童真。
绘画中想象力的培养是儿童绘画学**中的重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欣赏一 《和长颈鹿比高的乌龟》乌龟想要和长颈鹿一样高,它借用了气球把他带到空中,这真是个奇妙的想法。↓↓
欣赏二 看病。谁都会生病。如果地球生病了,是谁给它看病呢?这个任务交给太阳吧。↓↓
2、是否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一幅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离不开流畅的线条、美好的布局、丰富的色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审美观。有的孩子喜欢暖色,有的喜欢冷色,有的喜欢五颜六色。有的孩子把描绘的对象画的很大,有的画的很小,就像人写字一样,有的整齐有的歪歪扭扭。一幅画,只要看起来舒服,干净整洁,画面丰富饱满就是有好的视觉效果。就会让人看起来愉悦。
欣赏一 《屋顶的加菲猫》胖乎乎的猫咪,红色的屋顶,紫红的夜空,黄色的星星,黑色的轮廓让几种颜色组合起来那么的温暖协调。↓↓
欣赏二 《可爱的女孩》 画面舒服整洁,用色多又不显得杂乱。有突出的人物,还有温馨的背景。构图比例正好。↓↓
3、是否具有鲜明的主题
一幅好的儿童绘画作品是有明确的主题的,让人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孩子想表达的是什么。什么是主体,什么是重要的被刻画的事物或情节。有突出的重点,有主有次。一目了然。
欣赏:《猫妈妈喂奶》画面中有一只大猫、五只靠在大猫肚子上的闭着眼睛的小猫、猫窝、蓝天白云、飞鸟、花朵、蝴蝶、草地、鱼、牛奶。这幅画是好多的元素组成的,但是小画家成功的布局与刻画让人一眼就看出他想描绘的是猫妈妈喂小猫,小猫吃饱后睡着了的温馨画面。↓↓
4、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
有的儿童画充满了**的思想和欣赏眼光,很容易就会发现画作中被**灌输的想法。缺少了童稚与天真。一幅画中有儿童的生活感悟与总结会让欣赏者感到真实,能让人读懂孩子的内心,体会孩子的欢乐。
欣赏一 《骑车》画中的孩子骑上大人的自行车,脚够不着地,要抓紧车把才不会掉下来。↓↓
欣赏二 《挤奶》画中的孩子坐着小板凳,头才达到奶牛肚子的高度。这是亲身体会过挤牛奶的过程才能画出来的作品。↓↓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欣赏孩子的画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创造源于认知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们喜欢画一些固定单一的内容。比如男孩子爱画飞机坦克大炮车,女孩子喜欢画公主芭比仙子。这其实是人的天性,男孩子天生喜欢帅气硬朗的事物,女孩子则喜欢温柔美丽的事物。绘画首先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一项技能,是用画笔和颜料表达情感叙述心声的一种艺术形式,就好像唱歌、写作一样,孩子们喜欢什么就会表达什么。
家长可以以孩子的兴趣为切入点,通过适度的引导丰富孩子的认知,认知丰富了呈现出的作品自然就丰满了。
比如您的孩子喜欢画飞机,家长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者带孩子观察真正的飞机,孩子会发现原来飞机有很多的种类:运输机、客机、战斗机、直升机等等。家长再继续引导孩子观察、分析飞机的特征。机翼是什么样子的?螺旋桨是什么样子的?孩子有了很好的观察后,才能把物体的特种抓住,画出好的作品。画好主要物品后,家长还能引导孩子画出场景:你的飞机是在天空中飞翔还是停在地上?如果在空中飞翔,是白天还是夜晚?那白天和夜晚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天空中除了飞机还会有什么呀?热气球?老鹰?飞碟?以此类推,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联想,把相关联的的场景、物品都一一,从基本的认知上发散出无穷的想象力。
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好,孩子心里就有素材了。这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通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才不会总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单一的画。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法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也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⑨ 画家画一只老鹰,卖了2.7亿,放大五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杜甫曾在《画鹰》中说“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鹰作为空中的霸主,在中国也是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在人们心中它是孤独而骄傲,能够将是迅猛与优雅两个毫不相干的特征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辽阔的天地中翱翔,在过去它常常会出现在国画中,伫立不动的鹰、嶙峋而丑陋的怪岩与干枯的树枝就能成就不屈的精神,古往今来画鹰的很多,但是能够画出水准的却很少,中国就有一位画家画一只老鹰,卖出2.7亿天价,放大5倍后,专家:这根本不是画。
结论:艺术恒久,生命短暂
都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每个人对话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在一个好的作品面前,人们不一定能够说出这幅画究竟哪里好,但是能够感受的是创作者的用心,感受到画中的意境,每个人对这只鹰的理解或许不同,但是相同的都是从鹰中感受到了磅礴与大气,是来自对雄鹰的生命力,拍出如此天价,也是对潘天寿绘画成就的一种认可了。